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250300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达到拓展视野、积累知识、获得教益的目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真实而又鲜活灵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兴趣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中许多趣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养成。
一、巧设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设计的问题要新奇,吸引学生的目光,有引导性,能激发探寻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田园诗情》一文时,笔者没有让学生预习,一开始就板书了“田园”二字,让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说说看到这两个字想到了什么?接着依次出示了郁金香和奶牛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然后把图片和字联系在一起告诉学生:“在遥远的欧洲有一个美丽的国家——荷兰,在荷兰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的牧场,有大片大片美丽高贵的郁金香和蛛网般纵横交错的河流渠道,你们想去看看吗?”孩子们非常想知道外国的乡村是什么模样的,是否真有“诗情”,于是开始认真阅读。
在设问时我们还要注意重点问题要少而精、深浅兼顾。问题过大,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问题过小,无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设问过深,超过学生的能力与基础。若“跳一跳,够不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失去探寻的欲望。我在教读《题西林壁》一诗时,因为我的学生有很多是乡村孩子,他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很少,对庐山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版,让学生先了解苏轼,再来学习诗歌,这样同学们就不会感到陌生。通过这个话题,很好地激起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创设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氛围,增进了学生的课题意识,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很快就进入课堂角色。
二、唤起想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科学发明的基础,也是小学儿童的天性。让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进入阅读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乐事,会让他们对阅读更感兴趣,进而喜欢阅读。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秋天》中写道:“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秋天带来了成熟的美、色彩的美。笔者让学生想象:“秋天,在你们居住的村庄里,还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动人的色彩?”学生有的托着腮,有的抵着脑门,开始了想象之旅。他们想到了金色的稻穗、黄澄澄的梨、黑黑的芝麻、红彤彤的柿子。学生很乐意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形式对它们一一描绘。大家读得开心,想得畅快,说得优美,阅读、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其实教材还有很多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例如优美的插图、课文略写的部分等等,只要我们仔细发掘,就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他们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爱读。
三、尊重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自身的遗传素质、所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阅历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或标准的答案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阅读不再感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学佛教故事《九色鹿》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内容之后,说一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九色鹿和调达形象比较简单和鲜明,学生没有异议。但对于国王和王妃,意见却是五化八门。最经典的是班上一个打扮时髦的女孩子说:“我觉得王妃没有错,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她可能觉得自己能梦见九色鹿就是神的旨意。是神要让她拥有这么漂亮的衣服。”全班同学一片哗然。由于小姑娘的口才很好,其他同学纵有千万个理由也说不过她。最后他们把这个重大的任务交给了笔者。开始,笔者也被她极端的爱美给吓到了,后来一想,虽然很残忍,但她的确是自己在认真地思考,并联系了自身实际。如果把大部分人认可的答案强加在她的身上,不也是一种残忍吗?笔者首先肯定了她“爱美”的天性,说:“的确,作为一个女人爱美是没有错的,何况她还是个王妃,她有足够的资本去装扮自己。不过如果是你,你会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去杀害美丽善良的九色鹿吗?”她尴尬地笑笑说:“不会,太恐怖了!”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她的话完全出自于自己的内心体验,虽然有些偏颇,但我们不用过于激动,更不能一味地打压,尊重和理解她内心的体验,并加以适当引导。
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求趣求知的潜在因素,更需要语文老师对其潜在因素的不断激活而使之持久发展,形成阅读技能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