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提供振动器件和振动装置。振动装置的振动器件具有板状的基体和多个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设置在基体的具有长边方向的载置面上。多个振动马达包含:第1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以及第2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另一侧的位置上。第1振动马达和第2振动马达分别产生至少具有相同的振动方向的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基体的振动马达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振动器件,其具有:板状的基体;以及多个振动马达,它们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具有长边方向的载置面上,多个所述振动马达包含:第1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以及第2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另一侧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分别产生至少具有相同振动方向的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振动马达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设计方案
1.一种振动器件,其具有:
板状的基体;以及
多个振动马达,它们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具有长边方向的载置面上,
多个所述振动马达包含:
第1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以及
第2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另一侧的位置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分别产生至少具有相同振动方向的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振动马达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成分的振动方向与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中的至少一方仅在所述振动成分的振动方向上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上,
所述第1振动马达比起长边方向中央靠近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一端部,
所述第2振动马达比起长边方向中央靠近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振动马达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靠短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
所述第2振动马达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靠短边方向另一侧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靠短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振动马达的数量与所述第2振动马达的数量相同。
8.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振动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器件,其具有包含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在内的多个所述振动马达;以及
驱动部,其使多个所述振动马达以多个振动模式中的任意模式进行振动,
所述振动模式包含如下的模式:
第1振动模式,使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中的一方振动;
第2振动模式,使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并且同相位的第1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振动马达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以及
第3振动模式,使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所述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振动装置还具有接受操作输入的输入部,
所述振动器件搭载于所述输入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器件和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如下功能的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正在流通:使振动传递至对设备进行保持的用户的指尖从而利用与虚拟的触觉效果和应用的动作相对应的振动来实现演出效果等。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5-018425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接合在玻璃板的长边方向两侧的内侧面上的压电振动元件的振动来实现触觉功能的智能手机。
但是,在像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5-018425号公报那样的使用压电振动元件的设备中,有可能不能获得足够用于取得期望的振动效果的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振动器件和振动装置,使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振动效果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是振动器件,其具有:板状的基体;以及多个振动马达,它们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具有长边方向的载置面上,多个所述振动马达包含:第1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以及第2振动马达,其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靠长边方向另一侧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分别产生至少具有相同振动方向的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振动马达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成分的振动方向与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垂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中的至少一方仅在所述振动成分的振动方向上振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上,所述第1振动马达比起长边方向中央靠近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一端部,所述第2振动马达比起长边方向中央靠近所述载置面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振动马达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靠短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所述第2振动马达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靠短边方向另一侧的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配置在比所述载置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靠短边方向一侧的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振动马达的数量与所述第2振动马达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的实施方式是振动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器件,其具有包含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在内的多个所述振动马达;以及驱动部,其使多个所述振动马达以多个振动模式中的任意模式进行振动。所述振动模式包含如下的模式:第1振动模式,使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中的一方振动;第2振动模式,使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并且同相位的第1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振动马达的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以及第3振动模式,使所述第1振动马达和所述第2振动马达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所述载置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该振动装置还具有接受操作输入的输入部,所述振动器件搭载于所述输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振动器件和振动装置,能够使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振动效果更好。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手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智能手机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A是示出第1单振动模式下的振动马达的振动的概念图。
图3B是示出第2单振动模式下的振动马达的振动的概念图。
图3C是示出同相位振动模式的振动马达的振动的概念图。
图3D是示出逆相位振动模式下的振动马达的振动的概念图。
图4是用于对驱动器件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振动测量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A是第1测量例的振动体的仰视图。
图6B是示出第1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图7A是第2测量例的振动体的仰视图。
图7B是示出第2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图8A是第3测量例的振动体的仰视图。
图8B是示出第3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图9A是第4测量例的振动体的仰视图。
图9B是示出第4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智能手机100中的从后述的显示部102朝向后述的透明板部件104的方向称作“上方”,将从透明板部件104朝向显示部102的方向称作“下方”。在各个结构要素中,将上方的端部称作“上端部”,将下方的端部称作“下端部”。另外,在各个结构要素的表面中,将朝向上方的面称作“上表面”,将朝向下方的面称作“下表面”。
另外,以上所说明的方向、端部以及面等称呼并不表示实际的组装于设备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1.实施方式>
<1-1.智能手机>
图1是智能手机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智能手机100的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手机100具有壳体101、显示部102、触摸面板103以及透明板部件104。壳体101是平面形状具有长边方向DL的箱状,壳体101将显示部102和触摸面板103收纳于内部。壳体10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开口,被由玻璃板或透明树脂板等构成的透明板部件104覆盖而封闭。显示部102根据影像信号和显示控制信号而显示影像。触摸面板103设置在显示部102之上。另外,后面对触摸面板103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智能手机100还具有存储器111、CPU 112、驱动部113、显示控制部114、音声输出部115、电源部116以及通信I\/F 117。存储器111是即使停止提供电力也能维持存储的非瞬时性的存储媒介。存储器111例如对CPU 112所使用的程序、信息等进行存储。CPU 112使用存储器111所存储的程序、信息等而对智能手机100的各结构部进行控制。驱动部113对振动马达12的驱动进行控制。后面对振动马达12的驱动控制进行说明。显示控制部114例如根据显示控制信号的输出对显示部102的显示进行控制。音声输出部115是根据音声信号而输出音声的扬声器。电源部116例如是锂电池等蓄电池,向智能手机100的各结构要素提供电源电力。通信I\/F 117是能够与外部的设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通信部。
<1-1-1.触摸面板>
接着,对触摸面板103进行说明。触摸面板103是接受与用户的手指、触摸笔的前端部等物体的接触相对应的操作输入的输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触摸面板103上搭载有后述的能够以各种振动模式进行振动的振动器件1。根据该结构,能够向进行操作输入的用户传递振动器件1的振动。例如,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以与操作输入相对应的振动模式进行振动,从而能够使用户感觉到与操作输入相对应的振动。
触摸面板103具有触摸传感器部10、基体11以及多个振动马达12。触摸传感器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静电容量式的,其设置在基体11的上表面11a上。触摸传感器部10例如在基体11的上表面11a上的各个位置对与物体之间所产生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例如,如果静电容量为阈值以上,则检测到成为阈值以上的位置处的物体的接触,从而接受与该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操作输入。另外,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触摸传感器部10也可以是电阻膜式的、光学式的等。
<1-2.振动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器件1具有基体11和多个振动马达12。
基体11是设置有触摸传感器部10的透明基板,该基体11呈具有长边方向DL和短边方向DS的板状。长边方向DL和短边方向DS与基体11的厚度方向垂直。短边方向DS与长边方向DL垂直。在基体11的上表面11a上设置有触摸传感器部10。在基体11的下表面11b上设置有振动马达12。以下,将下表面11b称作振动马达12的“载置面11b”。
振动马达12根据从驱动部113输出的驱动信号而被驱动,从而产生振动。该振动具有与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垂直的振动方向DvS或者DvL的振动成分。像前述的那样,振动马达12设置在基体11的具有长边方向DL的载置面11b上。另外,多个振动马达12包含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
第1振动马达121的数量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单个,但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是多个。另外,第1振动马达121的数量优选为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数量相同。根据该结构,容易对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进行调整。即,即使不严格地对各个振动马达12的振动进行调整,通过以相同程度的精度对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的偏差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的偏差进行调整,从而容易地使两者以期望的振动状态进行振动。但是,不限定于该例示,第1振动马达121的数量也可以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数量不同。
<1-2-1.长边方向DL上的振动马达的配置>
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比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的中央靠长边方向DL的一侧的位置上。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比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的中央靠长边方向DL的另一侧的位置上。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分别产生至少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的振动成分的振动。此外,该振动方向DvS、DvL与基体11上的振动马达12的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垂直。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长边方向DL的一侧,能够使第1振动马达121进行振动的位置接近长边方向DL的一端部。另外,通过将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长边方向DL的另一侧,能够使第2振动马达122进行振动的位置接近长边方向DL的另一端部。因此,能够使振动器件1的长边方向DL上的端部效率更高地振动。
此外,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的振动成分,从而容易使两者的振动相互增强。因此,能够使振动器件1的长边方向DL上的端部处的振动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上,优选第1振动马达121接近比起长边方向DL的中央靠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的一端部的位置。此外,优选第2振动马达122接近比起长边方向DL的中央靠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的另一端部的位置。例如,在图1中,第1振动马达121在长边方向DL上越接近图中的右侧的端部越好。另外,在图1中,第2振动马达122在长边方向DL上越接近图中的左侧的端部越好。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振动马达121与第2振动马达122之间的长边方向DL上的间隔更长。因此,能够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效果进一步增大。例如,在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以相互相反的相位产生具有与长边方向DL垂直的振动方向DvS上的振动成分的振动的情况下,容易使振动器件1相对于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在周向上振动。另外,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位置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位置接近振动器件1的长边方向DL的端部,因此能够使振动器件1的长边方向DL上的端部效率更高地进行振动。
<1-2-2.短边方向DS上的振动马达的配置>
接着,对短边方向DS上的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配置进行说明。
在载置面11b的短边方向DS上,优选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比载置面11b的短边方向DS的中央靠短边方向DS的一侧的位置。此外,优选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比载置面11b的短边方向DS的中央靠短边方向DS的另一侧的位置。例如,如图1所示,在短边方向DS上,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更靠近图中的近前侧的端部的位置。另外,如图1所示,在短边方向DS上,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更靠近图中的里侧的端部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例如配置在载置面11b的对角线上。因此,能够进一步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效果增大。例如,像上述的那样,使振动器件1更容易相对于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在周向上振动。
或者,优选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比载置面11b的短边方向DS的中央靠短边方向DS的一侧的位置。例如,与图1不同,可以是在短边方向DS上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双方配置在更靠近图中的里侧的端部的位置,也可以是在短边方向DS上配置在更靠近图中的近前侧的端部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载置面11b上,能够将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短边方向DS的单侧。因此,能够使载置面11b的短边方向DS的一侧振动得比另一侧更强烈。
<1-2-3.振动马达的振动方向>
优选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上述振动成分的振动方向DvL与短边方向DS垂直,换言之,与长边方向DL平行(参照后述的图8A、图9A)。通过该结构,能够使长边方向DL的振动效果提高。
更优选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上述振动成分的振动方向DvS与长边方向DL垂直,换言之,与短边方向DS平行(参照后述的图6A、图7A)。通过该结构,能够使振动器件1在与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垂直的方向上振动得更强列,并且能够相对于振动马达12的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在周向上振动。
另外,优选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之中的至少一方仅在上述的振动成分的振动方向DvS或者DvL上振动。此外,优选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之中的至少一方仅在长边方向DL上振动,更优选仅在短边方向DS上振动。因此,优选例如线性振动马达可以被采用于第1振动马达121,也可以被采用于第2振动马达122。更优选为,例如也可以是线性振动马达被采用于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双方。根据该结构,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之中的至少一方能够采用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在与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垂直的1个方向上振动。通过采用该方式,能够使振动器件1变薄。但是,不限定于该例示,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至少一方例如可以采用偏心马达。尤其是,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双方例如也可以采用偏心马达。
<1-3.振动器件的振动模式>
智能手机100是本实用新型的“振动装置”的一例,像上述那样,智能手机100具有:振动器件1,其具有包含第1振动马达121、第2振动马达122在内的多个振动马达12;以及驱动部113。驱动部113使多个振动马达12以多个振动模式之中的任意模式进行振动。
多个振动模式包含第1单振动模式、第2单振动模式、同相位振动模式以及逆相位振动模式。图3A是示出第1单振动模式下的振动马达12的振动的概念图。图3B是示出第2单振动模式下的振动马达12的振动的概念图。图3C是示出同相位振动模式下的振动马达12的振动的概念图。图3D是示出逆相位振动模式下的振动马达12的振动的概念图。在图3A~图3D中,标号A表示各个振动马达12的振动。
在第1单振动模式和第2单振动模式中,驱动部113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之中的一方振动。另外,第1单振动模式和第2单振动模式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振动模式”的一例。
更具体而言,在第1单振动模式中,如图3A所示,驱动部113使第1振动马达121振动,使第2振动马达122停止。因此,在第1单振动模式中,仅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上的第1驱动马达121侧(图3A的右侧)振动。
另一方面,在第2单振动模式中,如图3B所示,驱动部113使第1振动马达121停止,使第2振动马达122振动。因此,在第2单振动模式中,仅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上的第2驱动马达122侧(图3B的左侧)振动。
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中,如图3C所示,驱动部113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并且同相位的第1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DvS或者DvL与基体11的振动马达12的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垂直。另外,同相位振动模式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振动模式”的一例。
另外,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中,在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为同相位并且具有与短边方向DS平行的相同振动方向DvS的振动成分的情况下,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图3C的右侧)的振动A与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图3C的左侧)的振动A相互加强。因此,基体11整体以较大的位移量与短边方向DS平行地振动。
另外,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中,在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为同相位并且具有与长边方向DL平行的相同振动方向DvL的振动成分的情况下,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图3C的右侧)的振动A与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图3C的左侧)的振动A相互加强。因此,基体11整体以较大的位移量与长边方向DL平行地进行振动。
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中,驱动部113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DvS或者DvL与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垂直。另外,逆相位振动模式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振动模式”的一例。
另外,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中,在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为逆相位并且具有与短边方向DS平行的相同振动方向DvS的振动成分的情况下,在以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为中心的周向上,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图3D的右侧)与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图3D的左侧)相反地进行动作。换言之,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图3D的右侧)在振动A中向周向一侧进行动作,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图3D的左侧)在振动A中向周向另一侧进行动作。因此,基体11以长边方向DL的中央为中心在周向上振动。因此,能够使拿着智能手机100的用户感受到智能手机100好像绕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旋转的感觉。
另外,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中,在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为逆相位并且具有与长边方向DL平行的相同振动方向DvL的振动成分的情况下,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图3D的右侧)的振动A与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图3D的左侧)的振动A相互减弱。因此,能够使基体11整体的长边方向DL上的振动缓和或者停止。这在例如想要使长边方向DL的振动立即停止的情况下等是有效的。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具有振动器件1的智能手机100以各种振动模式振动。例如在第1单振动模式和第2单振动模式下,能够使智能手机100的长边方向DL的单侧振动。另外,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下,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并且同相位的第1振动成分的振动,能够使智能手机100的振动的位移量进一步增大。另外,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下,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L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能够使智能手机100的长边方向DL的振动缓和,该振动方向与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平行。这在例如想要使长边方向DL的振动立即停止的情况下等是有效的。此外,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下,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能够使智能手机100产生相对于振动马达12的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在周向上旋转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垂直。因此,能够使智能手机100的长边方向DL的端部处的振动效果进一步提高。
<1-4.振动器件的控制方法>
接着,对驱动器件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对驱动器件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使振动马达12以第1单振动模式、第2单振动模式、同相位振动模式以及逆相位振动模式之中的任意模式进行振动情况下,开始图4的处理。
首先,在以第1单振动模式驱动振动马达12的情况下(在S101中为“是”),驱动部113进行S102的处理。即,驱动部113向第1振动马达121施加第1交流驱动电压,使第1振动马达121振动。与此相对,驱动部113不向第2振动马达122施加第2交流驱动电压。因此,第2振动马达122不振动,是停止的。然后,结束图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没有以第1单振动模式驱动振动马达12的情况下(在S101中为“否”),处理进入S111。
在以第2单振动模式驱动振动马达12的情况下(在S111中为“是”),驱动部113进行S112的处理。即,驱动部113不向第1振动马达121施加第1交流驱动电压。因此,第1振动马达121不振动,是停止的。并且,驱动部113向第2振动马达122施加第2交流驱动电压,使第2振动马达122振动。然后,结束图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没有以第2单振动模式驱动振动马达12的情况下(在S111中为“否”),处理进入S121。
在以同相位振动模式驱动振动马达12的情况下(在S121中为“是”),驱动部113进行S122的处理。即,驱动部113向第1振动马达121施加第1交流驱动电压,使第1振动马达121振动。并且,驱动部113向第2振动马达122施加与第1交流驱动电压同相位的第2交流驱动电压,使第2振动马达122振动。因此,在S122中,基体11的长边方向DL的两侧以同相位进行振动。然后,结束图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没有以同相位振动模式驱动振动马达12的情况下(在S121中为“否”),驱动部113进行S112的处理。即,驱动部113向第1振动马达121施加第1交流驱动电压,使第1振动马达121振动。另外,驱动部113向第2振动马达122施加与第1交流驱动电压逆相位(即,偏移180°的相位)的第2交流驱动电压,使第2振动马达122振动。然后,结束图4的处理。
以上,对振动器件1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该振动器件1在板状的基体11的具有长边方向DL的载置面11b上使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比长边方向DL的中央靠长边方向DL的一侧的位置上,使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比长边方向DL的中央靠长边方向DL的另一侧的位置上。振动器件1的控制方法具有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以多个振动模式中的任意模式进行振动的步骤。振动模式包含第1单振动模式、第2单振动模式、同相位振动模式以及逆相位振动模式。在第1单振动模式和第2单振动模式下,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之中的一方振动。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下,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并且同相位的第1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基体11的振动马达12的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垂直。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中,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垂直。
根据该控制方法,能够使振动器件1以各种振动模式进行振动。例如,在第1单振动模式和第2单振动模式下,能够使振动器件1的长边方向DL的单侧进行振动。另外,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下,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或者DvL并且同相位的第1振动成分的振动,能够使振动器件1的位移量进一步增大。另外,在逆相位驱动模式下,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L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能够使振动器件1的长边方向DL的振动缓和,该振动方向与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平行。这在例如想要使长边方向DL的振动立即停止的情况下等是有效的。此外,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下,通过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产生具有相同振动方向DvS的并且逆相位的第2振动成分的振动,该振动方向与载置面11b的长边方向DL垂直,能够使振动器件1产生相对于振动马达12的载置面11b的法线方向沿周向旋转的振动。因此,能够使振动器件1的长边方向DL的端部处的振动效果进一步提高。
<1-5.各个振动模式下的振动效果的测量结果>
接着,举出第1测量例~第4测量例,对各个振动模式下的振动效果的测量的结果进行说明,该各个振动模式通过将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配置和振动方向DvS、DvL进行各种变化而实现。
<1-5-1.振动测量系统>
首先,对振动测量系统500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振动测量系统500对各个振动模式的振动效果进行测量。图5是示出振动测量系统50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在振动测量系统500中,使用与基体11相同尺寸的振动体501来对振动效果进行测量。振动体501的重量为210[g]。
在振动测量系统500中,在振动体501的上表面501a上配置了1个第1振动马达121和1个第2振动马达122。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使用横向线性振动马达。向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施加的交流驱动电压是实效值为2[Vrms]、频率为150[Hz]的正弦波。
另外,在振动体501的下表面501b上配置了9个振动检测元件502。9个振动检测元件502按照在短边方向DS上为3行且在长边方向DL上为3列的方式进行排列。振动检测元件502使用3轴加速度传感器。
第a行的振动检测元件502配置在下表面501b的短边方向DS的一端部。第b行的振动检测元件502配置在下表面501b的短边方向DS的中央位置。第c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配置在下表面501b的短边方向DS的另一端部。
另外,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配置在下表面501b的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的端部。第2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配置在下表面501b的长边方向DL的中央位置。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配置在下表面501b的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的端部。
另外,以下,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a行且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a1。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b行且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b1。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c行且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c1。另外,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a行且第2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a2。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b行且第2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b2。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c行且第2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c2。另外,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a行且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a3。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b行且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b3。将下表面501b上的第c行且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所配置的振动检测位置称作Pc3。
在第1测量例~第4测量例中,在振动马达12的各振动模式中,以“大”、“中”、“小”3个等级对振动检测元件502在各个振动检测位置Pa1~Pc3所检测的振动的大小进行评价。
从框架504利用悬挂丝503悬挂振动体501。更具体而言,利用悬挂丝503吊起振动体501的四个角,使振动体501的上表面501a相对于铅垂方向水平,从而使除了振动马达12的振动以外的动作不会传递至振动体501。各个悬挂丝503的一端安装于振动体501的四个角。各个悬挂丝503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的框架504。
<1-5-2.第1测量例>
图6A是第1测量例的振动体501的仰视图。图6B是示出第1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在第1测量例中,在振动体501的下表面501b上,将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对角线上。更具体而言,将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第c行且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将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第a行且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另外,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方向是与振动体501的短边方向DS平行的方向DvS。
在仅使第1振动马达121振动的第1单振动模式下,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的端部处的振动等级为“大”,长边方向DL的中央和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的端部处的振动等级为“小”。另外,在短边方向DS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
在仅使第2振动马达122振动的第2单振动模式下,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的端部处的振动等级为“大”,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的端部处和长边方向DL的中央处的振动等级为“小”。另外,在短边方向DS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
在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以同相位进行振动的同相位振动模式中,所有的振动检测位置Pa1~Pc3处的振动等级为“大”,在长边方向DL和短边方向DS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中,观察到振动体501整体以较大的位移量以与短边方向DS平行的方式进行振动的现象。
在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以逆相位进行振动的逆相位振动模式向,长边方向DL的两侧端部处的振动等级为“大”,长边方向DL的中央处的振动等级为“小”。另外,在短边方向DS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但是,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下,观察到下述现象:在以振动体501的下表面501b的法线方向为中心的周向上,振动体501的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与振动体501的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相反地进行动作,振动体501以长边方向DL的中央为中心在周向上进行振动。
<1-5-3.第2测量例>
图7A是第2测量例的振动体501的仰视图。图7B是示出第2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在第2测量例中,在振动体501的下表面501b上,将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短边方向DS的单侧。更具体而言,将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第c行且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将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第c行且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另外,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方向是与振动体501的短边方向DS平行的方向DvS。
在第2测量例中,获得了与第1测量例相同的结果。
<1-5-4.第3测量例>
图8A是第3测量例的振动体501的仰视图。图8B是示出第3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在第3测量例中,在振动体501的下表面501b上,将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对角线上。更具体而言,将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第c行且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将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第a行且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另外,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方向是与振动体501的长边方向DL平行的方向DvL。
在仅使第1振动马达121振动的第1单振动模式下,短边方向DS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的端部处的振动等级为“中”,短边方向DS的中央处和长边方向DL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的端部处的振动等级为“小”。另外,在长边方向DL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
在仅使第2振动马达122振动的第2单振动模式下,短边方向DS的第2振动马达122侧的端部处的振动等级为“中”,长边方向DL的第1振动马达121侧的端部处和短边方向DS的中央处的振动等级为“小”。另外,在长边方向DL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
在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以同相位进行振动的同相位振动模式下,所有的振动检测位置Pa1~Pc3处的振动等级为“大”,在长边方向DL和短边方向DS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下,观察到下述现象:振动体501整体以较大的位移量以与长边方向DL平行的方式进行振动。
在使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以逆相位进行振动的逆相位振动模式下,所有的振动检测位置Pa1~Pc3处的振动等级为“小”,在长边方向DL和短边方向DS上未观察到振动等级的差。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下,观察到下述现象: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相互减弱,使振动体501的振动缓和。
<1-5-5.第4测量例>
图9A是第4测量例的振动体501的仰视图。图9B是示出第4测量例的结果的表格。
在第4测量例中,在振动体501的下表面501b上,将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短边方向DS的单侧。更具体而言,将第1振动马达121配置在第c行且第1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将第2振动马达122配置在第c行且第3列的振动检测元件502的铅垂下方。另外,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方向是与振动体501的长边方向DL平行的方向DvL。
在第4测量例中,获得了与第3测量例基本相同的结果。尤其是,在同相位振动模式下,在短边方向DS上观察到一些振动等级的差,但未观察到振动体501整体以较大的位移量以与长边方向DL平行的方式进行振动的现象。另外,在逆相位振动模式下,观察到下述现象:第1振动马达121的振动与第2振动马达122的振动相互减弱,使振动体501的振动缓和。
<2.其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事项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进行任意适当的组合。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供第1振动马达121和第2振动马达122设置的振动器件1的基体是触摸面板103的透明基板,但不限定于该例示。例如,振动器件1的基体也可以是智能手机100的壳体101。或者,也可以将与触摸面板103的透明基板不同的、具有长边方向DL的振动体作为振动器件1的基体而设置于智能手机100。
本实用新型例如对具有需要各种振动模式的振动器件的振动装置和振动器件的控制方法是有用的。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6644.3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JP
国家/省市:JP(日本)
授权编号:CN209345208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H04M 1/02
专利分类号:H04M1/02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第一申请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长野县
发明人:金井直树
第一发明人:金井直树
当前权利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代理人:乔婉;于靖帅
代理机构:111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JP2018-013923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