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源发现论文-詹梓一

动态资源发现论文-詹梓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资源发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资源,发现

动态资源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詹梓一[1](2018)在《教师与学生个性动态生成资源发现与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效的发现动态生成资源并进行运用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教学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性探索和创新性学习,实现学生能力与素养的不断提升。动态生成资源发现与运用需要以教学课堂的互动为基础,从学生发展的观点进行知识的生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本文来源于《新智慧》期刊2018年18期)

张冰瑜[2](2016)在《发现“新风景”的课堂——在小学英语中开发“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小学英语教学,阐述了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策略。以案例叙述的形式阐述了对"意外语""兴奋点""差异面""偶发事""二次源"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五个方面的有效捕捉、体会与反思。(本文来源于《新课程评论》期刊2016年07期)

刘占军,李云鹏,丁凯,陈前斌[3](2016)在《基于自适应随机接入的动态D2D发现资源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中用户发现成功率低、发现范围小以及不能满足不同用户优先级的业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随机接入的动态D2D发现资源分配机制。该机制中具有高优先级的D2D用户采用传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向基站发送紧急请求信息;基站根据发送紧急请求信息的高优先级D2D用户数,构建下一发现周期的发现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未成功选择发现资源块的次数,低优先级的D2D用户自适应的在多信道时隙ALOHA(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和具有能量感知的多信道ALOHA接入机制之间进行切换。D2D用户根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大小,判断是否成功发现。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机制与传统的随机信道接入机制相比,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优先级用户的业务需求,还能支持更高的发现成功率和更远的发现范围。(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李致远,陈汝龙,王汝传[4](2016)在《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移动社交网络动态资源发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时延容忍的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在叁维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动态资源发现机制(IBRD)。IBRD首先从用户的文件资源和信息表中提取兴趣向量,然后通过节点间的余弦相似度计算构造初始的虚拟兴趣社区。之后,通过对移动社交数据的分析,建立半马尔可夫链模型以预测节点的行为和运动轨迹。依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实现虚拟兴趣社区的动态维护。最后,基于动态的虚拟兴趣社区构建高效的资源发现策略。IBRD机制在随机网络仿真器(ONE)上得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IBRD与同类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资源发现成功率、较低的平均时延和通信开销。(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汝龙[5](2016)在《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移动社交网络动态资源发现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便携式设备(手机、PAD、笔记本等)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成熟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设备自发地组织成非连续的、延迟容忍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这种特殊的自组织网络又被称为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ing)。在移动社交网络中,相似兴趣的用户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社区,节点之间不依赖外部基础设施,通过彼此间的机会接触,以端到端的形式共享信息。由于移动社交网络自组织无中心性所带来的抗毁性强等优势,使得移动社交网络下的资源共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它所带来的巨大优势背后,其拓扑结构频繁变化、宽带受限、机会接触等特点使得资源发现面临着众多的考验,传统的在线社交网络下的资源发现已经不再适用于移动社交网络。目前仅有的几类移动社交网络资源发现方法大都是借鉴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资源发现思想,建立在对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基础之上,更多地集中在物理社会网络与其逻辑覆盖网络的映射,较少关注物理社会网络本身特性。但是由于移动社交网络本身的组网特点,使得移动社交网络下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底层物理连接都将成为影响资源发现效率的关键因素。协同节点之间的兴趣特征与行为规律,在以兴趣为主导的资源搜索过程中同时保证节点之间的底层物理连接,对进一步提高资源发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资源发现问题,重点研究了节点之间在时间、空间、社会关系上的行为规律,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移动社交网络资源发现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五点:(1)总结了现有各类社交网络下的资源发现方法,包括方法原理和优缺点,详细讨论了各类方法中的关键技术;(2)针对移动社交网络数据集,从时间、空间、社会关系叁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获得用户节点的行为特征,挖掘移动社交网络中节点的行为对资源发现效率的影响;(3)利用分析的节点行为特征建立一个有效的隐马尔科夫模型,设计一种基于时空关联的社区构建方法,对节点进行有效聚类;(4)针对网络中共享兴趣与未共享兴趣的两类节点,设计基于节点兴趣与基于节点行为的两种资源搜索方法,保证资源搜索效率、降低平均时延与通信开销;(5)通过分析节点的行为特征,对节点移动与局部社区迁移变化建立马尔科夫预测,实现辅助搜索决策与虚拟社区维护,进一步提高资源搜索效率,降低平均时延与通信开销;本文提出的资源发现机制在随机网络仿真器(ONE)上得以实现,实验从模拟场景与真实数据集两方面展开,从资源发现成功率,传输时延,通信开销方面对资源发现机制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同类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资源发现成功率、较低的平均时延和通信开销。(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24)

曾志,刘仁义,杜震洪,张丰[6](2013)在《云格环境下基于P2P的动态资源发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云计算平台上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并行处理与访问,针对动态增长的异构资源所具有的集成与共享所形成的超强计算力结合网格计算,从基于服务计算的角度分析了云计算与网格计算2个不同框架体系的集成问题,探讨了一种资源与服务的统一描述机制,提出了云格体系下的一种分组生成树的P2P网络动态资源与服务发现算法,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与访问.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针对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李丹丹[7](2013)在《应急制造资源动态发现与优化配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急制造主要是指在灾害、事故等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对所使用的应急装备进行的制造活动。其制造特点是除应满足数量要求外,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快速、敏捷、有效地响应需求,这对制造企业现有的生产和制造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快速发现和获取制造资源,为应急制造任务配置合理的制造资源,是制造企业提高市场响应速度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应急装备的快速制造着手,以为应急制造提供一种制造资源的快速发现以及优化配置方法为目标,引入云制造先进的生产模式,提出了云制造环境下应急制造资源的建模方法和动态追踪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资源形式多样性,充分考虑应急制造对资源实时性的要求,在云制造资源高度共享的基础上,采用元建模思想,从元概念层、元数据层出发,建立制造资源多维度属性元模型,并对属性中资源关联关系、信誉度评价等进行了定义,为体现资源的实时状态,进行了资源能力维到时间维的映射,并对资源的实时状态、转换进行了描述,同时应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对资源进行聚类以缩小资源发现的范围;其次,在研究应急制造资源动态发现机制和规则的基础上,结合语义Web服务以及资源的多维度属性,设计了基于实时节点定位的层次匹配流程并定义匹配规则,为得到候选资源集,进行实时节点定位、资源节点类别相似度、动态链式追踪和重复数据处理各模块的研究,实现了动态资源关联追踪发现,提高了资源发现效率;最后,提出了一种工序级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时间为主要优化目标,并综合考虑质量、成本等因素,按照工艺顺序,建立了同一服务请求的多个子任务的综合优化配置模型,并通过改进遗传算法的算子,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以某安全阀制造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3-03-01)

朱祥林[8](2012)在《网格资源的动态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服务信息元素(SDE)建立xsd文件,并在GWSDL文件中进行设置,生成相应的WSDL及stub文件。在服务实现程序中利用SDE定义的元素(element)存取资源信息。资源发现者程序在给定IP范围内查找符合条件的资源。(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曲朝阳,王馨莹[9](2012)在《符合动态演变特性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如何提高网格资源发现效率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却忽略了适应网格资源动态演变特性的重要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小世界理论的网络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2P分布式结构化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通过计算资源节点间属性相似度的方法,将网格资源分类组织在不同的虚拟组织中,结合P2P技术构建出两层覆盖式资源发现模型,并设计出相应的资源查找算法DSRD(distributed structure grid resource discovery)。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SRD算法既能够适应资源的动态特性,同时又可有效地提高资源发现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2年02期)

程嘉麒[10](2011)在《信息栅格资源服务化表征与动态发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栅格又称网格,是一种可动态重构、可扩展和自治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广域的计算、存储、通信及数据等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协同。资源发现是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步骤,而栅格环境中海量异构资源的存在使得资源发现必须借助合理的资源表征来实现。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栅格资源的表征和动态发现进行研究。在开放栅格服务体系架构OGSA中提出了“服务”的概念,所有的资源都被抽象成服务,服务化表征通过合理的资源描述来实现。本文对栅格资源主流的描述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了RSL、WSDL描述语言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以及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的优势。提出了一个基于分类元数据的XML/RDF栅格资源描述方法,该方法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RDF来对栅格资源进行描述,为每种特定类型的资源都制定了一个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并通过元数据标准来对资源实体进行元信息提取分类。在标准的栅格资源描述基础上,高效动态的资源发现是实现栅格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本文对集中式、分布式资源发现方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针对集中式存在性能瓶颈及分布式网络开销大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资源环的动态发现模型RDMRR。该模型是一种混合式的层次结构模型,因此既具备了集中式的方便快速又拥有分布式易于扩展的优点,并且将传统混合式资源发现模型中底层资源节点的拓扑结构设计成资源环结构,运用邻居通信这一有效机制来确保环结构的稳定性。为了适应模型的结构特点,还基于小世界原理对底层资源发现算法进行改进,来提高栅格资源的查找和匹配效率。最后,本文对设计的资源动态发现模型中运用的资源发现扩散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总结以及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1-12-26)

动态资源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小学英语教学,阐述了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策略。以案例叙述的形式阐述了对"意外语""兴奋点""差异面""偶发事""二次源"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五个方面的有效捕捉、体会与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资源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1].詹梓一.教师与学生个性动态生成资源发现与运用研究[J].新智慧.2018

[2].张冰瑜.发现“新风景”的课堂——在小学英语中开发“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策略[J].新课程评论.2016

[3].刘占军,李云鹏,丁凯,陈前斌.基于自适应随机接入的动态D2D发现资源分配机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李致远,陈汝龙,王汝传.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移动社交网络动态资源发现机制[J].通信学报.2016

[5].陈汝龙.基于兴趣和行为预测的移动社交网络动态资源发现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

[6].曾志,刘仁义,杜震洪,张丰.云格环境下基于P2P的动态资源发现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7].李丹丹.应急制造资源动态发现与优化配置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8].朱祥林.网格资源的动态发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9].曲朝阳,王馨莹.符合动态演变特性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

[10].程嘉麒.信息栅格资源服务化表征与动态发现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

标签:;  ;  ;  ;  

动态资源发现论文-詹梓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