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观论文_郭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辞赋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辞赋,建安,曹丕,曹植,选本,集注,文心雕龙。

辞赋观论文文献综述

郭超[1](2019)在《论陈维崧的辞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维崧辞赋观带有鲜明的复古倾向,承继"诗为赋源"的传统观念,强调赋用;从文体平等论出发,理性推尊汉魏六朝赋作,呈现出浓重的崇雅倾向,注重真实情意的融注;结合赋体的当下批评,陈维崧突破视辞赋为"雕虫末技"的传统儒家文学观,强调辞赋对于士人具有重要的政治仕途功用。在明末清初的赋学潮流中,陈维崧承继传统而又融入时代特色,通过亲身的创作实践与选本实践将赋体正式纳入骈体文的范畴,为赋与骈文的历史性文体关系开拓了全新空间,进而为清初文学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王熙侬[2](2015)在《管窥曹丕“经国大业”辞赋观之内涵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曹丕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由《典论·论文》一文入手,解构了他辞赋观的深层内涵,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含义,即文学创作应当体现人生理想、成就伟业,流传后世。文章最后还从个人、时代、文学叁个角度对此种辞赋观的成因进行全面解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21期)

刘伟生[3](2015)在《刘知几辞赋观的史家立场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史通》关于文学的评论多因辞赋而起。围绕史不载赋的问题,刘知几批评了辞赋无裨劝奖、凭虚失实、繁缛绮靡、累屋重架等种种缺点,并屡屡以"雕虫小技"指称辞赋。但他也看重讥时刺世的赋作,也承认文采的重要,并认定史书的序传发迹于《离骚》。《史通》对辞赋的评价根源于刘知几严肃而执着的史家立场与忤时嫉俗的个性情怀。《史通》关于辞赋的评价,忽略了文学之士在历史中本有的地位,忽略了文学作品言志缘情的功用,也轻忽了史书以文传人的功效。但刘知几辞赋观的价值恰恰在于他坚定而严格的史家立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批判意识与独立精神。这种立场与精神不光是史学的旗帜,也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辞赋的功用、并探究其兴衰的规律与独有的个性,提供了别样的视角,此外还在客观上呼应并开启了文学思潮中关于质实切用的理论主张。(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吴思萌,李楠[4](2014)在《《文心雕龙》对扬雄辞赋观评价的积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心雕龙》对扬雄的个性、作品、理论观点等方面都给予了客观公允的评价,特别是对其辞赋观的剖析,以"膏腴害骨"、"莫益劝诫"回应扬雄"辞人之赋丽以淫"、"劝百讽一"的辞赋理论。此外,刘勰以通变的发展观纠正扬雄的复古辞赋观,推动辞赋乃至文学的变革。在刘勰的评论与修正下,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做了很好的平衡,并且对复古与新变有更深入的分析,对后世文学理论的构建影响至深。(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20期)

邱兴跃[5](2014)在《浅论曹植的辞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曹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活动中,他创作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并提出了对文体的看法,在文体概念并不很完善的魏晋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梳理曹植作品中对于辞赋的观点:赋文应慷慨尚气、文质兼备并通俗易懂,同时,他的辞赋创作也体现出这种特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15期)

于浴贤[6](2013)在《从《楚辞集注》看朱熹辞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熹《楚辞集注》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辞赋观。作为理学家兼文人的朱熹,一方面,他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辞赋文学特征有较深刻认识。他主张辞赋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反对无病呻吟、不敢直谏、立意肤浅之作。他明辨辞赋二体特征:辞主忧伤怨慕,重在抒情,故缠绵悱恻;赋主欢愉颂美,重在铺陈,故巨丽宏博。另一方面,他评注辞赋,往往作经典解读,在辞赋的内容立意上,强调忠孝仁义之旨,带着极浓的理学色彩。因此,极大限制了他的文学艺术视野,表现出辞赋观的狭隘和局限。(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彭安湘[7](2012)在《《古文苑》辞赋观及其选本批评形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文苑》是一部通代诗文总集,选录了诗、赋、文等十八类文体,其中赋体卷数最多,比重最大。在其"思古而贵于兼存"和补《文选》之所遗的编撰目的下,其编排体式、选录原则、选录眼光及选录志趣等四个方面综合表明了《古文苑》的辞赋观为:以古为尚、以小为美、雅俗兼具。《古文苑》是以《文选》为首的赋学批评形态在后世影响流布系统中的一份子,在选择、衡鉴、去取、编排以及序注的过程中传达出自己的赋学观念和批评意见,体现出中国赋学批评形态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孔德明[8](2011)在《“二曹”辞赋观之再检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一直认为曹丕重视辞赋而曹植轻视辞赋。其实,曹丕主要重视的是"成一家之言"的论说类文章,而不是不含政教意义的辞赋。曹植曾说"辞赋小道",实为愤激之语。他把辞赋比之于《雅》、《颂》,终生未辍辞赋创作,以及他对辞赋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辞赋的大力推广,都可反映出他是重视辞赋而不是轻视辞赋的。曹丕对辞赋经世致用功能的无意识弱化,突破了传统辞赋的藩篱;而曹植对辞赋地位的有意识提高,却深陷传统藩篱之中。(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张明辉[9](2010)在《关于扬雄辞赋观的一点厘清》一文中研究指出扬雄的"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矫枉过正的偏激之辞,是文学取消主义的始作俑者。我们认为这是对扬雄的误读,误读的根源在于对"雕虫"的错误理解,"雕虫"当读为"雕彤",是"雕饰"意思,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学写虫书"。基于此,扬雄这句话的本意是反对过度的文饰,提倡文与质的统一。(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黄九莲[10](2008)在《左思辞赋观及其产生原因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左思以《叁都赋》扬名于西晋文坛,是西晋时期重要的辞赋作家。他提出了"求真尚实"的辞赋观念,在西晋赋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有关他的辞赋观产生的原因问题,本文认为左思是为了迎合时代的心理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提出的辞赋观;此外还与他的个性思想性格及当时文人的辞赋观念有关。(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辞赋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曹丕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由《典论·论文》一文入手,解构了他辞赋观的深层内涵,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含义,即文学创作应当体现人生理想、成就伟业,流传后世。文章最后还从个人、时代、文学叁个角度对此种辞赋观的成因进行全面解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辞赋观论文参考文献

[1].郭超.论陈维崧的辞赋观[J].东方论坛.2019

[2].王熙侬.管窥曹丕“经国大业”辞赋观之内涵及成因[J].青年文学家.2015

[3].刘伟生.刘知几辞赋观的史家立场及其意义[J].中国韵文学刊.2015

[4].吴思萌,李楠.《文心雕龙》对扬雄辞赋观评价的积极意义[J].语文学刊.2014

[5].邱兴跃.浅论曹植的辞赋观[J].青年文学家.2014

[6].于浴贤.从《楚辞集注》看朱熹辞赋观[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7].彭安湘.《古文苑》辞赋观及其选本批评形态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孔德明.“二曹”辞赋观之再检讨[J].昆明学院学报.2011

[9].张明辉.关于扬雄辞赋观的一点厘清[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10].黄九莲.左思辞赋观及其产生原因探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古文苑》所录赋作情况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

标签:;  ;  ;  ;  ;  ;  ;  

辞赋观论文_郭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