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载荷论文-张旭耀,杨从新,李寿图,郜志腾,罗颂

气动载荷论文-张旭耀,杨从新,李寿图,郜志腾,罗颂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动载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剪切,风力机,流场特性,气动载荷

气动载荷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耀,杨从新,李寿图,郜志腾,罗颂[1](2019)在《风剪切来流下风力机流场特性与风轮气动载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33 kW两叶片水平轴风力机的风轮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研究风剪切来流下水平轴风力机流场特性与风轮气动载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剪切来流下,风轮上游来流风速随方位角的波动曲线偏离由理论计算得到的风速波动曲线;尾流区轴向速度呈现非对称性分布,轮毂上方叶尖涡和叶根涡的移动速度大于轮毂下方叶尖涡和叶根涡的移动速度;同时,风力机叶片和风轮的气动载荷随方位角呈现正余弦的变化趋势,风轮气动载荷功率谱曲线的峰值对应的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相关。当风剪切指数由0.1增大到0.5时,风轮转矩和推力的均方根分别减小2.28%和1.43%,但其波动幅值随风剪切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风轮转矩和推力随方位角的波动曲线存在相位偏移现象,风剪切指数越大,相位偏移现象越明显;风轮偏航力矩和倾覆力矩的均方根分别增大4.07倍和4.04倍,且其波动幅值随风剪切指数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梅元贵,李绵辉,郭瑞[2](2019)在《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交会压力波气动载荷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 km·h~(-1)速度通过隧道,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在验证源代码程序合理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中央测点的压力变化、隧道空间和全时间区域内的压力场分布图、列车离开隧道后压力波传播规律,并获得洞内各测点的最大正负压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对隧道内压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交会压力波与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反射及迭加密切相关,且隧道交会压力波随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2列车等速隧道中央交会处的压力最值明显大于隧道内其他位置,是洞口附近位置的2.0~2.7倍;隧道长度为1.0,2.5,5.0和10.0 km时,列车速度为400 km·h~(-1)时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是其为250和350 km·h~(-1)时的2.7~4.1倍和1.3~1.5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宋圣申,周正贵,曹晖[3](2019)在《基于不同载荷的大涵道比风扇气动噪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齿轮驱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载荷升高转速减小能够显着降低噪音。探究了载荷系数变化对大涵道比风扇气动噪声的影响。对设计完成的3款不同载荷的大涵道比风扇级进行了系统的声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单转子还是风扇级,随着载荷系数的升高,噪声都逐步降低。超高载荷风扇转子的噪声与常规载荷风扇转子相比,降低了27.36 d B;相应匹配上静子以后,整个风扇级的噪声降低了18.03 d B。(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杨政厚,李嘉楠,邓英,吴浙攀[4](2019)在《风力机尾流对风轮气动载荷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风电机组尾流对下游风电机组载荷的影响,根据已有的理论研究结果,假设几个重要尾流参数:上下游风电机组间距、上游风电机组推力系数、自然风速等。采用GH Bladed软件,在FL1500/70双馈式兆瓦风电机组上建模,并进行尾流计算。使用Matlab软件,对计算结果数据进行频谱图生成,用Bladed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所得结论为:机组间距减小,载荷稳定性降低,极限载荷增大;推力系数增大,载荷稳定性降低,极限载荷增大,但一般低于无尾流情况;自然风速增大,载荷主频增大且趋于0.3 Hz,载荷稳定性提高,载荷对其他参数的变化的敏感度上升。通过仿真分析,给出降低风电机组尾流影响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柯世堂,余文林,徐璐,杜凌云,余玮[5](2019)在《风雨下考虑偏航效应风力机流场及气动载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狂风暴雨环境中大型风力机在复杂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和气动性能,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发的5 MW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开展最不利叶片停机位置下考虑6个偏航角(0°、5°、10°、20°、30°和45°)影响的风力机风场模拟,添加离散相模型(DPM)开展风-雨耦合同步迭代计算,对比研究不同偏航角对风力机周围风场和雨场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偏航角下的风-雨等效压力系数新模型,给出相应的公式,针对风雨作用下的不同偏航角工况塔架和叶片表面等效压力系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附加雨荷载效应对该类风力机叶片迎风面和塔架迎风面两侧各40°区域内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唐新姿,肖鹏,王喆,彭锐涛[6](2019)在《多载荷变形工况下离心压气机叶轮气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实际叶片与设计叶片几何偏差最小,综合考虑叶轮内部复杂气动及离心载荷与结构耦合作用,以某小型离心叶轮为研究对象,基于叁维流场分析和流固耦合研究叶片几何参数对气动结构性能影响规律及相关性;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Kriging代理模型和改进遗传算法,以效率、压比和变形为优化目标,进行叶轮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叶轮效率提高5%,压比提高6.76%,最大变形减小20.4%,内部流动损失减少,载荷分布更加均匀;全流量工况下压比和效率特性提升且变形减小;提出气动与变形预控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在设计阶段主动考虑多载荷变形,为离心压气机和其它叶轮机械设计与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于春芳,刘佳,郭子铭[7](2019)在《舰载无人机起降阶段的阶跃气动载荷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精确的对舰载无人机起降阶段进行分析,从而对起落装置性能进行精确设计,需要对外界气动载荷给出更精确的计算,尤其是常规甲板风以及飞机接触甲板、离开甲板瞬间地效不连续而导致的载荷突变。这一突变载荷会对无人机平台产生未知的风险,包括升力的变化、俯仰角及角速度的变化,从而导致起飞失效。为了研究这一现象的气动载荷,采用动网格技术结合低速气流运动控制方程和湍流大涡模拟方式,研究了不同风速大小对起降阶段突变载荷的影响,从参数角度给出舰载所需的俯仰角以及对应分离的气动载荷,为舰载无人机起落装置和外形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08-10)

于春芳,郭子铭,刘佳[8](2019)在《复杂海况下舰载机系留舰面气动载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在航海中不可避免存在恶劣气象情况,因此舰船上舰载机停放的安全性称为舰载机系留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GJB2757中有相关的气动计算的要求,在真实海况下舰船在横摇及纵摇下存在的甲板风的变化不确定性,展开相关技术研究。本文结合紧耦合下的流固耦合理论,同时考虑船舶平台随机运动条件的"地效"作用,建立了待舰载机随机运动平台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在复杂海况作用下,甲板风作业下舰载机的气动载荷,是舰载机系留载荷输入更加完善,为舰载机系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08-10)

张旭耀,杨从新,何攀,张亚光,金锐[9](2019)在《低空急流高度变化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载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别由Great Plains Low-Level Jet谱模型和基于平面壁面射流原理建立的低空急流工程化模型得到的平均风速廓线,确定低空急流工程化模型中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Von Karman谱和低空急流工程化模型建立不同高度的低空急流脉动风场,并将其作为FAST开源代码的输入条件计算和分析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载荷。研究表明:当急流强度一定,急流高度由风轮扫掠面的底部位置增加到顶部位置时,风轮气动载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最小值相比,风轮推力、横向力、纵向力、转矩、偏航力矩和倾覆力矩系数均方根的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2.9%、75.6%、73.4%、27.7%、99.9%和98.5%。在低空急流条件下,风轮转矩和推力功率谱曲线峰值的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空急流条件下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载荷的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段华东,肖典喜,袁文辉[10](2019)在《气动载荷对高速动车组的设备舱强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了现有高速动车组设备舱强度计算与评估标准,提出将气动载荷设为定值研究设备舱疲劳强度的方法。通过静强度分析优化改进了设备舱结构,对比分析了单独施加气动和冲击,同时施加气动和冲击对设备舱静载荷的性能影响;同时参照标准和实测载荷,探索性研究了不同气动载荷下设备舱疲劳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动载荷对设备舱强度影响较大,±1 500 Pa气动载荷下设备舱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3期)

气动载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 km·h~(-1)速度通过隧道,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在验证源代码程序合理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中央测点的压力变化、隧道空间和全时间区域内的压力场分布图、列车离开隧道后压力波传播规律,并获得洞内各测点的最大正负压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对隧道内压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交会压力波与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反射及迭加密切相关,且隧道交会压力波随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2列车等速隧道中央交会处的压力最值明显大于隧道内其他位置,是洞口附近位置的2.0~2.7倍;隧道长度为1.0,2.5,5.0和10.0 km时,列车速度为400 km·h~(-1)时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是其为250和350 km·h~(-1)时的2.7~4.1倍和1.3~1.5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动载荷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耀,杨从新,李寿图,郜志腾,罗颂.风剪切来流下风力机流场特性与风轮气动载荷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2].梅元贵,李绵辉,郭瑞.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交会压力波气动载荷分布特性[J].中国铁道科学.2019

[3].宋圣申,周正贵,曹晖.基于不同载荷的大涵道比风扇气动噪声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4].杨政厚,李嘉楠,邓英,吴浙攀.风力机尾流对风轮气动载荷影响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5].柯世堂,余文林,徐璐,杜凌云,余玮.风雨下考虑偏航效应风力机流场及气动载荷[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6].唐新姿,肖鹏,王喆,彭锐涛.多载荷变形工况下离心压气机叶轮气动优化设计[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7].于春芳,刘佳,郭子铭.舰载无人机起降阶段的阶跃气动载荷影响研究[C].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2019

[8].于春芳,郭子铭,刘佳.复杂海况下舰载机系留舰面气动载荷研究[C].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2019

[9].张旭耀,杨从新,何攀,张亚光,金锐.低空急流高度变化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载荷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10].段华东,肖典喜,袁文辉.气动载荷对高速动车组的设备舱强度影响研究[J].机车电传动.2019

标签:;  ;  ;  ;  

气动载荷论文-张旭耀,杨从新,李寿图,郜志腾,罗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