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间传质论文_曹俊雅,张绅,张涛,雍玉梅,杨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间传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质,系数,液体,两相,渣油,拉普拉斯,丁酮。

相间传质论文文献综述

曹俊雅,张绅,张涛,雍玉梅,杨超[1](2019)在《上流式反应器气液相间传质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流式反应器设置在固定床渣油加氢反应器前有利于提高渣油原料适用性,延长装置运行时间。实验研究了上流式反应器气液相间传质,采用五齿柱形氧化铝催化剂模拟工业催化剂颗粒,水溶液模拟渣油,空气模拟氢气,采用无氧水物理吸收和亚硫酸钠化学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在高气液比的条件下上流式反应器床层气液相间传质特性实验。考察了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填料粒径、内构件、催化剂级配和床层高径比对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和气液相界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实验数据表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随着气、液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填料颗粒增大而减小;在床层内安装合适的内构件或增大反应器高径比,能够促进气液相间传质。基于实验数据拟合了适合上流式反应器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和气液相界比表面积的经验关联式,拟合误差最大分别为12%和24%;表明所建气液相间传质的经验关联式能更好地预测上流式反应器中的气液相间传质特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羚,陈沅江,谭智仁[2](2016)在《一种咪唑啉类缓蚀剂在油水两相间的传质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苯甲酰氯与咪唑啉中间体反应,研制了一种苯甲酰胺-乙基-油酸咪唑啉缓蚀剂MZL-1。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利用挂片法研究了油水共存条件下缓蚀剂MZL-1缓蚀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着温度和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分配系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验温度、缓蚀剂和盐酸的浓度影响缓蚀剂缓蚀效果的3个重要因素,在油水共存(体积比1∶1)的环境中,当缓蚀剂MZL-1浓度为50 mg/L时,其对N80钢的缓蚀率为62.50%。(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沈鉴彪,王立[3](2016)在《相间传质对气泡聚并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套双气泡聚并实验系统,考察了相间传质对气泡聚并过程的影响,气相采用非相变的N2,液相为挥发性的丙酮和乙醇水溶液.利用该系统测定了25?50℃温度下,不同组分浓度、鼓泡频率和气泡直径时气泡的聚并特性.结果表明,相间传质诱导的Marangoni效应使聚并时间随温度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聚并时间的分散性在较高温度下显着增大,采用聚并效率描述气泡聚并特性更合适;聚并效率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降低并趋于最小值,该值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减小,稳定因子可定量描述Marangoni效应;鼓泡速率和气泡直径增加1倍,最小聚并效率分别减小50%和67%.(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珍禛[4](2014)在《动态气液相间传质极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气液传质计算中,气液传质过程的极限是相平衡状态。以体系的组成与相平衡组成的差异作为传质的推动力,通过增加气液相的湍动程度可以加快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的速度。相平衡状态指的是密闭空间中的气液两相在静止的状态下接触无限长时间达到的相对稳定状态。湍动的气液两相的传质极限还能用这种静态的标准进行计算么?实际生活中,常常可以观察到流动体系的传质极限偏离相平衡的现象,如,易挥发液体的“小心轻放”和晃动碳酸饮料时气体的溢出。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增加气液湍动的方法加快气体吸收过程,而实际过程中一味增大气液湍动,并不一定有利于气体吸收的结果。因此,本文提出了湍动的气液物系所能达到的传质极限不同于相平衡状态的概念。以六个不同的单组份物系:水、乙醇、乙酸、异丙醇、正丙醇、丙酮,为研究对象。制备单组份相平衡物系,在恒温状态下,将封闭体系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床上,体系以一定震荡速度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在线采集系统收集任意时刻体系压力和温度变化值。通过对不同体积、不同温度和不同转速的实验证实,单组份物系达到动态传质极限时,体系压力可以与饱和蒸汽压类比,这一数值仅与体系的对比温度和雷诺数有关。通过对不同物系实验结果的拟合得到在7000<Re<19000且0.4375<Tr<0.6951的范围内,单组份动态偏移率与对比温度和雷诺数的关系满足:r=7.4388×l0-4(Tr)2.61(Re)0.66且关联式的最大计算误差不超过10%。以CO2-H2O、 CO2-C2H5OH和CO2-C2H5OH-H2O体系为多组份物系动态气液传质极限的研究对象。在达到气液相平衡的多组份物系中,使用蠕动泵输送,使液相在循环管路中流动,通过在线采集系统记录体系任意时刻压力和温度数值。实验结果显示,多组份物系中同样存在气液动态传质极限的现象。结合单组份物系的实验结果,对不同实验条件下CO2-H2O物系的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在7500<Re<42000且288.15K<T<303.15K的范围内,双组份物系动态偏移率与雷诺数和气液黏度比的关系式满足:CO2-H2O物系的拟合结果在CO2-C2H5OH和CO2-C2H5OH-H2O体系中同样适用,关联式与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均不超过10%。通过Aspen模拟证实了流体流动对气液传质极限的作用机理不同于温度。以实验体系为基础建立适合的物理模型和模型假设,通过FORTRAN程序计算不同温度、流速和管径条件下饱和溶液解吸过程中的管路空隙率,得到了温度为278.15-303.15K液相流速为1-3m/s和管路直径为10-15mm的范围内,管流解吸过程中,管路空隙率的表达式:在管路空隙率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达到动态传质极限时,体系的压力的表达式:在CO2-H2O物系中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得到模型计算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0%,模拟结果比较满意。将已经得到的动态气液传质极限的理论,应用于超重力机中MDEA吸收CO2的过程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CO2的吸收率都随着超重力机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液体湍动程度过于剧烈时,不利于CO2的吸收,一味增大超重力机转速不利于吸收过程的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能够很好的解释超重力机中气液吸收过程的最优转速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5-23)

杨仲卿,张力,唐强[5](2012)在《超低浓度煤层气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相间的传热传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泡相和乳化相间的传热传质对超低浓度煤层气在流化床中的燃烧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流化床内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的建立了数学模型,结合催化动力学实验,研究了相间传热传质系数的变化,分析了床层温度、颗粒粒径、气泡直径、进气甲烷浓度对相间的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床层温度、颗粒粒径增加时,传热系数减小、传质系数增大、出口处无量纲甲烷浓度减小;存在一个临界气泡尺寸使相间的传热系数最大,颗粒粒径增大时,临界气泡尺寸略减小、出口处无量纲甲烷浓度增加;进气甲烷浓度对传热传质系数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张东翔,孙敏,李静[6](2011)在《液液传质体系相间结构模型的相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过滤层(interphase dispersed zone,IDZ)过程及液-液体系相间传质速率发生突变的可能参数区间,研究了液层中分子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和相图构型,运用动力系统的分支理论及拉普拉斯变换,借助Maple符号计算软件,给出了该系统在一组参数控制条件下的相图构型.(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姜春莉[7](2011)在《曝气塔中多相流相间作用与传质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目的,多相流传质在很多污水处理、化工过程中应该被考虑到。目前,对于传质的特性、影响传质的因素以及影响机理的研究尚在进行,且仍需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基于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水中氧传质有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在高1 m,直径0.15 m的曝气塔中对影响充氧曝气的操作工况(温度、曝气量、水深)和多相流中的添加物(表面活性物质、电解质、固体填料等)进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系统中氧传质增强与空气流量的增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从节省能耗角度考虑,适当增加空气流量有利于传氧。温度的升高对气相流动加快、气泡破裂起主要作用,因而尽管氧溶解度降低了,升高温度,仍可以增强传质。水的深度与氧传质关系应参考公式KLa1/KLa2=β·(h_2/h_1)1/3,其中β经验值为0.9。2.电解质对氧传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盐度越大,离子强度越高,对氧传质的阻碍作用就越大。SDBS因为分子在膜表面富集,亲水基和疏水基排列紧密,使气体不易进入液相,这一作用比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烈,因而SDBS对传质起的是抑制作用。CTAB溶液浓度低于CMC时,界面张力降低起主要作用,传质得到加强;浓度高于CMC时,胶束在溶液表面成层,阻碍了氧传质,因而传质作用是被削弱的。正丁醇溶液中则因为界面湍动产生的Marangoni效应而使传质过程持续加强。3.反离子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氧传质的影响也很显着。NaCl对SDBS溶液传质的影响因为盐析作用使传质受到进一步的阻碍作用。NH4Br则是由于能够促进分子迁移到液相同时促使分子形成胶束而使传质过程减弱。此外,反离子还可以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Zeta电位、黏性等其他性质产生影响。4.对海绵填料、十字填料和活性炭填料对传质的影响进行对比说明:海绵填料和十字填料疏松多孔、比重较低,能够切割气泡,促进湍流作用产生更利于传氧;活性炭尽管也中空,具有孔隙,但比重较高,不易流化,气速较高时才可以对传氧起到增强作用。本研究可为多相流反应器放大提供实验支持和理论参考,也可为进一步深入和接近工程条件下研究多相流中的传质和反应机理,控制反应速率提供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纪存兴,石磊,李金英,赵志军,侯艳丽[8](2010)在《静电场激励液-液体系相间铜反萃传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进的传质池中通过在线检测草酸浓度,应用瞬时传质系数与平均传质系数,研究了各种方向及组合、不同电压、电极板形状与面积等条件下静电场对体系Cu2+-HDEHP-CCl4/H2O-H2C2O4伴随生成CuC2O4的传质过程特性。外场电压变化、电极面积可改变相间的传质速率,与传质方向成45°夹角的静电场作用对相界面传质速率的影响更为显着,表明相间传质阻力结构或相间传质层具有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杜敏,郝英立[9](2010)在《撞击流内相间传热传质理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方法与传热传质理论相结合,建立了考虑颗粒碰撞与热质传递过程的气固两相撞击流理论模型。应用所建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撞击流内的热质传递过程,以及颗粒预热温度对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对撞击流干燥过程的计算结果合理、正确,该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撞击流内传热传质过程的理论分析;撞击流内传递过程的有效体积位于两喷嘴之间区域,且在撞击区内的传递过程得到强化;提高颗粒的预热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干燥装置的干燥强度。(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张浩哲,王勇,金一中[10](2010)在《丁酮在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丁酮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相关因素对体系液液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单分子的界面层,该界面层在油水界面的传质阻力中占63%;温度及搅拌转速对体系的液液传质系数亦有影响,温度越高、搅拌速度越大,体系的传质系数越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相间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苯甲酰氯与咪唑啉中间体反应,研制了一种苯甲酰胺-乙基-油酸咪唑啉缓蚀剂MZL-1。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利用挂片法研究了油水共存条件下缓蚀剂MZL-1缓蚀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着温度和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分配系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验温度、缓蚀剂和盐酸的浓度影响缓蚀剂缓蚀效果的3个重要因素,在油水共存(体积比1∶1)的环境中,当缓蚀剂MZL-1浓度为50 mg/L时,其对N80钢的缓蚀率为62.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间传质论文参考文献

[1].曹俊雅,张绅,张涛,雍玉梅,杨超.上流式反应器气液相间传质特性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19

[2].张羚,陈沅江,谭智仁.一种咪唑啉类缓蚀剂在油水两相间的传质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化工.2016

[3].沈鉴彪,王立.相间传质对气泡聚并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16

[4].张珍禛.动态气液相间传质极限及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4

[5].杨仲卿,张力,唐强.超低浓度煤层气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相间的传热传质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6].张东翔,孙敏,李静.液液传质体系相间结构模型的相图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

[7].姜春莉.曝气塔中多相流相间作用与传质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8].纪存兴,石磊,李金英,赵志军,侯艳丽.静电场激励液-液体系相间铜反萃传质特性[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

[9].杜敏,郝英立.撞击流内相间传热传质理论模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

[10].张浩哲,王勇,金一中.丁酮在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

论文知识图

(a)环进内循环升结冰后对流换热系数对比图结冰冰形对比图(两个时间步后)同时刻中氧浓度的轴向分曲.(a)上升...用0-1模型模拟相间传质系数对非...相间传质生成双重或多重液滴[1...

标签:;  ;  ;  ;  ;  ;  ;  

相间传质论文_曹俊雅,张绅,张涛,雍玉梅,杨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