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瞄装置论文-马帅

跟瞄装置论文-马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跟瞄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指向精度,误差辨识,数学模型,电子水平仪

跟瞄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马帅[1](2015)在《两轴跟瞄装置的轴系精度分析与误差参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度是精密仪器和精密设备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是评价一种仪器好坏的标准。本文以两轴光电跟瞄装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跟踪瞄准的精确性,重点分析研究造成瞄准误差的轴晃动以及两轴不垂直度等因素。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准确的将上述产生误差的因素同时辨识出来。目前,在大多数的文献中,描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都是以独立原则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这种方法一次只考虑一个影响因子进行辨识,辨识出来后再换另外一个。这种方法,所建模型几何关系复杂,还不能综合反应出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不足之处。为能同时分析上述因素对两轴跟瞄装置指向精度造成的影响,辨识误差来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以相关性原则为基础,利用四元数转动的方法,将轴间晃动想象为绕理想定轴转动。先绕一个轴旋转一个角度,然后再绕其它轴旋转另一个角度,这样就能同时将各个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且利用四元数知识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关系运算。如果所建模型正确的话,就可以利用该模型结合在文中设计的实验装置,对各种两轴机械装置测量,同时辨识出影响轴系精度的轴晃动以及两轴不垂直度等因素。这在控制精度已不易提高的情况下,对进一步提高机械装置的精度非常有意义。按照上述思路,利用四元数绕定轴转动的知识,在文中建立了一种可以辨识轴晃动以及两轴不垂直度所造成误差的数学模型。并且,在利用电子水平仪可以测量相对水平面微小偏角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的实验性系统装置。最后,用设计的装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是:论述利用四元数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及方法,对实验检测装置系统进行设计以及对测量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2-01)

曾志[2](2013)在《基于compactRIO车载跟瞄装置控制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NI(美国国家仪器)的CompactRIO控制器的五轴联动车载跟瞄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首先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并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几个硬件核心部件。之后分模块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几个部分的软件程序设计。包括上位机程序设计、实时控制器部分软件设计、FPGA部分软件程序设计和智能伺服程序设计。同时给出了程序设计中的组件图、用例图、流程图和相应的设计思路。在理论方面,提及了半奇异问题以及其实时回避策略,并对问题本身和解决办法进行了仿真。(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2-01)

邹灿,吴星荣[3](2011)在《基于DSP的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粗精复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粗精复合控制结构原理以及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以高性能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作为运算处理器,设计了跟踪控制器;经过具体实验验证采用粗精复合跟踪结构的跟瞄系统显着提高了跟踪精度(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1年12期)

张大兴,贾建援,张爱梅,郭永献[4](2009)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叁轴跟瞄装置跟踪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轴跟瞄装置可以解决方位俯仰两轴跟瞄装置存在的盲区问题,能够实现全方位跟踪空间目标。然而叁轴跟瞄装置测量值与空间位置多对一的特性决定了跟踪策略的多样性和系统引导的复杂性,传统的切换控制方法制约了叁轴跟瞄装置跟瞄精度的进一步提高。通过详细分析叁轴跟瞄装置运动过程,在给定当前位置角、探测器误差角的条件下,将求解叁轴执行角增量的计算方法转化为求最优值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求得了不同初始条件下满足目标要求的角增量组合,分析比较了叁轴跟瞄装置和方位俯仰两轴跟瞄装置跟瞄性能的差异,结果验证了叁轴跟瞄装置运动过程分析方法以及用粒子群算法求解角增量组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张宏生[5](2009)在《光电跟瞄装置的目标捕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跟瞄装置日益受到空间激光通信、激光武器等各领域的重视。然而快速、高精度的捕获、跟踪和瞄准(ATP),是光电跟瞄系统得到其它各领域应用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对光电跟瞄装置的目标捕获算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该装置对空间目标的迅速、准确捕获。本文介绍了光电跟瞄装置的系统结构和该装置的控制软件及使用方法。根据目标捕获的要求,基于VC++设计了手动控制软件,利用此软件控制各电机的转角,实现了对目标的捕获。研究了目标捕获算法,提出了锯齿型捕获算法和阿基米德螺线型捕获算法,对两种算法进行了漏空分析,并结合Composer软件和手动控制软件在实验装置上对锯齿型捕获算法进行了验证,用matlab软件对阿基米德螺线型算法进行了PVT仿真。(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1-01)

张颖[6](2008)在《车载跟瞄装置的路径规划及避障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研制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机器人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因此,对于移动机器人的避障和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吸引了当今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以车载自动跟瞄装置为对象,探讨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重点研究避障系统和全局路径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简要介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研究目的和意义;2.以车载自动跟瞄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波传感器为小车搭建避障系统,解决小车对未知环境的探测问题;3.以车载自动跟瞄装置为研究对象,将A*算法应用于小车的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当中,并提出基于弧长积分的曲线路径规划方法,解决了小车行驶复杂曲线路径时的问题;4.在MATLAB环境下,对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规划方法进行仿真,证明其可行性;然后,进行了小车行驶复杂曲线的实际装置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小车路径规划算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1-01)

米月琴[7](2007)在《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设计与路径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研究为目的,介绍了小车的结构原理,它由粗跟瞄结构和精跟瞄结构分别独立形成控制回路,构成粗跟瞄和精跟瞄系统。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主控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它承担了所有的数据处理、算法处理。由上位机,A/D转换电路,无线视频传输模块,无线数传模块,电视跟踪器,CCD监视器,以及操纵杆等组城。提出了小车的主控台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小车的下位机设计,以车载自动跟瞄装置路径规划为目的。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设计出了它的控制系统,采用了普通PC机作为上位机,TMS320LF2407A作为下位机,通过上位机传达指令至下位机控制电机的运动,我们采用了瑞士生产的电机和Elmo公司生产的位置控制器,实现了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控制策略和路径规划,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完成了期望的路径规划。(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1-01)

涂再买[8](2006)在《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粗精复合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跟瞄系统以其反应灵敏,环境适应性强,抗干扰性能好的诸多优点,日益受到空间激光通信、激光武器等各领域的重视。然而快速、高精度的捕获、跟踪和瞄准(ATP),是光电跟瞄系统得到其它各领域应用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对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粗精复合控制进行研究,以使该装置对空间目标的捕获、跟踪和瞄准达到快速、高精度的要求。本文介绍了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粗精复合控制结构原理以及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以高性能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作为运算处理器,设计了车上主控制器。为了实现主控制器与多个系统模块的串行通信,采用异步串行通信芯片TL16C554A扩展了四路异步串行通信通道。将控制系统工作过程总体分为搜索、粗跟瞄、精跟瞄叁个阶段,对装置的粗精复合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了主控制器与其它模块通信的软件,采用带地址的数据帧通信格式,解决了多路串行通信的冲突问题。针对系统高实时性要求,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控制系统方案,并设计了主控制器的CAN总线驱动电路。(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6-03-01)

周洁[9](2006)在《基于CATIA的车载自动跟瞄装置中光学收发箱体参数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CATIA软件的二次开发性能和二次开发方法,总结了基于CATIA的零件模型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给出了光电跟踪系统的完整光路原理图,详细介绍了光路系统中光学元件的性能和作用,设计了夹装这些光学元件的夹具;提出了产品整机参数化设计的实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产品整机参数化的工作流程;确定了光学收发箱体系统的主参数,结合光学收发箱体外形尺寸描述了主从参数间的传递关系。以通用CAD软件CATIA为开发平台,阐述了如何完成光学收发箱体产品特征模型参数化设计,包括光学收发箱体模型和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夹具的参数化模型。最后提出虚拟装配技术,实现了光学收发箱体整机自动装配。该系统设计软件提高了光学收发箱体结构设计效率,为后续的分析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6-01-01)

勾燕洁[10](2005)在《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结构设计与控制系统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针对某车载光电自动跟踪瞄准系统中结构与控制算法的研究。 本文介绍了针对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用途而进行的结构设计;利用叁维建模软件I—DEAS建立了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叁维模型;用ANSYS软件建立了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做了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对车载自动跟瞄装置做了能量分析,给出了动能随俯仰角变化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基于Lagrange—Maxwell方程建立了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机电动力学微分方程;对车载自动跟瞄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合PID控制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对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运动情况进行了仿真,为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实物制造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5-01-01)

跟瞄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基于NI(美国国家仪器)的CompactRIO控制器的五轴联动车载跟瞄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首先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并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几个硬件核心部件。之后分模块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几个部分的软件程序设计。包括上位机程序设计、实时控制器部分软件设计、FPGA部分软件程序设计和智能伺服程序设计。同时给出了程序设计中的组件图、用例图、流程图和相应的设计思路。在理论方面,提及了半奇异问题以及其实时回避策略,并对问题本身和解决办法进行了仿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跟瞄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马帅.两轴跟瞄装置的轴系精度分析与误差参数辨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2].曾志.基于compactRIO车载跟瞄装置控制系统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3].邹灿,吴星荣.基于DSP的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粗精复合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

[4].张大兴,贾建援,张爱梅,郭永献.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叁轴跟瞄装置跟踪策略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9

[5].张宏生.光电跟瞄装置的目标捕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6].张颖.车载跟瞄装置的路径规划及避障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7].米月琴.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设计与路径规划[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8].涂再买.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粗精复合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9].周洁.基于CATIA的车载自动跟瞄装置中光学收发箱体参数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10].勾燕洁.车载自动跟瞄装置的结构设计与控制系统仿真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标签:;  ;  ;  ;  

跟瞄装置论文-马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