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导引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鱼雷导引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鱼雷导引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鱼雷,结构,自适应,线性化,方位,武器,组合。

鱼雷导引控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宗吉,张西勇,练永庆[1](2014)在《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导引律鲁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水下目标信息参数测量数据率低带来的制导困难问题,设计了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ATT)导引律,导引律中取变结构控制器使得ATT与来袭鱼雷间视线角保持恒定,且控制器对模型参数摄动具有强鲁棒性。理论分析表明,模型参数摄动不影响导引律的稳定性,ATT和目标间视线角能够保持恒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导引律对模型参数摄动具有强鲁棒性,ATT能够精确命中目标。(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李斌,张靖康,李刚[2](2014)在《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导鱼雷常用的现在方位导引法和修正方位导引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采用模糊控制过程中模糊化、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变换器、模糊判别3个步骤,利用潜艇与鱼雷和目标方位线夹角和声纳分辨角的关系,建立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的模糊控制模型,对线导鱼雷导引方式进行改进。结果证明,该方法达到了线导鱼雷最优化攻击目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4年05期)

陈炜,曹彦,黑云飞,鞠建波[3](2013)在《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导引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反鱼雷鱼雷(ATT)作为现代海战中的重要反鱼雷武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ATT攻击的目标是来袭鱼雷而不是舰艇,相比之下,ATT对付目标的尺寸小、机动性好,传统导引律已经无法满足ATT的要求。鉴于此,提出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导引律,该导引律以航向角作为控制量,降低了ATT发动机设计要求,所需模型参数少,并且模型参数能够自适应调整,理论推导和仿真表明:该导引律对模型参数及环境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弹道稳定平滑,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刘洋,李宗吉,张西勇[4](2013)在《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导引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鱼雷导引律命中精度低、弹道法向过载大的不足,设计了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ATT)导引律。该导引律以反鱼雷鱼雷和目标鱼雷之间运动关系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以航向角作为控制量,视线角速度作为滑模面的变结构控制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少,且模型参数能够自适应调整。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对模型参数及环境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弹道稳定平滑,具有非常高的命中精度。(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刘宇[5](2010)在《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武器导引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战争中,智能鱼雷对水面舰艇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因此,针对鱼雷的硬杀伤武器(ATT)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根据对ATT武器的导引方式的研究,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推导出一种以航向角为控制律的导引方式。该控制律克服了基于角速率导引方式的缺点,可适用于主动和被动检测,保证了ATT武器在数据率较低且不固定的情况下,仍能够以较高精度命中目标,因而能更好地适应水中导引的特点。当来袭鱼雷存在机动时,利用主动导引方式,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拦截效果。仿真表明,该导引律鲁棒性强,攻击弹道平滑,对来袭鱼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0年10期)

钟江[6](2009)在《鱼雷的非线性鲁棒控制与导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鱼雷水下运动的非线性变参数模型,研究其非线性鲁棒控制与导引方法。根据动量和动量矩定理推导出鱼雷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运用Fossen方法将鱼雷空间运动方程进行矢量化,并且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把鱼雷的空间运动分解为纵向运动和侧向运动,得到标准形式的纵向运动方程和具有理想横滚控制的侧向运动方程。应用非线性控制系统几何理论分析鱼雷运动模型的几何结构,对其进行部分线性化,并且基于零动态稳定性设计光滑反馈控制律,以实现鱼雷姿态与位置的渐近稳定与跟踪。在鱼雷运动模型的几何框架下,针对其模型参数在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反演递推过程方法,以耗散性和无源性理论为出发点,将传统鲁棒控制与自适应控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鱼雷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克服了鲁棒控制的保守性以及自适应控制的不足。考虑到鱼雷控制系统的不准确性,结合鱼雷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得到了整体化控制与导引模型。通过在滑模变结构导引中加入自适应机制,使得鱼雷对机动目标的制导具有强鲁棒性与适应性,解决目标机动性未知和模型存在结构误差等问题,大大提高导引命中性能。同时,在部分章节尾部将提出的各种非线性方法应用于鱼雷运动控制,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比较满意的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11-01)

宋明玉[7](2008)在《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组合导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入分析线导+尾流自导鱼雷方位导引和前置点导引方法的基础上,综合方位导引和前置点导引的优点,给出了一种线导鱼雷的组合导引方法。通过引入模糊控制方法,根据目标运动状态和距离远近等信息自适应地调节导引参数,可有效地将鱼雷导引到尾流制导的理想攻击阵位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导引鱼雷按照要求入射目标尾流,且具有较好的弹道特性。该智能组合导引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沈猛[8](2002)在《鱼雷导引控制分布式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将客观对象及其变化过程、变化结果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以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规划和验证的技术。随着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再加上网络的飞速发展,建立基于通用计算机、图形显示设备、音频设备和高速网络的分布式仿真成为目前计算机仿真研究的热点问题。分布式仿真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把遍布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本文从分布式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角度出发,对鱼雷的导引控制规律及其运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利用Visual C++6.0和OpenGL将文中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实现。论文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1.对分布式仿真中的任务分配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给出了一种静态的分布式仿真任务分配结果。 2.对分布式仿真中的多线程进行了研究,实现了仿真中的多线程的同步、相互通讯。 3.对网络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适合分布式仿真的网络结构。 4.对分布式仿真中的3D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叁维图像显示和声音的播放的功能,实现了分布式仿真中的可视化仿真,提高了仿真环境的真实感。 5.以鱼雷、水面舰船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出一套虚拟鱼雷导引控制分布式仿真软件,以利于鱼雷研制方案的评估、作战决策的方法的验证以及指挥人员的培训等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2-01-01)

鱼雷导引控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线导鱼雷常用的现在方位导引法和修正方位导引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采用模糊控制过程中模糊化、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变换器、模糊判别3个步骤,利用潜艇与鱼雷和目标方位线夹角和声纳分辨角的关系,建立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的模糊控制模型,对线导鱼雷导引方式进行改进。结果证明,该方法达到了线导鱼雷最优化攻击目标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雷导引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宗吉,张西勇,练永庆.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导引律鲁棒性研究[J].鱼雷技术.2014

[2].李斌,张靖康,李刚.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J].兵工自动化.2014

[3].陈炜,曹彦,黑云飞,鞠建波.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导引律[J].系统仿真技术.2013

[4].刘洋,李宗吉,张西勇.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导引律设计[J].鱼雷技术.2013

[5].刘宇.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武器导引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

[6].钟江.鱼雷的非线性鲁棒控制与导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7].宋明玉.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组合导引方法[J].鱼雷技术.2008

[8].沈猛.鱼雷导引控制分布式仿真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

标签:;  ;  ;  ;  ;  ;  ;  

鱼雷导引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