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阐述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影响,从无聊感、缺乏自尊、学业挫折、亲子关系冲突、同伴关系不佳等方面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成瘾的对策,以帮助孩子学会合理使用网络,形成健康的心理,收获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网络成瘾;无聊感;自尊;学业挫折;亲子关系;同伴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有些孩子因过度依赖网络而出现网络成瘾症状。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中国则接近10%。而网络成瘾主要是网络游戏引起的。2018年6月,世卫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列入《国际疾病分类》中,这表明网络成瘾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王智弘教授的“网络成瘾心理治疗”讲座学习心得,阐述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影响,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并提出网络成瘾的相应对策。
一、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影响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指出: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但“网络成瘾”的概念不能被过度引用,父母、教师不能轻易地给孩子扣上这顶帽子。对网络成瘾的界定,需要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严谨的评估。判定网络成瘾的关键在于“无法控制,功能失常”。其核心症状有强迫性,指不能控制上网的冲动;戒断性,指不能上网时出现身心反应;耐受性,指上网的欲望越来越不能满足,所需上网时间越来越长。
二是成立债务履行保障机制。要想有效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规范预付卡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可构建保证金标准,要求经营者以此为依据在特定账户存入保证金,以便监管使用保证金账户。如果商家恶意欺诈或破产、亏损,可以利用该账户中的保证金来补偿消费者,使消费者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得以降低。
很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伴有情绪困扰,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导致角色混乱、道德感弱化、人格异化、学习挫折、健康损害,但也应看到其有心理问题征兆的求救和预警作用。网络成瘾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可能会爆发自我伤害、伤害他人、药物依赖、精神疾患等。网络成瘾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早期重视,防止恶化。
二、网络成瘾的成因
王智弘教授制作了“网络成瘾危险因子检核表”,显示有十项危险因子。笔者联系所在学校的工作实际,认为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如下。(1)无聊感。感到无聊的孩子,具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迷茫等特征,难以抵抗声光电的刺激,想在网络游戏世界中获得掌控感和归属感。(2)缺乏自尊。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尊的孩子,可能会到网络上找自尊。在网络游戏中,孩子可能是某一团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能极大地满足孩子的成就感。(3)学业挫折。遭遇学业挫折的孩子,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学业挫折可能是由于学业任务太重,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基础较差。(4)亲子关系冲突。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成人感,有独立意识,个性较强。一些父母难以接纳孩子的正常逆反心理,无法理解孩子的言行,无法给孩子提供宽松的成长空间。孩子的压力无处释放,就容易沉溺网络。(5)同伴关系不佳。有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寄托,人际互动不佳,交友很不容易,而在网络上扩展人际关系、寻求支持则相对容易得多。
三、网络成瘾的对策
(1)针对无聊感,学校和家庭可以增加有趣的课内外活动。要积极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替代性正向活动,并加以鼓励,使孩子积累愉快的经验。这些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外在无聊感”的孩子,而对于“内在无聊感”的孩子,教师需要单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2)针对低自尊,教师要想法提升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与自尊。要注重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指明多样化的成功途径,引导孩子发现自我价值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凭着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学习新知识,凭着良好的结果和人们的肯定,人的能力和自信才会不断累积。对于成就感不足的孩子,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他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得到更多的肯定。(3)针对学业挫折,教师要注重对症下药,在调整学生情绪的基础上,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任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4)针对亲子关系冲突,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例如,可以运用“太空时间”技巧,家人约定在共处的一段特别时间里把不愉快的记忆或情绪抛开,就像坐宇宙飞船去太空,把所有的不愉快都留在地球上。家人间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能够重建良好的家庭关系。(5)针对同伴关系不佳,教师与家长要教导孩子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面对面的人际支持系统。
相对“S城”“鲁镇”来说,“未庄”是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展示的另一个重要的越文化空间和场域。它不是一座城,也不是一个镇(尽管鲁迅还将它称作为“村镇”),而是一个既具有典型的越文化风俗,又具有典型的“老中国”衰败特征的村庄。鲁迅对“未庄”是这样描写的: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是一个综合问题,它的背后有很多原因。教师要采取综合化的干预手段,有针对性地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走出虚拟的网络,关注现实生活,处理好现实中的各种关系。要增强孩子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孩子认识到网络只是工具,应学会合理、安全地使用网络,注重网络与现实世界的平衡,做好人生规划,学习人际关系处理技巧,这样才能真正走向广阔的天地,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胡珊,范会勇.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归因及教育对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5).
[2]赵腾,李丹.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教育对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7).
[3]陈美荣.浅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成因及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中图分类号:G631;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4-0022-01
作者简介:顾蓉(1981-),女,江苏吴江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政治教学研究及心理辅导工作。
标签:网络论文; 孩子论文; 学业论文; 教师论文; 互联网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成才之路》2019年第4期论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