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素质教育融入音乐教育

将素质教育融入音乐教育

一、寓素质教育于音乐教育中(论文文献综述)

李梅[1](2021)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是小学音乐教师也是全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教学探索,力求做到"融思政教育于每一节课当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张晶明[2](2021)在《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1,文件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如今国家“十三五”的五年规划已完成,就在2021年4月7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发布公告,征集社会各界对“十四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全民的文化建设和对全民素质的重视度颇高。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广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育分支,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社会音乐教育之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投身到其中,故近年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成为人们除学校以外重要的音乐学习场所。诚然,声乐教学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音乐教育培训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必定伴随着诸多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中声乐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提出适当解决方案,让更多的学员在较好的社会音乐教育大课堂上愉悦地学习声乐,以达到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和国民审美能力的目的。本文笔者以周口市商水县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中声乐教学现状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划定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对商水县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中的声乐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以调查报告和实地走访以及自己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论证依据,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笔者在第一章介绍了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概况及特点;第二章是对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以及分析;第三章对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具体分析;第四章是笔者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力求为周口市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对科学稳定发展而助力。

董力纬[3](2020)在《“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当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人们对于美好生活中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愈加强烈。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要求“美育”课程与其他“德育、智育、体育”课程相平衡,而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的公共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任。“课程思政”建设是开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思路中表示要发挥好“课程思政”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意义,挖掘各类学科中蕴藏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由于我国公共音乐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各高校的教育水平自身存在差距,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存在较大问题,所以需要完善我国的公共音乐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同时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把握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育人目标存在的共性和特征,发挥公共音乐教育独特的育人作用和其特有的德育功能。将美育和德育进行有机结合,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原则,为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使大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塑造理想人格,达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以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为理论基础,以探索其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及研究为出发点,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了解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育实施程度,分析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根据学校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和方法,将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思想最大化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我国公共音乐教育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相关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分析法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通过对我国高校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现状分析,更加明确“课程思政”理念对于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了解国内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概况,并且阐述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原则以及其在高校课程中开设的必要性这几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进行理论探索。第三部分主要通过介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阐述了思政元素在艺术类课程中的作用,以实现“课程思政”理念在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从而达到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目标进行解读。第四部分是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通过对公共音乐任课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访谈以及实地考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指出现如今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教学的德育思想渗透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对于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实现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思政”理念中的构建与实施。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教育内涵,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实现大学生增强音乐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双重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景莹[4](2020)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游戏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绪的本能,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地享受教育,是幼儿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欢乐成长的方式之一;在探索、促进幼儿、成长中丰富和升华幼儿的情感,是幼儿教育成长的重要目的之一。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中有节奏地律动、歌唱、玩耍和表演,而让幼儿在各种乐趣中引导、感知、体验、理解音乐,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之下。它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各种游戏为主的,奥尔夫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音乐综合素养。延安洛杉矶保育院的案例中较好地展现了这一教法,其中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是本文着意剖析之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其一,主要论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概念与相关理论内容进行界定以及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和必要性;其二是对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认知状况分析,以及对大中小三个教学班级的老师开展关于奥尔夫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调查,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在目前洛杉矶保育院游戏活动的应用现状;其三是以两个平行班级在游戏活动中应用的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对比,从而得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幼儿游戏中的可行性,展现出新法之下更好促进幼儿掌握所学知识的特点;其四是阐述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启示;其五是诠释延安洛杉矶保育院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成效。本文以应用型的分析视角出发,将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效予以调研与辨析,注重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实效解析,对延安洛杉矶保育院教学成效进行特征分析,为探索幼儿园设计游戏活动提供更加详实的实践经验和合理化的设计方法,论述中又注意了各方面的关系与逻辑,这些也为更好地促进同类幼儿园教学而提供借鉴。

张新昕[5](2020)在《“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长开始逐步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这在艺术特长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儿童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学习除了学校以外的艺术特长课。钢琴作为音乐器乐中的基础,在走入中国的一百年时间里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教育选择的热点项目。很多母亲疯狂地对子女展开钢琴艺术教育,使这项原本应该是陶冶性情的、带给儿童轻松愉悦之感的艺术,非但未给儿童带来快乐,却由于选择权的缺失以及枯燥的训练方式反而使大部分的儿童丧失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甚至从最初的喜爱发展到到厌恶,排斥弹钢琴,最终和艺术学习渐行渐远。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选取八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展现关于家长特别是母亲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的行为决策过程。母亲的思想来自于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自然状况、夫妻关系以及社会对于儿童各项特长的考量等等。母亲对于儿童学习过程的态度、参与儿童学习过程的行动对于儿童学习效果的关联与影响,母亲的教育行动对儿童成长所产生的反应、效果等,这些都是本研究要着重关注的问题。虽为众多个体的决策行为却往往能显现出共同趋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凸显不仅受到母亲行动复杂心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人才需求、母亲文化、家庭经济、等众多的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影响着母亲的教育决策、教育行动以及儿童学习效果,深入探究之正是本研究的着力之处,而这些也恰恰是通过量化研究方式不易获取的信息。由于质化研究方法所限,本研究不奢求推广性,仅尽量还原几位母亲和儿童在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与矛盾冲突。本研究结果倘若使琴童的家长们能稍稍停下脚步,整理对照反思一下镜像内的自己,能够认识自己教育决策行为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效果的种种影响;能够引起对母亲文化之于儿童学习过程的影响的关注,本研究就求之不得矣。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一章——五章、反思和结语组成。引言包括选题缘由、本研究关注研究的问题、对相应文献的梳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包括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以及对研究者的反思。第二章主要是对八名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家庭成员进行背景性介绍以及该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第三章主要是对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母亲的行动生成“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的两种样态形式进行探究,其中包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定义的探究以及形成决策形成中两种样态放任背景因素梳理;从母亲教育行动的背景以及决策的意识根源入手,对其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进行定位分析解读。第四章侧重通过对于行动者们进行观察,描述关于生成“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挖掘出行动者的真实想法;以儿童的角度,呈现其被动行动之后的行动语言反应,折射儿童对于钢琴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及其成长。第五章侧重通过描述关于生成“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透视其最本原的观念和心理样态;通过对短期型家庭教育的阻力进行分析,呈现此样态下儿童的心路历程。反思部分则是通过反思八组家庭的母亲在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如何决策和心理变化,分析并挖掘两种样态下教育行动结果的深层根因。无论是对于想要子女学习学习钢琴的家长还是家中子女正在学习的家长起到照镜子的作用,警醒教育者深入思考家庭教育中成年思想和行动导向下产生的教育决策及其影响。结语部分通过正文的深描和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几点发现,一是母亲在家庭教育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影响;二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三是母亲文化作用被质疑。同时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对照系统相对缺失、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反思,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改善。

左中月[6](2020)在《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文中提出音乐教育的主体功能是音乐学科本体文化的传承功能与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音乐教育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展现出其主体功能以外,还衍生出一系列的辅助功能,包括:道德教化功能、体魄健康提升功能、智力培养功能、国际理解与交流功能。它们同时作用于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们,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一脉相承,并更进一步地关注了音乐课程目标和音乐课程价值带来的育人体现。能决定教学效果和教学价值的音乐教材是音乐课程标准具体化的体现。在全国众多版本的音乐教材中,人音版教材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因此笔者在本论文的研究中选取了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用其作为本文研究的教学例证,是具有代表性的。为探究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笔者在实习实践基地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部分高中教师对此阶段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是基于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教学思维,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因此本文拟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四个方面探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开发音乐教育辅助功能的具体措施,并着重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运用音乐教育辅助功能的课堂教学实例,试图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支撑。

周国旗[7](2020)在《素质教育舞蹈的原本性研究》文中认为论文由“素质教育舞蹈”出发进行研究,并将“原本性”作为研究的落脚点。研究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本性音乐与舞蹈课)的“原本性”概念提出为肇始,并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这种同样是基于身体的综合艺术教育进行“原本性”认同化研究。在这个前提下,同时确立素质教育舞蹈的“原本性”认同的研究观点。通过介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基于身体艺术的“原本性”进行溯源研究,并得出在后工业文明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舞蹈的原本性研究在克服“异化”问题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舞蹈美育“让人成为人”的深远社会价值与意义。

苗诗佳[8](2020)在《人本主义教育视域下的中学音乐课堂 ——以北京市两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是基于对音乐教育现状及中学音乐课堂“知识”本位现象所作的研究,力图通过人本主义教育所蕴含的人本哲学以及其教育内容,对当代中学音乐课堂做出简要的建议及意义分析。为使论据更加充实,在进行实地考察前笔者对“学问中心课程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两者关系、诞生发展、哲学基础、理论特点、受抨击来源、历史遗留等方面作了简要的罗列与分析。基于此,结合现有的哲学理论数据与教育思考,笔者对北京市不同学区两所中学的四个程度不一班级进行了为期1学年的课堂旁听活动,并在学年末时对部分同学以及两名授课教师进行了访谈活动,同时在旁听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问卷数据与部分同学的非正式访谈信息。后在将所有数据进行剖析比对时,发现了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的“专业技能类”问题与“理解表达类”问题,以及对学问中心中错误价值观的残留现象,且音乐课堂确实存在某些“不公平”、“整体不被重视”等现象。综合以上数据后,针对笔者发现的教育现实问题,对两名教师受教育情况以及学习活动等“教育观念受影响的主要来源”作了详细的描述与价值观分析,同时陈述了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保障问题、课时无保证、地位低于科学课程等现实问题所来带的困境。充足的数据以及现实状况都证明了中学音乐课堂在各种意义上确有的不良现象。对于此类现象,笔者采用了人本教育学生观、教师观、管理观、哲学基础中多项内容来分析上述错误倾向的最根本原因,后通过对人本教育以及当下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基础报告、学生核心素养等多者关系的辨析,证明了人本教育对于当代音乐教育不可替代的指导性意义。在数据分析完成后,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视角指出了学校课程教育中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不平衡的局面,比对学生核心素养等信息后发现音乐课标数据中对人文价值的不够重视现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在之后分析过学问中心与人本教育的历史遗留局面后,笔者认为批判学问中心课程观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于当下部分音乐教师出现的错误倾向有着重量级的话语权。针对访谈以及调查数据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现象,人本主义教育对管理者工作、教师观念、教材内容、评价模式等方面给出了建议。最后,笔者将人本主义教育对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教育整体这两条主线索的意义作了部分结论,批判课程中的功利本位以及人文素养的缺失。针对音乐教育整体价值的内容,人本教育以“澄明”、“平衡”、“辩证”三大论点全面论述了人本教育及其内在哲学意义对于当代音乐教育的价值。随着教育界也愈来愈重视“美育”的价值,音乐教育国民化的脚步势不可挡,人本教育“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对当代音乐教育的意义值得思考与分辩,本课题仅以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评判标准,余下依旧有更多的理论意义等待挖掘。

温跃强[9](2019)在《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洪作为我国近现代具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我国“新音乐”运动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在立足自己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先进音乐文化,进而创造富有中国时代精神的新音乐,创建中国民族乐派,最终实现中国音乐的伟大复兴。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实践家,他立足学校音乐教育并关注参与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他编辑期刊、创作音乐作品、译介西方音乐等,他从事的这些音乐实践是服务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从广义上讲,属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一部分。他不仅投身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而且还参与并关注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经历了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萌芽期)、私立广州音乐院时期(早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中期)、南京国立音乐院和南京师范学院时期(晚期)。他的音乐理念产生自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救国”“中庸之道”“实用主义”等教育理念基本上贯穿了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他的每一阶段的音乐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有其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南京师范学院(1983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时期,他在高师音乐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师范性”“为师之道在于慈”“师德是教师的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等高师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促进了当时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对当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仍有积极的影响。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整体向何处去?就必须在深入考量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同时,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了解并研究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有利于为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陈洪作为近现代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教育实践和音乐教育理念值得后人去梳理和研究。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时我国的音乐事业有什么影响?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尤其是音乐教育事业有什么样的积极借鉴意义?从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道路和音乐理念进行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评价陈洪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尤其是他倡导的立足民族性、借鉴西方形式的开创性音乐理念及“师范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启示意义。从而更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包括音乐教育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林漫[10](2018)在《论学前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文中研究说明音乐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他们通过优美的音乐来感受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学会共同合作,互帮互助,同时能够很好的锻炼肢体的协调性,提升幼儿的心理品质,使得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学前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与认知兴趣,增强他们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因此,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繁荣,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关心和支持学前音乐教育。当前,大部分人都知道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但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功能的具体表现还需要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在整理学前音乐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经验及案例分析来更为深入的探讨学前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对前人和本次的论点做一个完整的总结。

二、寓素质教育于音乐教育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寓素质教育于音乐教育中(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
    (一)学校美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
二、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的价值
    (二)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重技轻艺”
    (三)教学过程中“两张皮”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影响着美育教育的质量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探索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
        1.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2. 教师要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并将这一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
    (二)在音乐教学中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审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感染作用,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1. 深挖教材,明确思政育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2. 丰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1)运用直观化的教具
        (2)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四、通过美育教育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结语

(2)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现状分析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个案研究法
        3. 调查法
        4. 归纳法
一、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概况及特点
    (一) 社会音乐教育概述
    (二) 商水县音乐文化溯源
    (三) 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发展概述
二、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现状调查
    (一) 问卷调查方式及问卷内容设计
    (二)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三、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方面
        1. 对社会音乐教育缺乏关注
        2. 对机构教师和学员缺乏相关测评制度
    (二) 机构方面
        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2. 缺乏与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
        3. 缺乏对声乐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
        4. 过度注重商业利益
    (三) 教师方面
        1. 缺乏音乐素养
        2. 缺乏稳定性
        3.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单一
        4. 缺乏教研意识
    (四) 家长方面
        1. 对声乐学习认知不足
        2. 无法平衡美育和功利之间的关系
    (五) 学员方面
        1. 内驱力不足
        2. 对声乐的审美认知不足
四、关于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 政府方面
        1. 重视社会音乐教育行业的发展
        2. 制定声乐教学相关测评制度
    (二) 机构方面
        1. 明确教学目标、加强与名师之间的合作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考核
        3. 搭建教师与学生自我展示平台
        4. 扩大声乐教学受众群体、联动其他艺术学科协同发展
    (三) 教师方面
        1. 全面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2. 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3. 因材施教
        4. 提升教研意识
    (四) 家长方面
        1. 营造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
        2. 平衡美育和功利之间的关系
    (五) 学员方面
        1. 提高声乐学习兴趣
        2. 丰富声乐审美认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文献综述
        1.关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研究
        2.关于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分析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含义
    (二)“课程思政”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1.“课程思政”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2.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
        3.“课程思政”理念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理论探索
    (一)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
        1.教育本质的共性
        2.音乐的功能与作用相同
        3.教学主体的相通
        4.培养目标的不同
        5.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6.未来职业走向的区别
    (二)国内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1.国内发展概况
        2.国外发展概况
    (三)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1.音乐育人的积极作用
        2.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3.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原则
        1.明确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2.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大学生
        3.提倡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德育目标的解读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2.公共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二)思政元素在艺术类课程中的作用
        1.引导作用
        2.提升作用
        3.强化作用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1.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2.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3.为高校普及“课程思政”理念提供资源
        4.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进行调查分析
    (一)桂林市三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二)对三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访谈调查与结果分析
        1.教师访谈提纲
        2.结果分析
    (三)对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对桂林市三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问题分析
        1.公共音乐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
        2.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3.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4.学生的音乐素养反映出的问题
        5.音乐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问题
五、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思政”理念中的构建与实施
    (一)完善公共音乐教育体制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1.更新音乐教学德育理念,提升公共音乐教育地位
        2.建立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德育渗透
    (二)打造优秀公共音乐教学师资队伍,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1.提升公共音乐教师综合艺术修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2.创新公共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强化音乐课堂的德育教育
    (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发挥音乐艺术的德育功能
        1.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高尚情操
        2.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四)丰富艺术实践形式,加强校园“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
        1.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2.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开展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3.守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一、延安洛杉矶保育院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情况调查
    (一)延安洛杉矶保育院的教育现状
    (二)延安洛杉矶保育院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
        2.监控调查
        3.延安洛杉矶保育院小班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4.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中班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5.延安洛杉矶保育院大班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三)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趋势分析
        1.计划准备方面的认知能力:从无到有
        2.观察监控与调整方面的认知能力:由他人到自我
        3.评估方面的认知能力:从抽象到具体
    (四)奥尔夫教学法使用情况调查
        1.访谈提纲
        2.访谈对象
        3.访谈经过
        4.访谈结果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实验辨析
    (一)教学实验的准备
    (二)教学实验的实施课例
        1.节奏训练——音乐活动
        2.律动训练——健康活动
        3.语言训练——语言活动
        4.想象力训练——科学活动
        5.交往能力训练——社会活动
        6.课例实验的小结
    (三)幼儿游戏能力测试前后对比结果
    (四)实验课堂跟踪及教师反馈调查
    (五)幼儿及家长反馈调查
    (六)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结论
三、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幼儿园游戏活动进行的设计构建
    (一)综合布局幼儿园游戏活动
    (二)注重以游戏为活动的基本内容
    (三)注重以创造性的挖掘为游戏活动的突破口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
    (五)鼓励家长认识了解奥尔夫教学法
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儿童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导向中地位的提升
        (二)我国儿童钢琴艺术教育发展的原生困境
        (三)对家庭教育行动主导者(母亲)的关注与反思
        (四)个人兴趣和从教经历
    二、研究问题域
        (一) 家庭教育中的行动者及其效能
        (二) 家长教育决策及行动与儿童学习动力关联影响
        (三)“母亲文化”的失语及其教育意蕴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母亲文化
        (二)家庭教育
        (三)家庭教育行动
        (四)儿童钢琴艺术教育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行为决策理论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三)人格发展心理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伦理
        (五)研究者的反思
第二章 叙述的背后
    一、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缩写
        (一)八组家庭生活的地方:历史文化城
        (二)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素描
    二、“他们”所在的境遇
        (一)琴童的日常上学生活:以时间之维
        (二)琴童的课余生活:以空间之维
        (三)琴童的家庭生活:以家庭关系之维度
第三章 作为行动者母亲的两难局面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现实存在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定义
        (二)“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关照
        (三)“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关照
    二、自我关照:母亲的自我定位
        (一)子女教育规划:母亲的家长权威意识
        (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母亲的忧患意识
        (三)为母则刚:母亲的母性意识复苏
    三、左右为难:母亲行动的意识根源
        (一)“一切为了孩子”:社会赋予母亲角色的定位
        (二)“我是为了你好”:母亲在家庭中的管理功能的凸显
        (三)“将来不要埋怨我”:母亲的责任感来源
        (四)“陪吃陪睡还要陪学习”:母亲的多重身份角色
        (五)“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母亲的职责远远超过个体情感诉求
第四章“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坚守与变革
    一、希冀:“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一)“他得比我有出息”:母亲教育的心理导向
        (二)“以后兴许会用得上”: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三)“有开始也要有结束”: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四)“怕吃亏”:多样文化背景下的共同心声
    二、迷茫:“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惑
        (一)“我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儿童心底的大问号
        (二)“我都没有玩的时间了”:儿童心里的委屈
        (三)美滋滋的笑容背后:儿童学琴之路暂短的幸福呈现
    三、省思:“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教育行动
        (一)钢琴艺术教育中家庭的坚持到底
        (二)童年影像的人生意义与钢琴艺术教育
        (三)指向儿童潜能充分挖掘的钢琴艺术教育
第五章“半途而废”样态家庭的无奈与失望
    一、恨铁不成钢:“半途而废”样态下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一)“我也不能替他弹”:母亲教育的内在心理导向
        (二)“一切都可能成为绊脚石”: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三)“咱们也成不了音乐家”: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四)“特别有天赋”或“不是这块料”源于行动者个体认知的不同阶段
    二、喜忧参半:“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感
        (一)“不用练琴真实太好啦”:儿童眼中的轻松
        (二)“你为啥不能坚持到最后”:儿童嘴里的抱怨
    三 “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行动者的阻力分析
        (一)成年人的行为阻碍着儿童的自然发展
        (二)子女成为家长的终极目标
        (三)家长的非专业性制约钢琴学习效果
        (四)男权与女权的博弈
        (五)家庭经济因素
反思
    一、母亲在家庭钢琴艺术教育中的主导效用
    二 钢琴艺术教育中社会资源专业性稍显乏力
    三 家庭教育行动与社会专业性衡量结合簇生良性钢琴艺术教育
        (一)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如何在异域文化样态下成长
        (二)儿童钢琴演奏艺术作为非系统性学科教育的困境
        (三)非系统性儿童学科教育中家庭如何参与有效引导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母亲在家庭教育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三)母亲文化效用被质疑
    二、研究的局限性
        (一)家庭成员对照的相对缺失
        (二)研究对象的地域忽视
        (三)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三、后续研究的构想
        (一)引进有音乐艺术学习背景家长的决策行为对照维度
        (二)增加其他地域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对象的追踪时间扩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6)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概念的提出
    第一节 音乐教育的主体功能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
第二章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内容
    第二节 调查对象
        一、音乐教师
        二、学生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
    第四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调研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音乐教育辅助功能的内涵结构与实施的必要性
    第一节 音乐教育辅助功能的内涵结构
        一、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
        二、音乐教育的体魄健康提升功能
        三、音乐教育的智力培养功能
        四、音乐教育的国际理解与交流功能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实施的必要性
        二、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实施的可行性
第四章 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第一节 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
        一、教师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二、音乐教育的体魄健康提升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三、音乐教育的智力培养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四、音乐教育的国际理解与交流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章 在高中实施音乐教育辅助功能阶段性教学实验的评价
    第一节 阶段性教学实验后对教师的评价
    第二节 阶段性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的评价
    第三节 阶段性教学实验后对教学的总体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创新点
        二、作用与价值
    第二节 展望与不足
        一、展望
        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学生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 B:教师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 C:被试学生的基本信息采集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 D:被试教师的基本信息采集
    附录 E:被试学生试验后问卷调查
    附录 F:被试教师访谈记录词条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素质教育舞蹈的原本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三)本论文的研究现状
    (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一 素质教育舞蹈的原本性
    (一)素质教育舞蹈面面观
    (二)素质教育舞蹈的原本性认同
二 “原本性”的溯源再研究
    (一)“原本性”概念的提出
    (二)文化人类学视角的“原本性”
    (三)原本性实验
三 “达—奥音乐教学法”的“原本性”启示
    (一)两者的原本性体现
    (二)两者的理念共融
    (三)源于身体的艺术综合
    (四)在舞蹈上的思考
四 “原本性”在舞蹈中的美育价值
    (一)“五大能力”的培养
    (二)让人成为人的解读
    (三)“美育新世界”的推动
结语
注释
致谢

(8)人本主义教育视域下的中学音乐课堂 ——以北京市两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与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学问中心教育观的批判
    第一节 学问中心课程的产生及特点
        (一)学问中心课程的产生
        (二)学问中心课程的特点
    第二节 遭受猛烈抨击的学问中心课程
        (一)对教育的整体影响
        (二)小结
    第三节 人本主义教育的历史简述
        (一)人本主义历史简述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历史简述
        (三)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张
        (一)人本化的学校
        (二)情意教育论
        (三)人本主义教育的师生观
        (四)人本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
    第五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课程论框架及特点
        (一)课程概论及框架
        (二)并行课程(也称平行课程)
        (三)人本主义课程的特点
    第六节 整体教育对人本主义教育的超越
        (一)整体教育的十大原则:
        (二)未来教育的趋势
第二章 两所学校的音乐教育调查状况
    第一节 两所学校的教师、班级与教材状况
        (一)学校概况
        (二)教师状况
        (三)班级状况
    第二节 课堂观察手册
        (一)准备部分
        (二)课堂观察
        (三)课后作业
    第三节 部分课堂观察手册数据
        (一)A课堂记录
        (二)B课堂记录
    第四节 访谈数据
        (一)课程设计理念类:
        (二)学生问题类:
        (三)教师本体类:
        (四)师生关系类:
        (五)综合访谈类:
第三章 真实中学课堂的问题
    第一节 A教师访谈数据分析
        (一)A教师的专业性
        (二)A教师的课堂
    第二节 B教师访谈数据分析
        (一)B教师的对课堂及政策的理解
        (二)“主科”与“副科”
        (三)学问中心与初中音乐课堂
        (四)对于教师的总结
    第三节 对学生的一些非正式访谈
        (一)与“差生”的谈话
        (二)对B学校两个班级的调查
        (三)意外的谈话
    第四节 中学音乐教学现实问题
        (一)中学课程目标现实分析
        (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中学生的音乐心理特点
        (四)教学的困难性
    第五节 中学音乐教师现实问题
        (一)教师的基本保障与待遇
        (二)学校管理者
        (三)教师管理者
        (四)小结
第四章 人本教育的思考
    第一节 21世纪的教育发展与人本教育
        (一)基础教育中的人本教育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人本教育
    第二节 人本教育观意义在何处
        (一)中外学问中心观念的起源
        (二)学问中心观念的必然性
        (三)人本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呼吁
        (一)音乐教育回归“人本”
        (二)与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
    第四节 音乐教学中的人本教育建议
        (一)外部框架
        (二)教师层面
        (三)评价模式
结论
    (一)教师的“澄明”与“平衡”
    (二)音乐课堂的“澄明”与“平衡”
    (三)人文类与科学类课程的“澄明”与“平衡”
    (四)“辩证”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萌芽期—求学时期与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
    第一节 求学时期
    第二节 留法归国
    第三节 新音乐思想
        一、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三、新音乐思想的观点
    第四节 新音乐运动
    小结
第二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早期(广州音乐院时期)
    第一节 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
        一、办学缘起
        二、办学目标
        三、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
        四、教师和学生
    第二节 重视音乐实践
    第三节 创办《广州音乐》
    第四节 重视音乐教育
    第五节 专着和译介
    第六节 音乐创作
    小结
第三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中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
    第一节 专注教学管理
    第二节 引进固定唱名法担任公共课教学
    第三节 创办音乐期刊
    第四节 编译音乐专着组建管弦乐队
    第五节 音乐创作
    第六节 培养的学生
    小结
第四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晚期—南京国立音乐院与南京师范学院时期
    第一节 坚持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一、培养目标紧扣“师范性”
        二、学制制订围绕“师范性”
        三、教材建设凸显“师范性”
    第二节 重视社会音乐教育
    第三节 西方音乐的译介
        一、选题考究
        二、信达雅
        三、选译作品的革命性倾向
        四、关注音乐家的生活
    第四节 音乐创作
        一、讴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二、饱含深情的艺术歌曲
    小结
第五章 陈洪的音乐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专业音乐教育思想
        一、教育救国
        二、中庸之道
    第二节 师范音乐教育思想
        一、坚持师范性
        二、师德是教师的根本
        三、为师之道在于慈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六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及当下意义
    第一节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
    第二节 陈洪的“中庸”思想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陈洪“师范性”理念对我国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
结论
附录一 陈洪创作的部分歌曲曲谱
附录二 陈洪履历表
附录三 后人对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10)论学前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创新性
第二章 音乐与学前儿童音乐
    第一节 音乐的性质
        一、音乐的本质
        二、音乐的特征
        三、音乐的功能
        四、音乐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
        一、学前儿童音乐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 学前音乐教育的艺术教育原理
    第一节 学前音乐教育的艺术原理
        一、意象思维的培养
        二、音乐意象的认知
    第二节 学前音乐教育的教育原理
        一、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
        二、音乐性与社会性的和合
    第三节 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重视追求审美价值
        二、重视达到净化效果
第四章 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性
    第一节 学前音乐教育的自主性
        一、自主游戏性
        二、活动综合性
        三、感受表现性
    第二节 学前音乐教育的促进性
        一、促进儿童的智力与身体发展
        二、促进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发展
        三、促进儿童的个性与情感发展
        四、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
        五、促进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第三节 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性
        一、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二、指导儿童掌握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
        四、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第五章 学前音乐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 学前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歌唱
        二、韵律活动
        三、音乐游戏
        四、打击乐器演奏
        五、音乐欣赏
    第二节 学前音乐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的素质教育
        二、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音乐教育在儿童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第三节 音乐教育的美育本质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总目标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美育观
        三、音乐教育的多元影响机制
        四、学前音乐教育对其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寓素质教育于音乐教育中(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J]. 李梅. 中华手工, 2021(04)
  • [2]商水县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D]. 张晶明.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D]. 董力纬.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4]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为例[D]. 景莹. 延安大学, 2020(12)
  • [5]“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D]. 张新昕.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音乐教育的辅助功能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D]. 左中月.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
  • [7]素质教育舞蹈的原本性研究[D]. 周国旗. 北京舞蹈学院, 2020(12)
  • [8]人本主义教育视域下的中学音乐课堂 ——以北京市两所中学为例[D]. 苗诗佳.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9)
  • [9]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D]. 温跃强.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论学前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D]. 林漫.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将素质教育融入音乐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