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坚论文-王慧宇

罗明坚论文-王慧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罗明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明坚,“葡汉辞典”,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核心概念译介

罗明坚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宇[1](2019)在《从中西文化交流视野看罗明坚“葡汉辞典”中概念的诠释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位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耶稣会士罗明坚编撰完成了一本"葡汉辞典"。作为第一本中西文辞典,此文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明清中西文化首次相遇之际,这本"辞典"不仅是一本工具书,还反映了传教士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和如何尝试建立双方对话基础等问题。文章在对"辞典"编撰者等存疑问题考证的同时,通过考察"辞典"选词倾向、编撰结构和核心概念的翻译操作,进一步分析罗明坚在用汉语表述哲学、宗教词汇的译介方式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点等内容。(本文来源于《励耘语言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慧宇[2](2019)在《罗明坚对《中庸》道德哲学概念的释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明清之际致力于沟通中西文化的来华耶稣会士而言,"四书"成为他们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的最佳素材,译介"四书"成为其中学西传的核心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并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中庸》作为儒家重要思想文献,其对天人、心性关系、孔门心法的揭示,可视为宋明理学的思想源泉。相较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蕴含了更多超越因素,可视为讨论儒家宗教性问题的入手点。本文讨论的是最早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的《中庸》译本,重点考察译者罗明坚对儒家道德哲学核心概念的译介,进而探讨其在文化交流中的创造。(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科[3](2019)在《罗明坚“四书”西班牙语译本手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明坚“四书”西班牙文译本手稿是学界目前所知的中文典籍西译最早译本,是中西交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译着,也是极具史学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珍贵手稿。这部手稿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呈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供其了解中国思想及政治理念的译本,一直私藏于西班牙皇家档案馆中,直到2016年这部译本才被重新发现和整理出版,使其真正被国际学界所认识。当前学界关于罗明坚的专题研究很少,能关注到这部西班牙语四书手稿并予以专题研究的人就更少,目前可见,一是代为整理该部译稿并作评点的朱利安·扎克(P.Julian Zarco),二是梅谦立(Thierry Meynard,SJ)。手稿文本内部还存在深入挖掘价值,本文试图运用翻译史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梳理和译本文本分析,希望以笔者浅显之见,为罗氏汉学家地位的正名贡献微薄之力。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包括:一、历史文献部分:通过对译者身份与译本成书背景的梳理,重点关注与译者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和翻译前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确定译本成书与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二、文本分析部分:结合译者生活时代及文化背景、译本的目标受众和翻译目的,笔者抓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概念转化与注释中的关键性文字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罗氏在早期跨文化译介活动中的翻译倾向与手法特点。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的庞大背景,分析译本在其产生时代的独特价值与巨大贡献。翻译本身就是一场对话。通过这部“四书”西班牙文译本,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译者个人与文本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西方基督教世界观与历久弥新的新儒家学派,在“适应”策略的关照下进行的一场求同存异的文化互通。古老译本所呈现的对异质文化的认知理念,在多元文明高度碰撞融合的当今世界,依旧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24)

张西平[4](2019)在《罗明坚《中国地图集》在西方汉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梳理西方地图史上关于中国地图的发展历程,并将罗明坚所绘制的《中国地图集》放入西方的中国地图绘制历史中加以评价,阐明其学术贡献。同时对《中国地图集》的底本以及《中国地图集》绘制中所涉及的相关材料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慧[5](2018)在《耶稣会士罗明坚《大学》拉丁文译本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马国家图书馆写本部所藏罗明坚手书的拉丁文"四书"译稿,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儒家经典西文译本。耶稣会士波赛维诺出版的《书目选编》(Bibliotheca Selecta,1593)中收录了罗明坚写本《大学》拉丁文译文的前四句,这是中国经典第一次以西方语言出版。罗明坚《大学》译本以朱熹《大学章句》为原本。译文清晰、流畅,文风简洁朴素,似乎有意贴近汉语风格。将写本译文与印本译文对比可知,波塞维诺对"八条目"一句的翻译进行了改动,或是为使文风更为典雅,或是想在译文中寓于自己的传教和教育思想。(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慧宇[6](2018)在《罗明坚的“亲儒”策略及对利玛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耶稣会士罗明坚作为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开创性人物,对中国思想中儒释道各家的判断取舍,对利玛窦等后继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以往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耶稣会在中国的适应策略归功于利玛窦,而对于罗明坚在这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亲儒"倾向上的创造性尝试未予以重视。文章通过还原罗明坚在华传教的历史情境并结合其着作分析,参考其拉丁文"四书"手稿等"中学西传"方面的文献,彰显罗明坚"亲儒"策略的价值及对利玛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赵静[7](2018)在《16—18世纪意大利汉学研究——以罗明坚、利玛窦、卫匡国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欧洲汉学发展的历程中,意大利作为早期汉学研究之重镇,开启了传教士汉学研究的时代。作为海外汉学的先驱者,意大利传教士精研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架起了中西文明之间的桥梁,对欧洲认识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汉学家。通过梳理16—18世纪意大利汉学的代表性人物在汉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展现意大利早期汉学研究的特点及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梅谦立,王慧宇[8](2018)在《耶稣会士罗明坚与儒家经典在欧洲的首次译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罗明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8年01期)

谢辉[9](2017)在《罗明坚《天主实録》刊印流传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主实録》在明代曾两次刊刻。初刻本于万历十二年(1584)刻于广东肇庆,约在万历十四年修版重印,修订了部分文字,并削去卷前罗明坚之姓名。重订本约刻于明末清初,今传世者多为后印之本。(本文来源于《汉籍与汉学》期刊2017年01期)

赵静,许先玲[10](2017)在《以罗明坚、利玛窦为代表的晚明传教士与海外汉学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汉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历程,起源可追溯至晚明时期。晚明时期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在华期间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继而精研、翻译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他们绘制传播中国地图,广交中国知识精英,钻研中国政治、宗教、社会等,将中国文化精髓传播到西方国家,形成了海外汉学,开创了西方"传教士汉学"时代,通过海外汉学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通。(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罗明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明清之际致力于沟通中西文化的来华耶稣会士而言,"四书"成为他们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的最佳素材,译介"四书"成为其中学西传的核心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并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中庸》作为儒家重要思想文献,其对天人、心性关系、孔门心法的揭示,可视为宋明理学的思想源泉。相较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蕴含了更多超越因素,可视为讨论儒家宗教性问题的入手点。本文讨论的是最早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的《中庸》译本,重点考察译者罗明坚对儒家道德哲学核心概念的译介,进而探讨其在文化交流中的创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明坚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宇.从中西文化交流视野看罗明坚“葡汉辞典”中概念的诠释翻译[J].励耘语言学刊.2019

[2].王慧宇.罗明坚对《中庸》道德哲学概念的释译[J].现代哲学.2019

[3].杨科.罗明坚“四书”西班牙语译本手稿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张西平.罗明坚《中国地图集》在西方汉学史上的重要贡献[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5].李慧.耶稣会士罗明坚《大学》拉丁文译本初探[J].国际汉学.2018

[6].王慧宇.罗明坚的“亲儒”策略及对利玛窦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赵静.16—18世纪意大利汉学研究——以罗明坚、利玛窦、卫匡国为中心[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8

[8].梅谦立,王慧宇.耶稣会士罗明坚与儒家经典在欧洲的首次译介[J].中国哲学史.2018

[9].谢辉.罗明坚《天主实録》刊印流传考[J].汉籍与汉学.2017

[10].赵静,许先玲.以罗明坚、利玛窦为代表的晚明传教士与海外汉学兴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标签:;  ;  ;  ;  

罗明坚论文-王慧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