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干层论文_井乐,李建平,张翼,马红英,李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干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黄土高原,水分,黄土,丘陵,分水线,储水量。

土壤干层论文文献综述

井乐,李建平,张翼,马红英,李剑[1](2018)在《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干层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干层差异特征,本研究以放牧草地、封育15年草地、15年柠条地和封育30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层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放牧草地、封育15年草地、15年柠条地、封育30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142、0.107、0.067、0.078;土壤干层起始深度分别为80、100、120、360cm;干层厚度分别为380、180、120、100cm;干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9%、8.9%、8.1%、9.7%。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剖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燥化现象,放牧草地和15年柠条地土壤干燥化尤为严重,封育15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着高于放牧草地(P<0.05),封育30年草地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极显着高于放牧草地(P<0.0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显着增加,土壤干层逐渐减轻变薄,向下深移,干层强度下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汪星,高志永,汪有科,聂真义,靳姗姗[2](2018)在《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干层的修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林地土壤干层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5年,以典型黄土丘陵区枣林及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10种试验处理:常规(PI-1)、轻度(PI-2)、中度(PI-3)、重度(PI-4)修剪;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地膜覆盖、林下裸地;PI-4+塑料膜覆盖;农地。并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探讨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与相似条件下的旱作农地相比,15龄旱作山地枣林土壤干层深度达560 cm,年均耗水量高出农地19.7 mm;不同修剪处理间,枣林土壤含水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4种修剪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PI-1<PI-2<PI-3<PI-4;在常规修剪情况下,采取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都显着增加(P<0.05),分别比林下裸地土壤储水量增加31.8~43.1、69.9~71.4和84.0~92.7 mm;地膜覆盖储水量在枣林休眠期达339.45 mm,显着高于石子覆盖和林下秸秆处理(P<0.05);PI-4+塑料膜覆盖处理土壤水分与农地土壤水分在枣林生育期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休眠期枣林土壤含水量高于农地。【结论】增加枣树修剪强度可明显减少林地耗水;全年林地覆盖更有利于生育期土壤水分储存并可有效降低林地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适度修剪+全年地膜覆盖可有效防治林地土壤干层加重或发生。(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董爽[3](2018)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区土壤干层及有效水时空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黄土区切沟密集,地形支离破碎,地形与植被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状况较为复杂。土壤水作为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相互转化的纽带。切沟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单元,它的发育不仅切割地表、破坏耕地,而且淤积河道、填塞水库。研究地形破碎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评估黄土坡面土壤水库功能,深入认识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区干层的分布格局。本文通过对六道沟流域地形破碎区3条分水线上15个测点的土壤剖面水分状况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分析深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干层分布格局及土壤有效水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生长季0~3 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生长季后1.2 m以上土层亏缺水分得到补充,但该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含量未得到恢复,其中2.6~6.4 m深度范围缺水严重,流域分水线土壤水分含量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各观测点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分布曲线、极值出现深度和干层深度范围不同,剖面干层随各分水线走向表现出不连续分布的特点;分水线干层平均起始深度为2.03 m,厚度为0.4~8 m,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值为9.03%,干层厚度与起始深度和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2)观测期内干层厚度具有明显增大、缓解和大幅减小的动态特征,表现出干层发育的复杂性;干层厚度和干层内土壤含水量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95和0.90,具有强烈的时间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永久性干层的特征;破碎地形对干层预测精度有一定影响,但仍能取得可接受的预测效果。(3)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储水量变异系数先增加后减小,0~1 m土层土壤储水量时间变异性最小,7~8 m土层最大;6~7 m土层土壤储水量均值与变异系数呈正相关关系,0~3 m土层二者呈凸型二次曲线关系,其它土层二者呈凹型二次曲线关系;观最大蒸散量出现在2016年9月,占同期降水量的77.11%;土壤水分含量减少现象发生比例为68.42%;空间尺度上,随干层内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土壤有效水空间异质性减小,其含量先减小后增大。干层内土壤含水量空间异质性越大,土壤有效水空间异质性先增大后减小,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量越丰富。时间尺度上,干层内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有效水空间异质性先减小后增大,而含量水平逐渐增大。干层内土壤含水量空间异质性越大,土壤有效水空间异质性越大,其含量越小。(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春雷[4](2018)在《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干层时空特征及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区域气候条件以及大规模植被建设的影响,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并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人工植被的可持续性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临严重威胁。量化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时空动态特征,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发展态势,为人工植被的可持续性以及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论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南北样带土壤干层为研究对象,对南北样带土壤干层及相关环境因素开展了长时间、高频率的调查工作,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偏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域样带土壤干层的时空动态特征、演变规律及主导因素,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土壤干层的间接和直接预测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中,黏粒、粉粒和砂粒的含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土壤质地沿水平方向上的变异要大于垂直方向,黏粒和砂粒的空间变异程度要高于粉粒。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样带上呈现由南到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最终在1.5 m以下土层趋于平稳,维持在较低水平。表层土壤(0~0.4 m)饱和导水率随着纬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容重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趋势与饱和导水率相近,与饱和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田间持水量和凋萎含水量沿样带的变化趋势相近,且整体上均表现为由南到北逐渐降低的趋势,仅在黄土高原北部有一定升高。(2)不同季节中,土壤水分在样带剖面土层平均含量相近,但春季和冬季土壤含水量的空间相似性大于夏季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在区域样带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由南到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样带末端一定的回升。不同时期剖面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层0~1.6 m,其中以秋季的土壤水分状况最好。整体来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剖面中参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统一体水分交换过程的主要土层深度范围为表层0~2 m。样带土壤水分活跃层的厚度、活跃层内水分变异程度和活跃层内水分含量均随纬度的增加呈二次函数分布,样带中部活跃层厚度较大,部分样点厚度超过了4 m。水分活跃层的空间分布是气候和局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因素的贡献率更高。(3)在不同季节下,样带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土壤干层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部分样点干层厚度达到了5 m。从研究期平均水平来看,土壤干层的分布面积占样带断面总面积的28.38%,起始深度均值约为1 m,厚度在3 m左右。在不同季节中,夏季土壤干层的分布面积最大,秋季土壤干层的分布范围最小,水分状况最好。土壤干层各量化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出了一定的周期性,但各指标增减规律在时间上不完全重合,土壤干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相较于另两个指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各指标随时间的变异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别,整体而言,干层内平均干燥化指数的变异程度最大,干层厚度的变异程度最小。(4)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干层在剖面的分布范围及干层内的干燥化程度不同,其中农地的土壤干层分布最浅,主要分布在0.12~1.38 m深度范围内,林地和草地土壤干层在剖面的分布范围相似,均在0.32~3.70 m的范围内。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依次为农地<林地<草地。土壤干层厚度的增减过程通常是上、下边界同时进行,上、下边界的增减速度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农地中上边界的增减速度小于下边界,林地和草地相反。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干层量化指标中,干层内干燥化指数随时间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干层起始深度和干层厚度。(5)在极端条件下,土壤干层的分布范围具有显着差异,样带土壤干层分布面积的最小值仅为最大值的53.8%,因此,长时间序列观测在土壤干层的研究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永久性干层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由于其自我恢复能力较差和其严重的负效应,永久性干层在干层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中应给予更多的重视。调控土壤干层的措施和精力应该主要放在永久性干层分布的区域,以减轻其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提高干层治理措施的功效。干层修复工作中应加强与局地因素相关的措施,如土地利用的改变、植被种类的选择、合理种植密度和微地形重建等,这是修复永久性干层的关键。(6)在土壤干层的模拟中,通过预测土壤干燥化指数,进而计算出土壤干层各指标的间接预测方法取得了较高的模拟精度。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通过间接方法预测土壤干层是一种有效的干层模拟手段。此外,不论是间接方法中对样带0~5 m土层土壤干燥化指数的预测,还是直接方法中对干层3个指标的模拟,在相同变量的情况下,人工神经网络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均表现出了更强的刻画能力。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燥化指数及干层的相关模拟中,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其前景和优势相较于多元线性回归更为显着。论文在理解土壤干层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干层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变规律,阐明了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永久性干层应作为干层调控的重点,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配合间接方法的土壤干层预测模型。这些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防控形势、提高区域土壤干层调控措施的针对性、促进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长效可持续,进而为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科学管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推进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董爽,李同川,郭成久,贾玉华,金珊[5](2017)在《陕北黄土区流域分水线土壤干层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黄土区切沟密集,地形支离破碎,地形与植被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状况较为复杂。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深剖面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流域分水线深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干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0~3 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生长季后1.2 m以上土层亏缺水分得到补充,但该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含量未得到恢复,其中2.6~6.4 m深度范围缺水严重,流域分水线土壤水分含量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各观测点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分布曲线、极值出现深度和干层深度范围不同,剖面干层随各分水线走向表现出不连续分布的特点;分水线干层平均起始深度为2.03 m,厚度为0.4~8 m,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值为9.03%,干层厚度与起始深度和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比较而言,陕北黄土高原干层发育严重程度较突出。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壤水资源分布及土壤水库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06期)

段晨宇[6](2017)在《黄土高原植被对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干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该地区生态环境,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降水不足、蒸发强烈,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严重不足,是该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重建植被生长强烈消耗土壤水分,土壤储水量显着减少,土壤干层就是不合理植被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大量学者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对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分布和严重程度没有全面的认识。为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干层的影响,本论文以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将不同气候区林木草地的降水入渗深度作为前提,从植被生长年限和植被类型两方面分析植被对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干层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山西偏关降水入渗深度在1.5m左右;陕西神木降水入渗深度在1.3m左右;陕西安塞降水入渗深度在1.6m左右;甘肃泾川降水入渗深度约为2.3m;陕西千阳降水入渗深度在2m以下。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入渗深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半干旱地区,降水入渗深度的平均值为1.5m;在半湿润地区,降水入渗深度在2m以下。并且,同一地点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差异较小。2.在半干旱地区,宁夏海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的强度大小关系为10a>7a>3a,且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已达7m,7年生和10年生苜蓿草地要大于10m;甘肃榆中柠条林地土壤干层的强度大小关系为20a>14a>11a>4a;在半湿润地区,陕西长武5年生苹果林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3.2m,10年生苹果林地土壤干层深度为6m,15年生在6m以下;甘肃镇原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化强度最小,深度在3.8m左右,8年生为5m,18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可达10m。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年限对土壤干层的影响有着相似的规律,都是随着植被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干层的强度逐渐增大,深度逐渐加深。且半干旱地区土壤干层的强度明显大于半湿润地区。3.20年生植被土壤干层的强度大小关系为沙棘>柠条>刺槐;8年生植被土壤干层的强度大小关系为刺槐>柠条;30年生植被土壤干层的强度大小关系为柠条>刺槐>苜蓿;3年生植被土壤干层强度大小关系为苜蓿>柠条;10年生植被土壤干层强度大小关系为刺槐>苜蓿。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强烈,农地和荒坡的土壤储水量明显大于其它植被类型。不同植被类型均出现了明显的土壤干层现象,干层强度的大小关系随着植被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改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邵明安,贾小旭,王云强,朱元骏[7](2016)在《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干层发生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土壤物理学和生态学及其交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我国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土壤干层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土壤干层的概念与特征、评价指标、形成原因与危害、不同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及调控对策等,针对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和植被退化现状,提出土壤干层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建立统一的土壤干层动力学量化指标、干层内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有效性、土壤干层强度对土壤—植被—大气传输体(SVATs)中水分运移的影响、土壤干层发生发展过程和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干层预测模型及其调控机制。此外,土壤干层的研究应结合当前植被恢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在气候变化和剧烈人类活动背景下,开展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资源影响及其调控对策研究,将是水科学与生态学领域长期面临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白凯国,靳红强,郜军辉,袁龙[8](2015)在《土壤干层综合指标评判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发育给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困难,诸多学者对其形成机制、特性、评判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常用的评判土壤干层干化程度的方法具有较大局限性,不同土壤评判方法亦不具有通用性。合理、通用的评判方法是开展土壤干层研究的基础,在分析其形成机制及系统总结常用评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剖面尺度上的多指标最优组合作为土壤干层的综合评判法,该法测定方便、结果可靠通用,对土壤干层研究及生产实践具有积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谢军红,柴强,张仁陟,罗珠珠,李玲玲[9](2014)在《黄土高原区多年生苜蓿地土壤干层恢复的适宜后茬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换茬种植、休闲对9年生苜蓿地土壤水分的恢复作用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连续种植9年的苜蓿地0-300cm土层整体出现干燥化现象,随着苜蓿生长季的延长和土层加深,干燥化现象加剧,连续2个丰水年,降雨对连续生长11年苜蓿地30-50cm表现出恢复作用,对80-140cm表现出加剧作用,0-30cm和140-300cm缓解作用。在雨养条件下换茬种植玉米、谷子、休闲3种处理的水分恢复效果最好,马铃薯与春小麦次之,要使0-300cm土层土壤水分得到完全恢复,换茬种植玉米、谷子、马铃薯、春小麦分别需要净恢复土壤水分3.85,13.55,16.50,20.40mm,休闲需16.17mm;生长9年苜蓿地挖除苜蓿休闲1年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既能恢复土壤水分又能提高毫米水产能。从土壤水分恢复和提高生产力两方面综合分析,玉米是试验区多年生苜蓿地土壤水分恢复适宜后茬。(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李田湉,王俊,刘文兆,殷铎,马赛[10](2013)在《增施氮肥对黄土高原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干层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里铺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了5种不同氮肥用量(0、45、90、135、180kg·hm-2)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土壤干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层深度大约在50260cm之间;施氮量小于90kg·hm-2时,增施氮肥土壤耗水强度和干层深度变化较小,而施氮量超过90kg·hm-2时,增施氮肥平均土壤耗水强度较大,但干层深度无明显变化,干层厚度增加速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丰水年的高降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土壤干燥化,减小干层厚度。(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土壤干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林地土壤干层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5年,以典型黄土丘陵区枣林及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10种试验处理:常规(PI-1)、轻度(PI-2)、中度(PI-3)、重度(PI-4)修剪;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地膜覆盖、林下裸地;PI-4+塑料膜覆盖;农地。并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探讨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与相似条件下的旱作农地相比,15龄旱作山地枣林土壤干层深度达560 cm,年均耗水量高出农地19.7 mm;不同修剪处理间,枣林土壤含水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4种修剪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PI-1<PI-2<PI-3<PI-4;在常规修剪情况下,采取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都显着增加(P<0.05),分别比林下裸地土壤储水量增加31.8~43.1、69.9~71.4和84.0~92.7 mm;地膜覆盖储水量在枣林休眠期达339.45 mm,显着高于石子覆盖和林下秸秆处理(P<0.05);PI-4+塑料膜覆盖处理土壤水分与农地土壤水分在枣林生育期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休眠期枣林土壤含水量高于农地。【结论】增加枣树修剪强度可明显减少林地耗水;全年林地覆盖更有利于生育期土壤水分储存并可有效降低林地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适度修剪+全年地膜覆盖可有效防治林地土壤干层加重或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干层论文参考文献

[1].井乐,李建平,张翼,马红英,李剑.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干层差异[J].草业科学.2018

[2].汪星,高志永,汪有科,聂真义,靳姗姗.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干层的修复效应[J].林业科学.2018

[3].董爽.陕北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区土壤干层及有效水时空分布[D].沈阳农业大学.2018

[4].赵春雷.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干层时空特征及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董爽,李同川,郭成久,贾玉华,金珊.陕北黄土区流域分水线土壤干层分布[J].水科学进展.2017

[6].段晨宇.黄土高原植被对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干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7].邵明安,贾小旭,王云强,朱元骏.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6

[8].白凯国,靳红强,郜军辉,袁龙.土壤干层综合指标评判法[J].甘肃科技.2015

[9].谢军红,柴强,张仁陟,罗珠珠,李玲玲.黄土高原区多年生苜蓿地土壤干层恢复的适宜后茬筛选[J].水土保持学报.2014

[10].李田湉,王俊,刘文兆,殷铎,马赛.增施氮肥对黄土高原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干层动态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

论文知识图

西北干旱区土壤干层发育强度空...不同施肥下土壤干层的平均含水...土壤干层形成的表层驱动模型土壤干层在坡面水平方向上的空间...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厚度(DS...土壤干层样点分布图

标签:;  ;  ;  ;  ;  ;  ;  

土壤干层论文_井乐,李建平,张翼,马红英,李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