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倒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产量,玉米,形态,特性,根系,调节剂。
抗倒性论文文献综述
夏敏,季林章,姜兴余[1](2019)在《不同生化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提高小麦抗倒性的生化调节剂,2017年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不同生化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破口期施用劲丰可以明显降低穗下节间长度,从而使得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加;增加穗长和穗粒数,明显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董秀春,卢家文,黄玲,徐成忠,杨洪宾[2](2019)在《鲁西南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性与产量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对比各品种田间自然倒伏情况及产量,筛选出抗倒性较高的品种,提出2种较快捷的减产率评价方法,明确小麦灌浆后期倒伏亦可导致减产10%以上。同时,研究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聚类分析,推荐了适合鲁西南地区肥力中上的水浇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11期)
李红宇,周雪松,杨锡铜,刘梦红,赵海成[3](2019)在《减氮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减氮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种土壤肥力水平下的减氮施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与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着。高肥力土壤下减氮20%,中肥力土壤下减氮10%,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着,而低肥力土壤不宜减氮。抗倒伏指数的土壤肥力和施氮量互作不显着,并且与施氮量和土壤肥力负相关。土壤肥力和施氮量互作对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食味评分影响显着或极显着。垩白、蛋白质含量和食味评分在土壤肥力之间差异较大,而加工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施氮量极显着正相关,食味评分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以减氮20%处理食味评分最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国平,王爱方,李婷,易黎,高飞[4](2019)在《玉米杂交种灌浆期和收获期抗倒性差异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个田间整株抗倒伏指标(整株抗折力、整株抗弯强度、倒伏指数)和4个试验室抗倒性指标(茎秆第3节抗折力、第3节抗弯强度、穿刺强度、抗压强度)评估20个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在子粒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抗倒性表现以及与6个植株茎秆性状(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长、壁厚、茎秆密度)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个抗倒指标均呈现显着的品种间变异。与灌浆期相比,20个品种在收获期抗倒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灌浆期抗倒性表现相对较好的品种在收获期仍然表现较好。不同抗倒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大多数抗倒指标之间的相关度在灌浆期和收获期保持基本不变。不同抗倒指标与不同茎秆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是影响品种抗倒性的一个关键试验室指标。倒伏指数与田间抗折力有极显着负相关,与穗位高度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南铭,赵桂琴,李晶,柴继宽,刘彦明[5](2019)在《半干旱区燕麦品种茎秆理化特性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抗倒性不同的4个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乳熟期茎秆基部理化物质含量差异,探讨了茎秆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燕麦品种田间倒伏分级和实际倒伏率差异显着(P<0.05),抗倒伏品种与易倒伏品种在茎秆理化物质含量上差异显着(P<0.05)。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1节、第2节氮和镁低于易倒伏品种,而茎秆基部第1节、第2节钾、钙和硅高于易倒伏品种。另外,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1节、第2节木质素、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及C/N显着(P<0.05)高于易倒伏品种。4个燕麦品种茎秆基部理化物质与倒伏指数及其构成要素、茎秆基部形态特征间均存在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相关关系,茎秆基部第1节与第2节钾、钙和硅,可溶性糖、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的高低与燕麦抗倒伏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许爱玲,席天元,卫晓东,刘青云,李永山[6](2019)在《带耕沟播培土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玉米带耕沟播模式下机械培土对抗倒性、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玉米‘郑单65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根据耕作方式(常规和带耕沟播)与培土、化控的组合设置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的穗位高、节间性状、茎秆强度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带耕沟播喇叭口期培土玉米穗位高度比对照降低16.49 cm,茎秆田间抗拉弯强度比对照增加30.72%,室内横折强度比对照增加28.50%,百粒重增加1.51 g,穗粒数增加64.09粒,比对照增产20.09%。带耕沟播喇叭口期机械培土不仅提高玉米茎秆的抗倒能力,同时增加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曹冰,朱紫薇,单娟,姚国旗,朱英华[7](2019)在《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个氮肥水平(180、24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每公顷6万株、7.5万株、9万株),研究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密植(每公顷7.5万株)有利于增加夏玉米产量;在低密度(每公顷6万株)条件下提高氮肥水平可以改善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产显着;中高密度时增氮对光合作用的改善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增加也不显着,因此,增产效果不显着。增密降低穗位叶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大喇叭口期干物质的积累;散粉期和收获期,增至中密度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继续增密干物质积累增加不显着。低氮水平下增密可以有效提升氮肥偏生产力,而氮肥水平过高即使增加密度提升氮肥偏生产力的效果仍然不佳。密度过高降低植株的抗倒能力导致玉米田间倒伏率增加,适当增密不会导致抗倒能力显着减弱并保持较低的倒伏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氮肥施用量180 kg、种植7.5万株是适合试验地夏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牛泽良[8](2019)在《播种方式对渭北旱塬中麦175小麦抗倒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播种方式是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小麦与播种方式的关系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永寿旱作农业试验站进行,以中麦175新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对比法设计,研究条播(CK)、宽幅精播、宽幅沟播3种播种方式对其生长发育、抗倒性、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丰富完善中麦175小麦的栽培技术,为其生产与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播种方式对中麦175小麦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宽幅播种有利于中麦175小麦个体发育和群体建成。其中宽幅精播处理下其生长发育综合表现较优。相比于CK,宽幅播种小麦单株干重增加了14.7%~20.7%,小麦冬前叶龄增加了14.5%~38.1%,其中宽幅精播优于宽幅沟播;宽幅播种小麦成穗数和成穗率较CK分别增加了14.8%~24.1%和15.6%~37.1%,其中宽幅精播成穗率显着高于其他2种播种方式。不同播种方式对中麦175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参数的影响较小,其中宽幅播种旗叶净光合速率较CK提高了4.6%~4.8%,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2.不同播种方式可显着提高中麦175小麦抗倒伏性能。宽幅播种基部第1、2节间长较CK分别降低了4.7%~22.2%和14.2%~15.9%,茎秆强度分别提高了30.5%~41.9%和34.3%~62.7%,抗倒伏指数分别提高了15.4%~38.5%和25.0%~75.0%。其中宽幅精播优于宽幅沟播。3.不同播种方式对中麦175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着影响,其中以宽幅精播处理的增产效果较优。宽幅播种较CK增产3.2%~9.4%。从产量构成上看,宽幅播种处理较CK小麦成穗数增加了14.8%~24.1%,穗粒数减少了9.7%~11.4%,千粒重提高了0.2%~3.7%,其中宽幅精播优于宽幅沟播。4.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较大,其中以宽幅精播处理的品质综合性状表现较优。与CK相比,宽幅播种处理小麦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和延展性等显着提高,分别增加了3.2%~4.8%、2.5%~8.9%、9.4%~19.0%、1.0%~2.0%、27.0%~75.1%、4.2%~17.2%、1.4%~6.1%和1.4%~3.6%。但对小麦籽粒容重和沉降值影响不显着。由此表明,宽幅播种能较好的改善小麦籽粒品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高翔,郝志萍,吕慧卿,刘璋,周忠宇[9](2019)在《荞麦抗倒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为荞麦抗倒性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评价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归纳了荞麦茎秆和根系形态、茎秆化学成分和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与倒伏的关系,总结了荞麦茎秆抗倒性的遗传规律和荞麦抗倒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荞麦抗倒性的主要指标和防治荞麦倒伏的生产措施。最后,对荞麦抗倒性QTL定位、肥料运筹和耕作方式等有待拓宽和深入研究的内容做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3期)
沙莎,何闻静,曹亚娟,韩霜,罗水清[10](2019)在《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不同群体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化学调控措施对洞庭湖区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群体夏玉米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为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机收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木塘垸镇进行大田试验,比较1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2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大喇叭口期)和无化学调控(对照)对低、中、高不同种植密度(60000、75000和90000株/ha)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种植密度增大,夏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增高、茎秆变细、气生根数量减少,但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可增加气生根数量,增大茎粗和茎秆拉折力,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及玉米重心,进而提高玉米的抗倒性能,降低倒伏率与倒折率。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且两年度表现一致。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可能与2017年异常天气状况有关。2017年,玉米产量随化学调控次数增加而下降;2018年,低种植密度下以无化学调控处理的产量最高,中种植密度下不同化学调控次数间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着(P>0.05),而高种植密度下表现为1次化学调控>对照>2次化学调控。两个品种最高产量均在高种植密度、1次化控条件下获得。【结论】化学调控可明显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不同群体条件下宜采取不同的化学调控措施。夏玉米群体较大、长势良好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1次化学调控剂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抗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对比各品种田间自然倒伏情况及产量,筛选出抗倒性较高的品种,提出2种较快捷的减产率评价方法,明确小麦灌浆后期倒伏亦可导致减产10%以上。同时,研究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聚类分析,推荐了适合鲁西南地区肥力中上的水浇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倒性论文参考文献
[1].夏敏,季林章,姜兴余.不同生化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董秀春,卢家文,黄玲,徐成忠,杨洪宾.鲁西南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性与产量差异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9
[3].李红宇,周雪松,杨锡铜,刘梦红,赵海成.减氮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
[4].徐国平,王爱方,李婷,易黎,高飞.玉米杂交种灌浆期和收获期抗倒性差异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玉米科学.2019
[5].南铭,赵桂琴,李晶,柴继宽,刘彦明.半干旱区燕麦品种茎秆理化特性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J].草地学报.2019
[6].许爱玲,席天元,卫晓东,刘青云,李永山.带耕沟播培土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曹冰,朱紫薇,单娟,姚国旗,朱英华.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8].牛泽良.播种方式对渭北旱塬中麦175小麦抗倒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高翔,郝志萍,吕慧卿,刘璋,周忠宇.荞麦抗倒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沙莎,何闻静,曹亚娟,韩霜,罗水清.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不同群体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