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义供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广义,信贷,方差,因果关系,技术,结构性。
广义供给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友,孙涛,李庆海[1](2019)在《需求和供给型信贷配给交互作用下农户福利水平研究——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2017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户家庭调查数据,将正规信贷配给分离为部分数量配给、完全数量配给、未借贷型价格配给、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自我实施型配给,借助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正规信贷配给对农户福利水平影响的差异性,有效弥补以往研究视角的不足以及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六种类型正规信贷配给均对农户福利水平产生显着负向影响,降低了农户生产性收入、一般性资产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并且农户遭受需求型信贷配给(未借贷型价格配给、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自我实施型配给)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农户遭受供给型信贷配给(部分数量配给以及完全数量配给),这就意味着:在需求型信贷配给演变为正规信贷配给主要形式的今天,农户福利损失不仅未得到有效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陈健恒,但堂华,唐薇,邱赛赛[2](2017)在《同业存单供给上升 广义基金大幅净增持国债》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记账式国债总计发行3109亿元,地方债总计发行5130亿元,政金债总计发行2222亿元;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再度升至2万亿元以上,非金融类信用债发行量4535亿元。中债登托管量净增7567亿元达45.68万亿元,上清所数据净增4149亿元达15.88万(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7-07-21)
李奕[3](2015)在《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关于学校阅读资源治理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它的供给与服务,因此,立足点要放在学生身上,要特别关注学生对这些供给与服务的"消费"情况。比如,学生对图书馆的消费、对图书的消费以及对图书管理员和教师提供的阅读服务的消费。这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普教版)》期刊2015年06期)
陈乾坤[4](2015)在《我国广义货币供给的合理性判定——货币政策的新参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1985—2014年度GDP与M2的数据,深入分析了我国GDP与M2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我国M2的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都处于下降趋势;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弱化,我国靠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会越来越弱;在关注GDP的情况下,虽不能找出最优的M2的供给量,但却能识别M2的供给是否不足,即能找出"GDP产出第二阶段"的开始点;产出的货币弹性概念综合了边际值与平均值,亦可参照我国产出的货币弹性来观测M2的供给是否合理,从而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霍修堂,任伟华[5](2015)在《我国外汇储备对广义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几年来外汇储备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时间序列数据检验方法对外汇储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叁者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存在外汇储备对汇率、汇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单向因果联系。对此,我国应该加大对外汇储备的管理,适当放松对汇率的管制,抑制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江宇[6](2015)在《2015年应重视广义公共品供给》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缺位”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完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瓶颈。 2014年,是我国经济逐步适应新常态的一年,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初步取得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5-01-29)
吴斯[7](2014)在《中国广义货币供给的内在机制分析:2002-2012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97.42万亿元。目前,我国的货币存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针对我国百万亿的M2供给,本文试图从货币供给的内在机制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2002-2012年的货币存量结构的具体剖析,阐述外汇占款增加和信贷规模扩大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机制,并结合数据予以论证。事实证明,尽管我国的M2存量较大,但并未出现明显通胀。对此,本文着力从外汇占款和信贷投放两大内在机制对广义货币的影响论述,并对M2的现实需求、M2的流向和分布诸多方面予以分析说明。货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内生出强劲的货币需求,带来了百万亿的M2供给,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着新的货币需求,带来新的M2增量,继续扩大着M2的供给总量。因此,在未来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中,如何优化配置、合理疏导现有M2存量,如何有效把控并用好用活M2增量,如何准确把握金融改革和政策取向,已成当务之急。首先,本文指出我国货币供给有着独特的内在机制,并针对我国M2的存量进行了结构性剖析。依据央行公布的货币统计口径,分层次、分部分地逐一探讨了我国现有货币的存量和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旺盛的货币需求,不仅货币总量呈现出“J型曲线”增长态势,而且货币结构也发生了显着变化。信用手段的不断创新和丰富,多样化支付方式的运用,我国的M0增速及其在M1的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M1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准货币QM(即M2与M1的差值)逐年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项目存款的持续快速增加。储蓄存款的活期化,导致M2结构中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动态势。其次,本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在机制进行阐述。基于Ms=m*B这一货币供给等式,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流动性双渠道的分析研究,具体阐述了我国M2供给通过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进行双重扩张的基本路径。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在2002-2008年外汇流入期,我国央行通过对外汇占款的冲销,不仅释放了大量基础货币,而且又在货币乘数效应下成倍地放大了M2供给;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汇占款对M2的贡献度才开始有所降低。然而,我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又拉动了新一轮的银行信贷规模扩张。2009-2012年间,新增贷款的急剧增加,“贷款创造货币”机制作用的放大影响,致使我国M2供给的增幅更是一路走高。第叁,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M2存量累积形成的现实基础及其存在的合理性。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和经济运行的内在特征,决定了我国广义货币供给的独特性。我国长期的经济快速发展,内生出强劲的货币需求,拉动了M2的供给;金融市场的不成熟,融资渠道的不顺畅,直接构成了企业对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促成了银行信贷规模的快速放大;体制内金融供给的有限性与社会总融资需求的持续旺盛,催生了体制外金融的快速成长。体制外金融的有效补充,在部分满足旺盛货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货币存量的一定程度扩大;长期以来我国高储蓄的惯性推动和扩张性投资拉动,既构成了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又决定了我国百万亿M2供给累积形成的必然性。事实上,目前我国百万亿M2供给的绝大部分是存在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之中,其在资本市场的分流、银行体系内的淤积与居民储蓄型资产的沉淀应是有限的。最后,针对目前我百万亿M2存量和未来经济发展所必然带来的M2增量,本文也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政策性建议。一是要正视货币供给的内在机制,顺势调节货币存量;二是要合理引导和配置现有的货币存量,预防流动性过剩或不足;叁是要逐步疏通和拓展未来货币存量的消化渠道,有效化解流动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3-31)
刘林,朱孟楠[8](2013)在《货币供给、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水平——基于非线性LSTVAR模型对我国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发展,货币已从单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转向同时满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要求,因而现实中货币就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主要流向。货币过多流向实体经济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而过多流向虚拟经济又可能推高资产价格。基于这一思想,本文从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运用平滑过渡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1996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的非线性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即CPI上升机制和CPI下降机制),并且存在较强的非对称性;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会带来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且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面对物价变化,货币供给的变化存在非线性和非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3年10期)
王亮[9](2012)在《7月新增贷款创10个月新低》一文中研究指出央行数据显示,广义货币增速等指标显示出资金市场供给回暖迹象,但整体上企业资金需求仍不容乐观。 房地产与基建投资乏力 2012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9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6月末高0.3个百分点,显示出7月理财(本文来源于《广州日报》期刊2012-08-11)
张旭[10](2009)在《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供给外生还是内生,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定量分析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问题,经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冲击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给不完全是内生的,但我国广义货币供给与我国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09年20期)
广义供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6月,记账式国债总计发行3109亿元,地方债总计发行5130亿元,政金债总计发行2222亿元;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再度升至2万亿元以上,非金融类信用债发行量4535亿元。中债登托管量净增7567亿元达45.68万亿元,上清所数据净增4149亿元达15.88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义供给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友,孙涛,李庆海.需求和供给型信贷配给交互作用下农户福利水平研究——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9
[2].陈健恒,但堂华,唐薇,邱赛赛.同业存单供给上升广义基金大幅净增持国债[N].上海证券报.2017
[3].李奕.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关于学校阅读资源治理的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
[4].陈乾坤.我国广义货币供给的合理性判定——货币政策的新参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5
[5].霍修堂,任伟华.我国外汇储备对广义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
[6].江宇.2015年应重视广义公共品供给[N].中国经济时报.2015
[7].吴斯.中国广义货币供给的内在机制分析:2002-2012年[D].复旦大学.2014
[8].刘林,朱孟楠.货币供给、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水平——基于非线性LSTVAR模型对我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
[9].王亮.7月新增贷款创10个月新低[N].广州日报.2012
[10].张旭.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