导读:本文包含了足厥阴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脉,足厥阴肝经,偏头痛,经络,针刺,针灸,更年期。
足厥阴经论文文献综述
谢菊英,贺莉萍,李志宏,唐伟[1](2008)在《针刺足厥阴经经穴治疗偏头痛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针刺足厥阴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讨足厥阴经经穴的特异性,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足厥阴经经穴治疗偏头痛,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针刺足厥阴经经穴治疗偏头痛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有效改善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并对颅内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结论针刺足厥阴经经穴能有效地治疗偏头痛,并影响颅内血流动力学,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支配颅内血管的植物神经功能而调整颅内血管舒缩功能。(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巩春良[2](2004)在《循足厥阴经灼热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 ,女性 ,5 2岁。 4 7岁开始月经不调 ,至 4 9岁经断。在这期间 ,伴随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数月不来 ,或一月再现。同时出现每日不管是夜寐 ,还是午睡 ,或是打盹片刻 ,只要一醒 ,睁目瞬间 ,自觉有一股气从大腿内侧直冲小腹 ,至腹自(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赵京生,王为群[3](2002)在《足厥阴经与消渴》一文中研究指出纵向考寻有关文献,足厥阴经的病候在早期与消渴病相关,如马王堆医帛书记载的“多溺、嗜饮”“热中”,这种相关性在《内经》中已淡化,而《内经》之后又复显现,《伤寒论》《甲乙经》《千金要方》皆有论治,说明古脉书总结的经脉主病有深厚的临床基础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02年09期)
王为群[4](2001)在《唐以前足厥阴经主治病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对唐代以前主要医学文献范围内的有关足厥阴经病候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 ①经脉病候不仅限于《灵枢·经脉》,《内经》其它篇章及后 世的医着中也有丰富内容,应当给予重视。 ②“经脉病候”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可称为经脉主治病症。 ③足厥阴经主治病症的形成演变在这一时期分为古脉书之早 期阶段、《内经》之形成阶段、《内经》后之丰富阶段等叁 个阶段。足厥阴经主治病症在后世的发展主要是在具体病 症上的增加丰富。 ④足厥阴经病候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主要指消渴病,《阴 阳十一脉灸经》之后又以前阴和下腹部病症为特征。这些 主病及其特点在后世医着中皆有体现。 对经脉主治病症的研究,实际是对经脉的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经络理论、认识经脉与腧穴的关系、探讨古代针灸用穴的规律和思路,从而使文献记载的古代针灸用穴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针灸临床。(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1-05-01)
足厥阴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患者 ,女性 ,5 2岁。 4 7岁开始月经不调 ,至 4 9岁经断。在这期间 ,伴随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数月不来 ,或一月再现。同时出现每日不管是夜寐 ,还是午睡 ,或是打盹片刻 ,只要一醒 ,睁目瞬间 ,自觉有一股气从大腿内侧直冲小腹 ,至腹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足厥阴经论文参考文献
[1].谢菊英,贺莉萍,李志宏,唐伟.针刺足厥阴经经穴治疗偏头痛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
[2].巩春良.循足厥阴经灼热1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
[3].赵京生,王为群.足厥阴经与消渴[J].中国针灸.2002
[4].王为群.唐以前足厥阴经主治病症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