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虫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海岛,玉米,害虫,夜蛾,棉铃虫,鉴定。
抗虫性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尹萍[1](2019)在《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鉴定及其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调查了山东省种植的75个玉米品种上害虫和天敌的发生种类及数量,并进行了玉米抗虫性鉴定;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玉米上的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为科学利用作物抗性与天敌的协调性防治害虫提高指导,同时对于玉米的抗性利用以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蚜情指数/虫情指数鉴定了75个玉米品种的抗虫性,发现玉米抗虫性会随品种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改变。高抗3种蚜虫(棉蚜、禾缢管蚜和玉米蚜)的玉米品种较多,高抗3种鳞翅目害虫(桃蛀螟、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的玉米品种较少。高抗桃蛀螟的有鑫丰388,高抗棉铃虫的有爱农001、爱农007和德迪336,未发现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2.所有玉米品种上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害虫及天敌共35种,隶属于1门、2纲、7目、23科,其中害虫12种,天敌23种。害虫优势种为棉蚜、玉米蚜、禾缢管蚜、桃蛀螟和亚洲玉米螟;天敌优势种为八斑鞘腹蛛、草间钻头蛛、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通草蛉和蚜小蜂。3.综合分析了75个玉米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不同,其5个群落特征指数也不相同;生态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的变化趋势相反;群落多样性指数高的玉米品种,主要天敌的优势度更高,主要害虫的优势度相对更低。4.结合影响害虫种群动态的因素,分析了玉米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发现玉米田中天敌及害虫均呈现时序变化,且表现出一定的跟随现象。3种蚜虫主要在9月上旬危害较为严重;棉铃虫迁入较早,桃蛀螟和亚洲玉米螟发生稍晚。桃蛀螟和亚洲玉米螟的危害高峰期基本一致,均集中在9月中旬,9月下旬它们会同株危害玉米雌穗。5.不同玉米品种的益害比与虫情指数基本呈负相关,说明玉米抗虫性与天敌有协同控制害虫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夏浪,杜娟,李尚伟,赵凤[2](2018)在《转CmTre1基因RNA干扰水稻的室内和田间抗虫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纵卷叶螟是一种主要的水稻害虫,海藻糖酶是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上的关键酶之一。该研究对转稻纵卷叶螟可溶性海藻糖酶基因(CmTre1)双链RNA(dsRNA)水稻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抗虫性鉴定。叶片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转CmTre1基因dsRNA水稻株系608的稻纵卷叶螟死亡率为70.00%,校正死亡率为50.95%。定量PCR检测表明,幼虫取食608株系后其体内CmTre1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59.00%,该基因的表达被抑制。田间抗虫性检测结果表明,608株系的卷叶率为15.06%,白叶率为13.98%,与对照差异显着。转CmTre1基因RNA干扰(RNAi)水稻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抗性。该研究为利用RNAi技术对稻纵卷叶螟进行绿色防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肖丽[3](2018)在《不同棉酚含量棉花品种的抗虫性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棉花抗虫性鉴定是棉花抗虫育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棉花优质新品种的筛选及推广起到关键作用。棉花与害虫互作时,棉花的防御与昆虫的反防御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几种功能酶发挥重要作用,酶活反应的强弱也反映出了棉花的抗虫能力高低。本试验选择不同棉酚含量棉花品种进行室内抗虫性鉴定,测定了不同棉花品种在受到棉铃虫、甜菜夜蛾危害前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同时对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后棉铃虫、甜菜夜蛾的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探索开发评估不同品种棉花的抗虫能力的方法,明确抗虫基因的挖掘方向,旨在为棉花抗虫育种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棉铃虫取食棉花3 d后,取食低酚品种的棉铃虫虫重高于高酚品种。可见,棉酚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高酚品种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较低酚品种强。2.甜菜夜蛾取食棉花3 d后,取食低酚品种的甜菜夜蛾虫重高于高酚品种。可见,棉酚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高酚品种棉花较低酚品种抗性强。3.受棉铃虫取食胁迫后,棉花POD、PPO、SOD酶活性升高,高酚棉POD、PPO酶活性变化幅度较低酚棉花大。甜菜夜蛾取食胁迫后,棉花POD和SOD活性上升,后者差异可达显着水平。棉花防御酶的变化与棉花品种、棉酚含量高低、昆虫危害时间相关,受昆虫取食胁迫后棉酚含量越高的棉花防御能力越强。4.取食不同品种棉花的棉铃虫GST、AChE酶活力的变化受棉酚含量影响,高酚品种对棉铃虫抗性能力较低酚品种强。甜菜夜蛾取食棉花后ACP活性变化不仅受取食棉花品种、甜菜夜蛾危害时间影响,且与棉酚含量相关,高酚品种对甜菜夜蛾抗性能力较低酚品种强。5.筛选出转基因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选育优良亲本石远321,筛选出转基因抗甜菜夜蛾棉花新品种选育优良亲本鲁棉12。综上所述,棉酚可影响棉铃虫、甜菜夜蛾生长发育且与棉花防御酶、昆虫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相关。棉酚含量越高,棉花抗虫性越强。(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3)
贾莉莉,范李萍,李娟,陈全家,张海燕[4](2017)在《转Bt基因海岛棉分子检测及抗虫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岛棉作为新疆特有的资源,其优良的纤维品质和商业价值都是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因此选育抗性优良的海岛棉新品系(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以海岛棉K222、新海25、新海30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导入目的基因Bt,通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Bt-Cry1Ab/1Ac试纸条检测、抗虫性鉴定等,随后又对转Bt基因海岛棉品系的纤维品质进行考察,发现目的基因Bt的导入对9个海岛棉品系的纤维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CR检测结果表明,9个转Bt基因品系都含有目的基因,并且阳性率都在90%以上;由Southern杂交结果可看出,7个转Bt基因品系出现了杂交条带,其中3个品系为单拷贝,3个品系为双拷贝,1个品系为叁拷贝。用Bt-Cry1Ab/1Ac免疫试纸条检测转Bt基因品系及对照,发现转Bt基因品系的试纸条上出现2条紫红色条带,而对照的试纸条上只出现1条紫红色条带,K2-ZKC66的阳性率达到90%。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转Bt基因品系的叶片受危害较轻,叶片较为完整,对照叶片受危害较重,叶片不完整,7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校正死亡率都在60%以上。与对照相比,部分转Bt基因海岛棉品系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显着降低,断裂比强度极显着降低,断裂伸长率极显着增加,短纤维率显着增加,成熟度极显着降低,马克隆值极显着增加。结果显示,7个转Bt基因品系的目的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海岛棉基因组中。与对照相比,转基因品系纤维品质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2期)
张亚玲[5](2017)在《Bt(Cry1Ab/Cry1Ac)抗虫棉的抗虫性鉴定及新Bt(Cry1C*)基因在棉花上的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从1996年到2015年的20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0亿公顷,其中,转基因棉花累计种植面积达3亿公顷。转基因作物为农户及消费者带来的利益不言而喻。转Bt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及推广有效地解决了棉铃虫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存在几个问题:一方面,Bt基因在棉花体内的表达存在时空差异;另一方面,目前抗虫棉花品种选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获得转基因应用安全证书的品种作供体,与非转基因棉花杂交,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间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大,尤其是其杂交后代Bt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很大,对棉花的抗虫育种造成很大困难;第叁,抗虫基因单一,现有的抗虫基因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使得棉田其他害虫如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等对棉花的危害逐渐加重,其中,甜菜夜蛾于2001年被列入重要害虫的潜在爆发名单。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抗虫棉花品种、不同遗传背景棉花品种杂交F_1代及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杂交F_1代棉花Bt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探究Bt基因在棉花中的表达及遗传规律,为抗虫棉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在保证Bt(Cry1Ab/Cry1Ac)基因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尝试将Cry1C*基因转入棉花,研究其对棉花害虫的控制效果,保证抗虫棉花的健康发展。主要结论如下:1)连续两年对6个不同抗虫棉花品种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b/Cry1Ac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及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间Cry1Ab/Cry1Ac蛋白含量及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冈383和鲁6269两个棉花品种Cry1Ab/Cry1Ac蛋白含量和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较其他几个品种高,Cry1Ab/Cry1Ac蛋白在不同品种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大体相同:苗期叶片>蕾期叶片>铃期叶片>蕾期小蕾>铃期小铃;2)不同遗传背景棉花杂交F_1代之间Cry1Ab/Cry1Ac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但与抗虫亲本相比,F_1代显着低于抗虫亲本;二代、叁代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在不同杂交组合间存在显着差异,说明遗传背景对棉花的抗虫性有影响。3)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杂交F_1代之间Cry1Ab/Cry1Ac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但F_1代Cry1Ab/Cry1Ac蛋白含量显着低于抗虫亲本鲁6269;棉花熟性与各组织中Cry1Ab/Cry1Ac蛋白含量、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均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说明棉花的熟性对其抗虫性没有显着的影响。4)得到转Cry1C*基因棉花T_0代2株(能收到种子的),后续的转化工作仍在继续,T_1代阳性植株22株,初步筛选到Cry1C*-5-7、Cry1C*-5-8、Cry1C*-5-14叁个Cry1C*蛋白表达量较高,抗虫性好的植株。(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静[6](2016)在《玉米品种抗虫性鉴定与主要玉米穗虫幼虫的种群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调查了 48个山东省主要玉米品种在自然感虫条件下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的差异,筛选出了高抗品种,明确了玉米穗虫种群的发生动态,为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玉米品种抗虫性鉴定通过田间调查不同玉米品种上的害虫数量,利用虫情指数法鉴定抗虫性,其中2015年供试所有品种中,高抗玉米蚜性的品种13种,高抗棉蚜性的品种6种,高抗禾谷缢管蚜的品种5种,高抗棉铃虫品种有3种,大多数品种未表现出对桃蛀螟的明显抗性,高抗玉米螟品种3种。2.玉米主要穗虫种群动态田间调查了 2015年夏玉米上主要穗虫的幼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幼虫数量自7月底开始增长,至9月上旬到达第一次高峰,随后下降,至10月初,又开始剧烈增长;桃蛀螟幼虫数量自8月中旬开始上升后,9月中旬稍微下降,随后又开始增长;棉铃虫幼虫数量自8月下旬至9月中旬呈现出一个高峰期。与2014年相比,玉米螟、桃蛀螟幼虫数量剧增,而且发生时间提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9-01)
崔彦芹[7](2016)在《转Bt-pta基因水稻后代分子检测与抗虫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半数人口以稻米为食。一直以来,虫害是危害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水稻,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以优良水稻恢复系辐恢838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表达载体pCAMBIA1301-Bt-pta转入其中,通过报告基因GUS表达检测,目的基因PCR检测,筛选出阳性T_0代转基因水稻;将其收获后种植,对其进行报告基因GUS表达检测,及目的基因PCR检测,检测出T_1代双价转基因水稻,对其进行抗虫性鉴定;将抗虫效果较好的双价转基因水稻收获后种下,得到T_2代转基因水稻,每个株系取10株,对目的基因进行PCR检测,获得纯合的双价抗虫转基因水稻。本论文获得的具体结果如下:1.构建双价植物表达载体:首先构建中间载体,用HindⅢ和SpeI分别对基础表达载体pCAMBIA1301和质粒pUC57-Bt进行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Bt和载体骨架pCAMBIA1301,然后通过T4 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骨架上,构建中间载体pCAMBIA1301-Bt;然后用HindⅢ分别酶切pCU57-pta与中间载体pCAMBIA1301-Bt,回收目的基因与中间载体骨架,再用T4 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pta连接到中间载体骨架上,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质粒pCAMBIA1301-Bt-pta。2.T_0代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初步检测: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Bt-pta转化优良水稻恢复系辐恢838,经驯化后移栽共获得105株再生植株,经过GUS化学组织染色及PCR检测,最终得到3个T_0代转双价基因阳性转化子。3.T_1代转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及抗虫性鉴定:将分单株收获的T_0代转基因水稻种子种下,得到T_1代转基因水稻株系,检测其报告基因GUS表达水平,并对初步检测出的阳性植株进行目的基因PCR检测、Bt毒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检测以及室内和室外的抗虫性检测,共检测出29株抗虫效果较好的双价转基因水稻,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考察。4.T_2代纯合双价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分单株收获T_1代29株抗虫效果较好的双价转基因水稻,种植获得29个株系,每个株系随机取10株,PCR法检测目的基因,10株全含目的基因的株系共29个,该29株系即为目的基因纯合株系,为以后组配杂交组合,获得抗虫杂交水稻提供恢复系材料。(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6-01)
贾莉莉[8](2016)在《转Bt基因海岛棉抗虫性鉴定及新品系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岛棉作为新疆特有的资源,其优良的纤维品质和商业价值是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本研究以K222、新海25、新海30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导入Bt基因,通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Bt-Cry1Ab/1Ac试纸条检测和抗虫性鉴定,证明Bt基因整合到海岛棉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在分子检测基础上,对转Bt基因海岛棉品系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PCR检测结果得出9个转Bt基因品系都含有目的基因,并且阳性率都在90%以上;Southern杂交结果可以看出7个转Bt基因品系出现了杂交条带,3个品系为单拷贝,3个品系为双拷贝,1个品系叁拷贝。表明Bt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海岛棉基因组中。(2)用Bt免疫试纸条检测转Bt基因品系及对照,转Bt基因品系的试纸条上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而对照的试纸条上只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K2-ZKC66的阳性率达到了90%。(3)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转Bt基因品系的叶片危害较轻,叶片较为完整,对照叶片危害较重,叶片不完整,7个转Bt基因抗虫棉幼虫校正死亡率都在60%以上。(4)Bt基因的导入对9个海岛棉品系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当受体为K222时,转基因品系农艺性状(除果枝数外)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当受体为XH25和XH30时,转基因品系农艺性状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5)9个转基因品系之间株高、始节高、始节数和铃数差异极显着(P<0.01),有效果枝数和有效铃数差异显着(P<0.05)。(6)9个转基因品系的产量性状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显着相关。(7)综合考虑9个转Bt基因抗虫棉在各方面的表现,筛选出K2-ZKC66,K2-ZKC31,K2-ZKC70叁个表现优良的新品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高嵩[9](2016)在《抗虫基因cry1Ab13在大豆中的遗传转化及抗虫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我国食用油主要的来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大豆虫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抗虫基因在植物中表达,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方式之一。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对鳞翅目等多种害虫具有高毒杀作用的微生物。它能在芽孢形成的同时,形成特异性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简称ICP)。当昆虫取食ICP后,活化的ICP与昆虫肠道内特有的特异性结合蛋白结合,结合以后,ICP全部或部分融合于细胞膜中,使细胞产生一些孔洞或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内渗透压被破坏,而细胞破裂。随着以上过程的发生,昆虫将不再食,最后死亡。因此Bt在植物抗虫育种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cry1Ab基因共有42种,其ICP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5%到95%之间。本试验所用的cry1Ab13基因是cry1Ab基因的1种,但是在该基因在大豆中还没有应用。本试验利用已得到的克隆载体,构建了以除草剂为筛选标记的pCambia3300-35s-cry1Ab13植物表达载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将该植物载体转入受体大豆“吉农28”中,对植株进行PCR检测,将得到的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抗虫鉴定,从而验证该基因功能并筛选可稳定遗传且高效表达的转基因抗虫的优良品系,为培育出抗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本试验主要获得的结果如下:1.利用亚克隆技术构建了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35s-cry1Ab13。2.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该载体转入“吉农28”大豆品种中,经PCR检测得到15株T1代阳性植株,转化率达到2.8%。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得到4株“吉农28”T0代转基因植株,抗性苗的阳性率为16%。3.利用Southern blotting鉴定15株T1代PCR阳性植株,以cry1Ab13基因为杂交探针,结果有5株出现杂交信号,并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4.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结果表明cry1Ab13基因在转化植株中叶片、茎秆中均有表达,不同转化植株间cry1Ab13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不同,且叶片中的表达量明显比茎秆中的表达量高。5.采用圆盘分隔法接入大豆食心虫幼虫,对T1代阳性植株籽粒抗虫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转化植株的抗虫性明显提高,对未转化大豆籽粒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周利琳,胡侦华,望勇,司升云,司越[10](2015)在《小白菜抗黄曲条跳甲种质资源的抗虫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小白菜对黄曲条跳甲的抗虫性鉴定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参照小菜蛾危害分级标准,比较了黄曲条跳甲成虫为害48个品种小白菜的叶面积损失百分率。结果表明,现行的小菜蛾危害分级标准不适用于黄曲条跳甲成虫;进一步分析发现48个品种小白菜叶片的叶面积损失百分率与其叶片孔洞数显着正相关(r=0.354),表明计数叶片受害孔洞数可以用来鉴定小白菜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抗虫性。为了创新小白菜对黄曲条跳甲的抗虫性种质资源,采用"叶片受害孔洞计数法"筛选了100个品种小白菜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抗虫性,得到了5个相对抗虫品种(‘新矮青-9’、‘新夏春3号’、‘918’、‘泰国种子-2’、‘夏冠’)和5个相对感虫品种(‘楚青325-6’、‘青优’、‘鸡毛菜’、‘12#耐抽苔青梗×668-1’、‘富士’),5个相对抗虫品种孔洞数间均无差异,但均极显着低于5个相对感虫品种,这些材料为小白菜抗虫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16期)
抗虫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主要的水稻害虫,海藻糖酶是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上的关键酶之一。该研究对转稻纵卷叶螟可溶性海藻糖酶基因(CmTre1)双链RNA(dsRNA)水稻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抗虫性鉴定。叶片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转CmTre1基因dsRNA水稻株系608的稻纵卷叶螟死亡率为70.00%,校正死亡率为50.95%。定量PCR检测表明,幼虫取食608株系后其体内CmTre1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59.00%,该基因的表达被抑制。田间抗虫性检测结果表明,608株系的卷叶率为15.06%,白叶率为13.98%,与对照差异显着。转CmTre1基因RNA干扰(RNAi)水稻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抗性。该研究为利用RNAi技术对稻纵卷叶螟进行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虫性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尹萍.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鉴定及其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
[2].夏浪,杜娟,李尚伟,赵凤.转CmTre1基因RNA干扰水稻的室内和田间抗虫性鉴定[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8
[3].张肖丽.不同棉酚含量棉花品种的抗虫性鉴定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4].贾莉莉,范李萍,李娟,陈全家,张海燕.转Bt基因海岛棉分子检测及抗虫性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7
[5].张亚玲.Bt(Cry1Ab/Cry1Ac)抗虫棉的抗虫性鉴定及新Bt(Cry1C*)基因在棉花上的遗传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7
[6].张静.玉米品种抗虫性鉴定与主要玉米穗虫幼虫的种群动态[D].山东农业大学.2016
[7].崔彦芹.转Bt-pta基因水稻后代分子检测与抗虫性鉴定[D].贵州大学.2016
[8].贾莉莉.转Bt基因海岛棉抗虫性鉴定及新品系筛选[D].新疆农业大学.2016
[9].高嵩.抗虫基因cry1Ab13在大豆中的遗传转化及抗虫性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6
[10].周利琳,胡侦华,望勇,司升云,司越.小白菜抗黄曲条跳甲种质资源的抗虫性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