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梗阻论文_黄爱玲,聂谦,赵珏,张宏才,张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梗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肥厚,室间隔,心肌病,心肌,变异性,腔内。

冠状动脉梗阻论文文献综述

黄爱玲,聂谦,赵珏,张宏才,张泉[1](2019)在《冠状动脉第一间隔支植入弹簧圈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和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临床以气短、胸痛、心悸和晕厥等为主要表现。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室间隔介入治疗、室间隔切除术。室间隔介入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目前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临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黄佳兵,周胜华,唐亮,涂涛,方臻飞[2](2016)在《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合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学生,主因"发现心脏杂音19年"入院,19年前患者受凉后就医时发现心脏杂音,当时考虑"先天性心脏病",行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未行特殊处理。2015年体检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室间隔增厚,为进一步诊断收入我科。体检:脉搏82次/min,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kPa),唇无紫绀,胸骨左缘2~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率82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4肋(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员丽培[3](2015)在《冠状动脉血管非梗阻性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标准,冠状动脉血管管腔狭窄分为正常(无狭窄)、非梗阻性狭窄(血管狭窄<50%)、梗阻性狭窄(血管狭窄>50%)叁级。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这一无创简便的仪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心率变异性也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同时,众多学者认为自主神经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联系,并公认心率变异性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是否异常的常用的定量指标。目前国内外在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有肯定价值的有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方面。研究证明心率变异性降低是心脏病患者死亡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部分国内外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降低,且冠脉病变越严重,心率变异性降低越明显,认为心率变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冠心病的预后及猝死率有预测价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众多因素参与的缓慢进行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在临床上,临床医生会发现一部分因可疑心脏性胸痛就诊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冠脉血管管腔病变处于非梗阻性狭窄水平。研究数据表明50%-6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且无典型症状的患者。国内外研究中对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主要明确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患者有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且在冠心病高危因素中,哪些是可能影响心率变异性的危险因素。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方法各指标的变化,从而探讨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从而说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血管轻度狭窄早期已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最终可在一级预防的层面上指导临床医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心内科行冠动脉造影结果是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血管狭窄〈50%)患者70例为非梗阻性狭窄组,正常者(血管无狭窄)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相同条件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初诊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进行比较。整理所得到的数据,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分析处理。结果1.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吸烟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初诊糖尿病、血脂异常例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组与正常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低,SDANN、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N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组,心率变异性SDNN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SDNN与高血压(95%CI-1.053,4.935)、糖尿病(95%CI-1.511,8.380)、血脂异常(95%CI-1.054,5.682)、吸烟(95%CI-1.544,8.102)有相关性。4.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2.冠状动脉非梗阻性狭窄心率变异性降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血管轻度狭窄早期已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且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促进冠脉病变的发展,结合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充分表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在防止冠脉病变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孟璟,胡厚源,宋治远,黄海韵,李永华[4](2014)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酒精消融术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C-ECG)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HOCM患者在无水酒精注射前进行了IC-ECG检测,其中7例完成了ASA术后即刻的复查;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下降幅度作为ASA术后即刻疗效的评价标准;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24、48、72 h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K)和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 7例患者无水酒精用量为(2.11±1.27)ml;IC-ECG检测显示,与酒精注射前比较,ASA术后ST段增幅达(6.36±3.54)倍(P<0.05);术后即刻静息LVOTG下降57%[(41±38.30)mmHg vs(85.71±43.53)mmHg,P<0.05];室性早搏激发LVOTG下降48%[(86±24.98)mmHg vs(163.75±31.46)mmHg,P<0.05]。术后血浆CK峰值为(917.54±327.86)IU/L;CK拟合曲线下面积为(32 544.17±13 723.28)IU·h/L;CK-MB峰值为(123.46±52.46)IU/L;CK-MB拟合曲线下面积为(4 125.78±1 964.95)IU·h/L。ST段增幅与CK-Area、CK-MB-Area及LVOTG降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酒精用量正相关(r=0.846,P<0.05);CK-MB峰值与无水酒精用量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C-ECG在ASA术中检测准确可靠,操作方便,通过IC-ECG检测ST段升高与否,对术中即刻判断是否有心肌坏死发生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曹晓蕾[5](2011)在《经皮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护理体会(附2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PTSMA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降低,一周后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厚度变薄,左室流出道增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应充分了解PTSMA的手术步骤,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强调临床护理和病情观察以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1年23期)

李成洋,石蕴琦,李占全,龙猛[6](2010)在《化学消融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冠心病患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伴冠心病(CHD)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HOCM伴CHD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同期行PTSMA联合PCI的围术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术后胸痛、气短症状消失,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明显降低(27.00±7.68∶75.4±13.98,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0.03∶0.65±0.08,P>0.05)。5例术中均发生胸痛,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HOCM伴CHD患者同期行PTSMA联合PCI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刘端绘,海静如,周颖玲,赵洪磊,黄文晖[7](2007)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9例,利用Sigwart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99%无水酒精注入间隔支,并记录注入前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和心电图的变化。在消融术前及术后30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舒张末直径。结果间隔支内平均酒精注射量为2.97 mL;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下降到36.0±9.3 mmHg;术后30天室间隔厚度降低3.2±0.3 mm;2例需要再次另外一支间隔支消蚀;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能显着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可靠,但应该严格控制适应症,以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Westerhout,C.M.,Gnarpe,J.,刘少伟[8](2007)在《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无预后意义:GUSTO IV-ACS(全球应用开放梗阻动脉策略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试验的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虽然慢性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状动脉事件风险之间的关系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已有报道,但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还没有一致地观察到类似关联。方法:在GUSTOIV-ACS试验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亚组研究中,纳入295例患者[30d内发生死亡/心肌梗死(MI)]及295例年龄、性别、基线肌(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期刊2007年11期)

高阅春,李宇,吴学思,贾长祺,姜腾勇[9](2007)在《功能-解剖方法和超声心肌增强方法指导下经冠状动脉消融肥厚心肌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功能-解剖方法和超声心肌增强方法指导下经冠状动脉消融肥厚心肌(TASH)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2例药物治疗不佳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心肌增强(GⅠ,47例)和功能-解剖方法(GⅡ,25例)指导下的 TASH 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以及系列超声参数的变化评价不同方法指导下的 TASH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种方法指导下的 TASH 均能显着降低患者左心室流出道的压力阶差,并显着改善患者主观症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精用量、消融心肌范围、状态以及术后 CK-MB 峰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律失常(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临时起搏器依赖)两组发生率相似。GⅠ有6例患者经 MCE 纠正初选血管(工作初期)。系列的超声心动图长期随访左心室构型变化二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E 指导下的 TASH 治疗效应并不优于"功能法",也不能减少酒精的用量和心律失常并发症,但能有效避免无辜心肌损伤,尤其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初期。(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周丹冰[10](2007)在《主动脉夹层致左右冠状动脉梗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以心前区撕裂样疼痛9h为主诉入院。该患者入院前9h于体力劳动中突发心前区撕裂样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持续不缓解,伴大汗、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疼痛时轻时重,无呼吸困难、咯血、浮肿、少尿及发热。既往高血压病史半年,测血压最高180/100mmHg,未系统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07年12期)

冠状动脉梗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学生,主因"发现心脏杂音19年"入院,19年前患者受凉后就医时发现心脏杂音,当时考虑"先天性心脏病",行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未行特殊处理。2015年体检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室间隔增厚,为进一步诊断收入我科。体检:脉搏82次/min,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kPa),唇无紫绀,胸骨左缘2~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率82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4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梗阻论文参考文献

[1].黄爱玲,聂谦,赵珏,张宏才,张泉.冠状动脉第一间隔支植入弹簧圈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

[2].黄佳兵,周胜华,唐亮,涂涛,方臻飞.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合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

[3].员丽培.冠状动脉血管非梗阻性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D].郑州大学.2015

[4].孟璟,胡厚源,宋治远,黄海韵,李永华.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酒精消融术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

[5].曹晓蕾.经皮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护理体会(附21例报道)[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

[6].李成洋,石蕴琦,李占全,龙猛.化学消融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冠心病患者疗效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

[7].刘端绘,海静如,周颖玲,赵洪磊,黄文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

[8].Westerhout,C.M.,Gnarpe,J.,刘少伟.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无预后意义:GUSTOIV-ACS(全球应用开放梗阻动脉策略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试验的观点[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

[9].高阅春,李宇,吴学思,贾长祺,姜腾勇.功能-解剖方法和超声心肌增强方法指导下经冠状动脉消融肥厚心肌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10].周丹冰.主动脉夹层致左右冠状动脉梗阻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

论文知识图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CBF)在实...3心电图3心电图第八节 肺动脉闭锁-图3-27 右室造影示意...右侧胸骨旁长轴切面声像图讨  论诊断流程

标签:;  ;  ;  ;  ;  ;  ;  

冠状动脉梗阻论文_黄爱玲,聂谦,赵珏,张宏才,张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