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话语空间论文_张卓,张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话语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话语,空间,满洲,麒麟,互联网,文艺理论。

文化话语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张卓,张斌[1](2018)在《主题、话语与空间:纪录片《中国春节》的跨文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传播是当前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在纪录片研究领域亦有相应投射。纪录片制作方式的多元化,使中外合拍纪录片成为一种趋势。纪录片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种形式,在中西方语境中,既呈现出一定差异,也有走向融合的迹象。本文将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以下简称《中国春节》)置于跨文化视角下,从主题、话语和空间叁个维度阐述影片的微观意涵和宏观架构。(本文来源于《电视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肖博文,王星星[2](2018)在《主流与另类:城市文化空间的话语生产——基于文化霸权理论的武汉市区博物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时代,城市文化空间正成为一个观察城市文化的窗口。城市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主体空间形式,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和支柱,城市的文化底蕴、变迁、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一个城市的外部形象,而基于城市文化之上形成的城市形象又在进一步加深城市文化认同。在以城市文化为经济动力极的时代,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各种力量发生的场域,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城市文化空间表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积淀建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吸(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8年18期)

王琦[3](2018)在《互联网公共空间中青年文化的话语生产——基于青年网络流行语的一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日益成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青年则为网络流行语生产和使用的主要群体,反映着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本文力图从多学科角度对互联网公共空间中青年文化话语的生产进行深入分析,以青年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其内在和外在的生产机制和网络流行语自身内在功能及其影响等,试探究其在青年中传播的现状、特点等,以兼容并包的态度推动青年的文化话语表达,增强青年对流行语关注以及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汪闻涛,汪咏国[4](2018)在《论自媒体时代主流文化的话语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就媒体领域而言,人民群众不断通过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介展示自身价值理念,形成了新的社会文化。这些以自媒体为载体的文化样态对主流文化的作用空间产生了空前的挤压,怎么样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功能,扩大主流文化话语空间,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来源于《未来与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杜宜浩[5](2017)在《消费空间、民族话语与民族主义消费文化——“国片复兴”运动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国片复兴"运动,在电影史的书写和重构中一直占据着显要的位置。从以往的史述来看,对"国片复兴"运动的论述大多集中在史实性资料的梳理、影像文本的文化阐释以及肯定其接续"新兴电影"运动的意义,但缺乏将其纳入消费视野中的讨论。电影的商品属性,使"国片复兴"运动可以被纳入近代中国广泛发生的"国货运动"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量。罗明佑发起的"国(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7年08期)

雷小青[6](2017)在《身份话语与权力表征——论《金色笔记》的多元文学空间及其文化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空间是文学作为社会媒介生产的社会空间,由文本、作者、读者、社会共同生产,同时,文本也生产社会。《金色笔记》中的非洲和伦敦、安娜的噩梦和游戏以及文本外的文学场构成了小说的多元文学空间,即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资本空间。《金色笔记》的作者莱辛与文本、读者、社会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络,文学空间的释读就是为了揭示作品的社会文化意义:莱辛作为边缘人、女性、作家的身份话语与权力表征。本文即主要分析《金色笔记》的多元文化空间及其文化隐喻。(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王劲松[7](2016)在《伪满时期的女性文化及其外来影响因素——从《麒麟》《新满洲》杂志女性话语空间看殖民性别文化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麒麟》和《新满洲》是伪满时期两份重要的官方杂志。通过对这两个媒体的女性专栏和特辑的梳理与分析,进而考述伪满时期的女性文化。从媒体报道的女性家庭婚恋生活、职场时代女性、铳后增产报国等几个视角,总结出《麒麟》和《新满洲》女性话语的特点——协调与粉饰、发现与引导、胁从与趋同,并从"五四"新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日本女性文化的影响加以剖析,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对殖民地妇女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渗透。(本文来源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尹德辉[8](2015)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及其话语批判——李红春博士《自由空间和审美话语》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后,国内的文艺理论研究进入了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相融合的新阶段。李红春博士的《自由空间和审美话语》就是体现这个研究趋势的一部新着。作者以价值中立的研究立场,在对建国以来国内审美文化发展做出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做出了现实和积极的理论批判。该书直面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合理运用西方的各种理论资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学术话语方式,成为国内思想学术逐步中国化的一种鲜明呈现。(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旬)》期刊2015年10期)

曲雯,王梅芳[9](2015)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文化公民身份与认同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中国的网络空间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创造了网络公关话语空间,它作为公共领域在虚拟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增强了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和进行联系的能力,对在虚拟领域建立文化公民身份和认同重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立足于网络时代下公民产生的新的诉求,着重介绍了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文化公民身份与认同重构,在新的时期为公民与网络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17期)

何志钧,刘静[10](2015)在《社会学维度的审美文化阐扬——评李红春博士新着《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年代以来的审美文化研究与新时期之初兴起的审美主义潮流有很大不同,它切合了新的时代语境,使美学研究贴近了现实人生和市井大众。李红春博士的新着《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社会领域分化中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致力于解决审美文化研究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该书另辟蹊径,积极开拓审美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维度,对推进当前的审美文化研究不无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文化话语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时代,城市文化空间正成为一个观察城市文化的窗口。城市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主体空间形式,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和支柱,城市的文化底蕴、变迁、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一个城市的外部形象,而基于城市文化之上形成的城市形象又在进一步加深城市文化认同。在以城市文化为经济动力极的时代,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各种力量发生的场域,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城市文化空间表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积淀建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话语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卓,张斌.主题、话语与空间:纪录片《中国春节》的跨文化思考[J].电视研究.2018

[2].肖博文,王星星.主流与另类:城市文化空间的话语生产——基于文化霸权理论的武汉市区博物馆分析[J].人文天下.2018

[3].王琦.互联网公共空间中青年文化的话语生产——基于青年网络流行语的一项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8

[4].汪闻涛,汪咏国.论自媒体时代主流文化的话语空间[J].未来与发展.2018

[5].杜宜浩.消费空间、民族话语与民族主义消费文化——“国片复兴”运动再认识[J].当代电影.2017

[6].雷小青.身份话语与权力表征——论《金色笔记》的多元文学空间及其文化隐喻[J].文化学刊.2017

[7].王劲松.伪满时期的女性文化及其外来影响因素——从《麒麟》《新满洲》杂志女性话语空间看殖民性别文化构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8].尹德辉.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及其话语批判——李红春博士《自由空间和审美话语》评介[J].美与时代(下旬).2015

[9].曲雯,王梅芳.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文化公民身份与认同重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5

[10].何志钧,刘静.社会学维度的审美文化阐扬——评李红春博士新着《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标签:;  ;  ;  ;  ;  ;  ;  

文化话语空间论文_张卓,张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