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共轭论文_李承明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位共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位,共轭,光学,数字,介质,相移,偏振。

相位共轭论文文献综述

李承明月[1](2019)在《用于穿透和聚焦在散射介质内部的光学相位共轭技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OPC) is a technique that generates a light field with reversed wavefront and identical amplitude distribution as the incident light. It has a unique feature of suppressing the aberration of incident beam induced by inhomogeneous or disturbing medium. Although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since the 1970s, it ha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because of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ive potential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PC-based techniqu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tilized to form a focus through/inside highly scattered biological samples. It opens a new avenue by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light delivery in biological tissue for high-resolution imaging,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dical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its further development,recent progress of OPC techniques for focusing light through/inside biological tissue was summarized.(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陈鹏烽,张云华,陈海涛,朱国强[2](2019)在《用于射频泄漏抑制的相位共轭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方向回溯天线中射频泄漏对相位共轭性能及波束指向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平衡结构的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结构,实现射频泄漏抑制。分析了传统相位共轭(phase-conjugating,PON)阵列中射频-中频(radio frequency-intermediate frequency,RF-IF)隔离度对相位共轭性能影响;并针对传统PON阵列射频泄漏抑制较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平衡结构的阻性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混频电路来提高射频泄漏抑制指标和相位共轭性能;进一步设计了平衡型的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结构,利用跟踪锁相环和同相正交(in-phase/quadrature,IQ)调制结构促进RF-IF隔离。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平衡型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电路射频泄漏的抑制高于40 dB,且具有在射频输入功率低至-80 d Bm时,保持约4 dBm的稳定共轭信号输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颜森林[3](2019)在《基于相位共轭及交叉相位共轭反馈的耦合激光器混沌增频》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共轭及交叉相位共轭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分析了频率失谐及频率增强原理,研究了4个相位共轭反馈技术方案并进行两激光器混沌增频。研究结果表明,当利用相位共轭反馈对单个激光器进行混沌增频时,增频效果显着增强到原来的4倍;当利用相位共轭双反馈对两耦合激光器同时进行混沌增频时,增频效果达到原来的5倍以上,且谱线明显展宽;当利用相位共轭交叉反馈对激光器进行混沌增频时,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可被显着增加到原来的4.4倍;当利用相位共轭双交叉反馈对两个激光器同时进行混沌增频时,两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同时显着增加到原来的4倍或6倍,频谱明显展宽。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利用相位共轭双交叉反向反馈增加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馈量的增加,两激光器混沌振荡频率增加,最大可增加到原来的4.2倍或5.9倍,且频谱显着展宽。(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8期)

周雯静[4](2019)在《通过光学相位共轭抑制光纤通信非线性效应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光纤通信的飞速发展,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传输带宽大的光纤通信系统迫切地被人们需要,但光传输中光纤色散以及非线性效应等因素的存在又阻碍了人们朝着更远、更高、更快的目标前进,因此抑制光传输中光纤的色散以及非线性效应尤为重要。光学相位共轭(OPC)不仅理论上可以完全抑制光传输中光纤的非线性损伤,还可以补偿光纤的偶阶色散,并且在光传输中因不存在光电-电光的相互转换而减少能量损失,从而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求解出波动方程,再由波动方程详细地推导出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然后利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解释OPC对光纤非线性效应的抑制原理,并针对OPC模型的结构,详细地研究了四波混频效应(FWM)的转换效率。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FWM转换效率的表达式,并利用表达式找出影响FWM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仿真软件建立FWM仿真平台并模拟FWM过程,仿真了不同条件因素下的FWM最大转换效率;最后搭建FWM实验平台并验证仿真结果。基于OPC对光纤通信系统非线性效应的抑制,本论文分别研究了OPC对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以及WDM光纤通信系统非线性效应的不同抑制程度。首先通过公式推导得到添加OPC模块后单信道QPSK光纤通信系统的SNR,并计算理论Q值。然后针对单信道QPSK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了传输速率为10Gbit/s,传输距离为50km的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OPC能够有效地抑制光纤非线性效应,提升系统性能。最后通过仿真软件搭建仿真系统,从入纤光功率、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以及调制格式等方面,研究了OPC对单信道以及WDM光纤通信系统非线性效应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添加OPC模块后的系统不仅接收端信号质量得到提高,最大输入光功率阈值也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凯,薛彬,王志洋,吴翰钟[5](2019)在《偏振相移与相位共轭结合的散射光聚焦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散射介质对光的随机散射作用是制约其光学聚焦和成像的重要因素,光学相位共轭技术能够通过对散射光场共轭还原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光学聚焦和成像,其中散射光场相位的获取是共轭还原的核心。阐述了偏振相移的基本原理,将偏振相移与相位共轭技术相结合,设计了新的基于偏振相移的数字光学相位共轭系统。采用633nm的HeNe激光器作为系统光源,毛玻璃作为散射介质开展散射光聚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成功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光学聚焦,其中聚焦点与背景光强的比值可达约400倍。(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婷[6](2018)在《被动相位共轭法进行声聚焦的改进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艇的辐射噪声是威胁其自身安全和影响其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舰艇辐射噪声需要先确定其噪声源的位置和辐射特性,从而有的放矢地对辐射噪声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复杂的海洋环境会对声源的定位、聚焦和成像造成影响,但是有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复杂的海洋环境能够增强相位共轭法的聚焦效果。当基于相位共轭法进行声聚焦的过程是通过数值仿真实现时,此聚焦过程也称为基于被动相位共轭法进行的声聚焦,通常用于水下声源的定位和成像中。虽然相位共轭法能够实现声波的反向传播和自适应聚焦,但是其聚焦的焦点尺寸较大。在自由空间中,其焦点尺寸受半波长衍射极限的限制,并且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大,焦点尺寸也增大。由于较大的焦点尺寸不利于对声源位置的精确判断,因此本论文针对相位共轭法的上述限制,对缩小焦点尺寸的问题展开了研究。论文中提出了被动相位共轭法的两种改进算法: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和分裂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并证明了它们缩小焦点尺寸的能力。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相位共轭法的基本理论,梳理了相位共轭阵常用的叁种收发形式之间的关系。在自由空间中,给出了均匀线列阵基于相位共轭法聚焦点声源的远场波束函数,指出改变线列阵的阵列参数能够实现缩小焦点尺寸的目的,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通过对比不同收发形式的聚焦效果,得出基于测量声压采用单极子源发射(Monopole phase conjugation,PC/M)和基于测量声压梯度采用偶极子源发射(Dipole phase conjugation,PC/D)这两种收发形式的聚焦效果较好的结论,作为后续研究中选择阵列收发形式的依据。(2)基于被动相位共轭法,提出了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此方法是通过数值仿真迭代每个阵元基于相位共轭法聚焦的过程,来增强聚焦的效果,并结合基阵的指向性实现缩小焦点的目的。依据PC/M和PC/D两种收发形式,给出了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的两种计算公式。理论分析表明,在自由空间远场中,均匀线列阵基于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聚焦点声源,焦点尺寸与迭代次数N成反比。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焦点尺寸减小的同时栅瓣干扰靠近主瓣,会导致对声源位置的误判。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利用相位共轭法聚焦的焦点作为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聚焦的搜索范围,对于Ne个阵元的均匀线列阵,在此范围内不出现栅瓣干扰要求迭代次数N<Ne-1。数值仿真和实验对此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接收线列阵在距离声源1倍波长处,基于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聚焦的焦点尺寸达到约1/3波长,突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在远场中聚焦的焦点尺寸达到基于被动相位共轭法聚焦的焦点尺寸的5.6%,实现了缩小焦点尺寸的目的。(3)基于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提出分裂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该方法将分裂互相关公式引入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中,既保留了增加迭代次数能够缩小焦点尺寸的优点,又具有比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更小的焦点尺寸和更好的旁瓣抑制能力。依据PC/M和PC/D,给出了分裂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的两种计算公式。理论分析表明,线列阵位于自由空间远场中,相同迭代次数的情况下,基于分裂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聚焦点声源的焦点是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聚焦焦点尺寸的一半。数值仿真和实验对此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接收线列阵在距离声源1倍波长处,基于分裂人工迭代相位共轭法聚焦的焦点尺寸达到约1/7波长,突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在远场中,聚焦的焦点尺寸达到基于被动相位共轭法聚焦的焦点尺寸2.8%,实现了继续缩小焦点尺寸的目的。(4)在对线列阵进行了讨论的基础上,在自由空间中,讨论了叁种常用平面阵(圆周阵,十字阵,矩形阵)基于相位共轭法和所提出的改进算法的聚焦特性。理论上给出了平面阵聚焦的远场波束函数,分析了可能影响焦点尺寸的阵列参数。在自由空间中,数值仿真对比了叁种平面阵聚焦的效果,结合理论分析的结论确定能够影响焦点尺寸的阵列参数。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所提出的两种改进算法都能够有效提升平面阵的聚焦效果。在近场和远场中,当平面阵的阵列特征尺寸和阵元个数相同时,基于测量振速采用偶极子源发射的圆周阵聚焦效果最好。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圆周阵的尺寸能够缩小聚焦的焦点尺寸。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为提升基于被动相位共轭法进行声聚焦的性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为发展基于相位共轭法对噪声源的聚焦成像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8)

宋超,汪待发[7](2018)在《DMD光学相位共轭系统的关键参数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光学相位共轭(Digital 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DOPC)技术可穿透或在散射介质深部形成高能量、高对比光学聚焦,为组织深层的光激发(如光遗传学)、光成像、光治疗等提供革新的技术手段。基于数字微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的DOPC具有响应速度快的独特优势,有望将该技术推向活体应用。针对基于DMD的DOPC散射光学聚焦系统,研究了与DMD共轭的平面镜的位置偏差这一重要却难以准确确定的参数对系统性能(峰背比PBR)的影响,并在课题组之前所提出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DMD反射特性的波前记录光路方案。结果表明,两种设计对于平面镜位置偏差有较好的容忍度,在1mm的范围内,PBR均可保持在最大值的80%以上。新设计对于位置偏差的容忍度更高,达到3mm左右,但其能达到的最高PBR效率要略低近4个百分点。相关设计及结果可为基于DMD的DOPC光学聚焦系统的设计、日常调试等提供新方法及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婷,黎胜,刘松[8](2018)在《不同类型的平面相位共轭阵聚焦点声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平面相位共轭阵聚焦效果不同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讨论了圆周阵、十字阵和矩形阵聚焦自由场点声源的特点,并进行试验验证.测量声压采用单极子阵发射,测量振速采用偶极子阵发射.在距离声源的极近距离、近场和远场处,叁种平面阵在相同的阵列尺寸、相同的阵元个数和相近的阵元间距的情况下,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其聚焦的空间分辨率和旁瓣干扰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近场和远场中,以测量振速采用偶极子阵发射的圆周阵聚焦效果最好;极近距离处,以测量声压采用单极子阵发射的圆周阵聚焦空间分辨率最高,但旁瓣干扰最大;扩大圆周阵和十字阵的阵列尺寸能够提高其聚焦的空间分辨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陈艳龙[9](2018)在《基于相位共轭的微波输能能量波束指向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太阳能电站是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的可行途径之一,空间中的太阳能不受昼夜、纬度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持续的、取之不竭的能源。如何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能量从高空传输回地面一直是研究人员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微波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效率高、大气透过性好等特点,微波输能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最为可行的传输方案之一。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中,微波波束被地面接收站准确接收时,其携带的能量可以转换为电能为人们所用;但是当微波波束发生指向偏差时,不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而且波束中包含的巨大能量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我们需要精准的波束指向控制技术来保证能量波束传输的准确性。论文围绕微波输能中能量信号波束的精确指向控制技术开展研究,重点研究了基于导引信号的能量波束指向控制技术,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阵列信号的传播模型,推导了能量信号与导引信号同频时能量波束能够准确指向目标接收站点所需的条件——相位共轭,分析了能量信号与导引信号异频时需要满足的相位关系,并分析了临近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波束指向精度需求。(2)研究了基于导引信号的波束指向控制技术原理,设计了基于射频混频的同频相位共轭方案和硬件电路,分析了其应用于微波输能时可能存在的输入输出间相互串扰问题,并结合Matlab仿真说明了现有的频偏方式解决这一串扰问题时带来的波束指向偏差,使得能量波束与导引波束同频的相位共轭电路只能应用于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间相对位移较小的情况下的微波输能系统。(3)研究了基于导引信号倍频共轭的能量波束指向控制技术,设计了倍频共轭方案和电路。与同频相位共轭方式不同,倍频共轭方案的特点在于输出信号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两倍,因此减小了同频共轭中的输入与输出的相互串扰。(4)搭建了一个验证性的实验电路,测试了倍频共轭电路的输出幅值一致性,分析计算了该倍频共轭电路的相位共轭误差,在该相位共轭误差的基础上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应用倍频共轭方案的天线阵的波束指向误差。(5)通过分析验证了倍频共轭方案应用于该系统的可行性。最后针对其小型化系统中所需的芯片进行了选择和分析,通过ADS仿真给出了电路中各部分的增益和相位延时,为今后的小型化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洪波,张希仁[10](2018)在《用于实现散射介质中时间反演的数字相位共轭的相干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散射介质对光的散射,调控光在散射介质中的传输,是光通信、生物光子学、光镊等领域的重要课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宽谱光源和数字相位共轭的可调控光在散射介质中传输的时间反演实验系统.实验获取了不同相干长度下物光和参考光束之间的光程差与干涉图样、相位图及时间反演信号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光源相干性对调控光在散射介质中传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宽谱光源的相干特性和数字相位共轭技术,通过调节光程差能选择性获取同一散射角度及相同传输路径的光束的相对相位,再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对参考光束进行调控,实现光束的反向传播,从而选择性实现对同一散射角度及相同传输路径的光的时间反演.(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相位共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方向回溯天线中射频泄漏对相位共轭性能及波束指向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平衡结构的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结构,实现射频泄漏抑制。分析了传统相位共轭(phase-conjugating,PON)阵列中射频-中频(radio frequency-intermediate frequency,RF-IF)隔离度对相位共轭性能影响;并针对传统PON阵列射频泄漏抑制较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平衡结构的阻性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混频电路来提高射频泄漏抑制指标和相位共轭性能;进一步设计了平衡型的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结构,利用跟踪锁相环和同相正交(in-phase/quadrature,IQ)调制结构促进RF-IF隔离。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平衡型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电路射频泄漏的抑制高于40 dB,且具有在射频输入功率低至-80 d Bm时,保持约4 dBm的稳定共轭信号输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位共轭论文参考文献

[1].李承明月.用于穿透和聚焦在散射介质内部的光学相位共轭技术(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陈鹏烽,张云华,陈海涛,朱国强.用于射频泄漏抑制的相位共轭电路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颜森林.基于相位共轭及交叉相位共轭反馈的耦合激光器混沌增频[J].中国激光.2019

[4].周雯静.通过光学相位共轭抑制光纤通信非线性效应的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张凯,薛彬,王志洋,吴翰钟.偏振相移与相位共轭结合的散射光聚焦技术研究[J].应用光学.2019

[6].李婷.被动相位共轭法进行声聚焦的改进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宋超,汪待发.DMD光学相位共轭系统的关键参数敏感性研究[J].激光杂志.2018

[8].李婷,黎胜,刘松.不同类型的平面相位共轭阵聚焦点声源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陈艳龙.基于相位共轭的微波输能能量波束指向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8

[10].张洪波,张希仁.用于实现散射介质中时间反演的数字相位共轭的相干性[J].物理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相位共轭法实现电磁信号时间反...基于相位共轭法得到时间反演信...时间反演演示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KNSBN∶Ce晶体自抽运相位共轭光...KNSBN晶体互抽运相位共轭光反射...

标签:;  ;  ;  ;  ;  ;  ;  

相位共轭论文_李承明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