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脑膜炎论文_张丽婷,李贡文,周丽,叶琳,张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球菌脑膜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膜炎,球菌,脑脊液,艾滋病,霉素,胞嘧啶,宏基。

隐球菌脑膜炎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婷,李贡文,周丽,叶琳,张齐龙[1](2019)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辅助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辅助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5月江西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脑脊液生化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涂片培养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隐球菌计数、白细胞计数、脑脊液压力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1,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辅助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聂德新,谈毅,陈博,姜腾波,孙晓旭[2](2019)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HIV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中血清外泌体CD_(93)及炎性因子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HIV-CM)的疗效及血清外泌体CD_(93)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浙江衢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HIV-C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脑脊液(CSF)隐球菌转阴性率、病死率、血清外泌体CD_(93)和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乏力、发热、听力下降、视物模糊和抽搐的发生情况无显着差异;而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降低(2.50%vs 15.00%,P<0.05),CSF隐球菌转阴率升高(80.00%vs 57.50%,P<0.05)。治疗后,血清外泌体表面抗原蛋白CD_(93)和血清IFN-γ、TNF-α、IL-4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可以较好地改善HIV-C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CSF隐球菌转阴率,降低病死率,并且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外泌体CD_(93)水平而改善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葛瑛,范思远,陈健华,申奥,窦洪涛[3](2019)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脑脊液mNGS技术辅助确诊的6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培养、墨汁染色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BGISEQ-100测序平台进行脑脊液病原测序,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6~53岁,中位年龄51岁。6例患者均无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头痛、脑膜刺激症状及颅内压增高表现,5例患者出现发热,2例患者出现复视。脑脊液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升高,糖正常或轻度降低; 5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4例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2例患者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脑脊液mNGS检测隐球菌核酸序数为108~25 361,基因覆盖率0. 19%~29. 00%; 5例提示新型隐球菌感染,其中3例经PCR检测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感染; 1例提示格特隐球菌感染,经生物质谱仪检测证实为格特隐球菌感染。结论脑脊液mNGS技术可准确判断隐球菌感染,并对鉴别格特隐球菌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降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隐球菌脑膜炎的漏诊率。(本文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鹭玲,宁金环,彭锋,庄晓荣,陈星宇[4](2019)在《初诊为抑郁症的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分析6例初诊为抑郁症的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治疗和预后表现,以明确发病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6例病例初期均表现为头晕、失眠、食纳减少;后期出现颅内感染相对特异症状:认知障碍5例、头痛3例、肢体无力3例、发热2例。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明确诊断,抗真菌治疗有效。6例均好转,但是2例患者遗留明显后遗症:1例患者遗留明显的认知障碍和双下肢活动受限,1例双眼失明,2例确诊时间为2、4周。结论:老年患者患病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当一种疾病不能解释所有症状时,需开拓思路,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尽量减少误诊。(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吴玉珊,刘敏,鲁雁秋,袁婧,邓长刚[5](2019)在《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与艾滋病/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AIDS/CM)与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AIDS/TBM)临床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AIDS/CM与AIDS/TBM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转归的异同。结果共纳入AIDS/CM 122例,AIDS/TBM 52例;两组病例在人口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比较:AIDS/TBM患者发热和意识障碍发生率显着高于AIDS/CM患者(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AIDS/CM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AIDS/TBM患者低;AIDS/TBM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显着高于AIDS/CM患者,而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氯化物定量水平显着低于AIDS/CM患者(P <0.05);影像学比较:AIDS/CM患者肺部病灶发生率显着低于AIDS/TBM患者,但基底节病变发生率显着高于AIDS/TBM患者(P<0.05)。结论 AIDS/CM与AIDS/TBM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上存在差异,经综合分析容易找到鉴别诊断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庄一虹[6](2019)在《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45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为CNM患者,作为CNM组,100例为TBM患者,作为TB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学和头颅影像学特点。结果 CNM组患者比TBM组延误诊断时间更长,临床症状中癫痫发生率、腰穿压力、脑膜强化、脑梗死发生率比TBM组更高;白细胞计数、蛋白、葡萄糖、氯化物、腺苷脱氨酶含量和脑内缺血灶发生率均比TBM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综合考虑两种疾病,采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将有助于对两种疾病进行确诊,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0期)

鲁梦舒,胡思靓,李丹妮,李欢[7](2019)在《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病死率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8年8月经确诊、治疗的60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3个月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时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60例AIDS合并CM患者中,存活组37例,占61.67%;死亡组23例,占3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意识障碍、CD4~+淋巴计数、HIV RNA定量、颅内压、是否联合用药、治疗时间、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是影响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合并意识障碍、CD4~+淋巴计数低、高颅内压、单药治疗、存在其他合并症是AIDS合并CM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DS合并CM患者死亡率较高,入院时合并意识障碍、CD4~+淋巴计数低、高颅内压、仅单药治疗、存在其他合并症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该类患者认知、颅内高压、腰椎穿刺术、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合并症以及基础和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和观察,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张兴波,李家斌[8](2019)在《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脑脊液(CSF)检查、头颅影像学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24例患者均出现头痛(100%),19例(79. 17%)出现发热; 11例(45. 83%)颅内压增高(≥300 mm H2O); 16例(66. 67%) CSF首次检查示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7例(29. 17%)真菌培养阳性,19例(79. 17%)送检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00%); 21例(87. 50%)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另外3例(12. 50%)重症患者予以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氟胞嘧啶、氟康唑叁联治疗。最终治愈11例(45. 83%),好转2例(8. 33%),死亡11(45. 83%)例。所有死亡患者均考虑为高颅压致死。结论高颅压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CSF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诊断较敏感指标,效果优于CSF墨汁染色及真菌培养。(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成骢,许传军,池云,魏洪霞[9](2019)在《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相关严重颅高压四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例重症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应用正规抗隐球菌治疗结合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追踪其疗效。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病程10 d~1个月,4例患者均伴有发热、剧烈头痛,3例伴有视力障碍,3例伴有抽搐及意识障碍;经抗隐球菌及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治疗,4例患者颅高压症状缓解,2例视力恢复如前,1例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能安全有效持久地控制颅高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唐圣桃[10](2019)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1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1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禽鸟类接触史、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实验室检验、就诊经过、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41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15~70岁,有明确禽鸟接触史12例(29.26%),艾滋病患者4例(9.75%),合并基础疾病23例。所有患者均出现头痛症状,发热35例(85.36%),其中12例为高热(29.26%);脑膜刺激征阳性35例(85.36%),复视、视力下降15例(36.58%),听力下降5例(12.19%),精神症状4例(9.75%),意识障碍4例(18.29%)。10例患者曾误诊为其它脑膜炎。38例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92.68%),脑脊液蛋白增高者37例(90.24%),墨汁染色阳性者40例(97.6%),隐球菌培养阳性者18例(43.9%)。41例患者中,17例接受AmB(或AmB脂质体)+5-FC+氟康唑联合治疗,15例接受AmB+氟康唑(剂量400 mg)联合治疗,6例接受AmB (或脂质体AmB)+5-FC联合治疗,3例单用AmB脂质体。14例患者接受侧脑室引流术,其中10例患者同时接受侧脑室注射AmB治疗。治愈6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73.17%。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发生于免疫力正常及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该病误诊率高,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低,需多次培养。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联合治疗安全有效。早发现,早治疗,足量,足疗程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隐球菌脑膜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HIV-CM)的疗效及血清外泌体CD_(93)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浙江衢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HIV-C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脑脊液(CSF)隐球菌转阴性率、病死率、血清外泌体CD_(93)和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乏力、发热、听力下降、视物模糊和抽搐的发生情况无显着差异;而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降低(2.50%vs 15.00%,P<0.05),CSF隐球菌转阴率升高(80.00%vs 57.50%,P<0.05)。治疗后,血清外泌体表面抗原蛋白CD_(93)和血清IFN-γ、TNF-α、IL-4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可以较好地改善HIV-C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CSF隐球菌转阴率,降低病死率,并且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外泌体CD_(93)水平而改善免疫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球菌脑膜炎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婷,李贡文,周丽,叶琳,张齐龙.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辅助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2].聂德新,谈毅,陈博,姜腾波,孙晓旭.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HIV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中血清外泌体CD_(93)及炎性因子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3].葛瑛,范思远,陈健华,申奥,窦洪涛.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分析[J].协和医学杂志.2019

[4].陈鹭玲,宁金环,彭锋,庄晓荣,陈星宇.初诊为抑郁症的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9

[5].吴玉珊,刘敏,鲁雁秋,袁婧,邓长刚.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与艾滋病/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6].庄一虹.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9

[7].鲁梦舒,胡思靓,李丹妮,李欢.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9

[8].张兴波,李家斌.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9

[9].成骢,许传军,池云,魏洪霞.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相关严重颅高压四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2019

[10].唐圣桃.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1例临床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隐球菌脑膜炎2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3 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病毒性脑(膜)炎组:分组1;结核性脑...新型隐球菌序列数高的隐球菌脑膜炎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职业构...

标签:;  ;  ;  ;  ;  ;  ;  

隐球菌脑膜炎论文_张丽婷,李贡文,周丽,叶琳,张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