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眺望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空眺望景观,视觉评价体系,视知觉规律,AHP层次分析法
眺望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孟勇[1](2019)在《基于视觉评价的城市高空眺望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眺望系统的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研究的热点。在眺望系统中,基于建构筑物的高层或城市自然制高点的高空眺望具有较为独特的景观内容和形式,人们通过对城市景观的高空眺望和要素感知能够迅速掌握住城市的主体特征,形成对城市完整的认知。然而目前对城市高空眺望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城市高空眺望景观日益成为公众生活中常见景观形式的今天,急需加强对高空眺望理论的研究以指导城市高空眺望体系的建设。以眺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归纳总结高空眺望景观的信息感知、要素提炼、体系构成和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从视点、视景等要素出发,运用SBE、SD、AHP等景观视觉评价方法构建城市高空眺望景观视觉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应用于城市高空眺望空间的营造,优化城市眺望空间的系统组织。本文首先从城市眺望体系研究和高空眺望景观愈发常见的现状入手,指出高空眺望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其次从高空眺望主体出发,探究公众视觉生理特征、视知觉特征以及审美需求的规律;再次通过城市高空眺望空间案例解读分析高空眺望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景观构成要素;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主体对客体的评价体系,揭示人们对于高空眺望景观视觉评价的规律;最后,运用高空眺望景观评价体系结合合肥市政务区高空眺望景观现状,探究高空眺望空间建设的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刘祎绯,牟婷婷,黄子薇,哈日桂[2](2019)在《北京什刹海金丝套滨水空间的视觉感知意象研究与眺望景观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以北京什刹海金丝套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由穿戴式相机获取的图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意象感知体系,探索对该地区眺望景观进行优化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为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提升提供参考。研究选取前海北沿至后海南沿共800m的路径作为游线,采集30位志愿者穿戴便携式摄像机GoPro的游览影像,按每秒一帧连续截取25000余张图片;随后,通过识别和分析图片中的意象并对感知点和感知对象进行空间定位,可得到基于视觉的意象感知体系;进而建议:在历史地段的规划中应当更加注意整体风貌的营造以及重要标志物的打造,优化景观视线廊道,构建完整的眺望景观体系。(本文来源于《景观设计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烁棋,赵亮[3](2018)在《滨海城市山海眺望景观分析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海眺望景观是沿海城市所特有的城市景观风貌,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由山、海、城所建构的眺望景观体系,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山海眺望要素、山海眺望景观类型、山海眺望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山海眺望景观控制要素。这些控制要素是定量控制与定性控制相结合,对其中的眺望区域水平方向的建筑布局量化控制、眺望区域垂直方向的建筑高度量化控制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法。结合案例研究,进一步给出了眺望空间控制策略。相关控制方法与控制策略对滨海城市山海眺望景观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期刊2018-11-24)
岳峰,张庆军[4](2018)在《城市战略眺望景观保护研究——以黄鹤楼眺望景观保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战略眺望景观深受发展与保护的困扰,其周边景观格局的变化对城市眺望景观风貌造成严峻挑战。该文通过对黄鹤楼周边区域景观价值判读和敏感性认知度量,结合公众参与调查,对经典眺望景观和重要景观视廊进行视线视域模拟分析,提出了黄鹤楼眺望景观空间保护的综合管控手段。同时,构建数字叁维平台和高度预警系统,实现了规划管理由传统的二维平面向叁维空间的变革,努力探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战略眺望景观的有效保护路径。(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8年11期)
殷铭,周俊汝,薛杰,吴晓[5](2017)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山体景观眺望体系构建研究——以武夷山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山体景观眺望体系是山地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关键技术环节。面临结构性控制和个体体验结合、眺望景观评估和遴选的科学性、视觉模拟和现实场景的互动校合、视觉美学与城市开发的优化博弈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上述困境,以福建省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围绕山体景观眺望体系建构,多维模拟城市天际线、借助GIS工具遴选和评估视廊、加强规划导控等层面展开技术探索。(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7年12期)
牟婷婷,刘祎绯[6](2017)在《山地公园眺望景观视线组织研究——以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眺望景观是山地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现有的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对眺望景观认识不足,缺少视线的控制和引导。凤凰山作为东北地区佛教名山,分布着众多具有眺望价值的文化遗产点。借鉴国外的眺望景观视线控制方法,基于视线分析和梳理,通过确定眺望对象和眺望点,构建眺望视线廊道,划定眺望景观控制分区,完善了凤凰山眺望景观视线组织,并完成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最后,提出了眺望景观视线组织对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几点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7年12期)
刘泉,潘仪,赖亚妮[7](2019)在《滨海城市山海眺望景观规划控制的日本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海眺望景观的规划控制对于滨海城市的空间特色塑造十分重要。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滨海城市山海眺望景观普遍存在景观遮挡、风貌混杂、绿化减少及断崖裸露等问题,从而影响眺望的观感。对于这一问题,作为海岛国家的日本,在山海眺望景观的规划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日本相关城市为例,对其山海眺望要素和类型进行分析,并将相关规划控制方法总结为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参照眺望对景边界特征界定眺望范围,依据眺望距离进行层次划分,保障眺望景观的建筑高度管理,风貌景观引导和建设行为控制相结合,以及通过行动计划进行分解落实。这些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够为我国同类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本文来源于《国际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4期)
王颖楠,陈振羽[8](2017)在《北京眺望景观设计与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眺望景观规划差异,阐明国内现有眺望景观规划的困境。通过对北京传统眺望景观进行分析,提炼传统眺望景观设计手法。并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规划实践,提出了包含四"看"的北京中心城眺望景观的设计构建框架,以及延续传统设计手法的眺望景观塑造思路。进而通过对眺望景观管控策略的差异对眺望景观进行分级管控;通过眺望方式的不同,分类提出眺望景观的控制引导要素与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建设》期刊2017年04期)
何笑梅,洪亮平[9](2016)在《基于眺望评价的城市景观轴线研究——以宁波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景观轴线作为城市的结构骨架,是城市风貌和空间品质的重要载体,具有组织和控制城市景观空间的作用。在城市特色散失、空间破碎的背景下,对城市景观轴线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文化自信、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和良性发展。从城市眺望体系来看,城市景观轴线受到山体、水体和自然景区等自然要素,历史遗迹、建筑物、构筑物、街道、广场和公园绿地等人文要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要素的分析,将城市景观轴线分为人文景观轴线、生态景观轴线、交通景观轴线、功能景观轴线和认知景观轴线五个子系统,进而构建城市景观轴线评价的方法体系。对宁波市城市景观轴线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得出宁波市城市景观轴线呈现高聚集度、高重合度、轴线不完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从宏观方面对城市景观轴线的系统性研究,对破解当前城市景观建设发展困境,以及以后进行相关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指引方向,并为国内其他城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风景环境规划)》期刊2016-09-24)
李汉威[10](2015)在《西安城市眺望景观控制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城市建设的控制失效,导致空间形态破碎无序,城市特色丧失、人居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政策的缺失背后是控制管理方法的匮乏,尤其是从城市整体物质空间上缝合破碎的城市碎片,建立结构秩序的方法。本文旨在从为城市设计总则提供研究支撑和理论支持,从眺望景观的视角,研究城市形态特征,城市整体空间层次,和城市群体空间结构关系,探寻城市地景特色,为环境塑造提供整体性设计策略,为城市更新和开发提供控制引导策略。眺望是从远景视角整体认知城市环境的一种方式,城市眺望景观是在远景或全景视角上,因为具有观赏价值,可被理解,能引起情感共鸣,而被偏爱的城市视觉景观环境。本文在对现象学,环境行为学,相关城市、建筑、景观理论,中国传统观看之道,和现有设计控制实践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构建眺望景观体系,探究地域眺望景观形成基础,总结地域视觉偏好,实地踏勘筛选,在城市空间中提取眺望资源,选定控制点,研究人的眺望视觉行为,解构眺望景观的图式构成,将视觉图式对应在空间上划分视觉控制区域,从行为特征出发探寻不同眺望景观的构成和控制方法,描述控制和引导内容,形成眺望景观控制框架。后以西安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考证和文献研究,研究西安地域地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分析总结群体知觉偏好下的城市眺望资源;实地调研筛选眺望点,选定评估点;解构眺望行为,从视觉行为展开的方式出发分类构建眺望景观控制体系,研究每类眺望行为下的眺望景观的图式结构特征和空间控制引导方法;分类型举例描述具体的眺望景观控制引导内容。经过上述研究,最终形成以西安为研究对象的城市眺望景观控制框架的建构。(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眺望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以北京什刹海金丝套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由穿戴式相机获取的图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意象感知体系,探索对该地区眺望景观进行优化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为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提升提供参考。研究选取前海北沿至后海南沿共800m的路径作为游线,采集30位志愿者穿戴便携式摄像机GoPro的游览影像,按每秒一帧连续截取25000余张图片;随后,通过识别和分析图片中的意象并对感知点和感知对象进行空间定位,可得到基于视觉的意象感知体系;进而建议:在历史地段的规划中应当更加注意整体风貌的营造以及重要标志物的打造,优化景观视线廊道,构建完整的眺望景观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眺望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孟勇.基于视觉评价的城市高空眺望景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刘祎绯,牟婷婷,黄子薇,哈日桂.北京什刹海金丝套滨水空间的视觉感知意象研究与眺望景观优化策略[J].景观设计学.2019
[3].王烁棋,赵亮.滨海城市山海眺望景观分析与控制研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2018
[4].岳峰,张庆军.城市战略眺望景观保护研究——以黄鹤楼眺望景观保护为例[J].华中建筑.2018
[5].殷铭,周俊汝,薛杰,吴晓.总体城市设计中山体景观眺望体系构建研究——以武夷山市为例[J].风景园林.2017
[6].牟婷婷,刘祎绯.山地公园眺望景观视线组织研究——以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7
[7].刘泉,潘仪,赖亚妮.滨海城市山海眺望景观规划控制的日本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9
[8].王颖楠,陈振羽.北京眺望景观设计与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17
[9].何笑梅,洪亮平.基于眺望评价的城市景观轴线研究——以宁波市为例[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风景环境规划).2016
[10].李汉威.西安城市眺望景观控制框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