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葡萄膜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固有葡萄膜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一、内因性葡萄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道[1](2021)在《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经验挖掘及核心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经验挖掘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用药规律,挖掘治疗葡萄膜炎的核心方,并对其临床经验进行详细探讨。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筛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周婉瑜教授门诊治疗的葡萄膜炎的病例资料,汇总患者信息、辨证分型、处方用药、药物剂量等,建立入组病例资料数据库。将病例资料中中药名称进行统一,并规范证候名称、拆分证候要素。将规范处理的数据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的临床采集系统(2.5版本),采取双人双录入的形式,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报表”模块对证候要素、药物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数据分析”模块,分析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及关联度,进一步得出新方药物组合,提取核心方。结果1 一般资料分析:入组病例资料中共筛选患者10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64例,男:女=1:1.49,平均年龄为41.02岁。107例患者中,前葡萄膜炎47人,全葡萄膜炎47人,后葡萄膜炎9人,中间葡萄膜炎4人。2病位、病性要素统计:共提取病位要素4个,病性要素9个。病位要素以肝为主,其次为肾、脾、心;病性要素属实证的有火/热、湿热、风热、风湿、痰瘀、络阻,其中以火/热为主;属于虚证的病性因素有阴虚、气虚、阳虚,其中以阴虚为主。3药物使用频次统计:病例资料中225首处方共涉及160味中药,所有中药共使用频次为3540,使用频次前10位依次是当归、白术、百合、甘草、金银花、玄参、茯苓、黄芪、徐长卿、川芎,使用频次在36以上的药物有27味。4四气、五味、归经分布:药物四气分布频次中:寒、温、平最高,凉、热次之;药物五味分布频次中:甘味、苦味、辛味最高;药物归经分布频次中:肺、心、肝、脾最高,胃、肾次之。5药物组合统计:取支持度个数为92,共得到64个常用药物组合,共包含药物10味,包括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茯苓、白术、百合、黄芪、徐长卿、川芎。设置置信度为0.95,对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20个;选择相关系数为5,惩罚系数为2,应用熵聚类方法的新处方分析,得到新处方3个。提取周婉瑜教授治疗葡萄膜炎的核心处方四妙勇安汤,即: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结论 基于络病理论,湿、火、瘀是葡萄膜炎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湿、火、瘀久蕴化毒、郁滞目络是葡萄膜炎发病的病理过程,毒损目络是核心病机。周婉瑜教授治疗葡萄膜炎以益气活血、解毒通络为基本法则,以四妙勇安汤为治疗本病的核心方;在遵循“络以通为用”的原则基础上,提出“通络”当以气血为先的思想,注重培扶正气和养心安神之法;用药特点可概括为:辛开苦降、辛温通络和寒温并用,善用对药和角药。研究二核心方治疗葡萄膜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四妙勇安汤药物有效成分、作用的主要靶点和通路,预测四妙勇安汤治疗葡萄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核心方四妙勇安汤中“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所有化学成分,对检索得到的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类药性为筛选阈值标准,建立四妙勇安汤的药物-化合物-靶蛋白数据库。在Uniprot数据库中UniProtKB区域下载人源靶蛋白基因数据库,并对已筛选的靶蛋白进行标准化,建立四妙勇安汤的药物-化合物-基因靶点数据库。以“葡萄膜炎”的英文名“Uveitis”为关键词在GeneCards、OMIM及CTD数据库库中检索,将检索结果合并,筛重后得到Uveitis相关靶点。将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将上述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蛋白种类设置为“Homo sapiens”,其余参数均保持默认,构建PPI网络图,并导入Cytoscape3.7.1软件,进一步利用其“Network Analysis”功能进行网络拓扑属性分析。根据节点度值分布和节点紧密度2个重要网络拓扑参数进行筛选,再次构建PPI网络,选取两者同时在平均值之上的靶点作为四妙勇安汤治疗葡萄膜炎的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在线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提取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23种,作用靶点225个;玄参主要活性成分9种,作用靶点49个;当归主要活性成分2种,作用靶点53个;甘草主要活性成分92种,作用靶点129个。4味中药有5个活性成分重复,去重后共有121个活性成分。2疾病相关靶点的获取:从CTD数据库中获取21565个相关靶点,从OMIM数据中获取99个相关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中获取相关靶点1057个,将检索结果合并去重,将Inference Score≧ 14.59为筛选标准,得到Uveitis疾病相关靶点646个。3核心靶点的提取: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葡萄膜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105个,导入STRING平台,得到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软件中,根据网络拓扑参数中位数提取核心靶点53个。4基因本体分析与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Metascape平台分别对核心方治疗葡萄膜炎的核心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参数均设置为默认,得到KEGG通路137条,GO-BP生物过程1633条,GO-CC细胞组成31条,GO-MF分子功能85条。结论 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AKT1、TP53、MAPK3、VEGFA、TNF为四妙勇安汤治疗葡萄膜炎的主要靶点;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为四妙勇安汤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乙肝病毒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弓形虫病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甲型流感通路、HIF-1信号通路通路、百日咳通路、结核通路、细胞凋亡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可能是四妙勇安汤治疗葡萄膜炎的主要通路。研究结果预测四妙勇安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整体综合调节来治疗葡萄膜炎。

刘铭[2](2021)在《流式细胞术在眼部疾病细胞因子和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对单个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和血液学等多领域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该技术可以定量检测和分析眼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各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法比较,流式细胞术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通量高等优点。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眼内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眼内淋巴瘤、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葡萄膜炎、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等眼部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和细胞亚群分析中,对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在眼部疾病眼内液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闫婷婷[3](2020)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数变化及小剂量IL-2联合治疗对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Treg细胞分布情况及其参与疾病发展的可能机制2.评估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IL-2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收集2016-2019年于我科住院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108例,健康人群93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2.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及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血沉、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3.108个病例中有33例患者Treg细胞低于正常,其中2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甲强龙和/或生物制剂)基础上,给予了小剂量IL-2(50WIU/天,连续5天)治疗,检测其用药前后外周血中总T细胞、总B细胞、CD4+T细胞、NK细胞、CD8+T细胞及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水平。比较IL-2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等疾病活动指标,观察患者眼部恢复情况,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总T细胞、总B细胞、Th细胞、Ts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Th1/Th2、Th17/Treg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h2细胞、Treg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D8+T细胞、Treg细胞与血沉呈负相关,Th17/Treg与血沉呈正相关,Treg细胞与CRP呈负相关、Th17/Treg与CRP呈正相关。3.小剂量IL-2联合用药治疗后,NK细胞绝对值由(299.34±205.91个/ul)降至(201.66±156.61个/ul)(P<0.05),Treg细胞绝对值由(21.90±15.29个/ul)升至(51.54±41.86个/ul)(P<0.05),Th17/Treg比值由(0.44±0.27)回降至(0.33±0.23)(P<0.05),眼部症状改善有效率达95.6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存在免疫耐受缺陷,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尤其是Treg细胞减少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病。2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D8+T细胞、Treg细胞与血沉呈负相关,Th17/Treg与血沉呈正相关,Treg细胞与CRP呈负相关、Th17/Treg与CRP呈正相关。3小剂量IL-2可特异性地刺激Treg细胞的生长,恢复Th17/Treg的平衡,有助于改善病情。

佟柏楠[4](2020)在《CD161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葡萄膜炎是指发生于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组织、玻璃体、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炎症的总称。葡萄膜炎的病因复杂,但以自身免疫紊乱所导致的葡萄膜炎最为常见,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比较常见为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对葡萄膜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多种抗原或自身抗原、天然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均参与了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其中CD4+T细胞,包括Th1、Th17、Th22和Treg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葡萄膜炎患者炎症性反应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对寻找葡萄膜炎治疗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CD161分子是一种同型二聚体C型凝集素,这一表面分子最初被认为是在啮齿类动物NK细胞上表达的NKRP1糖蛋白的人类同源物,与啮齿类动物的同源物具有46%-47%的同源性。最近有研究证实CD161在人类T细胞中也有表达,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161不仅表达于CD4+TCRαβ+T细胞,还可以表达于CD8+TCRαβ+T细胞、CD4-CD8-TCRαβ+T细胞和CD4-CD8-TCRγδ+T细胞。CD161intCD4+和CD161highCD8+T细胞也已从胎儿脐带血(UCB)中分离出来,它们在脐带血中表现出幼稚表型。在存在Th17极化细胞因子培养的情况下,IL-17的产生仅限于CD161+CD4+CD45RA+部分,这意味着Th17细胞来源于CD161+CD4+T细胞的祖细胞。并且CD161分子可能作为IL-17产生的细胞标记物,参与了细胞免疫反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D161可以激活诱导T细胞扩增、CD161的多态性、可以识别CD161+T细胞上的其他受体等一系列功能,使得CD161分子有可能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cAMP反应元件调控因子α(CREMα)属于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人类多于20种的CREM异构体是通过差异剪接过程、转录因子、启动子和启动密码子来实现的。CREM的表达通过组织细胞和发育特异性机制受到了严格的调控。因此,CREM介导的基因转录选择性表达在一些细胞中(如雄性生殖细胞、肾上腺细胞、垂体细胞和T淋巴细胞)并被人们广泛研究。人类T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REMα这一亚型,最近的研究表明,CREMα可以激活CD4+T细胞中某些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还影响IL-17家族细胞因子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转录调控。CREMα被认为是免疫细胞中组织特异性基因调控的中心贡献者。由此推测CD161分子和CREMα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两者可能存在着相互调控关系,并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达CD161分子的水平,探讨CD4+CD161+T细胞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CREMα与CD161分子表达水平之间可能的调控关系。方法:1.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CD161分子的分布与表达本研究以我国最为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BD和VK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61分子在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以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Luminex检测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2.环孢素对CD161分子的作用和影响体外将环孢素与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环孢素作用前后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和对照组T细胞中CD161分子的表达情况。利用Luminex检测环孢素作用前后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和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3.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中CREMα的表达利用免疫磁珠分选出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研究CD4+T细胞中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4.CREMα对CD161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向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转染CREMαsiRNA以抑制CREMα的表达水平,利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161、RORγt和IL-17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CD161分子在CD3+、CD3+CD4+、CD3+CD8+T细胞中均有表达。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中CD161+CD3+和CD161+CD3+CD4+T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中CD161+Th17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的患者组。进一步分析了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161+和CD4+CD161-T细胞分泌IL-17A的水平,结果显示CD4+CD161+T细胞分泌IL-17A的水平明显高于CD4+CD161-T细胞。检测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活动期BD和VKH患者的IL-6、IL-17A、IFN-γ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的患者组。2.体外加入环孢素后可显着下调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CD161的表达水平及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也可显着下调对照组CD161的表达水平及Th17细胞的比例,因此其作用为非特异性。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2、IL-12p70、IL-17A、TNF-α、IFN-γ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同样显示环孢素可以非特异性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3.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 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的患者组。4.向活动期BD和VKH患者的CD4+T细胞中转染CREMαsiRNA后,CREMα表达受到抑制,同时CD161、RORγt和IL-17A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结论:CD161分子在CD4+和CD8+T细胞中均有分布,在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高表达,并且CD4+CD161+T细胞与IL-17A的分泌有关,CREMα作为转录因子,参与了CD161、RORγt和IL-17A的表达调控,环孢素在控制临床炎症的同时,可以抑制CD161分子及Th17细胞的频率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CD161分子或CREMα可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新靶点。

陈爽[5](2020)在《PTX通过抑制脾脏经典WNT信号通路促进EAU的发生》文中指出目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也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经典wnt信号通路参与生命活动的诸多进程,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是建立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模型常用的佐剂,可与细胞膜表面PTX敏感的G蛋白结合抑制G蛋白活性。而G蛋白的激活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的磷酸化和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小鼠EAU动物模型,研究PTX在EAU发病过程中对wnt通路的作用和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为阐述EAU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进而为葡萄膜炎的预防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构建EAU小鼠动物模型: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651-670(Interphotoreceptor vitamin A binding protein 651-670,IRBP651-670)和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皮下注射联合PTX腹腔注射C57BL/6J小鼠建立模型。2、临床观察:免疫后第10天开始每天用眼底镜观察眼底损伤情况并记录评分。3、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后第12、16、20、24、28天处死小鼠摘取小鼠眼球,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变化并记录评分。4、OCT扫描:免疫后第10天开始,每隔一天用OCT仪扫描眼底视网膜图像,观察视网膜变化。5、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取免疫前及免疫后第1、5、12、18、25天的脾脏组织,提取m RNA进行逆转录,再检测APC、SOX9、AXIN2、LEF1、TCF1基因的表达情况。6、Western Blot:取免疫前及免疫后第1、2、3、4、5天的脾脏组织,提取蛋白质,检测β-catenin、activeβ-catenin的表达水平。7、流式细胞仪检测:制备免疫前及免疫后第3天脾脏组织的单细胞悬液,检测脾脏单细胞悬液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DC细胞中activeβ-catenin的表达水平。8、流式细胞仪检测:制备免疫前及免疫后第3天脾脏组织的单细胞悬液,检测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9、单独或联合使用免疫用药物处理小鼠:根据药物的使用特性和要求,将IRBP、CFA、PTX分为六种使用情况:(1)IRBP-CFA-PTX-;(2)IRBP+CFA+PTX+;(3)IRBP+CFA+PTX-;(4)IRBP-CFA+PTX+;(5)IRBP-CFA+PTX-;(6)IRBP-CFA-PTX+;给药方式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不变,按上述分别给药,在给药后第1天和给药后第3天分别处死小鼠,取小鼠脾脏组织,提取蛋白质,检测β-catenin、active-β-catenin的表达水平。10、分选脾脏组织CD4+T细胞:取野生型小鼠的脾脏组织,经研磨、裂红、过膜后得到单细胞悬液,按CD4+T细胞分选试剂盒进行孵抗体、孵磁珠、过磁极处理得到CD4+T细胞。11、脾脏T细胞经典wnt信号表达水平检测:提前一天在96孔板中铺板CD3抗体,然后分选野生型小鼠脾脏CD4+T细胞,洗掉CD3抗体并铺上CD28抗体,将CD4+T细胞种在96孔板中,种板的细胞分为PTX组和对照组,培养后第3天收细胞检测CD4+active-β-catenin+细胞的比例。12、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 amino ester,CFSE)法检测T细胞增殖水平:分选野生型小鼠脾脏CD4+T细胞,用CFSE进行染色,将标记后的CD4+T细胞种在96孔板中,在PTX的干预下进行增殖实验,增殖后第5天检测T细胞增殖水平。13、T细胞分化检测:分选野生型小鼠脾脏CD4+T细胞,将细胞种在96孔板中,在PTX的干预下进行T细胞分化实验,分别加分化刺激因子IL-12、anti-IL-4向Th1细胞分化,加IL-6、anti-IL-4、TGF-β、IFN-γ向Th17细胞分化,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IFN-γ+细胞和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1、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成功建立稳定的EAU小鼠模型。2、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显示,EAU疾病早期,脾脏组织经典wnt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且从免疫后第3天开始。3、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免疫后第3天,脾脏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经典wnt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脾脏DC细胞的经典wnt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4.流式细胞仪显示,EAU早期小鼠脾脏中Th1细胞比例较Th17细胞比例高。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腹腔注射PTX导致脾脏经典wnt信号表达水平下调。6、流式细胞术显示,PTX处理后T细胞的经典wnt信号表达水平下调。7、T细胞增殖实验显示,PTX处理后脾脏T细胞的增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8、T细胞分化实验显示,PTX处理后Th17细胞的分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Th1细胞的分化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1、经典wnt信号在EAU小鼠脾脏中处于低表达状态。2、在EAU中,PTX通过抑制脾脏的Gi蛋白活化水平来抑制经典wnt通路。3、在EAU疾病中,PTX可通过抑制脾脏经典wnt通路促进Th1细胞的分化来加强自身免疫性反应,为EAU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李冰[6](2020)在《VKH患者血浆外泌体功能及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患者急性发作期、炎症缓解期、炎症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进行micro RNA芯片分析,评估四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出在急性发作期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基因注释和通路分析,寻找辅助诊断VKH,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炎症状态的miRNA标志物,并进一步探索VKH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对自体CD4+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的影响。方法:1.收集VKH患者急性发作期、炎症缓解期、炎症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获得外泌体和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和MVs的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子直径分布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标志物。2.对VKH患者急性发作期、炎症缓解期、炎症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进行miRNA芯片分析,检测四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样本中miRNAs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基因注释和通路分析。3.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s在四组血浆来源外泌体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在血浆、MVs中检测miRNAs的表达水平。4.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用磁珠分选的方法获得CD4+T淋巴细胞,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别将VKH患者、其他类型葡萄膜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与VKH自体CD4+T淋巴细胞共孵育,评估其对T细胞增殖实验的影响。结果:1.用超速离心法获得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和MV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直径约为30-150 nm,中心含有低电子密度成分,由圆形或椭圆形的膜性囊泡结构所包裹;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MVs的直径在200-1000 nm之间,大小不等,有完整的包膜结构。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质标志,可见外泌体可以同时表达CD9和CD63。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子直径集中分布范围是30-150 nm。2.Mi RNA芯片分析共检测出870种miRNAs,其中有395种为Exocarta数据库中已知的miRNAs。根据疾病的状态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并进行分析,有32种miRNAs在急性发作期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倍数变化大于2),炎症缓解期表达减少,炎症静止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有28种miRNAs在急性发作期表达水平显着减少。通过基因注释和通路分析,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主要集中在内吞作用、肿瘤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3.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显示,VKH急性发作期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中hsa-miR-423-3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炎症缓解期和炎症静止期有所下降,和miRNA基因芯片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sa-miR-423-3p在血浆和MVs中各组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能够使自体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结论:1.MiRNA芯片分析结果表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不同疾病状态时血浆来源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确实存在差异。2.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中hsa-miR-423-3p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辅助诊断VKH的无创的生物标志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的炎症状态。3.VKH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抑制自体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为探索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颢筱[7](2019)在《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4、IL-15、IFN-γ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5(IL-15)、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6只作为空白组(A),对其余64只大鼠分别注入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 binding protein,IRBP)1177-1191的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乳糜液,主动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U大鼠模型。造模后利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表现,并参照Caspi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7天取Lewis大鼠眼球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成模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B)、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C)、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D)、熊胆开明片组(E)。连续灌胃给药14天,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4、IL-15、IFN-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验证EAU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免疫后第4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到眼前节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大鼠虹膜血管轻度扩张、角膜缘血管充血、瞳孔缩小;眼部炎症评分(0.30±0.21)。第5天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前房混浊、角膜后壁沉着物(KP),房水闪辉,瞳孔缩小但仍可见瞳孔,眼部炎症评分(0.47±0.09)。第6-7天可见,发生了显着的葡萄膜炎反应,其特征在于前房重度混浊(积脓),房水混浊、瞳孔缘灰白色絮状物、瞳孔膜闭等体征,眼部炎症评分(2.06±0.68、2.81±0.75)。免疫后第7天,大鼠眼球病理切片示大鼠角膜下、虹膜根部、睫状体周围、视网膜和其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上表明EAU大鼠模型成功建立。2、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间点IL-4、IL-15、IFN-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表达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5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采用IRBP抗原-佐剂乳化剂主动免疫Lewis大鼠,可以成功诱导并建立EAU大鼠模型。2、祛风活血丸能够抑制EAU大鼠IL-15和IFN-γ的表达,同时增强IL-4的表达,证实了IL-4、IL-15和IFN-γ是祛风活血丸干预EAU的作用靶点。即祛风活血丸可通过抑制IL-15和IFN-γ的表达、增强IL-4的表达,促进达到改善EAU病理过程的目的。3、祛风活血丸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IL-15和IFN-γ的表达,并增强抑炎症因子IL-4的表达以发挥其抗炎作用。

郑凤鸣[8](2016)在《穴位埋线对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作用及免疫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穴位埋线对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作用;2.探讨穴位埋线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纳入40名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穴位埋线结合西医治疗,B组纯西医治疗),其中A组埋线时间为每半月一次,6次一个疗程。观察分析纳入的葡萄膜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葡萄膜炎患者;检测A、B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眼部阳性体征的变化;观察葡萄膜炎患者中体体质的分型、分布趋势以及中医体质与葡萄膜炎患者临床病理分类的关系,对比A、B两组治疗后体质的变化趋势;统计A、B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统计A、B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复发的时间及频率。2.将Liwes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6只。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结核杆菌(TB)和完全弗氏佐剂(CFA)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制成乳糜液后,在双足后垫及背部两侧皮下注射。穴位埋线组于造模后第二天进行穴位埋线,且模型组、穴位埋线组于免疫后第9、13、18、23天采集心脏血液并分离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同时对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1.视力:将A、B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对比分析,其中A组视力提高均值为0.35±0.15,B组视力提高均值为0.25±0.16;将2组视力提高情况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t=2.14,按α=0.05,得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A组的穴位埋线比B组视力提高值大;生存质量: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满意度提高A组平均值为37.5±14.24,B组平均值为13.8±22.70,t=3.94,按α=0.05,得p=0.00﹤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患者A组在穴位埋线治疗下对疗效评价满意度较B组对生存质量满意度高;中医体质:A组葡萄膜炎患者偏向平和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的患者体质有明显的改变。B组在治疗后会出现湿热质、阳虚质的中医体质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同时平和质患者的体质也受影响,出现了偏颇质;两组疗效对比p=0.005<0.05,A组的有效率高于B组;阳性体征:2组葡萄膜炎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其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但在治疗后对于复发的葡萄膜炎患者穴位埋线组患者的阳性体征明显比纯西医治疗轻;同时A组在治疗期间内的复发率较B组低。2.造模后第6至7天大鼠眼部开始出现炎症反应,第13天炎症达高峰(模型组临床评分为:3.42±0.58,穴位埋线组为:2.17±0.68,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后逐渐开始消退。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在第9、13、18、23天时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炎症均比穴位埋线组严重,而空白对照组眼部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炎症表现;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第13天CD4+T占细胞比例最高值:模型组为85.97±1.03,穴位埋线组为:79.51±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3天时CD8+T最低:模型组为:14.03±1.03,治疗穴位埋线组为:20.49±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通过A、B两组不同的对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对比,发现穴位埋线在视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病情复发率、中医体质改变等方面均较B组未埋线治疗组好。说明穴位埋线对葡萄膜炎的流行病学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2.在机制研究方面眼形态学、组织病理、细胞水平等结果显示,穴位埋线可有效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炎症水平,对大鼠的葡萄膜炎具有治疗作用。

符敏,吴伟,陆晓和,徐小平,陈晓虹,海慧巧[9](2016)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新西兰兔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动物模型,用20 g·L-1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法建立EAU模型,并观察模型眼炎症反应及PBMC T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结果 CD4+T细胞在EAU兔的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增加,且随时间的进展呈进行性增加,并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相同的趋势可见于CD4+/CD8+T细胞比例。此外,Treg细胞趋势与CD4+T细胞及CD4+T/CD8+T细胞比例相反,与炎症反应呈负相关。结论 CD4+T细胞的优势性选择性克隆增殖及Treg细胞的降低有可能引发免疫功能紊乱并导致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失去有效的负性调控,导致EAU的发生及进行性加重。

孟祥达[10](2015)在《白杨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C57BL/6J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模型并应用白杨素干预治疗,研究其对小鼠EAU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6-8周雌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利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 1-20,IRBP1-20)联合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及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皮下注射免疫小鼠,建立小鼠EAU模型。自免疫后第12天(day 12)开始每日观察小鼠眼底发病情况,免疫后第21天(day 21)进行眼底图像采集后处死,取眼球行HE染色,处以临床及病理评分、伊文思蓝(EB)血管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提取视网膜及脉络膜总蛋白及总m RNA,并行Western blot及q RT-PCR,检测其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及二者m RNA表达量。(2)6-8周雌性C57BL/6J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白杨素组。治疗组于免疫前3天开始以白杨素(25mg/kg/day)每日连续灌胃治疗,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采用空白溶媒灌胃治疗。利用第一部分模型的制备方法免疫动物,建立小鼠EAU模型。自免疫后第12天(day 12)开始每日观察小鼠眼底发病情况,免疫后第21天(day21)行眼底图像采集后处死,取眼球行HE染色,进行临床及病理评分,伊文思蓝血管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及Western blot、q RT-PCR检测其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评估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浸润视网膜活性,TUNEL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h1、Th17、Th0、Treg四种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分子及STAT1、p-STAT1、STAT3、p-STAT3、NF-κBp65表达量。结果:(1)模型组小鼠眼底表现为视网膜炎性渗出、血管炎及视乳头水肿,符合EAU模型典型眼底表现,临床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显着性升高(1.67±1.03 vs.0.00±0.00,t=-3.953,P=0.011<0.05);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视网膜各层间排列紊乱,明显的血管炎病理改变,玻璃体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渗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1.67±0.52 vs.0.00±0.00,t=-7.906,P=0.001<0.01);伊文思蓝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充盈EB的血管荧光外渗;视网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的相对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降低,(0.2716±0.0116 vs.0.4572±0.0170,t=15.605,P=0.000<0.01;0.5553±0.0179 vs.0.6534±0.0376,t=4.081,P=0.015<0.05),m 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显着性降低(0.1558±0.0202 vs.1.0023±0.0819,t=17.371,P=0.002<0.01;0.0042±0.0015 vs.1.0287±0.2880,t=6.161,P=0.004<0.01)。(2)白杨素灌胃治疗后,白杨素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临床症状更轻,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临床评分(0.33±0.41 vs.2.67±1.51,t=-3.664,P=0.004<0.01)及组织病理学评分(0.25±0.27 vs.1.83±0.75,t=4.842,P=0.001<0.01)显着性降低;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较好,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相对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0.5097±0.0458 vs.0.3747±0.0499,t=-3.448,P=0.026<0.05;0.4975±0.0093 vs.0.4685±0.0080,t=-4.103,P=0.015<0.05),相对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2.9432±0.8356 vs.1.0057±0.1302,t=-3.986,P=0.016<0.05;11.7364±4.6293 vs.1.0480±0.3778,t=-3.968,P=0.017<0.05);视网膜巨噬细胞浸润减少,i NOS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 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0.4729±0.0606 vs.0.7514±0.0624,t=5.548,P=0.005<0.01;0.1836±0.1022 vs.1.0004±0.0359,t=13.057,P=0.000<0.01),活性巨噬细胞浸润减少;视网膜凋亡的细胞数量减少;脾脏Th1(0.4112±0.1296%vs.0.9072±0.2480%,t=3.963,P=0.004<0.01)、Th17(0.2748±0.0449%vs.0.9098±0.1347%,t=9.997,P=0.000<0.01)、Th0(27.8200±3.0874%vs.14.6200±3.7332%,t=6.093,P=0.000<0.01)细胞亚群比例显着性降低,Treg细胞亚群比例显着性升高(19.3800±2.1970%vs.15.2400±1.9347%,t=-3.162,P=0.013<0.05);相对蛋白表达量,促炎因子IFN-γ(0.3800±0.0035 vs.0.6105±0.0020,t=98.172,P=0.000<0.01)、IL-17A(0.6172±0.0130 vs.1.0130±0.0187,t=30.095,P=0.000<0.01)、IL-1β(0.3611±0.0261 vs.0.4726±0.0328,t=4.609,P=0.010<0.01)、IL-6(0.7772±0.0070 vs.0.8815±0.0032,t=23.515,P=0.000<0.01)、TNF-α(1.4845±0.0332 vs.1.9057±0.0289,t=16.573,P=0.000<0.01)降低,抗炎因子TGF-β(0.5322±0.0258 vs.0.6051±0.0258,t=--3.460,P=0.026<0.05)表达量升高;相对m RNA表达量,促炎因子IFN-γ(0.4933±0.0934 vs.1.0086±0.1652,t=4.704,P=0.009<0.01)、IL-17A(0.2601±0.0311 vs.1.0006±0.0436,t=23.938,P=0.000<0.01)、IL-6(0.1751±0.0298 vs.1.0075±0.1542,t=9.182,P=0.009<0.01)、TNF-α(0.3172±0.0646 vs.1.0087±0.1666,t=6.701,P=0.003<0.01)、IL-1β(0.4645±0.0505 vs.1.0132±0.1934,t=4.754,P=0.009<0.01)降低,抗炎因子TGF-β(1.2379±0.0684 vs.1.0024±0.0839,t=-3.769,P=0.020<0.05)表达量升高,以上升高或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NF-κBp65(0.7095±0.0167 vs.0.9344±0.0102,t=19.872,P=0.000<0.01;0.3163±0.0279 vs.1.0029±0.0952,t=11.991,P=0.000<0.01)相对蛋白表达量及相对m RNA表达量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STAT1(0.3392±0.0537 vs.0.6506±0.0271,t=8.965,P=0.001<0.01)、STAT3(0.2729±0.0292 vs.0.5465±0.0486,t=8.358,P=0.001<0.01)、p-STAT1(0.3123±0.0070 vs.0.3940±0.0282,t=4.864,P=0.031<0.05)、p-STAT3(0.3703±0.0520 vs.0.7307±0.1213,t=4.730,P=0.009<0.01)相对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结论:(1)IRBP1-20/CFA抗原乳剂皮下注射免疫C57BL/6J小鼠可成功诱导EAU实验模型;(2)白杨素能够改善C57BL/6J小鼠EAU模型的眼底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降低临床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3)白杨素具有免疫调理作用,能够调节EAU小鼠脾脏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不平衡,维持EAU小鼠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眼内炎症反应;白杨素的抗炎症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1、STAT3途径及NF-κB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二、内因性葡萄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因性葡萄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经验挖掘及核心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1 葡萄膜炎概述
    2 西医对葡萄膜炎的认识
        2.1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2.2 葡萄膜炎的西医治疗
    3 中医对葡萄膜炎的认识
        3.1 葡萄膜炎的中医病名认识
        3.2 葡萄膜炎的中医病机
        3.3 葡萄膜炎的中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相关研究
    研究一 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经验挖掘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数据处理及录入
        2.2 组方数据与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病位、病性要素
        3.3 药物使用频次统计
        3.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3.5 药物剂量统计
        3.6 药物组合统计
        3.7 药物间关联规则统计
        3.8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组合分析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2 常用药物和剂量分析
        4.3 药物气味归经分析
        4.4 药物组方规律分析
        4.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组合分析
        5 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经验总结
        5.1 络病理论
        5.2 络病理论在眼科中的应用
        5.3 葡萄膜炎的目络病病因病机
        5.4 葡萄膜炎的目络病治疗体系
        6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四妙勇安汤治疗葡萄膜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及软件
        1.2 四妙勇安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1.3 四妙勇安汤的作用靶点标准化
        1.4 疾病靶点的预测
        1.5 四妙勇安汤作用靶点与葡萄膜炎疾病靶点的交集分析
        1.6 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图构建
        1.7 基因本体(GO)功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四妙勇安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2.2 四妙勇安汤的作用靶点标准化和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图构建
        2.3 疾病靶点的预测
        2.4 四妙勇安汤作用靶点与葡萄膜炎疾病靶点的交集分析
        2.5 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图构建
        2.6 基因本体(GO)功能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3.1 四妙勇安汤成分分析
        3.2 核心靶点分析
        3.3 GO-BP、GO-CC、GO-MF富集结果分析
        3.4 KEGG富集通路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3)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数变化及小剂量IL-2联合治疗对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
    2.3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Th17 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与 ESR、CRP的相关性分析
    2.4 IL-2 组用药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
    2.5 IL-2 组用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6 IL-2 用药后的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CD161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葡萄膜炎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1.1.1 葡萄膜炎概述
        1.1.2 抗原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1.1.3 天然免疫细胞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1.1.4 自身免疫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1.1.5 其它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1.1.6 葡萄膜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1.2 CD161分子与T细胞
        1.2.1 CD161分子概述
        1.2.2 CD161的配体
        1.2.3 CD161分子在人类T cells上的免疫表型
    1.3 转录因子CREMα与T细胞
        1.3.1 CREMα简介
        1.3.2 CREMα介导T细胞的调控机制
第2章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CD161分子的分布与表达
    2.1 实验材料
        2.1.1 样本来源
        2.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1 样本采集
        2.2.2 血清的分离
        2.2.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2.2.4 细胞表面染色
        2.2.5 细胞培养
        2.2.6 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2.2.7 Luminex检测细胞因子
        2.2.8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正常人和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CD161分子分布与表达
        2.3.2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Th1和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
        2.3.3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161~+Th1和CD161~+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
        2.3.4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8~+CD161~+T细胞分泌和表达IFN-γ的水平
        2.3.5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血清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2.4 讨论
第3章 环孢素对CD161分子的作用和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样本来源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2.1 样本采集
        3.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3.2.3 细胞培养
        3.2.4 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提取
        3.2.5 细胞表面染色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3.2.6 Luminex检测细胞因子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环孢素对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Th1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3.3.2 环孢素对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161~+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3.3.3 环孢素对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8~+CD161~+T细胞表达IFN-γ水平的影响
        3.3.4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3.4 讨论
第4章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中CREMα的表达
    4.1 实验材料
        4.1.1 样本来源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主要试剂
        4.1.4 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和步骤
        4.2.1 PBMC分离
        4.2.2 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
        4.2.3 CD4~+T细胞总RNA的提取
        4.2.4 CD4~+T细胞总RNA浓度测定
        4.2.5 CD4~+T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4.2.7 CD4~+T细胞蛋白的提取
        4.2.8 总蛋白浓度的测定
        4.2.9 Western Blot检测
        4.2.10 数据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CD4~+T细胞磁珠分选结果
        4.3.2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 mRNA的表达情况
        4.3.3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蛋白的表达情况
    4.4 讨论
第5章 CREMα对CD161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样本来源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试剂
        5.1.4 溶液配制
    5.2 实验方法和步骤
        5.2.1 PBMC分离
        5.2.2 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
        5.2.3 CD4~+T细胞的培养
        5.2.4 实验分组
        5.2.5 设计及合成siRNA
        5.2.6 CD4~+T细胞的siRNA转染
        5.2.7 CD4~+T细胞总RNA的提取、CD4~+T细胞总RNA浓度测定、CD4~+T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5.2.8 CD4~+T细胞蛋白的提取、总蛋白浓度的测定和WesternBlot检测
        5.2.9 数据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对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中转染siRNA后,CREMα、CD161、RORγt和 IL-17A mRNA的转录情况
        5.3.2 对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中转染siRNA后,CREMα、CD161、RORγt和 IL-17A蛋白的表达情况
    5.4 讨论
第6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PTX通过抑制脾脏经典WNT信号通路促进EAU的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小鼠EAU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小鼠EAU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分
    1.3 讨论
        1.3.1 葡萄膜炎
        1.3.2 葡萄膜炎动物模型
    1.4 小结
二、EAU小鼠脾脏经典wnt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EAU小鼠疾病全程脾脏的经典wnt信号表达水平
        2.2.2 EAU小鼠发病前期脾脏的经典wnt信号表达水平
        2.2.3 免疫后小鼠脾脏T细胞和B细胞活化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
        2.2.4 EAU疾病早期小鼠脾脏中Th1和Th17 细胞的比例
    2.3 讨论
        2.3.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2.3.2 脾脏组织的功能
    2.4 小结
三、PTX抑制脾脏经典wnt信号通路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对象
        3.1.2 实验方法
        3.1.3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PTX抑制小鼠脾脏经典wnt信号表达水平
        3.2.2 PTX抑制小鼠脾脏CD4~+T细胞经典wnt信号表达水平
        3.2.3 PTX促进T细胞向Th1 细胞分化
    3.3 讨论
        3.3.1 PTX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3.2 PTX与 wnt信号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Wnt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VKH患者血浆外泌体功能及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试剂
        1.1.2 主要器材
        1.1.3 血液样本的收集
        1.1.4 血浆的分离和保存
        1.1.5 外泌体的分离纯化
        1.1.6 外泌体的鉴定
    1.2 结果
        1.2.1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
        1.2.2 Western Blot结果
        1.2.3 纳米粒度分析仪结果
    1.3 讨论
        1.3.1 外泌体的分离方法
        1.3.2 外泌体的鉴定方法
    1.4 小结
二、miRNA芯片检测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器材
        2.1.3 从外泌体中提取miRNAs
        2.1.4 miRNA芯片分析
        2.1.5 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
        2.1.6 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预测
        2.1.7 差异表达miRNAs的 GO分析
        2.1.8 筛选差异表达miRNAs的 pathway分析
    2.2 结果
        2.2.1 进行miRNA芯片的患者基本信息
        2.2.2 miRNA芯片结果
        2.2.3 差异表达miRNAs的 GO分析
        2.2.4 差异表达miRNAs的 KEGG分析
    2.3 讨论
        2.3.1 差异表达的miRNAs在疾病中的研究
        2.3.2 差异表达miRNAs相关的通路分析
    2.4 小结
三、qRT-PCR验证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试剂
        3.1.2 主要器材
        3.1.3 提取miRNAs
        3.1.4 细胞和组织提取总RNA
        3.1.5 miRNA逆转录为cDNA
        3.1.6 总RNA逆转录为cDNA
        3.1.7 qRT-PCR
        3.1.8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进行qRT-PCR验证的患者基本信息
        3.2.2 qRT-PCR验证结果
        3.2.3 hsa-miR-423-3p靶基因预测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外泌体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的影响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主要器材
        4.1.3 从全血组织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
        4.1.4 从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分离CD4~+T细胞
        4.1.5 CFSE染色
        4.1.6 刺激活化T淋巴细胞
        4.1.7 T细胞增殖实验
        4.1.8 流式细胞仪测CD4~+T细胞的增殖
        4.1.9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
        4.2.1 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CD4~+T淋巴细胞
        4.2.2 CFSE测细胞增殖
        4.2.3 VKH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抑制自体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编码RNA与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4、IL-15、IFN-γ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2.实验方法
        2.1 EAU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EAU大鼠模型验证
        2.3 动物分组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2.5 实验动物含药血清的制备
        2.6 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大鼠IL-4、IL-15和IFN-γ表达的影响
    3.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EAU大鼠模型造模结果及炎症评分
        1.1 大鼠眼前节裂隙灯下观察
        1.2 大鼠眼前节反应炎症评分
        1.3 组织病理学检查
    2.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IL-4、IL-15和IFN-γ表达的情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2.自身免疫因子与EAU
    3.IL-4与EAU
    4.IL-15与EAU
    5.IFN-γ与 EAU
    6.祛风活血丸的相关研究
    7.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8)穴位埋线对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作用及免疫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于葡萄膜炎的研究
        1.1 中医对葡萄膜炎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葡萄膜炎病因病机的研究
        1.3 中医对葡萄膜炎辨证论治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葡萄膜炎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葡萄膜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葡萄膜炎的诊断治疗
    3 穴位埋线在葡萄膜炎等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4 葡萄膜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4.1 中医体质理论研究
        4.2 葡萄膜炎与中医体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 方法
        2.1 分组及治疗方法
        2.2 收集资料
        2.3 观察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动物分组与(葡萄膜炎诱导)造模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眼部炎症表现
        2.2 大鼠眼前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眼球组织病理切片
        2.3 T淋巴细胞中CD4~+T、CD8~+T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葡萄膜炎动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试剂与仪器
    1.2实验动物与分组
    1.3建模效果评估
    1.4标本获取
    1.5 PBMC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6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EAU建模情况评估
    2.2 PBMC CD3+CD4+辅助性T细胞比例
    2.3 PBMC CD3+CD8+T细胞比例
    2.4 PBMC 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
    2.5 PBMC 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
    2.6不同表型T细胞与炎症反应相关性
3 讨论

(10)白杨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模型的制备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小鼠EAU模型的眼底表现
        1.2.2 小鼠EAU模型的临床评分
        1.2.3 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
        1.2.4 小鼠EAU模型的组织病理学评分
        1.2.5 EB血管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结果
        1.2.6 视网膜紧密连接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1.2.7 视网膜紧密连接蛋白qRT-PCR检测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白杨素对小鼠EAU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白杨素干预下的小鼠EAU模型眼底表现
        2.2.2 白杨素干预下的小鼠EAU模型临床评分
        2.2.3 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
        2.2.4 小鼠EAU模型的组织病理学评分
        2.2.5 EB血管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结果
        2.2.6 视网膜紧密连接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2.2.7 视网膜紧密连接蛋白qRT-PCR检测结果
        2.2.8 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2.9 视网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2.2.10 Western blot及 qRT-PCR检测视网膜iNOS蛋白表达量结果
        2.2.11 小鼠视网膜TUNEL染色检测结果
        2.2.12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辅助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2.2.13 小鼠视网膜炎性因子表达量qRT-PCR检测结果
        2.2.14 小鼠视网膜炎性因子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2.2.15 小鼠视网膜p65 表达量Western blot及 qRT-PCR检测结果
        2.2.16 小鼠视网膜STAT1、p-STAT1、STAT3、p-STAT3 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内因性葡萄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经验挖掘及核心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张伟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流式细胞术在眼部疾病细胞因子和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J]. 刘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03)
  • [3]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数变化及小剂量IL-2联合治疗对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D]. 闫婷婷.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4]CD161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佟柏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5]PTX通过抑制脾脏经典WNT信号通路促进EAU的发生[D]. 陈爽.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VKH患者血浆外泌体功能及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D]. 李冰.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4、IL-15、IFN-γ表达的影响[D]. 王颢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穴位埋线对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作用及免疫机制的研究[D]. 郑凤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的表达研究[J]. 符敏,吴伟,陆晓和,徐小平,陈晓虹,海慧巧. 眼科新进展, 2016(03)
  • [10]白杨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D]. 孟祥达.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固有葡萄膜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