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变材料微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材料,微胶囊,潜热,树脂,界面,热稳定性,形貌。
相变材料微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张裕昌,桂鹏策,余婷,陶娜,汪海平[1](2019)在《纳米Al_2O_3改性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纳米Al_2O_3加入以正十四醇为囊芯、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原位聚合微胶囊体系,合成了具有储热性能的纳米Al_2O_3改性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芯材质量5%的纳米Al_2O_3时,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其表面粗糙度和热稳定性均增加,微胶囊的包裹率略有降低,从54.6%降至46.7%。同时,相变微胶囊的过冷度从7.47℃降至6.25℃。(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郑宏林[2](2019)在《微胶囊化相变材料改性沥青结合料的老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和化学成分是沥青结合料机械性能的控制参数。在极低温和高温下,沥青结合料可能分别遭受热裂和永久变形。相变材料(PCM)的使用可以为沥青结合料提供热能储存性能,以减少季节性和昼夜循环期间路面温度升高和降低的影响。本文对PCM改性的粘合剂进行表征,使用滚动薄膜烘箱(RTFO)和压力老化容器(PAV)装置进行老化模拟实验。采用动态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分析了改性和未改性沥青结合料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研究表明:PCM改性沥青结合料的熔化焓在老化时降低,PCM在沥青粘合剂中的存活取决于粘合剂的类型和所用的微胶囊。此外,由于在冷却过程中PCM结晶释放的热能,DSR测定的改性沥青结合料的流变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陈缘,赵雪静,梁宏伟,吴秀文,张金林[3](2019)在《乳化工艺对微胶囊型硬脂酸相变材料热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硬脂酸为芯材,碳酸钙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型相变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热重分析对其表面形貌和热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研究了乳化工艺对微胶囊型相变材料表面形貌、相变温度和包覆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选用的3种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和曲拉通X-100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相对效果最好,乳化剂与芯材最佳质量比为0. 5%,相变温度为112. 24℃时,封装率达到92. 1%.(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程璐璐,杨建森,曹向阳,杨平,张圆圆[4](2019)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及热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相变蜡、正十八烷和十二醇为芯材,氨基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适合建筑材料使用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图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芯材种类、乳化剂用量、预聚体滴加速度对微胶囊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重等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十八烷微胶囊和十二醇微胶囊相变材料近球颗粒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成囊率高;当十二醇/氨基树脂微胶囊乳化剂用量为8%,预聚体滴加时间在60 min时,反应较充分,相变温度为23.09℃,相变潜热为61.30 J/g,耐200℃的高温,热稳定性好,适合用于相变储能材料。(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李梦,张永兴,赵欣,邢一龙,徐刚[5](2019)在《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在成品油储罐蒸发损耗防控方面的应用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工业的日益发展,成品油储运量的增加和储罐区规模的扩大,储罐成品油蒸发损耗问题日益突出,而降低成品油的蒸发损耗对我国能源储备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因此,相变储能材料以其储能控温特性成为目前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相变材料及石蜡的性能,综述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总结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在涂料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微胶囊相变材料在成品油储罐蒸发损耗防控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03期)
康永[6](2019)在《界面聚合法聚氨酯微胶囊相变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硬脂丁酸酯为芯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单体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多醚聚元醇(分子量为500和1 000)为反应性单体,采用界面聚合制备微聚氨酯壳体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称重法对所制备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和化学结构作了表征和分析。将相变材料微胶囊通过浸轧法整理于织物的表面,实现纺织品蓄热调温功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热温度计法对所制备微胶囊的表面形貌、整理织物效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TDI和多醚聚元醇(分子量为500)为单体制备的微胶囊的稳定性、整理到织物上的效果明显较好;同一反应单体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微胶囊效果也有巨大的差异,太高的温度和过低的温度所制备的微胶囊的效果都不好。(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郭永利[7](2019)在《石蜡相变微胶囊/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克服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广泛用于热能储存系统中以整合和管理可再生能源。然而,PCM在相变过程中的渗漏限制了它们在热能储存(Thermal energy storage,TES)中的实际应用。制备定形相变材料(Shape-stabilized PCM,SSPCM)是防止渗漏和提高PCM储能能力的有效策略,可以通过将PCM微胶囊化(Microencapsulated PCM,MEPCM)包覆在壳中或者整合到支撑物质中来实现。将PCM包覆在微米或纳米级的胶囊内,能有效解决PCM的液相渗漏、相分离以及腐蚀性等问题。将制备的MEPCM与高分子基体复合,通过PCM微胶囊化与定形结合,可以降低渗漏率、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石蜡(Paraffin,Pa)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潜热值被选为芯材,石墨烯(Graphene,Gr)和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SiO_2)分别作为壳材,选用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R)为基体,制备了两种类型的石蜡相变微胶囊/硅橡胶复合材料。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石蜡(Pa)@石墨烯(Gr)相变微胶囊。Pa@Gr微胶囊具有核壳结构,相变潜热高于200 J·g~(-1)。将制备的Pa@Gr相变微胶囊添加到SR基体中,研究了Pa@Gr/SR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当加入Pa@Gr达到30份时,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和拉伸强度分别为53.39 J·g~(-1)和0.427MPa。(2)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氨基封端的石蜡(Pa)@二氧化硅(SiO_2)相变微胶囊,Pa@SiO_2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潜热为191.20 J·g~(-1)、包覆效率为76.05%,然后将其加入到SR基体中获得Pa@SiO_2/SR复合材料。Pa@SiO_2/SR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值达到92.39 J·g~(-1),并且具有低的渗漏率和优异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可达到1.041 MPa,优于纯SR。这是由于SiO_2既可以包覆石蜡减弱对SR的负面影响,同时其表面上的硅烷醇(Si-OH)基团可以与SR基体中的OH基团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显着改善了Pa@SiO_2/S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霍晓楠[8](2019)在《梳状聚合物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变材料(PCM)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能量存储材料之一,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相变几乎等温地存储或释放大量的热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储热容量和储能密度以及在能量释放期间温度变化较小。微囊化技术是将内部芯材封装到外部壁材中,以形成核-壳结构;或者是将内部芯材分散在整个壁材基质中,可用于保护特定的功能性内部芯材或者可控地将内部芯材释放到外界中。在相变过程中,熔融状态的PCM的导热率较低并且易泄漏,这限制了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壁材封装PCM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缺点,此外,还可以增加热量传输区域、降低PCM对外部环境灵敏度并控制相变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但是,传统的合成聚合物壁材存在许多缺点,如不可再生、残余单体和有毒气体(例如甲醛)的释放,严重危害了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了减少微胶囊化相变材料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提出并讨论了一种环保型的微胶囊化封装相变材料的方法。选择天然的壳聚糖作为壁材,选择侧链可结晶的梳状聚合物聚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作为芯材。通过凝聚法进行微囊化包封,并讨论了不同芯壁比对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热性能的影响。FE-SEM和TEM用于研究微胶囊的形态和微观结构。TGA和DSC用于研究微胶囊的热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微胶囊的包封率为49.8%~69.0%,热稳定温度为243.2℃。微胶囊采用天然原料,制造工艺绿色无毒,使其在医疗、医药、建筑、纺织和环境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相变微胶囊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选用绿色无毒的聚乙烯醇作为成膜基质,向其中掺杂不同比例的微胶囊,采用绿色无毒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相变调温功能的聚乙烯醇膜。通过多种测定分析可知,相变微胶囊均匀的掺杂在聚乙烯醇膜中。当微胶囊含量为5%,10%,15%和20%的PVA薄膜的熔融峰的峰值温度分别为31.7℃,32.5 ℃,32.3℃和31.4 ℃。这表明制备出的PVA薄膜的相变温度接近人体的舒适温度,在医疗领域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为进一步拓宽所制备出的相变调温的聚乙烯醇膜的实际应用范围,本文采用十叁氟辛基叁甲氧基硅烷作为疏水性改进剂对PVA膜的润湿性进行改善研究,并对其疏水性机理进行了相应探讨。将十叁氟辛基叁甲氧基硅烷与成膜基质充分混合后按照传统的制膜工艺进行膜的制备。通过多种测试分析得知,十叁氟辛基叁甲氧基硅烷可以明显提升PVA膜的疏水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2-23)
辛成,陆少锋,申天伟,肖超鹏,张永生[9](2019)在《聚氨酯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硬脂酸丁酯为芯材,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叁乙醇胺(TEA)为反应单体制备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具有储热能力的聚氨酯微胶囊相变材料,并对所制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红外结构、热稳定性、相变性能和致密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微胶囊呈球形结构均匀分布,熔融温度(ΔT_m)和熔融热焓(ΔH_m)分别为20. 60℃和84. 09 J/g,储热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和致密性分析表明,当TEA质量为4. 5 g、芯材完全失重时,微胶囊的质量保留率最高为52. 6%,120℃持续烘干6 h,质量损失率最低仅为21. 8%,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致密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申天伟,陆少锋,邢建伟,宋庆文,辛成[10](2019)在《新型网状结构囊壁微胶囊化相变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硬脂酸丁酯为囊芯材料,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乙烯叁胺(DETA)、季戊四醇为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一种新型网状结构囊壁微胶囊化相变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同步分析仪(TG)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所制备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储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胶囊化后相变材料的熔融温度基本没有发生改变,熔融热焓明显降低,这与胶囊囊芯的质量分数降低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相变材料微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和化学成分是沥青结合料机械性能的控制参数。在极低温和高温下,沥青结合料可能分别遭受热裂和永久变形。相变材料(PCM)的使用可以为沥青结合料提供热能储存性能,以减少季节性和昼夜循环期间路面温度升高和降低的影响。本文对PCM改性的粘合剂进行表征,使用滚动薄膜烘箱(RTFO)和压力老化容器(PAV)装置进行老化模拟实验。采用动态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分析了改性和未改性沥青结合料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研究表明:PCM改性沥青结合料的熔化焓在老化时降低,PCM在沥青粘合剂中的存活取决于粘合剂的类型和所用的微胶囊。此外,由于在冷却过程中PCM结晶释放的热能,DSR测定的改性沥青结合料的流变性能得到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变材料微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张裕昌,桂鹏策,余婷,陶娜,汪海平.纳米Al_2O_3改性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J].新型建筑材料.2019
[2].郑宏林.微胶囊化相变材料改性沥青结合料的老化行为[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3].陈缘,赵雪静,梁宏伟,吴秀文,张金林.乳化工艺对微胶囊型硬脂酸相变材料热性质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4].程璐璐,杨建森,曹向阳,杨平,张圆圆.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及热工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5].李梦,张永兴,赵欣,邢一龙,徐刚.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在成品油储罐蒸发损耗防控方面的应用展望[J].新技术新工艺.2019
[6].康永.界面聚合法聚氨酯微胶囊相变材料性能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7].郭永利.石蜡相变微胶囊/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8].霍晓楠.梳状聚合物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9].辛成,陆少锋,申天伟,肖超鹏,张永生.聚氨酯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现代化工.2019
[10].申天伟,陆少锋,邢建伟,宋庆文,辛成.新型网状结构囊壁微胶囊化相变材料的制备[J].现代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