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冬季气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温,冬季,西伯利亚,东亚,环流,气候,塔里木盆地。
冬季气温论文文献综述
胡静[1](2019)在《陕西治污降霾打出“组合拳”》一文中研究指出又是一年秋冬季,正值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时。“今年秋冬季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不仅决定今年全年空气环境质量目标能否实现,也将直接影响2020年蓝天保卫战终期目标的实现。”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智华说,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1(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12-10)
记者,苗青[2](2019)在《预计今年我区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苗青)昨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通报2019年前叁季度我区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今冬明春气候趋势预测。据介绍,2019年前叁季度我区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4高,锡林郭勒盟及其以东地区明显偏高;降水量东多西少,全区大部降水量接(本文来源于《呼和浩特日报(汉)》期刊2019-10-31)
孙健,李栋梁,邵鹏程,高娜[3](2019)在《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51—2014年中国160站月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季节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S-EOF)等方出现前、后冬相反甚至冷暖交替的现象。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存在3个主模态:全冬一致型、前后反相型和冷暖交替型。当西伯利亚高压冬季一致偏强(偏弱)时,冬季一致冷(暖);当海陆热力差异由强变弱、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由强变弱,东亚西风急流比较稳定,强度偏强,位置由南向北移动时,冬季前冷后暖;当大气环流发生突变,尤其是海平面气压场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大气活动中心的频繁调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月时间尺度上强弱交替时,冬季气温呈冷—暖—冷交替变化。(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毛炜峄,李红军,叶尔纳尔·胡马尔汗[4](2019)在《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与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8年新疆103站逐月气温及NECP/NCAR逐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基于汤懋苍等定义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强、弱年及其变化特征,揭示了高原冬季风异常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近57 a来,青藏高原冬季风略增强,高原冬季风指数与新疆冬季气温呈显着负相关,高原冬季风偏强有利于新疆冬季气温偏高,反之亦然。高原冬季风指数与新疆冬季气温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南疆高于北疆,西部高于东部,平原高于山区。南疆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变化受高原冬季风影响最显着,而年际变化受高原冬季风异常的影响更强。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偏强年,850 hPa上中亚区域以及蒙古高原都有弱距平暖平流影响新疆;500 hPa上新疆位于位势高度正距平区,乌拉尔山北部为负距平区,欧亚50°N以北区域盛行西风气流,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塔里木盆地。高原冬季风异常偏弱年,850 h Pa上新疆受距平冷平流影响;500 hPa上乌拉尔山脊发展,引导冷空气南下入侵塔里木盆地。(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陈爱京,肖继东,杨志华[5](2019)在《阿勒泰地区冬季积雪变化及其与气温及降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阿勒泰地区2004—2018年冬季积雪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11月开始形成积雪稳定期,12月积雪覆盖率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积雪面积的扩张,12月到翌年2月发展到鼎盛阶段,1月达到最高峰;随着暖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积雪也逐渐消融。14年来,>20 cm的积雪面积年际变化趋势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积雪变化与降水几乎没有相关关系,但积雪面积与气温有很高的负相关性,受气温的影响较大,说明气温是影响积雪变化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朱红霞,陈文,冯涛,王林[6](2019)在《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主要年际变化模态及其对东亚气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40°N—60°N,80°E—120°E的区域作为西伯利亚高压的主要活动区域,利用NCEP/NCAR月均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对该区域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从1979—2017年共38个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结果表明,第1模态为全区一致的变化,第2模态为南北气压的反相变化关系,第3模态为东西部气压的反相变化关系,并且3个模态的时间序列都存在显着的年际变化。进一步对相关的大气环流和东亚气温异常的分析表明,第1模态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在地面表现为海陆气压差的改变,500 h Pa高度上东亚大槽强度的变化,200 h Pa纬向风场上温带急流、副热带急流强度的变化,SH负位相时,东亚偏暖,SH正位相时,东亚偏冷;第2模态与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和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高度场上表现为一个准正压的南北环状模态,SH北强南弱时,环流场类似AO正位相,温带急流减弱,东亚东北部偏暖,SH北弱南强时,东亚东北部偏冷;而与第3模态相联系的大气环流主要出现在欧亚大陆局部区域,与北大西洋涛动(NAO)也存在一定的关联,SH东强西弱时,东亚北部偏暖,西南部偏冷,SH东弱西强时,东亚北部偏冷,西南部偏暖。(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4期)
赵酉龙,罗俊伟,郭彩萍,闫慧芳,胡桃花[7](2019)在《简析欧亚冬季阻塞高压活动对山西气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1951年~2018年山西省冬季气温资料的分析,得到山西省冬季气温有显着的线性增暖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本以正距平为主。随着全球变暖,山西省冬季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增速较日平均最高气温快0.19摄氏度/10年。从M-K突变检验分析山西冬季气温有显着的2~4年的年际周期和30~35年的年代际周期。对山西冬季气温影响一直存在且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在冬季,乌山-巴湖阻塞高压在1971年前和2002年后偏强时山西冬季气温偏低,但2002年后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5期)
李格,李鹤龄[8](2019)在《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我国160个台站63年(1951/1952年-2012/2013年)冬季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平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体上有增温趋势。采用EOF方法分析中国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全国一致变化型(EOF1)、南北反向变化型(EOF2)和东北、西南与西北、华南反向变化型(EOF3)。(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支蓉,高辉[9](2019)在《2018/2019年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对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2019年冬季,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在北半球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乌拉尔山地区为高度场正异常,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地区为高度场负异常,欧亚中高纬整体以经向型环流为主。冬季冷空气活动较频繁且强度偏强,受其影响,除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及华南地区中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偏低。此外,欧亚中高纬环流季节内调整明显,导致我国气温异常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秋季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密集度偏低是造成东亚冬季风偏强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7期)
ZHU,Tingting,MAO,Jiangyu[10](2019)在《冬季中国东北地区天气尺度位涡下侵及其对地面气温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每天一定区域内有平流层位涡向下侵入到对流层现象的格点总数定义为天气尺度区域位涡下侵(RPVI)指数,由此建立了1979至2016年冬季中国东北地区RPVI指数的年际变化序列。合成分析表明,在高(低)RPVI指数年,平流层位涡正(负)异常于90°–110°E区域向下侵入至对流层300 hPa附近,因而在对流层低层强迫出异常气旋(反气旋)。近地层异常气旋(反气旋)西侧的北(南)风导致东北地区地面气温异常至少低于(高于)-0.9°C(0.9°C)。(本文来源于《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期刊2019年04期)
冬季气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记者 苗青)昨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通报2019年前叁季度我区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今冬明春气候趋势预测。据介绍,2019年前叁季度我区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4高,锡林郭勒盟及其以东地区明显偏高;降水量东多西少,全区大部降水量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冬季气温论文参考文献
[1].胡静.陕西治污降霾打出“组合拳”[N].中国环境报.2019
[2].记者,苗青.预计今年我区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9
[3].孙健,李栋梁,邵鹏程,高娜.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J].气象学报.2019
[4].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毛炜峄,李红军,叶尔纳尔·胡马尔汗.青藏高原冬季风异常与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的关系[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9
[5].陈爱京,肖继东,杨志华.阿勒泰地区冬季积雪变化及其与气温及降水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朱红霞,陈文,冯涛,王林.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主要年际变化模态及其对东亚气温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9
[7].赵酉龙,罗俊伟,郭彩萍,闫慧芳,胡桃花.简析欧亚冬季阻塞高压活动对山西气温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
[8].李格,李鹤龄.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J].科技经济导刊.2019
[9].支蓉,高辉.2018/2019年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对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影响[J].气象.2019
[10].ZHU,Tingting,MAO,Jiangyu.冬季中国东北地区天气尺度位涡下侵及其对地面气温的影响(英文)[J].AtmosphericandOceanicScienceLetter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