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菊罗淑芳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小学134511
自主性创新学习模式的构建是依据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而确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的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重视一个“导”字,服务于一个“学”字,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自主性创新学习模式主要由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因素构成。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它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实施素质教学的灵魂。设计教学目标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它包括教师从钻研教材、课标,到了解学生、备课等所有课前准备工作,是素质教育进课堂的前提。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全面兼顾性原则。即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知识目标的确定,又要注意设计好智力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目标。
(2)层次性原则。即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从本班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好、中、差学生要分层要求以适合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3)系统整体性原则。即设计教学目标,要注意系统把握,整体协调。既要设计各层各类的具体教学目标,更要注重目标之间纵横联贯,形成一个设计完整和谐的系统。
(4)便于评价原则。即对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什么”“会学什么”,以及理解掌握的程度,确定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标准,以有利于对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检测。
2.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确定好三个方面的目标:
(1)是基础性目标。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双基”教学内容,人人过关、人人达标的目标;二是发展性目标:即面向中等学生在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及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发展的训练目标;三是提高性目标:即在完成教学基本任务以后设计的一些拓宽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标。这是一种主要面向智能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的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要明确目标的内容:如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概念、原理、规律和科学事实等;智能要点:主要包括智力、能力、体力的发展和培养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及道德品质等。
另外,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要做到主次分明,科学处理好重点目标与一般性目标的关系。确定好教学的主攻方向,克服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的倾向,从而不断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益。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自主性创新学习模式主要是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展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要始终把学生做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动地学习。课堂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年龄特点。使学生做到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尤其要求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为学生安排适当的、足够的自学、讨论、质疑和练习时间。并且可以从学科的实际出发实行课堂学习时间的“弹性制”,做到长课、短课、微型课相结合。优化训练结构。注意抓准训练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练,做到练到根本上,练在关键处,并注意精心选择训练方式,周密地安排训练步骤,提高训练的质量。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尤其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授受式”,即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老师讲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贮存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的“学”为宗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把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重视因材施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模式,使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如“自学辅导式”、“同伴合作式”、“集体活动式”、“实验操作式”、“现场表演式”、“参观采访式”、“媒体辅助式”等方法模式,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境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三、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是自主性创新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手段。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为评价的标准,既重视教师的“导”,更重视学生的“学”,既重视教学的结果,更要重视教学的过程。评价的方法既有教师的总结性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有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既重视教学过程终结时的总结性评价,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从而使预定教学目标得到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