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学参数论文_陈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动力学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参数,汽车,轮毂,灵敏度,平顺,质心。

汽车动力学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陈鹏飞[1](2018)在《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中的状态参数实时估计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控系统在汽车的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动力学控制系统。ESC作为典型的动力学控制系统,不仅在主动安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还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关键执行层。汽车的状态参数是ESC控制的基础,对ESC的相关功能介入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工程应用的成本出发,相当一部分的状态参数是无法通过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因此,状态参数的实时准确估算成为了限制ESC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目前国内无论在ESC控制研究还是产业化应用领域均未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导致所开发的ESC产品难以满足产业化需求。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依托课题组与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以开发完整的ESC的产品最终目标,对关键的状态参数估计方法开展了研究。将所提出的估计算法应用于所开发的ESC系统进行了工程实施和验证,经各种工况下的实车试验测试表明所提出的状态估计算法可保证ESC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准确和实时的控制车辆稳定性,并且通过欧盟ECE R13H法规的第叁方认证。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提出了多参数修正的制动工况纵向力补偿算法。本文将状态参数估计时需要的输入信号,分为直接传感器测量和间接计算两种,并针对不同信号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分类处理。对于最为基础的轮胎受力,进行简化计算,并将轮胎的纵向刚度、滑移率和利用附着系数考虑在内,提出制动工况下的纵向力的补偿算法。第二,考虑道路阻力和坡度提出了基于工况适合度的车辆质量和质心位置递推估计方法。对进行整车质量和质心位置估算的工况条件进行分析归类,利用TSK模糊模型对当前工况的质量估算适合程度进行判断,并将得到的隶属度作为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考虑道路坡度和滚动阻力,提出当前车辆有效纵向加速度算法,从而根据纵向动力学方程对质量进行计算。在道路阻力和坡度一定的状态下,将质量看成是纵向力和纵向加速度线性关系曲线的斜率。选取合适的样本,结合统计学中协方差和方差的关系,对质量进行计算。利用特定工况下,滑移率、纵向力和垂向力的线性关系,使用滑移率和纵向力来计算垂向力的比值,通过受力平衡来对汽车的质心位置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可信度,给出下一控制周期递推系数,对质量的估计值进行递推估计与修正。第叁,提出了基于车轮动力学稳定程度的模糊识别方法,并根据此方法进一步提出基于轮速可信度的参考车速模糊算法。将汽车行驶分为加速、减速和匀速叁个工况,根据每种工况的特性,使用TSK模糊模型来描述输入轮速的动力学特征。通过轮速变化、加速度变化和受力大小等参数,计算当前输入轮速的可信度,通过解模糊得到当前的参考车速。考虑到ABS介入时轮速的变化最为复杂,估计难度最大,因此在分析所有轮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优先级的方式表征车轮的相对稳定。并将筛选得到的“优选”车轮,用于模糊规则中,作为轮速可信的判断条件之一。结合输入轮速可信度和轮速的变化,提出了参考车速和加速度的修正补偿算法,进一步对结果进行优化。第四,面向工程应用,提出了考虑多关联参数的车辆稳定状态表征方法。对汽车稳定性状态的表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各自的稳定性状态表征计算公式。综合稳定性状态表征数值,得到汽车失稳的判断门限值。将失稳分为了不足转向、过度转向、反向转向和激转四种,以横摆角速度的目标值和实际值的差值作为判断条件,结合前面的判断门限值,针对各失稳工况特点,对汽车是否失稳做出判断。第五,基于自主设计的ESC硬件总成,对所提出的状态参数估计算法进行实车试验,通过各种工况测试对算法的准确性、实时性和鲁棒性进行验证。并与所开发ESC的控制软件进行集成,完成了ESC产品的冬季和夏季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状态估计算法可保证ESC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准确和实时的控制车辆稳定性,并通过欧盟ECE R13H法规的第叁方认证,实现了算法的理论开发与产业化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汪永志,汪伟,贝绍轶,张兰春[2](2018)在《汽车动力学参数的相对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灵敏度的函数求导思想,变换出单因素扰动法。用该方法首次对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进行状态估计后的汽车状态参数的相对敏感度进行分析。在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理论基础上,分析估计所得的状态量(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对动力学模型中的汽车的质量、转动惯量以及质心到前轴距离的灵敏度。研究汽车状态参数对汽车结构参数的相对灵敏度,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数据对相对灵敏度进行分析,最终的结论将对汽车状态估计算法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1期)

白先旭,程伟,徐时旭,钱立军[3](2017)在《坐姿人体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集中参数模型及其在汽车乘坐舒适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坐姿人体动力学研究对提高应用系统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坐姿人体四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动力学响应性能,提出了一种坐姿人体四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基于多目标函数协调优化原理,进行了模型参数辨识,并与经典的四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基于提出的模型,建立一种"人-椅-车"七自由度模型。完成了汽车在不同行驶路面情况下坐姿人体的动力学响应的仿真实验,利用均方根加速度对坐姿人体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基于非支配排序的带有精英策略的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的坐姿人体四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多函数协调优化方法切实可行。提出的模型能够更加有效地描述坐姿人体动力学响应,可以有效用于载运工具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丽[4](2016)在《半挂汽车列车动力学特性仿真与参数匹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我国道路货运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在所有的货运车型之中,半挂汽车列车已成为了运输市场的主体。但是由于半挂汽车列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匹配不合理、行驶稳定性较差,导致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因此,基于汽车列车动力学理论和受力分析基础,从半挂汽车列车运行安全性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半挂汽车列车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征,开展半挂汽车列车行仿真分析,研究半挂汽车列车尺寸参数、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变化对列车匹配特性的影响,研究提高半挂汽车列车行驶稳定性的方法,是当前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进行国内外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汽车理论、系统动力和多体动力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半挂汽车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仿真分析,分别利用轮胎侧偏特性,建立线性轮胎模型和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利用半挂汽车列车线性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研究半挂汽车列车结构参数、尺寸参数、性能参数的变化对半挂汽车列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参数影响因素的大小。然后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方法和相关理论,利用TruckSim建立半挂汽车列车仿真模型,开展半挂汽车列车仿真参数的匹配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变化对车辆送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通过极差分析,确定关键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最优的匹配方案,提出车辆的参数匹配的区间。研究结果为确保半挂汽车列车行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车辆生产企业完善设计和使用者对牵引车和半挂车的匹配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12-03)

陈聪,汪盛,吴志成[5](2016)在《采用轮毂电机的轻型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参数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轻型汽车采用轮毂电机后簧下质量明显增加的特点,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七自由度整车模型并进行随机输入与脉冲输入仿真,分析轻型汽车采用轮毂电机对平顺性的影响,以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车轮相对动载荷均方根值和车身最大加速度为优化目标对悬架系统参数进行了匹配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轮毂电机的轻型汽车在簧下质量增加一倍的情况下,应减小车身固有频率参数值至1.03左右,增加悬架阻尼比至0.35左右,减小刚度比至10左右,优化后随机输入下70kim/h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和车轮动载荷均方根值在比优化前分别改善22.2%和25.8%,脉冲输入下20km/h时的车身最大加速度比优化前改善24.4%。(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6)

谢双飞,徐海龙,徐忠四,谢勇[6](2015)在《基于Cruise软件的汽车动力学参数匹配与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款载货汽车动力学参数进行估算,根据估算的结果选择市场现有的相关功率的大、中、小3种发动机,以及3种传动比变速器和2种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驱动桥;并对所选的动力传动系统采用正交优化实验设计的思想组成18种匹配方案。利用Cruise软件对匹配方案进行性能仿真分析,比较了该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最终得到了最优化的匹配方案。(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5年06期)

鲁超,谭迪,刚宪约[7](2015)在《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耦合动力学特性参数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后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考虑车辆动力学纵向、横向和垂向的主要耦合因素,建立了整车16自由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基于Adams/Car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倾角、俯仰角、垂向加速度及轮毂电机定转子间的相对位移为评价指标,对前后悬架刚度、车身与电机质量比、定转子质量比、轴承与轮胎刚度比对动力学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分析各项系统参数对动力学评价指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扰动法对各项系统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影响最大的均为定转子质量比,灵敏度分别为4×10-3和1.21×10-2;前悬架刚度对侧倾角和垂向加速度的影响最大,灵敏度分别为2.69×10-2和2.06×10-2;后悬架刚度对俯仰角的影响最大,灵敏度为2.9×10-3;定转子质量比对两轮毂电机定转子间的相对位移最为敏感,灵敏度分别为9.550 2×10-7和1.007 3×10-6。为后续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及动力学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28期)

潘威,邵景干,都敬丽[8](2015)在《公路线形设计要素与汽车动力学参数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索性地将道路线型安全设计与汽车动力参数相结合,分析汽车动力参数对公路线型设计的影响,探讨公路线形设计与车辆的运行安全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5年08期)

陈辛波,王威[9](2014)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垂向动力学特性研究及悬架参数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分布式轮边驱动系统垂向动力学特性,结合具体的悬架结构形式建立了1/4悬架动力学模型,并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结合实际参数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分布式驱动悬架系统簧下质量的负效应。同时,为了从参数优化设计的角度来改善分布式驱动悬架系统的垂向动力学性能,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得到了悬架K&C系数的帕雷托最优状态(Pareto front),并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了合适的参数对。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而没有对接地性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14年06期)

刘晶晶[10](2014)在《面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与参数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轻量化、微型化、电动化于一身的小尺度电动车,具有十分明显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但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产生了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小尺度电动车的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与建模方法研究》为背景,面向小尺度电动车操纵稳定性,研究坐姿人体与汽车连接的人椅界面的力学特性,建立了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识别出模型参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分析历来的叁自由度、九自由度人椅生物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从人机动力学耦合作用的特点出发,依据集总参数建模法,建立了将人体看作是由上、下两个质量块,18个弹簧和18个阻尼组成的十二自由度线性模型。此模型能在纵向、垂向、横向叁个方向转动和平动。②根据试验需求,研制出一台能向人体施加纵向、垂向、横向的平动和转动激励的人椅系统低频振动试验台。它是通过不同的拆装组合,用电机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对人体6个方向的加振。因为是针对低速行驶的小尺度电动车,所以振动试验台的振动频率为0.5~5HZ,振幅为4mm。③选取受试者进行人椅系统振动试验。用微型航空姿态系统测出人体体表和台架底板的直线加速度和角速度,在ADAMS中建立受试人体模型。根据GB/T17245-2004,求出受试人体的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最后,经过坐标变换,计算出人体质心处加速度和角速度。④在ADMAS中建立的人椅系统振动模型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人体受到振动的运动方程适度简化,采用MATLAB中优化工具箱中的遗传算法,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试验采集的数据进行拟合,识别出所建立的人椅系统模型在低频情况下的刚度、阻尼等动力学参数。本文建立的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辨识出的模型参数对小尺度电动车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是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作用研究中的一个方面,为人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汽车动力学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灵敏度的函数求导思想,变换出单因素扰动法。用该方法首次对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进行状态估计后的汽车状态参数的相对敏感度进行分析。在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理论基础上,分析估计所得的状态量(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对动力学模型中的汽车的质量、转动惯量以及质心到前轴距离的灵敏度。研究汽车状态参数对汽车结构参数的相对灵敏度,通过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数据对相对灵敏度进行分析,最终的结论将对汽车状态估计算法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动力学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陈鹏飞.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中的状态参数实时估计与工程应用[D].吉林大学.2018

[2].汪永志,汪伟,贝绍轶,张兰春.汽车动力学参数的相对灵敏度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3].白先旭,程伟,徐时旭,钱立军.坐姿人体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集中参数模型及其在汽车乘坐舒适性研究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学报.2017

[4].李丽.半挂汽车列车动力学特性仿真与参数匹配分析[D].青岛大学.2016

[5].陈聪,汪盛,吴志成.采用轮毂电机的轻型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参数匹配研究[C].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6].谢双飞,徐海龙,徐忠四,谢勇.基于Cruise软件的汽车动力学参数匹配与性能仿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5

[7].鲁超,谭迪,刚宪约.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耦合动力学特性参数灵敏度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8].潘威,邵景干,都敬丽.公路线形设计要素与汽车动力学参数关系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

[9].陈辛波,王威.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垂向动力学特性研究及悬架参数优化方法[J].机电一体化.2014

[10].刘晶晶.面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与参数识别[D].重庆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中w为方向盘转角,masterP为主缸压力...质心侧偏角和侧倾角测量误差的变化曲...路面附着系数与侧偏角关系曲线五自由度汽车动力学simulink模型碰撞分离瞬间二轮车的空间翻滚运动Fi...数据保存界面

标签:;  ;  ;  ;  ;  ;  ;  

汽车动力学参数论文_陈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