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优化音乐课堂

培养学习兴趣,优化音乐课堂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孟竺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音乐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能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会使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学习音乐能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集体人文精神,能发挥起培育崇高的思想道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过程中

一、课堂教学引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选择恰当方法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三、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1、避免教学枯燥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XX︱XX︱X--:︱︱X.XX.X︱X.XX.X:︱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2、调整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十送红军》时用lu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在音乐教学中,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还要具备健康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音乐教育家曾说:“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像打了激素一样兴奋。”教师要通过自身对音乐的兴趣和对教学的热忱感染学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河北教育》2004第5期

[2]刘丹.跟着音乐动起来——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陕西教育》2009第1期

标签:;  ;  ;  

培养学习兴趣,优化音乐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