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发育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发育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论文摘要

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是我国页岩气勘探重点层系。作为页岩气主力产层,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的发育机制研究具重要科学意义。与其他黑色页岩层段显著不同的是,龙马溪组页岩沉积于奥陶纪末期的冰期之后,且富笔石化石。因此,从地球系统观的角度,探讨重大地质转折期古气候、古生物和古沉积环境的演变,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黑色页岩发育机制。本研究系统采集川南地区宁203井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有机碳、主微量元素、矿物组成等分析以明确有机质富集程度和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程度,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进行笔石原位多元素成像分析,探索不同水体环境下的有机质富集机制,取得如下认识:(1)宁203所在位置在早志留世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有机碳分析数据显示富有机质层段位于为龙马溪组下部,总厚度为30m,总有机质(TOC)均值在3%以上,向上逐渐降低。通过岩心观察、手标本鉴定以及显微镜拍照发现笔石多呈银白色薄膜形式存在,笔石形态多为细长或短粗状,沿泥页岩层面以无序叠加或聚集式保存,单层丰度变化大。统计发现TOC含量与笔石丰度呈良好正相关性,指示有机质富集机制与笔石化石成因具相似性。(2)对宁203井龙马溪组页岩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指标分析表明,龙马溪组下段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环境,向上逐渐变为含氧环境。TOC含量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表明有机质保存于缺氧环境有关。同时高的Mo元素含量和富集程度可能指示了硫化的沉积环境,结合黄铁矿化笔石原位成像的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在赫南特冰期刚结束时,底部为弱含氧的孔隙水硫化环境。(3)利用LA-ICP-MS实现了龙马溪组笔石的原位多元素扫描成像,发现碳质薄膜笔石体表面富集Mg、Al、Si、Fe元素,结合Sr/Ba值则明显低于围岩,指示黏土矿物包埋是笔石碳化保存的主要途径。结合TOC、黄铁矿、黏土矿物含量和δ13Corg的全剖面变化情况及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提出早期微生物席繁盛和后期硫酸盐还原菌繁盛导致水岩界面孔隙水普遍缺氧,是笔石和有机质大量埋存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龙马溪组页岩展布及沉积环境
  •     1.2.2 有机质富集及黑色页岩发育机制
  •     1.2.3 笔石化石成因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背景
  •     2.1.1 区域构造史
  •     2.1.2 地层概况
  •   2.2 研究区龙马溪组地层分布范围
  • 第三章 岩心样品与实验方法
  •   3.1 样品采集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主量元素
  •     3.2.2 微量元素
  •     3.2.3 总有机碳
  •     3.2.4 X射线衍射
  •     3.2.5 笔石丰度
  •     3.2.6 笔石原位成像
  • 第四章 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
  •   4.1 沉积环境分析
  •     4.1.1 主量元素特征
  •     4.1.2 稀土元素特征
  •     4.1.3 微量元素特征
  •     4.1.4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分析
  •   4.2 有机质富集特征
  •     4.2.1 有机质丰度
  •     4.2.2 有机质丰度与笔石丰度的关系
  •     4.2.3 有机质丰度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小结
  • 第五章 龙马溪组笔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   5.1 笔石成因分析
  •     5.1.1 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稳定性满足成像分析需求
  •     5.1.2 多元素原位成像地球化学证据
  •   5.2 矿物学及笔石丰度证据
  •   5.3 面笔石率与黏土矿物的相关性分析
  •   5.4 对龙马溪组页岩形成机制的启示
  •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竺成林

    导师: 杨瑞东

    关键词: 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笔石,有机质,沉积环境

    来源: 贵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贵州大学

    分类号: P618.13

    总页数: 76

    文件大小: 2907K

    下载量: 224

    相关论文文献

    • [1].昭通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可行性研究[J]. 云南地质 2020(02)
    • [2].鄂西鹤峰区块龙马溪组储层特征及资源潜力[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8(03)
    • [3].彭水及邻区五峰——龙马溪组成烃生物特征及意义[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5)
    • [4].川东龙马溪组页岩解吸滞后现象实验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5].贵州北部安场向斜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J].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4)
    • [6].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中黄铁矿特征及地质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7].黔北凤冈一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评价[J]. 中国煤炭地质 2019(12)
    • [8].渝东南彭水地区彭页1井龙马溪组储层特征及含气性研究[J]. 地质与资源 2020(02)
    • [9].宜昌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复杂情况地质原因分析[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03)
    • [10].湘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黄铁矿粒径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6)
    • [11].彭水及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常压形成机制[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01)
    • [12].黔北习科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地层划分与对比[J]. 地层学杂志 2020(01)
    • [13].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关键地质因素[J]. 天然气工业 2020(06)
    • [14].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压裂液伤害实验[J]. 西部探矿工程 2020(10)
    • [15].川渝鄂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及储集特征[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8(02)
    • [16].渝东南武隆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裂隙特征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7].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17(04)
    • [18].低程度勘探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研究——以四川广元地区邱家河组和龙马溪组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04)
    • [19].五峰组—龙马溪组笔石带划分与沉积环境的意义——以重庆武隆接龙剖面为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9(06)
    • [20].鄂西宜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硅质来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2020(03)
    • [21].鄂西来凤-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 [22].云南永善地区龙马溪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 四川有色金属 2018(04)
    • [23].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04)
    • [24].咸丰地区咸地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石学特征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19(S1)
    • [25].陕南宁强地区汉页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J]. 中国煤层气 2018(01)
    • [26].鄂西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3)
    • [27].大巴山前缘田坝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8].湘西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J].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2)
    • [29].彭水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研究[J]. 山东化工 2018(22)
    • [30].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03)

    标签:;  ;  ;  ;  ;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发育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