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闲暇生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闲暇,乡村,儿童,幼儿教师,社会工作,德育,硕士研究生。
闲暇生活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昊[1](2019)在《关于职工闲暇生活的优化研究——基于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在部分企业违背国家劳动法规强制延长工作时长的影响下,职工闲暇生活面临着缺乏休闲时间、活动层次较低、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而在马克思休闲思想中保障职工闲暇是一个国家应有之义,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必要结果。面对日益紧张的劳资关系,工会社会工作作为新型工作模式,以工会为平台,积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在个体层面,更能有效维护职工休息权益、开展闲暇服务、提升闲暇生活质量。在企业层面,更能督促休息权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推动闲暇设施的建设与普及,弥补传统工会方法的不足,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庆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肖金星[2](2019)在《秘密体验:乡村留守儿童闲暇生活的价值分析与实践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留守儿童困于有限的闲暇场所和亲情的缺席,会更依赖于网络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其闲暇时间若不能合理利用,则会变为荒废的时光。直面乡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闲暇危机,审视乡村异于城镇的体验秘密的自然优势,拥有秘密体验、发挥秘密的教育作用,成为乡村留守儿童闲暇时间的主要诉求。(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11期)
杜鹏[3](2019)在《情之礼化:农民闲暇生活的文化逻辑与心态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闲暇不仅是一种时间状态,而且是一种生活心态。文章从农民的闲暇体验出发,立足乡村社会基础,考察闲暇秩序的生成机制。农民的闲暇体验兼有情感和伦理属性,作为一种能动性的文化实践,闲暇体验镶嵌于"时间消费—社会交往—仪式互动"的闲暇生活结构之中,并依托家庭动力和村庄脉络实现"情之礼化",构造了富有公共性的闲暇秩序与平和的心态秩序。伴随着农村熟人社会变迁,闲暇体验日益碎片化和空洞化,农民的情感体验逐渐退回到主体精神世界,"情之礼化"机制的断裂导致村庄心态秩序失衡。通过面向闲暇体验的文化治理实现家庭伦理与村庄情理的均衡,是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根本之道。(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杨琳[4](2019)在《小学班级闲暇生活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小学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活动内容较为丰富,但闲暇生活的质量参差不齐。评价对学生的闲暇生活有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基于此,教师需进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评价来对学生进行闲暇生活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新智慧》期刊2019年23期)
程美琴[5](2019)在《班级闲暇生活的指导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闲暇生活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闲暇活动,促使学生全面进步。班主任应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设计自护游戏、开展养成教育等,发挥活动良好的德育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20期)
冯小雨[6](2019)在《生命关怀视阈下幼儿教师的闲暇生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师的闲暇生活不应只是毫无目的的消遣娱乐,而应体现其个体生命价值。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闲暇生活能够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社交需要,缓和工作家庭冲突,提升德性认知。当前,由于传统观念对幼儿教师的高要求、闲暇生活缺少经济支持和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浅薄,导致对其闲暇生活中生命关怀的缺失。因此,可以从尊重幼儿教师的个人需要、价值和自由,宣传正确的闲暇生活理念,改善幼儿教师的待遇,提供形式多样的闲暇活动等方面入手改善幼儿教师的闲暇生活。(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幼教)》期刊2019年07期)
张莉,周玉娟[7](2019)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闲暇生活与专业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高等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闲暇生活为高校青年教师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部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闲暇生活为例,从高校青年教师闲暇生活质量的视角,探讨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沃先桃,张颖[8](2019)在《基于“闲暇生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培智学校自闭症、唐氏综合症、脑瘫、广泛性发育障碍这四类学生人数众多,普遍存在着生活适应能力差的特点。基于"闲暇生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力构建以生活能力为核心的叁维课程目标,架构以技能培养为要务的课程体系,编写以闲暇生活为主题的叁册教材,有效拓展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了对培智学生的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科研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明敏[9](2019)在《高校教师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型社会要求全员学习,闲暇教育是最切实可行的方式。闲暇教育意义匪浅,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对学生教育教学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剖析了高校教师的闲暇生活现状,探究了其背后原因,并为高校教师闲暇生活科学化,提高其闲暇教育质量,用其社会形象为社会大众做表率,摸索出了一条操作性强的实践路径。(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17期)
吴晓璐[10](2019)在《“生活即教育”视域下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的审视与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闲暇生活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教育的过程,其对硕士研究生这一特殊成人群体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以往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并不十分充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为研究硕士研究生的闲暇生活提供了恰当的理论依据,能够借此剖析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所蕴含的教育原理,并对其进行现实层面的考察,进而提出具体的闲暇生活的构建方案。在“生活即教育”的视域之下,对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进行了包括内容、过程和目标在内的教育性解读,发现其内容含有教育的意蕴,其过程是教育的载体,最终,通过促进硕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来达到完善闲暇生活的目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的内容、过程和目标进行了现实层面的考察,发现其存在内容品质偏低、过程教育力不够、目标达成度不足等问题,这主要是社会转型导致硕士研究生无所适从、网络技术对闲暇生活造成冲击以及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的异化等因素造成的。为使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需要硕士研究生个人、学校与社会这叁个利益相关方来共同构建闲暇生活,并能够凸显生命主体的人是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的核心,强调实践是其关键,明确幸福是其价值追寻。(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闲暇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乡村留守儿童困于有限的闲暇场所和亲情的缺席,会更依赖于网络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其闲暇时间若不能合理利用,则会变为荒废的时光。直面乡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闲暇危机,审视乡村异于城镇的体验秘密的自然优势,拥有秘密体验、发挥秘密的教育作用,成为乡村留守儿童闲暇时间的主要诉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闲暇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泽昊.关于职工闲暇生活的优化研究——基于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9
[2].肖金星.秘密体验:乡村留守儿童闲暇生活的价值分析与实践重构[J].中小学德育.2019
[3].杜鹏.情之礼化:农民闲暇生活的文化逻辑与心态秩序[J].社会科学研究.2019
[4].杨琳.小学班级闲暇生活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探索[J].新智慧.2019
[5].程美琴.班级闲暇生活的指导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
[6].冯小雨.生命关怀视阈下幼儿教师的闲暇生活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19
[7].张莉,周玉娟.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闲暇生活与专业成长[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8].沃先桃,张颖.基于“闲暇生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
[9].李明敏.高校教师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探索[J].教师.2019
[10].吴晓璐.“生活即教育”视域下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的审视与构建[D].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