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设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动态,隧道,叶面积,接收站,生态,正交。
动态设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赵龙国,姜谙男,吴洪涛,段龙梅,张广涛[1](2019)在《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设计信息集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隧道动态设计信息管理仍然只是从不同数据类型和结构方面进行设计的现状,为避免因数据异构性而造成的信息共享困难,实现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阐述了IFC标准扩展的方法,并依据现有IFC标准对建筑领域的描述方法,选取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从隧道空间结构、物理元素和属性集合等方面出发,实现IFC标准在隧道领域的扩展,扩充了IFC标准的数据描述领域.在此基础上,借助Revit建模软件,开发了参数化隧道反馈分析模型,进而形成了完整的隧道动态设计信息集成模型的创建流程及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能够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隧道动态设计信息集成模型.所建集成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隧道动态反馈分析管理系统.(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旭[2](2015)在《TBM滚刀多阶段受力模型及其联接结构动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地表土地资源的日渐匮乏,世界各国逐渐开始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简称TBM)以其掘进速度快、施工优质高效、作业环境安全、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可实现传统钻爆法难以实现的复杂地理地貌深埋长隧洞的施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利、水电、交通、矿山等隧道工程中应用迅猛增长,如今已成为国际上隧道施工机械的主流。盘形滚刀作为岩石掘进机刀盘的核心工作部件,由于直接与岩石接触,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因此也是TBM的易损件。而从理论的角度对滚刀破岩机理和受力预测模型进行研究来并在原有滚刀刀座联接结构基础上改进,对为滚刀以及刀盘的设计提供精确的载荷设计依据,并且降低滚刀以及刀盘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课题来源于973项目(项目编号:2013CB0354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375001)资助。论文的具体工作和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当前滚刀受力预测模型为静态均值计算,不能够真实模拟滚刀破岩过程中载荷多阶段多峰值的问题,本文基于密实核理论,针对不同岩石条件,考虑滚刀在破岩过程中复杂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滚刀多阶段的破岩过程;同时考虑岩石特性、滚刀类型、滚刀布局参数、掘进参数、滚刀结构参数,建立了不同类型滚刀的多阶段受力预测模型,并以岩石物理参数、贯入量等参数作为变量,进行了滚刀线性切割实验,垂向力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均值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理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结合面的存在影响着刀座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螺栓预紧力和外部激励的变化导致结合面法向压力随时间变化,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也为时变刚度。本文采用集中质量法,结合刀座结构和结合面之间的刚度、阻尼关系,考虑刀座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冲击载荷,建立了滚刀-刀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结合面刚度和螺栓预紧力、外部载荷、振动位移以及结合面接触面积之间的量化关系,计算得到了结合面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机械振动相关理论,利用Newmark算法对系统响应进行了求解,并研究了结合面的阻尼系数、螺栓预紧力以及结合面接触面积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上楔形块和滚刀在各个方向的振动最为强烈,且垂向>侧向>滚动方向;②比例阻尼系数β=10-3时,质量块振动响应最为平稳,结合面的阻尼对螺栓的紧固效果有一定影响;③系统垂向响应对螺栓预紧力的变化更为敏感;④各结合面的面积增大一倍后,滚刀和上楔形块振动位移均值分别下降了10.60%和1.63%。(3)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利用液压作动器,对试制的刀座样件进行振动实验,观察统计刀座在不同预紧力、外载形式下的振动时域响应。研究发现:①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②当滚刀振幅由4kN增加到4.75kN时,单侧刀座在234kN螺栓预紧力下的垂向载荷响应振幅平均增加了0.178kN,而300kN螺栓预紧力下的垂向响应振幅平均增加了约0.35kN,接近输入载荷;侧向载荷响应的振幅增幅基本不变。③振幅与频率并非呈线性关系,在3Hz之后,振幅的斜率远大于之前的斜率。(4)为了解决刀座中楔形块容易发生卡紧不方便现场换刀,且上楔形块和滚刀的振动较为强烈的问题,本文在典型刀座系统动态特性研究和现有刀座结构基础上,以提升刀座现场换刀的安全性与效率、降低滚刀和刀座振动为目的,对刀座联接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以实验得到的盘形滚刀实际工作载荷为输入,对改进刀座结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滚刀和楔形块振动位移可知:滚刀和楔形块的垂向振动位移分别降低了67%和53%,滚动方向位移分别降低了7.9%和7.6%,说明该改进刀座起到了良好的减振效果,可大大降低滚刀本身和刀座紧固螺栓的振动损伤。(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付子航[3](2011)在《LNG接收站蒸发气处理系统的动态设计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合理地预测蒸发气(BOG)量,对于LNG储罐安全管理、LNG卸船操作安全管理、BOG压缩机能力选择、BOG压缩机启停操作与提效节能和稳定利用BOG燃料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已有一些理论化的BOG蒸发率(BOR)动态计算模型,但计算复杂且由于其对LNG储罐内BOG产生机理的认识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的,对实际LNG储罐内BOG产生机理的认识不够准确,加之各种实际操作工况要复杂得多,因此,这类模型的广泛适用性仍有待考证。为此,基于BOG生成机理的基本理论和传热动力学理论,结合具体LNG接收站储罐生产操作数据,得到了半经验化的BOR(Boil-Off Rate)动态模型,实例证实:该方法方便、有效,更有利于预测和指导生产实际。(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1年06期)
谢玉东,王勇,刘延俊[4](2009)在《基于物理模型的电液调节阀动态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AMESim平台的液压系统动态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液调节阀的液压驱动系统,建立了电液调节阀的物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物理建模方式建立的仿真模型能比较地好反映液压系统各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对系统工况进行动态响应仿真可以使系统的设计缺陷在制造出具体的液压系统前就显现出来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9年01期)
刘冬梅[5](2008)在《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与动态设计——在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足迹模型是测量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和其他测量方法比较,存在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需要完善。本文首次在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指导下,对Wackernagel为代表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进行优缺点分析及评价的基础上,修正并完善了生态足迹分析指标模型,使其计算结果与应用更符合实际,从而更具有科学严谨性和政策解释力。(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08年03期)
郑建中,邹正明,吕康成,伍毅敏[6](2007)在《浅埋隧道仰拱计算模型与动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缺少仰拱设计的理论依据,目前许多隧道的仰拱设计不尽合理,在浅埋隧道的仰拱设计中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分析软基与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关系,提出了浅埋隧道仰拱荷载的确定方法,其中以仰拱荷载系数将拱顶地层对隧道结构的垂直压力与仰拱荷载联系起来。结合仰拱的施工工艺,建立了叁铰拱仰拱力学模型,给出了合理拱轴线的方程和内力计算公式。提出了浅埋隧道仰拱的设计步骤,并结合工程算例做了进一步说明。考虑到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可能与设计勘察的地质条件有出入,建议将动态设计的理念引入到仰拱设计,使设计依据可靠,设计方法合理。(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07年12期)
刘斌,顾磊,吴涛,沈亮[7](2007)在《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油气悬架参数动态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动态设计的特点及其理念。提出新的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动态设计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建立油气悬架分析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全局意义,分析精度稳定。修改结构的重分析可脱离原有的有限元模型,而在神经网络模型上进行。体现新的动态设计思路及其优点。(本文来源于《200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7)
汤亮,朱艳,严定春,曹卫星[8](2005)在《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设计的知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和提炼油菜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描述冬油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系统工程与动态建模的方法,以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动态生长度日为主线,建立了系统化和广适性的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设计的知识模型,它包括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和角果面积指数动态。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品种类型、不同产量目标资料对所建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模型对不同条件下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么健石,侯祥林,徐心和[9](2004)在《基于动态设计变量优化算法的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消除在传统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中由于线性化引起的模型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设计变量优化的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以每个待估计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与设计变量相关的误差函数为目标函数,并将参数约束条件构造在目标函数中,建立参数估计的最优化问题·针对圆形轨道倒立摆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证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是解决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徐静,董雁,李静敏,翁慧燕[10](2001)在《有限元模型修正法在结构动态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局部修正方法。利用有限元模型的正交条 件 与特征方程建立设计参数修正量与实测模态参数的关系式,将逐次修正的有限元模型来扩 展非测量自由度上的模态振型,通过迭代最终求解设计参数的修正量。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方 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动态设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地表土地资源的日渐匮乏,世界各国逐渐开始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简称TBM)以其掘进速度快、施工优质高效、作业环境安全、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可实现传统钻爆法难以实现的复杂地理地貌深埋长隧洞的施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利、水电、交通、矿山等隧道工程中应用迅猛增长,如今已成为国际上隧道施工机械的主流。盘形滚刀作为岩石掘进机刀盘的核心工作部件,由于直接与岩石接触,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因此也是TBM的易损件。而从理论的角度对滚刀破岩机理和受力预测模型进行研究来并在原有滚刀刀座联接结构基础上改进,对为滚刀以及刀盘的设计提供精确的载荷设计依据,并且降低滚刀以及刀盘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课题来源于973项目(项目编号:2013CB0354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375001)资助。论文的具体工作和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当前滚刀受力预测模型为静态均值计算,不能够真实模拟滚刀破岩过程中载荷多阶段多峰值的问题,本文基于密实核理论,针对不同岩石条件,考虑滚刀在破岩过程中复杂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滚刀多阶段的破岩过程;同时考虑岩石特性、滚刀类型、滚刀布局参数、掘进参数、滚刀结构参数,建立了不同类型滚刀的多阶段受力预测模型,并以岩石物理参数、贯入量等参数作为变量,进行了滚刀线性切割实验,垂向力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均值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理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结合面的存在影响着刀座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螺栓预紧力和外部激励的变化导致结合面法向压力随时间变化,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也为时变刚度。本文采用集中质量法,结合刀座结构和结合面之间的刚度、阻尼关系,考虑刀座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冲击载荷,建立了滚刀-刀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结合面刚度和螺栓预紧力、外部载荷、振动位移以及结合面接触面积之间的量化关系,计算得到了结合面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机械振动相关理论,利用Newmark算法对系统响应进行了求解,并研究了结合面的阻尼系数、螺栓预紧力以及结合面接触面积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上楔形块和滚刀在各个方向的振动最为强烈,且垂向>侧向>滚动方向;②比例阻尼系数β=10-3时,质量块振动响应最为平稳,结合面的阻尼对螺栓的紧固效果有一定影响;③系统垂向响应对螺栓预紧力的变化更为敏感;④各结合面的面积增大一倍后,滚刀和上楔形块振动位移均值分别下降了10.60%和1.63%。(3)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利用液压作动器,对试制的刀座样件进行振动实验,观察统计刀座在不同预紧力、外载形式下的振动时域响应。研究发现:①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②当滚刀振幅由4kN增加到4.75kN时,单侧刀座在234kN螺栓预紧力下的垂向载荷响应振幅平均增加了0.178kN,而300kN螺栓预紧力下的垂向响应振幅平均增加了约0.35kN,接近输入载荷;侧向载荷响应的振幅增幅基本不变。③振幅与频率并非呈线性关系,在3Hz之后,振幅的斜率远大于之前的斜率。(4)为了解决刀座中楔形块容易发生卡紧不方便现场换刀,且上楔形块和滚刀的振动较为强烈的问题,本文在典型刀座系统动态特性研究和现有刀座结构基础上,以提升刀座现场换刀的安全性与效率、降低滚刀和刀座振动为目的,对刀座联接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以实验得到的盘形滚刀实际工作载荷为输入,对改进刀座结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滚刀和楔形块振动位移可知:滚刀和楔形块的垂向振动位移分别降低了67%和53%,滚动方向位移分别降低了7.9%和7.6%,说明该改进刀座起到了良好的减振效果,可大大降低滚刀本身和刀座紧固螺栓的振动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设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赵龙国,姜谙男,吴洪涛,段龙梅,张广涛.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设计信息集成模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9
[2].张旭.TBM滚刀多阶段受力模型及其联接结构动态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
[3].付子航.LNG接收站蒸发气处理系统的动态设计计算模型[J].天然气工业.2011
[4].谢玉东,王勇,刘延俊.基于物理模型的电液调节阀动态设计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
[5].刘冬梅.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与动态设计——在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
[6].郑建中,邹正明,吕康成,伍毅敏.浅埋隧道仰拱计算模型与动态设计[J].公路.2007
[7].刘斌,顾磊,吴涛,沈亮.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油气悬架参数动态设计方法[C].200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7
[8].汤亮,朱艳,严定春,曹卫星.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设计的知识模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
[9].么健石,侯祥林,徐心和.基于动态设计变量优化算法的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J].东北大学学报.2004
[10].徐静,董雁,李静敏,翁慧燕.有限元模型修正法在结构动态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