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材料论文_芦燕,郝光钦,韩庆华,黄倩文,黄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铸钢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材料,低温,高强度,损伤,脆性,试样,轧辊。

铸钢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芦燕,郝光钦,韩庆华,黄倩文,黄进[1](2019)在《不同加载路径对铸钢材料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铸钢材料G20Mn5QT在不同循环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铸钢材料的滞回性能试验,并利用ABAQUS通过调用编写的材料本构用户子程序VUMAT对铸钢材料滞回性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铸钢材料G20Mn5QT在应变幅增加的加载路径下体现出Masing特性,在应变幅下降的加载路径下体现出非Masing特性,应变幅循环交替增加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的影响比应变幅逐渐增加的影响大;应变幅循环交替下降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的影响比应变幅逐渐下降的影响大.加载前期较小应变幅加载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影响小,加载前期较大应变幅加载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影响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S2期)

段子良,张竣明,周彤[2](2019)在《ASTM A352 LC3低温铸钢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典型的3.5Ni系材料ASTM A352 LC3进行了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材料在进行了成分控制和910℃均匀化正火+880℃油淬+610℃回火并油冷后,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最佳。其-80℃低温冲击性能可达150 J,-101℃低温冲击可达80 J以上。基体组织为贝氏体和铁素体,具有非常优良的低温性能,对于低温铸钢产品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铸造设备与工艺》期刊2019年03期)

郭建设[3](2018)在《球墨铸钢材料性能研究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球墨铸钢轧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开裂失效问题,从材料化学成分、组织方面对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导致的组织异常是轧辊开裂的主要原因,材料化学成分中C、Si、Mn质量分数分别为1.40%、1.50%、0.70%,热处理温度为950℃的试棒组织和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989 MPa和2.0%,对应轧辊的使用寿命最长。(本文来源于《轧钢》期刊2018年05期)

黄倩文[4](2017)在《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铸钢材料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损伤力学角度来讲,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材料内部微细结构将发生变化,产生微裂纹、微孔洞等损伤。材料的损伤累积效应将引起材料宏观物理力学性能逐渐劣化,即材料刚度及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材料破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损伤累积效应更加显着,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材料本构模型才能对结构性能展开精确模拟,因此建立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材料本构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损伤累积效应对材料宏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损伤模型以考虑强化阶段等效塑性应变对材料刚度及强度的影响,基于此建立了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材料本构模型。其次,编写了ABAQUS材料用户子程序VUMAT,通过数值模拟调用材料本构子程序,实现了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在有限元中的应用。通过数值模拟与材料滞回性能试验滞回曲线对比,验证了材料用户子程序的正确性以及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材料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基于OpenSEES平台,采用纤维梁单元及Hysteretic Material本构模型对材料滞回性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与试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提出了损伤参数的建议取值。最后,通过铸钢材料滞回性能试验获得铸钢材料损伤参数,提出铸钢材料损伤本构模型,综合钢材及铸钢材料损伤本构理论与试验研究提出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实施方法。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考虑强化阶段等效塑性应变增量对材料刚度和强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损伤变量模型,更能精细化地模拟材料损伤累积效应。2)将改进的损伤变量作为材料本构方程内变量,引入到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中,对材料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进行衰减,提出了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材料本构模型。经验证,材料本构模型的适用性良好,可实现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由于损伤累积效应导致的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3)开展了G20Mn5QT铸钢材料滞回性能试验。试验所获得滞回曲线饱满,说明铸钢材料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确定铸钢材料损伤参数β、?_1及?_2分别为0.0051、0.1248及0.2562,并建立了铸钢材料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本构模型,其极限拉应力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王东旭[5](2016)在《微合金化高强韧铸钢材料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内容是通过对低合金铸钢进行微合金化、配合简单热处理的方法,在保证成本与原产品相近的前提下,使抗拉和屈服强度均提高一倍,达到σb≥1100MPa,σs≥700 MPa,且保证δ≥10%。可全部替代集团公司现有精铸铸钢产品,部分替代铸铁产品,大大提高相关零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减轻重量,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摘要集》期刊2016-05-14)

唐钟雪,杨爱宁,胡进林,张宏凯[6](2014)在《一种低温用铸钢材料的化学成分与热处理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海工装备用铸钢件材料的高强度和低温冲击性能要求,对ASTM A148 105-85铸钢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进行调整、优化。最终确定该材质的化学成分为:0.25%C、0.5%Si、0.9%Mn、P≤0.02%、S≤0.01%、0.7%Cr、0.50%Mo、0.70%Ni。热处理工艺采用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回火。经过调整和优化,铸钢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810 MPa、屈服强度达到621 MPa、伸长率达到20%、断面收缩率达到47%,-20℃冲击功达到73 J,-40℃冲击功达到42 J。(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4年10期)

唐正连,张新平,张红霞,韩庆艳[7](2014)在《汽车用低合金高性能铸钢材料的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对汽车用铸钢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成分设计,然后通过实验和软件模拟计算主要分析了Mo,V及Si-Ca对钢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最后获得了能达到较好综合力学性能的铸钢成分.实验结果表明:铸钢中质量分数为0.15%~0.20%的Mo和0.08%~0.10%的V以及RE-Ca进行复合变质处理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Si-Ca,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分别为1 306和1 245MPa,伸长率为12.7%.(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杨辉,高焕,杨顺田[8](2013)在《铬系合金铸钢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ZG30CrMnMo冶炼工艺的研究及模拟热处理工艺试验,在不明显改变材料化学成分的情况下,获得了提高强度的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3年22期)

吕仁杰,赵会琴,陈辉[9](2013)在《高强韧可焊接耐磨铸钢材料20SiMnCrMo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山机械设备中大量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针对我国目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制造过程中缺陷多、废品率高、焊接与加工性能差、不易修复以及镍钼合金成本高等问题,山西中条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了以硅锰合金为主的低碳高强度、高韧性的可焊接耐磨材料20SiMnCrMo,改进了合金化技术,已获得201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叁等奖,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1研发内容1.1材质设计(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3年03期)

刘娇[10](2011)在《汽轮机汽缸用铸钢材料韧脆转变温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V形缺口试样,通过一系列温度的冲击试验,以冲击吸收功、脆性断面率的变化对ZG245-480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进行了测定。(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铸钢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典型的3.5Ni系材料ASTM A352 LC3进行了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材料在进行了成分控制和910℃均匀化正火+880℃油淬+610℃回火并油冷后,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最佳。其-80℃低温冲击性能可达150 J,-101℃低温冲击可达80 J以上。基体组织为贝氏体和铁素体,具有非常优良的低温性能,对于低温铸钢产品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铸钢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芦燕,郝光钦,韩庆华,黄倩文,黄进.不同加载路径对铸钢材料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2].段子良,张竣明,周彤.ASTMA352LC3低温铸钢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9

[3].郭建设.球墨铸钢材料性能研究与优化[J].轧钢.2018

[4].黄倩文.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铸钢材料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王东旭.微合金化高强韧铸钢材料开发[C].第十二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摘要集.2016

[6].唐钟雪,杨爱宁,胡进林,张宏凯.一种低温用铸钢材料的化学成分与热处理工艺设计[J].铸造.2014

[7].唐正连,张新平,张红霞,韩庆艳.汽车用低合金高性能铸钢材料的开发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杨辉,高焕,杨顺田.铬系合金铸钢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3

[9].吕仁杰,赵会琴,陈辉.高强韧可焊接耐磨铸钢材料20SiMnCrMo的研发[J].矿山机械.2013

[10].刘娇.汽轮机汽缸用铸钢材料韧脆转变温度的测定[J].装备制造技术.2011

论文知识图

新型锤头铸钢材料的力学性能铸钢材料的本构关系4 B+级铸钢材料的研制单调拉伸试验加载装置图新型锤头铸钢材料900℃正火300℃...

标签:;  ;  ;  ;  ;  ;  ;  

铸钢材料论文_芦燕,郝光钦,韩庆华,黄倩文,黄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