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永久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杂种,群体,显性,性状,优势,陆地棉,棉花。
永久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薛亚东,杨天啸,闫鹏帅,孟淑君[1](2018)在《基于农大108“永久F_2”群体的玉米穗部性状QTL与HL位点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源于农大108的一套RIL群体及其IF_2群体,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2年2试点的QTL和HL分析。RIL群体和IF_2群体中分别鉴定到22和32个穗部性状QTL,HL分析鉴定到19个HL,这些QTL和HL在数个染色体区域呈簇状分布。其中,RIL群体中检测到的q EL5a,q ED10a,q ERs6,qRKs5和IF_2群体检测到的q EL8b,q ERs5,qRKs10b,qRKs10c表现出环境间一致性和高贡献率,为主效QTL;此外,h ED6和h ERs6位于同一标记区间。结果表明,QTL/HL的显性水平与杂种优势存在相关性,HL与QTL对单个穗部性状的调控相互独立。(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保勤,刘书梅,李宾,李俊文,韩艳红[2](2016)在《棉花永久F_2群体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不同环境下种植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永久F_2群体,获得2年叁环境的永久F_2群体资料。估算纤维品质性状各项遗传方差比值和进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5个性状的遗传方式基本一致,都受加性、显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的影响,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马克隆值以加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纤维比强度的遗传受加性、显性以及互作效应的作用较小,作用不显着。永久F_2群体的杂种优势预测估算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非常小,中亲优势小于3%,并且伸长率性状呈负向杂种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永久F_2群体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2期)
王保勤,李宾,李俊文,刘书梅,贾新合[3](2016)在《陆地棉永久F_2群体产量、杂种优势及相关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两两随机组配构建1套含98个组合的永久F2群体。通过对永久群体7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永久F2群体经济性状关系。结果表明,永久F2群体的7个性状在2年3点3个不同环境下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优势组合率较大;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系数中铃重最大,其次是单株结铃数和衣分;永久群体的竞争优势为负向,理论上此永久F2群体不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来作为杂交亲本,但可以作为遗传群体的研究材料。(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王保勤,李宾,李俊文,刘书梅,贾新合[4](2016)在《陆地棉永久IF_2群体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年3个环境下陆地棉永久IF2群体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永久IF2群体品质性状关系,为生产上合理运用永久群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永久IF2群体的品质性状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在不同环境下都具有正向中亲杂种优势,但是优势不大,而马克隆值、伸长率在不同环境下的中亲优势有正向也有负向。单株籽棉产量与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极显着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极显着负相关,永久群体纤维强度与整齐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郭婷婷[5](2014)在《利用玉米“永久F_2”群体及超高密度分子标记研究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逆性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从20世纪初引入单交种以来,玉米中杂种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关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遗传和分子机理仍然具有很大的争议。基因组技术的应用,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在前期,基于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repeat sequence, SSR)遗传图谱和永久F2群体对一个优良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上,通过构建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遗传图谱和先进统计方法进一步研究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遗传机理。本研究利用的遗传材料是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衍生的重组近交家系和永久F2群体,研究的性状为产量及其相关的成分性状。基于包括3184个Bin的高密度连锁图谱和完备区间作图方法,在RIL群体中估计单位点的加性效应,及双位点的加性与加性互作效应;在超中亲优势值(Mid-parental heterosis, MPH)数据组中估计单位点的显性效应,及双位点的显性与显性互作效应;在永久F2群体中估计遗传位点所有类型遗传效应。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超高密度的分子标记Bin图谱。该图谱相邻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84cM,而SSR图谱中相邻标记的遗传距离是9.41cM。表明已建立的Bin图谱为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结果显示,Bin图谱检测到63个控制产量及成分性状的QTL,而低密度SSR图谱只检测到49个位点。Bin图谱的QTL作图精度是低密度SSR图谱的12倍之多,从平均10.82cM到平均0.88cM。与低密度SSR图谱共定位的QTL在Bin图谱中具有更高的LOD值。高密度图谱中所有QTL能够解释的表型变异远高于低密度SSR图谱。产量及产量成分性状中,QTL能够解释的表型变异从33%-57%提高到41%-71%。2、利用永久F2群体共检测到11个控制产量性状的QTL,平均每个QTL能解释4.9%的表型变异,其中包括5个显性QTL,6个超显性QTL。控制穗长性状的16个QTL,平均每个QTL解释3.5%的表型变异,6个表现为超显性,10个表现为显性。共有21个QTL,分布于除染色体4外的整个基因组中,控制百粒重,平均每个QTL能够解释3.8%的表型变异。只有5个QTL其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穗行数共有15个QTL,平均能解释4.3%的表型变异,并且只有2个QTL表现为超显性。永久F2群体中,所有QTL能够解释40.8%的产量表型变异,50.3%的穗长变异,68.8%的穗行数变异和70.6%的百粒重变异。3、利用两种方式计算显性度(d/a),在IF2群体中同时估计所有Bin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RILs中估计加性效应和在MPH中估计显性效应。结果显示,在IF2和RIL/MPH中,产量性状显性Bin的个数占整个基因组的58%和55%,穗长性状显性Bin的个数占59%和70%,百粒重是68%和85%,穗行数是75%和85%。当剔除掉与性状显着不关联的Bin之后,产量性状显性QTL的个数提高到81%,产量成分性状中显性QTL个数都大于90%。结果表明显性效应的累积是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超显性(或假超显性)的重要性与杂种优势的强度成正比。另外,上位性也有一定的贡献。4、利用育种模拟软件产生了一个永久F2群体,包括四种遗传结构(VD/VA=0.5,1,2,3)的表型和基因型。QTL定位结果表明,MPH中检测到的真阳性QTL,其中,92.2%-96.7%与IF2共定位。另外,MPH和IF2共定位的QTL中,68.9-90.5%呈现超显性的等位基因作用方式。虽然前期工作定位到很多杂种优势位点,但多数与产量性状表现没有关系,反之,很多QTL位点与杂种优势表现也没有关系。但本研究的模拟结果表明,超中亲优势值杂种优势位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永久F2群体中检测到的产量性状本身QTL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贾新合[6](2013)在《利用“永久F_2群体”研究棉花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绿色天然产品的追求的增多,棉花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产量的提高势在必行。杂交棉能显着提高产量。随着分子技术的引入,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理论的发展,棉花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将会越来越清晰,杂种优势的利用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为探索棉花的杂种优势机理,以陆地棉品种sGK9708为母本,以陆地棉优质系0-153为父本构建一个包含98个组合的永久F2群体,于2011年、2012年安阳、郑州叁个环境重复试验,考察永久F2群体的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铃重、衣分等产量性状以及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伸长率等纤维品质性状。获得如下结果:1、将sGK9708×0-153组合196个重组近交系随机组配,构建了包含98个组合的棉花永久F2群体。2、表型分析表明,该群体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性状表现典型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3、对永久IF2群体的株高等13个性状在叁环境下的中亲优势求平均值,结果表明皮棉产量的平均优势最大为24.39%,籽棉产量的平均优势次之为21.66%,构成产量因素的单铃重为9.19%、株铃数为8.04%、衣分2.84%。而纤维品质性状中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的平均优势也较大,但是伸长率的平均优势为负值。4、叁个环境下单株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平均为17.35%。说明本实验的永久群体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可以在生产上加以利用。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皮棉产量与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及籽棉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而与铃重、衣分的相关系数较大。单株皮棉与品质性状的纤维长度、麦克隆值、整齐度之间存在极显着及显着正相关,与纤维强度、伸长率之间相关性不显着。6、对棉花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的产量因子铃数、铃重、衣分等性状主要受加性、显性和显性×环境互作影响,在产量方面加性和显性作用较大,棉花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显性以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7、通过对永久F2群体的13个性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性状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各性状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互作均表现出极显着差异(P<0.0001)。8、永久F2群体的产量综合性状与纤维品质分别比生产对照优良的组合很多,但是将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相结合,比生产对照均表现明显竞争优势的组合只有MBR150×MBR149一个,说明棉花的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结合,达到同时既高产又优质的组合不太容易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12-01)
李俊文,贾菲,孙福鼎,刘爱英,石玉真[7](2013)在《陆地棉永久F_2群体产量、品质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通过常规表型选择培育了大量棉花新品种,但因遗传基础狭窄,近年来陆地棉育种选择进展缓慢。借助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黄河流域大面积推广的陆地棉品种sGK9708(中棉所41选系)为母本、陆地棉优质系0-153为父本构建的—个重组近交系为基础群体,构建由98个杂交组合构成的永久F2群体(IF2),于2009年在河北曲周、河南安阳以及2010年河南安阳、郑州等四个环境开展重复试验,考察永久F2群体的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子指、衣指等产量性状以及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等纤维品质性状。结合利用(sGK9708×0-153)重组近交系群体构建的含400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开展QTL分析,检测控制陆地棉产量及品质性状的主效基因位点,解析QTL基因效应及遗传模式。获得如下结果:1.将sGK9708×0-153组合196个重组近交系随机组配,成功构建了棉花的永久F2群体。表型鉴定表明,该群体具有丰富的变异,所有性状均表现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皮棉产量与铃重、衣分、单株成铃数及子棉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及断裂比强度存在极显着负相关,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断裂比强度与马克隆值存在极显着负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所有性状均存在显着影响。单株皮棉产量、单株子棉产量、铃重等产量性状超亲优势最明显,其余性状以中亲优势为主,品质性状主要表现中亲优势。2.依据4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60个QTLs。171个与QTL产量性状相关,其中37个QTLs可在2个以上环境被稳定检测到,铃重及单株成铃数相关的QTLs较为稳定;89个QTLs与纤维品质相关,其中20个QTLs在2个以上环境下被稳定检测到,上半部平均长度及断裂比强度相关的QTLs比较稳定。其中qBW-3-1、qBW-36-1、qLP-5-1、qLP-5-2、qLEN-1-2、qLEN-6-1、qSTR-1-3、qMIC-1-4在不同环境、不同世代均可被稳定检测到。3.检测到了130个(50%,130/260)超显性QTLs,其中在产量性状中检测到87个(占50.9%,87/171)超显性QTLs,品质性状获得43个(占48.3%,43/89)超显性QTLs。利用IF2群体检测到大量的非加性QTLs,表明IF2群体在检测非加性QTLs方面具有突出特点。4.QTL在染色体上呈现集中(成簇)分布现象。Chr25、Chr07、Chr04、Chr13上分布了控制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重要QTL。(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8)
任成琦[8](2013)在《“港漂”如何面对“七年之痒”?》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最好的时代,大都市的繁华和机遇总会吸引漂泊一族的归附。北京有“北漂”,香港有“港漂”。“港漂”群体逐渐壮大,近年开始进入媒体及公众视野,关注他们生活得怎么样,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2013年伊始,香港各大书店的书架悄然摆上一本《港漂十味》的新书,记录下(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3-01-24)
周钢[9](2012)在《基于超高密度SNP连锁图的水稻“永久F_2”群体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一代在性状表现上优于双亲亲本的现象。过去几十年来,人们利用杂种优势进行了多种作物的育种和遗传改良,在生产和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人们针对杂种优势现象作了很多研究,但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理,仍有很多未知的地方。汕优63“永久F2”群体是本室构建的研究杂种优势的优良群体,包含了杂种优势形成的所有遗传效应组分,对该群体的研究表明上位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遗传学基础。本研究利用基于群体测序数据获得的SNP分子标记,构建“永久F2”群体超高密度SNP连锁图,对“永久F2”群体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及其杂种优势作了相关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构建了包含1619个重组bin的“永久F2”群体超高密度SNP分子连锁图。“永久F2”群体基因型数据由其配组亲本重组自交系基因型数据推导而成,依据210个可提供独立信息的重组自交系数据,我们获得了278个“永久F2”家系的基因型。该群体包含了两种来自双亲的纯合基因型(A和B)以及一种杂合基因型(H)。2.以重组bin为标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鉴定了一批“永久F2”群体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与传统RFLP/SSR遗传连锁图相比,利用新的SNP分子标记图检测到的QTL,不仅数目更多,定位也更准确。一些已克隆的控制农艺性状重要基因如GS3、GW5/qSW5等可以精细定位到单个bin标记位点。3.从全基因组水平对“永久F2”群体的加性显性效应值作了计算,结果表明除了98年单株有效穗数,所有性状都表现出了正向显性效应高于负向显性效应的现象。4.采用h测验鉴定了一批显着显性位点,并用permutation作了验证,获得了与全基因组水平检测一致的结果。为了更好地区分相邻标记区域是否为同一效应,我们利用重组单株数据重新做了计算并聚类,统计结果同样表明,正向显性位点数目要远远多于负向显性效应位点。5.以杂种优势值为基础,定位了一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在四个性状中都检测到了大量基于bin标记的杂种优势位点,遍布于12条染色体。很多杂种优势位点可以在2年同时被检测到,表明这些杂种优势位点可能是真实存在的。6.将杂种优势位点与性状QTL位点、显着显性位点作了比较,叁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也有部分位点既是QTL位点,又是杂种优势位点,同时也表现出了显着显性,表明这些位点有可能同时对性状及杂种优势起作用。7.采用双向方差分析方法检测了基因组内所有可能的性状互作位点,2年分别做了1,248,255和1,259,379次计算,获得了大量显着互作位点对。对于显着互作位点用permutation作验证并作了聚类,尽可能减少假阳性。8.我们把所有的互作类型分为四类: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显性×加性和显性×显性。在四种互作类型中,加性×加性互作类型最多,显性×显性互作类型最少。9.同样,以杂种优势值为基础,计算了杂种优势上位性,结果与性状上位性表现一致。以加性x加性互作居多,显性×显性互作最少。10.分别比较计算了单位点水平上的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两位点水平的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各个效应在杂种优势中的作用在不同性状中表现不同,超显性效应在产量、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中效应最大,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在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性状杂种优势中起重要大作用,显性效应在各性状中作用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2-12-01)
苗晗,顾兴芳,张圣平,张忠华,黄叁文[10](2012)在《利用永久群体在不同环境下定位黄瓜株高QTL》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株高相关性状与其产量及植株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对其进行QTL定位及比较分析,不仅为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也可实现该性状已有研究结果的信息整合,为黄瓜株型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以黄瓜材料9930和9110Gt为亲本构建的F9代RILs群体遗传图谱,结合4次黄瓜株高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MapQTL4.0软件进行多座位QTL模型(Multiple-QTLmodel,MQM)检测。基于基因组序列信息,对本研究和前人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作图并对株高QTL位点区域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1个与株高、节间长度、节数相关的QTLs,分布在Chr.1、Chr.2、Chr.5、Chr.6这4条染色体上,各QTLs的LOD值在3.03—12.73,可解释6.2%—32.1%的表型变异。其中主效QTLs 5个,可在春秋两季重复检出的QTLs 3个,占QTL总数的27.3%。在Chr.1上有QTL成簇聚集的现象。【结论】控制黄瓜株高的基因至少有4个,分别位于第1、3、5、6这4条染色体上。在Chr.6长臂上定位的应是有限生长基因de。(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2期)
永久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不同环境下种植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永久F_2群体,获得2年叁环境的永久F_2群体资料。估算纤维品质性状各项遗传方差比值和进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5个性状的遗传方式基本一致,都受加性、显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的影响,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马克隆值以加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纤维比强度的遗传受加性、显性以及互作效应的作用较小,作用不显着。永久F_2群体的杂种优势预测估算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非常小,中亲优势小于3%,并且伸长率性状呈负向杂种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永久F_2群体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永久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浩,薛亚东,杨天啸,闫鹏帅,孟淑君.基于农大108“永久F_2”群体的玉米穗部性状QTL与HL位点定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
[2].王保勤,刘书梅,李宾,李俊文,韩艳红.棉花永久F_2群体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6
[3].王保勤,李宾,李俊文,刘书梅,贾新合.陆地棉永久F_2群体产量、杂种优势及相关关系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6
[4].王保勤,李宾,李俊文,刘书梅,贾新合.陆地棉永久IF_2群体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
[5].郭婷婷.利用玉米“永久F_2”群体及超高密度分子标记研究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4
[6].贾新合.利用“永久F_2群体”研究棉花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7].李俊文,贾菲,孙福鼎,刘爱英,石玉真.陆地棉永久F_2群体产量、品质性状的QTL定位[C].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2013
[8].任成琦.“港漂”如何面对“七年之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
[9].周钢.基于超高密度SNP连锁图的水稻“永久F_2”群体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10].苗晗,顾兴芳,张圣平,张忠华,黄叁文.利用永久群体在不同环境下定位黄瓜株高QTL[J].中国农业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