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浸镀铝钢论文-文偲嘉,王同会,李光,陈玉玺,王巍智

热浸镀铝钢论文-文偲嘉,王同会,李光,陈玉玺,王巍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浸镀铝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3MnCrNiMo54钢,热浸镀铝,热扩散,极化曲线

热浸镀铝钢论文文献综述

文偲嘉,王同会,李光,陈玉玺,王巍智[1](2019)在《扩散处理对23MnCrNiMo54热浸镀铝钢耐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3MnCrNiMo54热浸镀铝热扩散前后的涂层结构、电化学性能和中性盐雾腐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散前表面涂层呈致密的铝-铁铝层结构,扩散后表面涂层转化为带裂纹和孔洞的铁铝层。扩散前后的表层自腐蚀电流低于23MnCrNiMo54钢自腐蚀电流两个量级,扩散后自腐蚀电位最高,表层材料耐腐蚀性增加。盐雾试验发现,23MnCrNiMo54钢抗腐蚀性较差,1 h出现锈点,热浸镀铝后显着提升抗腐蚀性,24 h尚未出现明显锈点,热浸镀铝涂层对23MnCrNiMo54钢的耐腐蚀性有明显改善。热浸镀铝再经扩散处理后,4 h出现锈点,扩散前后23MnCrNiMo54钢在中性盐雾中的耐腐蚀性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扩散后涂层上的缺陷和涂层较基体更低的电位。(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杨于标,陈荣浩,张智,王树奇[2](2018)在《扩散退火对热浸镀铝钢组成与形貌的影响及其干滑动磨损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45钢热浸镀铝后再高温扩散退火,得到Fe–Al金属间化合物镀层,并进行销盘式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扩散处理不同时间所得镀层的组成、形貌及其在不同载荷和滑动速率下的干滑动磨损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经1 050°C扩散退火4.5 h后的热浸镀铝层由内层Fe Al相和外层Fe_3Al相构成。热浸镀铝钢在0.75 m/s的低速下滑动时主要为磨粒磨损,磨损率很高。当滑动速率为1.50 m/s时,热浸镀铝钢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和轻微氧化磨损,磨面生成具有保护作用的双层摩擦层,磨损率降低。当滑动速率为4.00 m/s时,磨损机制由轻微的氧化磨损转变为严重的氧化磨损,摩擦层出现较大面积剥层、裂纹和断裂,磨损率小幅升高。(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8年07期)

杨于标[3](2018)在《不同滑动速度和基体硬度对热浸镀铝钢耐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以及密度低、比强度高等优点,利用热浸镀铝(HDA)表面改性方法在钢铁表面制得Fe-Al金属间化合物镀层,可以拓展和完善钢铁材料的应用。目前关于热浸镀铝钢的磨损性能的研究较少,且仅限于高温和室温低速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的研究。那么,研究不同滑动速度及基体硬度对热浸镀铝钢磨损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其磨损机理,实用意义重大。本文在不同浸镀工艺及扩散退火条件下在45钢表面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镀层,采用MPX-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针对1050℃扩散退火4.5 h制得的金属间化合物镀层在不同基体硬度及不同滑动速度下进行干滑动磨损实验,研究热浸镀铝钢的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显微硬度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镀层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磨面和亚表面的物相、形貌、成分和性能,探讨了热浸镀铝钢的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浸镀温度及时间下的镀层均由Fe_2Al_5合金层及纯铝层组成,其形貌及厚度受浸镀温度及时间的影响。750℃浸镀5 min的镀层,锯齿分布均匀,镀层紧密,与基体结合良好。850℃及以下扩散退火温度的镀层均含有Fe_2Al_5脆性相,与基体呈现锯齿状结合,1050℃时镀层主要由韧性相FeAl和Fe_3Al组成,与基体的界面平直,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随着扩散时间增加,镀层变厚,Fe_3Al层的比例变大。磨损实验表明,磨损率在0.75-1.5 m/s随着滑动速度的升高显着降低,在1.5-2.68 m/s几乎不变,当速度升高到4 m/s时,磨损率略微升高,且基体硬度和载荷越大,增幅越大。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滑动速度下,热浸镀铝钢磨面均有摩擦层的生成。不同的滑动条件导致摩擦层具有不同的特征及性能,故引起热浸镀铝钢的磨损机制改变,并决定着热浸镀铝钢的耐磨损性。基体的硬度反比于组织的热稳定性并对摩擦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其对磨损率影响程度与载荷有关,低载下不明显,50N时随着基体硬度提高,磨损率升高。0.75 m/s下摩擦层含氧化物较少,为金属特性为主的摩擦层,厚度较薄且不连续、硬度低,对基体几乎不起保护作用,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1.5 m/s、基体硬度为35-40HRC以及2.68-4 m/s时,摩擦层含氧化物多,是以陶瓷特性为主的摩擦层,摩擦层厚且硬度大,对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磨损机制为氧化轻微磨损;1.5 m/s、45 HRC下,由于基体热稳定性差,导致摩擦层剥落,镀层发生了较严重脆性断裂,摩擦层呈双层结构,其保护性有所降低,磨损机制为脆性断裂和氧化磨损。(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范彬,文明才,廖建勇[4](2016)在《扩散退火温度对热浸镀铝钢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经650、950℃扩散退火5 h后的热浸镀铝钢,在环境温度400℃、不同载荷作用下的磨损行为,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经650℃扩散退火处理的热浸镀铝钢的镀层主要由脆性相Fe_2Al_5组成;其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和剥落磨损。经950℃扩散退火处理后的镀层均由韧性相FeAl和Fe_3Al构成;当载荷低于200 N时,其磨损率几乎不随载荷变化,且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其优异的耐磨性源于磨面处形成了厚1~2μm、含大量Al2O3和Fe2O3及少量W、Mo的氧化物的摩擦氧化层,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轻微磨损。当载荷增加至250 N时,45钢基体发生热软化,摩擦层不稳定而剥落,基体发生塑性挤出。(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04期)

李磊[5](2012)在《22MnB5热浸镀铝钢焊接特性及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耐蚀性,增加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原材料的用量,节省资源,具有广泛的工程意义;并且钢板的表面处理会带来一系列的科学问题,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2MnB5钢是适于汽车行业热冲压工艺的超高强度钢。本文针对22MnB5钢表面处理中的热浸铝镀层影响焊接及耐蚀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采用热浸镀铝工艺制备了优化的22MnB5钢板表面镀铝层,对镀铝钢板焊接特性以及焊缝的耐蚀性能等几个方面展开的研究,通过金相、SEM、EDS、焊缝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测试分析铝镀层对钢板焊接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浸铝工艺镀层的耐蚀性加以表征。使用10%的K_2ZrF_6和5%的KCl作为助镀剂进行22MnB5的热浸镀。通过测量涂层厚度和显微硬度得出:720℃,80s时,镀铝层厚度在40μm左右,外观良好,显微硬度较低。通过腐蚀测试表明,镀铝层提高了22MnB5钢的耐蚀性。成品镀铝22MnB5钢焊缝热影响区中的软化区为接头的最弱部位。热输入较低时,随着热输入增大,接头抗拉强度增加。热输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接头抗拉强度下降。较适宜的焊接热输入在3800J/cm左右,焊缝最高强度为830MPa。较薄的铁铝合金层的存在不影响22MnB5钢的焊接力学性能,但使所需焊接热输入增大,如无涂层钢抗拉强度最高的焊接参数热输入为3500J/cm。实验室制备镀铝钢最高强度仅为500MPa,且焊接所需热输入增大;不同浸镀工艺的钢板获得最佳力学性能时对应的热输入在4000J/cm左右。用电化学测试和全浸泡腐蚀试验分析焊缝处耐蚀性变化,焊接后焊缝处耐蚀性下降,低于无焊缝的镀铝钢和无铝层的钢板。镀铝钢焊缝耐蚀性优于无铝层钢的焊缝,不同焊接工艺的焊缝耐蚀性有差别。随着热输入增加,镀铝钢焊缝耐蚀性下降;当进一步增加热输入时,镀铝钢焊缝耐蚀性增加。热输入为3866J/cm (5号)焊接工艺的焊缝腐蚀速率最大。焊缝力学性能和耐蚀性随焊接热输入变化规律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工作条件要求,选择适宜焊接工艺,用以满足力学性能或耐蚀性能单一方面的要求,也可顾及焊缝的综合性能来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7-01)

吴笛[6](2012)在《热浸镀铝钢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900℃、100h的不连续氧化增重试验研究了热浸镀铝钢的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热浸镀铝钢单位面积氧化增重量为普通碳钢的1/4,其中浸镀层由表面的氧化膜、母体和扩散区组成,氧化膜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2年01期)

李强[7](2011)在《电弧重熔热浸镀铝钢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浸镀铝是继热浸镀锌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防腐技术,是我国近些年出现的新产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交通工程、近海工程、汽车和民用产品等领域中。然而热浸镀铝材料由于热浸镀铝层的脆性较大,难以在热浸镀铝处理后直接进行机械加工,造成产品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深入研究钢材热浸镀铝技术,对材料的热浸镀铝技术及电弧重熔的各项理论研究有丰富的指导作用,同时在热浸镀铝钢的应用和促进油田安全生产及节约成本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以氩弧重熔技术为手段,对钢材表面热浸镀铝层进行了重熔处理,旨在保证热浸镀铝层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同时,解决其脆性大且难以机械加工的问题。主要借助氩弧重熔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技术,通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等试验,研究电弧重熔工艺对电弧重熔前后试样的组织、成分、物相结构及力学、耐腐蚀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板厚为6mm的热浸镀铝材料,最佳的重熔工艺为:重熔电流I = 30 A、重熔电弧电压U = 10 V、重熔速度v = 150 mm/min。材料热浸镀铝后的镀层微观组织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表面层为富铝层,其次为以Al-Fe化合物为主要结构的扩散层,最后为基层材料;重熔后的热浸镀铝层分为两层,即扩散层和基层。电弧重熔处理能明显提高热浸镀铝层的显微硬度,重熔后热浸镀铝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失量均降低,重熔后的热浸镀铝材料的表层孔隙率亦降低。经过电弧重熔的热浸镀铝层的脆性得到改善,重熔后的试样经过弯曲试验后,并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鼓泡、微裂纹。随着盐雾试验时间的延长,重熔前后的热浸镀铝试样的腐蚀失重均增加,且经过电弧重熔的热浸镀铝材料的腐蚀速度稍大于未经过重熔的热浸镀铝材料。但电弧重熔后的热浸镀铝层的耐蚀性的等级评价结果为均匀腐蚀的10级标准中的第4级,仍可耐蚀。(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1-03-27)

张伟[8](2007)在《热浸镀铝钢的扩散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热浸镀铝的20号碳钢进行不同扩散工艺试验,研究了渗铝层在800℃氧化过程中的组织形貌变化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扩散温度为750℃时,在2~6 h扩散时间内,随时间延长,氧化速率增加;当扩散温度为850℃时,在2~4 h扩散时间内,随时间延长,氧化速度减慢,4 h时达到极小值,而后随时间延长,氧化速度又逐渐增大;当扩散工艺为900℃×2 h时,抗氧化性能最好。研究表明,在高温氧化期间,经扩散处理后渗铝层/基体界面空洞逐步连接成平行于表面的线状裂纹,其内产生了内氧化,对扩散型热浸镀铝钢的抗氧化性能有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07年10期)

张伟,文九巴,王晓峰,熊飞,催新安[9](2007)在《热浸镀铝钢扩散层的AlFe_3C_(0.5)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740℃热浸镀铝方法,在20碳钢表面制备热浸镀铝层。镀铝层经850℃扩散处理4 h后,采用SEM和XRD确定扩散层的相组成,采用TEM研究组成相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分析AlFe3C0.5相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扩散层与基体之间存在Fe3Al、FeAl和点阵常数为0.377 nm的针叶状AlFe3C0.5相;针状AlFe3C0.5与Fe3Al相之间存在的晶体学取向关系是(220)Fe3Al//(■11)AlFe 3C0.5、[1■0]Fe3Al//[■2■]AlFe 3 C0.5。(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张伟[10](2007)在《热浸镀铝钢Al_2O_3/渗铝层界面空洞生长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温氧化实验和SEM,XRD分析,研究了热浸镀铝钢在1000℃氧化期间Al2O3/渗铝层界面空洞的生长过程,分析了界面空洞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界面空洞的生长受氧化过程制约,生长速度与渗铝层表面的氧化速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生长动力学遵循近似的抛物线规律;随氧化时间延长,单位面积上的空洞数量先快速增加而后逐渐减少。(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热浸镀铝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45钢热浸镀铝后再高温扩散退火,得到Fe–Al金属间化合物镀层,并进行销盘式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扩散处理不同时间所得镀层的组成、形貌及其在不同载荷和滑动速率下的干滑动磨损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经1 050°C扩散退火4.5 h后的热浸镀铝层由内层Fe Al相和外层Fe_3Al相构成。热浸镀铝钢在0.75 m/s的低速下滑动时主要为磨粒磨损,磨损率很高。当滑动速率为1.50 m/s时,热浸镀铝钢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和轻微氧化磨损,磨面生成具有保护作用的双层摩擦层,磨损率降低。当滑动速率为4.00 m/s时,磨损机制由轻微的氧化磨损转变为严重的氧化磨损,摩擦层出现较大面积剥层、裂纹和断裂,磨损率小幅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浸镀铝钢论文参考文献

[1].文偲嘉,王同会,李光,陈玉玺,王巍智.扩散处理对23MnCrNiMo54热浸镀铝钢耐蚀性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2].杨于标,陈荣浩,张智,王树奇.扩散退火对热浸镀铝钢组成与形貌的影响及其干滑动磨损行为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8

[3].杨于标.不同滑动速度和基体硬度对热浸镀铝钢耐磨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8

[4].范彬,文明才,廖建勇.扩散退火温度对热浸镀铝钢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6

[5].李磊.22MnB5热浸镀铝钢焊接特性及耐蚀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6].吴笛.热浸镀铝钢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研究[J].化工机械.2012

[7].李强.电弧重熔热浸镀铝钢组织与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8].张伟.热浸镀铝钢的扩散工艺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

[9].张伟,文九巴,王晓峰,熊飞,催新安.热浸镀铝钢扩散层的AlFe_3C_(0.5)相[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

[10].张伟.热浸镀铝钢Al_2O_3/渗铝层界面空洞生长动力学研究[J].材料工程.2007

标签:;  ;  ;  ;  

热浸镀铝钢论文-文偲嘉,王同会,李光,陈玉玺,王巍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