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论文_陆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羊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羊传,公羊,春秋,先秦,董仲舒,南朝,祖宗。

公羊传论文文献综述

陆力[1](2019)在《刘知几评史的疏漏及原因——以《史通》对《春秋公羊传》第二条的评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知几在《史通·杂说》中批评公羊高以鱼飱为贱食是以齐国的情形来揣测晋国。刘知几还提出,有些鱼(如鲂、鲙、鲤等)在当时是很珍贵的。刘知几对公羊高的批评存在不严谨之处。其一,公羊高在文中很可能仅仅是复述了周礼中的观点,并非认真探究鱼飱在晋国到底价值几何。其二,受到条件的限制,勇士不可能看清赵盾所食鱼飱究竟是用一般的鱼烹制的,还是用某些珍贵的鱼烹制的。刘知几评史出现疏漏与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关,也与他个人的性格和读书偏好有关。(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玲玲[2](2019)在《从《公羊传》“以事解经”例看早期公羊学的特征——以《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春秋繁露》的对比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羊传》中共有57条"以事解经"的事例,与其他二传相比这些记事在对话细节上较为丰富,反映了《公羊传》偏重语类材料的史源特点,同时也说明其注重口说的师学特点。另外,还有一些记事仅见于《公羊传》与《春秋繁露》等公羊学着作,故可将其视为"公羊学记事系统"。而在公羊学记事系统内部,又有《公羊传》与《春秋繁露》记事之差异,这些差异表明《春秋繁露》确实保留了早期公羊师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所用春秋史料系统与《左传》系统有别、传义与传事并行、比事推义等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邵磊[3](2019)在《《春秋公羊传》对后世政治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公羊传》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重要的儒家文献,其学说在西汉时获得了统治阶级的极大推崇,它的"大一统"思想、改制意识以及强烈的复仇主义,对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对于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旧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2期)

夏多多,周掌胜[4](2019)在《俞樾《春秋公羊传平议》存在的训诂错误》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公羊传平议》是《群经平议》的一部分,它集中展示了俞樾在《春秋公羊传》上的研究成果。虽然俞樾的平议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乏真知灼见。但由于时代和训诂方法的局限,俞樾的平议也存在滥言通假、辗转相训等错误,需要引起今人的重视。(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柯棋瀚[5](2018)在《《公羊传》齐襄复仇事诠释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复仇论是《公羊传》的一个重要命题,在经学史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齐襄复仇事是其中的代表。《春秋》经对齐襄复仇的一系列事件进行了简单的勾勒,《公羊传》依托经文,构建了具有充分自洽性的复仇思想体系,后世经生在《公羊传》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主要有齐襄、复仇、纪季、纪侯四个议题。《公羊传》的重心不在还原历史事实,而在依托历史引申新义,对文本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诠释,其思想无不与时代有着密切联系,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苏芃[6](2018)在《南朝萧梁时期《春秋公羊传》经注文本探微——以原本《玉篇》引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本《玉篇》残卷徵引《公羊传》经注46则,通过逐一梳理考辨,与熹平石经、《经典释文》、唐开成石经、南宋抚州本、清代阮元刻本比较,进而探求萧梁时期《公羊传》的文本面貌。同时指出原本《玉篇》徵引的《公羊传》刘兆注,实际上出自刘兆注解的《春秋公羊谷梁传》,该书与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所传承的《公羊传》文本存在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萧梁时期《公羊传》经注文本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历史文献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宋歌[7](2018)在《浅析《春秋公羊传》正文训诂格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传体《春秋公羊传》是阐释《春秋》的经典之作,其最突出的训诂特色是正文采取一问一答的训诂格式解疑释惑,本文以正文中不同类型的疑问句为纲,梳理每种疑问句所使用的高频疑问词,并根据由这些高频疑问词所构成的疑问句句式归纳出正文训诂格式,共总结出7个高频疑问词,22种正文训诂格式。(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15期)

曾亦,黄伟[8](2018)在《论儒家的“象贤”说对政治权力过渡的一种阐释——兼论《春秋公羊传》“讥世卿”及儒家对封建制的不同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来说,权力的过渡可分为叁个层次,即君王层面实行世袭制,政府层面实行尚贤制,而民间基层社会实行乡贤制。然而,儒家素来主张"贤贤"或"尚贤"的政治理想,尤其对于政府各级官吏的选用,更是如此。但是,自"叁代"以降,随着君主制的确立,同时要求遵循"亲亲"的原则。即便对于君王层面的政治权力过渡,儒家虽然认同传说中尧舜"禅让"这种理想模式,但落实到现实层面,大多采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模式,其实都属于"亲亲"原则的体现。然而,《尚书》中又有"象贤"一说,汉代学者通过对此说的诠释,认为君王层面固然贯彻"亲亲"的原则,这却依然符合"贤贤"的政治理想。按照郑玄的说法,天子、诸侯的子孙"恒能法其先父德行"。质言之,对于君王而言,其"贤"的内涵不同于对官吏或乡贤的要求,即不在于治国理政的具体能力,而关键在于对"祖宗之法"的坚守和继承。可见,君主层面的"象贤"与政府层面对治国理政能力的"尚贤"要求,虽然有着根本不同的内涵,却都符合"重民"的目标。由此,如果我们站在儒家"象贤"说的角度,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君王层面的世袭制,还是大夫层面的世卿制,都在一定意义上又符合"贤贤"的原则,从而将政治忠诚纳入了选贤的重要标准。尤其对于政治人物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治国理政的具体能力,而且政治上的忠诚更为重要,两者都同样构成了贤才的标准。(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思[9](2018)在《从《公羊传》看先秦时期的尊王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羊传》是一部注重阐述"义理"的着作,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体现在民族、复仇、尊王等各个方面。它的这些思想对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尊王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大一统"学说中的政治统一说,它强调的是周天子在政治地位上的独一无二性。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天子对诸侯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其政治身份是无人可替代的,周天子在政治、称谓上都具有其独特性;诸侯和卿大夫在政治上也是从属地位,他们要遵循相应的礼制,在各方面不能有逾越之举。(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解禹[10](2018)在《春秋至西汉前期无嫡立嗣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法制度从周公创立之始,便随着分封制的发展,成为调整贵族内部关系的根本大法。作为宗法制度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成为选择继承人的根本性原则,它从原则上讲可以解决贵族内部继承人的选立问题,避免争权事件的发生。然而事实证明嫡长子继承制并不能解决立嗣中的所有问题,在嫡子去世或者没有嫡子的情形下,为了能够顺利选出继承人,必须要在嫡长子继承制之外,确立一个新的选人标准。其中汉代着于竹帛的《公羊传》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无嫡立贵”,它认为应将庶子的母亲按照在夫家的地位进行排序,分出贵贱,立其中贵者之子为继承人,即“子以母贵”;而《左传》给出的观点是“无嫡立长,年钧择贤,义钧则卜”,即先选择庶子中年长者,如果庶子之间年龄相仿,则选择其中的贤者,如果实在无法抉择,则进行占卜。可以看出《公羊传》和《左传》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本文正是以此为前提,以《公羊传》着于竹帛的时间为限,逐一考察春秋至西汉时期“无嫡立嗣”的制度与原则。本文将分为四大部分对“子以母贵”问题进行探究。第一部分首先界定“子以母贵”的含义,然后比较“春秋叁传”对于“子以母贵”问题的分歧。第二部分通过对姬姓和非姬姓诸侯国无嫡情形下的立嗣选择进行分析,看看其中是否存在“子以母贵”现象,如果存在是否起到《公羊传》中所说的作用。第叁部分对战国时期各主要诸国无嫡立嗣情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秦代和西汉时期的继承制度进行分析,分析“子以母贵”在汉代得以出现的原因。《公羊传》提出的“子以母贵”问题是研究继承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对春秋至西汉时期“无嫡立嗣”制度的考察,我认为《公羊传》所说的“无嫡”情况下,以“立贵”为原则产生继承人的说法值得质疑。(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4-01)

公羊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羊传》中共有57条"以事解经"的事例,与其他二传相比这些记事在对话细节上较为丰富,反映了《公羊传》偏重语类材料的史源特点,同时也说明其注重口说的师学特点。另外,还有一些记事仅见于《公羊传》与《春秋繁露》等公羊学着作,故可将其视为"公羊学记事系统"。而在公羊学记事系统内部,又有《公羊传》与《春秋繁露》记事之差异,这些差异表明《春秋繁露》确实保留了早期公羊师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所用春秋史料系统与《左传》系统有别、传义与传事并行、比事推义等叁个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羊传论文参考文献

[1].陆力.刘知几评史的疏漏及原因——以《史通》对《春秋公羊传》第二条的评论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9

[2].孙玲玲.从《公羊传》“以事解经”例看早期公羊学的特征——以《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春秋繁露》的对比为中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邵磊.《春秋公羊传》对后世政治文化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9

[4].夏多多,周掌胜.俞樾《春秋公羊传平议》存在的训诂错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5].柯棋瀚.《公羊传》齐襄复仇事诠释史[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6].苏芃.南朝萧梁时期《春秋公羊传》经注文本探微——以原本《玉篇》引书为例[J].历史文献研究.2018

[7].宋歌.浅析《春秋公羊传》正文训诂格式[J].汉字文化.2018

[8].曾亦,黄伟.论儒家的“象贤”说对政治权力过渡的一种阐释——兼论《春秋公羊传》“讥世卿”及儒家对封建制的不同理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张思.从《公羊传》看先秦时期的尊王思想[J].怀化学院学报.2018

[10].解禹.春秋至西汉前期无嫡立嗣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大唢呐艺人李岐山(1945-)熹平石经从五经到十叁经-《尔雅》(南宋国子监本)的解释性马记史,指司马迁所撰的《史记》...2 记事翔实、文笔优美的《左传》-图18 《春...朱熹张轼会讲,《仪礼》,《周礼》,...

标签:;  ;  ;  ;  ;  ;  ;  

公羊传论文_陆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