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次生物质论文_岑永杰,邹晓鹏,郑思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次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夜蛾,斜纹,植物,毒蛾,烟青虫,棉蚜。

植物次生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岑永杰,邹晓鹏,郑思春[1](2019)在《miR-305-3p和miR-71-5p通过调控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参与斜纹夜蛾应对植物次生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防御昆虫的主要机制,而昆虫则以解毒酶来应对。为了发现可用于害虫防治的miRNA,通过对农业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进食芥菜Brassica juncea后中肠的测序分析,获得了一系列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斜纹夜蛾miR-305-3p靶向了谷胱甘肽代谢中的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催化亚基(Slgclc),这是一个谷胱甘肽从头合成的限速酶;而miR-71-5p靶向调控gclc和解毒酶表达的转录因子SlNrf2。用芥菜的次生物质吲哚-3-甲醇处理斜纹夜蛾Spli-221细胞株后,实时荧光定量PCR证明Slgclc和SlNrf2表达上调,miR-305-3p和miR-71-5p表达下调。分别在斜纹夜蛾Spli-221细胞中超表达miR-305-3p及miR-71-5p mimics,Slgclc或SlNrf2转录水平下调,并且miR-71-5p mimic处理抑制了SlNrf2下游基因Slgclc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表达。结果表明:miR-305-3p和miR-71-5p响应植物次生物质而分别促进Slgclc和SlNrf2表达。然而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305-3p并不与Slgclc直接结合,miR-71-5p也不与SlNrf2直接结合,推测miR-305-3p和miR-71-5p可能间接调控Slgclc和SlNrf2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miR-305-3p和miR-71-5p通过调控解毒酶GSTs表达及其底物谷胱甘肽的生成,而参与昆虫抵抗植物次生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康,邹晓鹏,岑永杰,郑思春[2](2019)在《Sli-miR-34-5p响应植物次生物质正调控斜纹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SlGSTe1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昆虫解毒酶系统是昆虫适应植物次生物质的主要机制,研究调控解毒酶基因表达的mi RNA将发现可用于害虫防治的靶标分子。本研究旨在探究Sli-miR-34-5p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中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i-miR-34-5p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进食芥菜Brassica juncea后中肠中的表达;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体内及细胞株中超表达Sli-miR-34-5p模拟体类似物(mimics)或抑制剂(inhibitor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Sli-miR-34-5p已知或推测的靶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Sli-miR-34-5p对靶标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li-miR-34-5p可能的靶基因,以了解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结果表明,Sli-mi R-34-5p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进食芥菜24和48 h时的中肠中表达显着上调。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血淋巴中超表达Sli-miR-34-5p mimic,进食芥菜的斜纹夜蛾中SlGSTe1转录上调;反之,超表达Sli-miR-34-5p inhibitor,SlGSTE1蛋白水平显着下调。在斜纹夜蛾Spli-221细胞株中添加芥菜次生物质吲哚-3-甲醇(I3C),Sli-miR-34-5p和SlGSTe1的表达量均呈现上调的趋势;此外,在细胞中转染Sli-miR-34-5p mimic,SlGSTe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然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结果显示,Sli-miR-34-5p并不直接作用于靶基因Sl GSTe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Sli-miR-34-5p通过促进斜纹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Sl GSTe1的表达而参与斜纹夜蛾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胁迫。(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香镇,雒珺瑜,张帅,吕丽敏,王春义[3](2018)在《植物源次生物质棉酚和芸香苷对绿盲蝽保护酶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棉酚和芸香苷2种植物次生物质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体内3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3种解毒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棉酚和芸香苷饲喂不同龄期绿盲蝽若虫,分别在24、48、72 h后测定若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龄期的绿盲蝽若虫取食不同浓度的同种外源次生物质后,随着次生物质浓度的升高,3种保护酶活性分别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如1龄若虫其CAT活性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72.8 U/mg protein,SOD和POD活性分别在0.8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59.8、23.0 U/mg protein,而3种解毒酶ACP、AKP和GST活性则均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分别为26.9、29.5、66.8 U/mg protein,即绿盲蝽受到不同浓度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被激活的程度不同。同一龄期若虫取食不同种类的次生物质后,体内同一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也不尽相同,如3龄若虫其SOD活性在1.0 mg/mL棉酚或0.04 mg/mL芸香苷胁迫48 h后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8.0 U/mg protein或61.1 U/mg protein,且显着高于其它浓度胁迫,即不同种类次生物质诱导绿盲蝽同一种保护酶达到最大值所需浓度不同。表明绿盲蝽受到不同种类外源次生物质或者不同浓度同种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不同酶的变化处于一种协调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芬[4](2018)在《棉蚜细胞色素P450基因应答植物次生物质的转录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蚜能危害不同类型的多种农作物,因此棉蚜能进化出更好的解毒机制去应对来自宿主植物种类繁多的次生物质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可能涉及到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途径中。本研究基于大规模测序、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 5个棉蚜P450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旨在为探索棉蚜适应宿主次生物质起调控作用的功能性基因提供研究基础和可持续参考资料,为揭示棉蚜适应植物次生物质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帮助。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通过高通量测序,本文获得棉蚜的一个转录组数据库和五个数字表达谱数据库。将总量为53,763,866的原始测序数据组装成1,963,516条Unigene序列和28,555条独立基因。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对照样本相比,在使用2-十叁烷酮饲喂后,棉蚜体内有619条基因的表达量有显着变化(上调或者下调)。单宁、槲皮素和棉酚饲喂后,也分别有516、509和717条基因的表达量有变化。其中有4条P450基因和1条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量在四个植物次生物质处理组中同时下调。另外只有1条P450基因的表达量在叁种植物次生物质处理组(2-十叁烷酮、单宁酸和槲皮素)里可同时被诱导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棉蚜某些基因可以在植物次生物质的胁迫下被诱导表达。2.植物次生物质能够诱导昆虫体内P450基因的表达。为了更好地了解其诱导机制,本研究测定了棉蚜转录组和数字表达谱中五个P450基因在植物次生物质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及它们的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CYP6CY19在叁个CYP6亚家族基因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CYP6CY22和CYP6DA1。四种植物次生物质(棉酚、2-十叁烷酮、单宁酸和槲皮素)都能够诱导这叁个CYP6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其中单宁酸的诱导效果要好于其他叁种化合物。CYP305A1的表达量能被棉酚和2-十叁烷酮显着诱导,而CYP4CJ1的表达量能被棉酚和单宁酸显着诱导。3.为了进一步探讨棉蚜P450基因被植物次生物质诱导的分子机制,本文克隆了五个P450基因的全长及其启动子区。通过瞬时转染昆虫细胞Sf9发现,CYP6DA1启动区-687~+586 bp,CYP6CY19 启动子区-666~+140 bp,CYP6CY22 启动子区-530~+218 bp,具有启动本底转录的活性。同时,CYP6CY19启动子区-157~+140bp、CYP6DA1启动子区-193~+56 bp和CYP6CY22启动子区-108~+218 bp含有对植物次生物质诱导响应的DNA顺式作用元件,在叁个基因启动子上的一致序列为5'-C/TAC/ANCA/CA-3'。CYP305A1启动子区-810~-581 bp 和 CYP4CJ1启动子区-1173~-1422 bp也分别是响应植物次生物质的关键区域。另外本研究发现了一段位于CYP305A1启动子区和venom protease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094 bp的重迭区。当CYP305A1基因的表达量通过RNAi技术被干扰时,venom protease基因的表达量也随之下降。反之,敲除venom protease并不影响CYP305A1的表达。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棉蚜对植物次生物质适应过程中,P450基因发挥的作用及P450表达调控、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有所帮助。4.为进一步寻找能与上述P450基因启动子区响应植物次生物质调控的DNA顺式结合元件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找到了能与CYP4CJ1启动子区相互作用的12个猎物蛋白。其中Prey 3、Prey 4、Prey 5、Prey 6、Prey 8序列一致,与Prey 1为18sRNA;Prey 11为蚜虫内共生菌的基因,Prey 12为16sRNA。Prey 7与Prey 9序列一致。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rey 2蛋白可能为四类蚜虫(桃蚜、豌豆蚜、高粱蚜和麦双尾蚜)的表皮蛋白,Prey7为根瘤蚜的四种不同类型的AFLP片段,Prey10为柑橘木虱的两种非特征性序列。其中Prey2最有可能为目标猎物蛋白,已有研究显示昆虫表皮蛋白对昆虫的抗逆性有重要作用,且蚜虫昆虫表皮蛋白CPR家族基因RR-2类参与昆虫抗药性产生过程,这与本研究找到的RR-1类可能参与昆虫代谢植物有毒物质过程的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10-01)

黄敏燕,李雪峰[5](2018)在《植物次生物质对斜纹夜蛾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植食性昆虫进食植物次生物质后的解毒机制,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单宁、芦丁及没食子酸3种植物次生物质分别喂食斜纹夜蛾五龄幼虫,检测喂食后幼虫中肠以及脂肪体相关解毒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取食0.5%单宁以及1%没食子酸后,斜纹夜蛾中肠和脂肪体中羧酸酯酶(Car E)、乙酰胆碱酯酶(Ach E)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喂食0.2%芦丁后Car E活性和GST活性上升,Ach E活性没有显着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斜纹夜蛾喂食0.5%单宁以及1%没食子酸后,解毒酶相关基因Sl GSTe1、Sl Car E和Sl Ace1表达上调,喂食0.2%芦丁后Sl GSTe1和Sl Car E显着表达。上述结果表明,GST等解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不同类型的次生物质相关,共同参与了斜纹夜蛾对外源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亚军,邹传山,杨璟,曾健勇,张国财[6](2018)在《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生物测定、拒食活性测定和酶活测定试验,分析了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毒杀、拒食效果及其保护酶CAT、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毒杀和拒食活性。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2.000 mg/mL的苦参碱对幼虫72 h死亡率达到71.67%,而山奈酚拒食效果最强,1.000 mg/mL时对幼虫72 h拒食率达到70.53%;离体酶活试验发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离体CAT、SOD活性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的山奈酚则可以激活2种保护酶的活性;体内酶活试验显示,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幼虫体内CAT、SOD活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组的2种保护酶活性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处理后48 h活性达到最低并显着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而山奈酚处理组CAT活性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亚军,邹传山,王若茜,林连男,张国财[7](2017)在《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羧酸酯酶(Car 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 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 E和Car E活性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氧化苦参碱对GST和ACh E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928和0.717 mg/m L,而苦参碱对Car E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0.436mg/m L;而体内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对GST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48 h,GST活性达到最低,仅为同时期对照组的39%;而氧化苦参碱对ACh E和Car E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72 h,ACh E和Car E活性最低,分别为对照组的44%和40%。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GST、ACh E和Car E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陈澄宇,康志娇,史雪岩,高希武[8](2015)在《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机制及其对昆虫抗药性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次生物质(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对昆虫的取食行为、生长发育及繁殖可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昆虫可以产生毒杀作用。为了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不利影响,昆虫通过对植物次生物质忌避取食、解毒代谢等多种机制,而对寄主植物产生适应性。其中,昆虫的解毒代谢酶包括昆虫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等,在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的解毒酶系统不仅可以代谢植物次生物质,还可能代谢化学杀虫剂,因而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与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密切相关。昆虫细胞色素P450s和GSTs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被植物次生物质影响,这不仅使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防御产生了适应性,还影响了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因而改变昆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掌握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机制及其在昆虫抗药性中的作用,对于明确昆虫的抗药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机制、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性对昆虫耐药性及抗药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江肖洁[9](2015)在《增温对长白山苔原优势植物叶片养分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全球变暖对苔原植物的影响,采用生长季开顶箱增温法,研究了温度升高对长白山苔原3种代表植物—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东亚仙女木(Dryas octopetala var. asiatica)和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以及叶片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同时探究了提取叁种植物叶次生代谢物质的最佳条件。增温使开顶箱内空气温度平均增加1.41℃,地下5cm和10cm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1.74℃和1.78℃;土壤C和其它矿质元素含量受增温影响显着;增温使牛皮杜鹃和笃斯越桔P含量分降低了16.26%和增加了10.34%;温度升高也明显改变了叁种植物的C:N比值以及东亚仙女木的C:P比值;增温使牛皮杜鹃叶K含量增加8.17%,且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其叶Mg和Mn含量也分别比对照组高66.39%和14.73%;与对照相比,增温使笃斯越桔叶K、Al和Zn含量分别增加15.24%、5.45%和87.45%;叁种植物叶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月波动,增温使牛皮杜鹃、笃斯越桔和东亚仙女木叶总酚含量分别降低3.69%、7.32%和6.15%;牛皮杜鹃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在增温条件下增加,但笃斯越桔和东亚仙女木叶片的总黄酮含量降低。因此,增温可能加剧了P素对长白山苔原地区植物生长的限制,同时降低了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增加了在生长上的投入,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期刊2015-04-20)

汤清波,党静,詹欢,曹欢,赵新成[10](2015)在《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对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味觉电生理反应和取食选择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烟青虫H.assulta(Guenée)2种近缘种昆虫寄主差异和寄主转移的味觉机制,本研究利用单感受器记录和叶碟法测定了棉铃虫和烟青虫5龄幼虫下颚栓锥感器对烟碱、辣椒素、棉酚和番茄苷等植物次生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和取食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中栓锥感器内存在对番茄苷和棉酚敏感的味觉神经元,而烟青虫侧栓锥感器和中栓锥感器内分别存在对辣椒素和烟碱敏感的味觉神经元。棉酚能够显着诱导棉铃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但是供试次生物质并不能显着影响烟青虫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植物次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昆虫解毒酶系统是昆虫适应植物次生物质的主要机制,研究调控解毒酶基因表达的mi RNA将发现可用于害虫防治的靶标分子。本研究旨在探究Sli-miR-34-5p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中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i-miR-34-5p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进食芥菜Brassica juncea后中肠中的表达;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体内及细胞株中超表达Sli-miR-34-5p模拟体类似物(mimics)或抑制剂(inhibitor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Sli-miR-34-5p已知或推测的靶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Sli-miR-34-5p对靶标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li-miR-34-5p可能的靶基因,以了解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结果表明,Sli-mi R-34-5p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进食芥菜24和48 h时的中肠中表达显着上调。在斜纹夜蛾5龄第1天幼虫血淋巴中超表达Sli-miR-34-5p mimic,进食芥菜的斜纹夜蛾中SlGSTe1转录上调;反之,超表达Sli-miR-34-5p inhibitor,SlGSTE1蛋白水平显着下调。在斜纹夜蛾Spli-221细胞株中添加芥菜次生物质吲哚-3-甲醇(I3C),Sli-miR-34-5p和SlGSTe1的表达量均呈现上调的趋势;此外,在细胞中转染Sli-miR-34-5p mimic,SlGSTe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然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结果显示,Sli-miR-34-5p并不直接作用于靶基因Sl GSTe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Sli-miR-34-5p通过促进斜纹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Sl GSTe1的表达而参与斜纹夜蛾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胁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次生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岑永杰,邹晓鹏,郑思春.miR-305-3p和miR-71-5p通过调控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参与斜纹夜蛾应对植物次生物质[J].环境昆虫学报.2019

[2].马康,邹晓鹏,岑永杰,郑思春.Sli-miR-34-5p响应植物次生物质正调控斜纹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SlGSTe1的表达[J].昆虫学报.2019

[3].朱香镇,雒珺瑜,张帅,吕丽敏,王春义.植物源次生物质棉酚和芸香苷对绿盲蝽保护酶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

[4].李芬.棉蚜细胞色素P450基因应答植物次生物质的转录调控[D].中国农业大学.2018

[5].黄敏燕,李雪峰.植物次生物质对斜纹夜蛾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6].王亚军,邹传山,杨璟,曾健勇,张国财.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

[7].王亚军,邹传山,王若茜,林连男,张国财.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

[8].陈澄宇,康志娇,史雪岩,高希武.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机制及其对昆虫抗药性的意义[J].昆虫学报.2015

[9].江肖洁.增温对长白山苔原优势植物叶片养分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

[10].汤清波,党静,詹欢,曹欢,赵新成.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对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味觉电生理反应和取食选择行为[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辣椒诱导抗病性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杀虫剂和植物次生物质对分月扇舟...植物次生物质对褐稻虱种群系统...药剂和植物次生物质对两种白蚁...不同浓度的底物对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2-5四种植物次生物质处理下9个...

标签:;  ;  ;  ;  ;  ;  ;  

植物次生物质论文_岑永杰,邹晓鹏,郑思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