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晶形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晶,形态,取向,结构,结晶度,顺式,环带。
结晶形态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1](2019)在《聚乳酸对映体共混物形态结构调控及其结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以及较好的机械强度、相对较高的弹性模量、热成型性等特性受到广泛的研究,已成功应用于骨科、药物载体、手术缝合线、包装材料等领域。但由于聚乳酸结晶性差、韧性差以及耐热性差等缺点,大大制约了聚乳酸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为了拓宽聚乳酸的应用,探究聚乳酸的晶型、结构转变、形态与性能的关系,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对PLA的性能优异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究了非对称PLLA/PDLA共混体系立构复合微晶网络结构的形成及其对基体结晶的影响;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非对称的PLLA/PDLA共混物,通过退火处理研究了电纺纤维的取向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PLLA/PDLA共混物中立构复合中间相的形成与分子量、退火温度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溶液沉淀法制备的非对称PLLA/PDLA共混物中,利用二氯甲烷的选择性溶解实验,首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蜂窝状的立构复合微晶网络。非对称PLLA/PDLA共混物中,立构复合晶体可以分别与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PDLA桥接而产生网络。对于共混物中不同的分子量PDLA,网络结构是完全不同的。高分子量的PDLA诱导了可以在选择性溶剂中存活的蜂窝网络,高分子量PDLA可以跨越和连接立构复合微晶,以产生在选择性溶解期间存活的蜂窝网络。而由低分子量的PDLA产生的网络被瓦解。另一方面,立构复合网络有明显的增强的成核效应,蜂窝网络非常显着地加速了PLLA基体的结晶。在仅有5 wt%PDLA含量下,PLLA/PDLA共混物中PLLA基体的结晶温度大幅度提高了约40°C。(2)通过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非对称聚乳酸对映体共混物纤维薄膜,以溶液沉淀法制备了相同比例的PLLA/PDLA共混样品作为对比样,对其进行190°C退火处理后,电纺纤维薄膜由于强电场牵引下产生的分子链取向具有记忆效应,且与形成的立构复合晶体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提高基体PLLA的同质热结晶温度,同时显着加速了晶体的生长。当右旋聚乳酸的含量达到1 wt%时,电纺纤维膜中分子链的取向记忆效应会达到饱和状态。(3)研究了叁种不同分子量的PLLA/PDLA共混物中立构复合中间相的形成。PLLA/PDLA共混物中的立构复合物中间相的形成表现出对分子量的显着依赖性。与立构复合晶体相似,刚刚高于Tg产生的立构复合中间相与PLLA和PDLA链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分子量的降低确实有利于立构复合中间相形成,同时会抑制同质结晶。在62°C下,由于PLLA和PDLA链之间的显着的分子渗透,在低分子量的共混物中产生了独特的立构复合中间相。另一方面,PLLA/PDLA共混物中的立构复合中间相的形成受热力学控制,由于热稳定性低,立构复合中间相由于驱动力的要求只能在低温下形成,立体复相中间相发生熔融后会引起后续冷结晶的滞后现象,尤其在低分子量的PLLA/PDLA共混物中,延缓冷结晶作用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黄山,刘炳艳,田秀娟,赵丽芬[2](2018)在《聚磷酸酯阻燃剂对PET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磷含量的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样品,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Avrami方法研究了该阻燃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偏光显微镜(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POM)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了共混体系的晶体形貌、尺寸和结构。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没有改变PET的成核机理,其初级结晶均为二维盘状和叁维球晶生长;少量阻燃剂的加入可以在PET中起到异相成核作用,晶粒尺寸减小,结晶速率加快。(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敏,常欢,李东立,许文才,付亚波[3](2018)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在有机二氧化硅颗粒共存下的结晶结构和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对纳米二氧化硅(SiO_2)颗粒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种PP/纳米SiO_2/EVA共混物,并且以此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表层改性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层的表面和其断面特殊的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试分析了改性薄膜结晶度、分子取向、晶粒尺寸,利用正电子湮没谱验证了改性薄膜中空穴的存在,研究结晶结构和形态与溶剂残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改性的PP薄膜,在双向拉伸的情况下,改性后的BOPP薄膜中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小的晶粒尺寸,并且具有致密的表层结构和网状纤维束结构,这些特殊结构使得乙酸乙酯溶剂在薄膜中的扩散系数和溶解度减小,薄膜的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6期)
景浩[4](2018)在《1,3,5-叁氯苯诱导的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燃料逐渐枯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共轭聚合物是制作光伏电池的重要材料,其具有较强的吸电子性。目前将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给体材料,与电子受体材料共混后所制成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仍然不高。而通过调整电池结构,使给受体发生层状相分离形成相间排列的结构,能够提高激子的分离效率。本实验选取了两种常用的电子给受体材料聚3-己基噻吩(P3HT)和[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使用定向附生结晶的方法来调控其结构。1.1,3,5-叁氯苯(1,3,5-TCB)能够诱导P3HT形成取向结构,而对PCBM并无诱导作用。使用1,3,5-TCB分别诱导P3HT和PCBM薄膜,结合偏光显微镜(PO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可以发现:P3HT在TCB上由于晶格匹配的作用,形成了大量取向片晶,其c轴平行于TCB晶体的c轴。而同样条件下处理的PCBM薄膜则没有发生晶体取向,使用AFM观察到了许多其聚集而成的颗粒状结构。2.P3HT/PCBM共混物在质量比为1:1时诱导得到的相分离结构最理想。当共混物中P3HT与PCBM的混合比例发生变化,诱导后的样品形态结构也有很大差别。当质量比为1:1时给受体形成了相间排列的相分离结构,最为理想。3.退火对P3HT/PCBM共混薄膜的影响。改变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时间,发现在150℃退火30min薄膜的形态结构变化较大。退火后可以观察到PCBM结构的尺寸有所增大,由原来的100 nm增大到了 200 nm左右。并且由于P3HT与PCBM表面能的不同,在退火过程中,PCBM会向表面能高的部位移动,在薄膜与基底接触的下表面集聚。(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李淑雅[5](2018)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结晶行为与形态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通过偏光显微镜(P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研究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的结晶行为与形态结构。研究表明PEA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等温结晶时,会生成具有特殊同心消光圆环的环带球晶,而在其他温度结晶时生成的球晶只具有黑十字消光图案。WAXS结果排除了晶型的影响,PEA在熔体结晶时均生成单斜晶系的晶体。随后利用附生结晶这一手段控制PEA分子链取向,令PEA在高取向的聚乙烯(PE)薄膜上进行不同温度的附生结晶。结果表明单斜晶系的PEA晶体中分子链折迭面均为(110)面,分子链与片晶表面存在66.5°夹角,即PEA晶体中普遍存在链倾斜的现象。由此证明链倾斜并不是片晶发生周期性扭转的充分条件。在对PE薄膜边缘诱导PEA形成的横晶部分进行观察时,发现片晶两侧不平衡应力的分布情况才是导致片晶不同形变行为的原因。在25~35℃这一温度区间内,片晶两侧不平衡应力呈中心对称分布,使得片晶发生扭转;在此温度曲线外,片晶两侧应力分布呈轴对称分布,使得片晶发生波浪形形变,形成“S”形和“C”形片晶。在对PEA不同温度下等温结晶所得的球晶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其光学性质受结晶温度和样品厚度的影响。薄样品中(300nm),过高的过冷度使得PEA发生均相成核形成edge-on片晶,所生成的球晶呈现负光性;逐渐减小过冷度,PEA结晶生成呈现负光性的环带球晶,伴随正负双折射带的交替出现;当过冷度很小时,PEA发生异相成核,生成由flat-on片晶组成的正球晶。厚样品(1μm)中样品表面发生的均相成核和基底界面发生的异相成核同时存在,所以为edge-on和flat-on片晶共存,但edge-on片晶的形变使得球晶光学性质有差异。此外,在对PEA晶体的热力学表征中发现其环带球晶有着最高的熔点。在用AFM和SAXS对PEA球晶进行原位升温的跟踪实验中发现PEA环带球晶中的片晶厚度较小,但无定型区尺寸较大。对PEA晶体熔融过程进行理论计算发现非晶区对晶体的影响使得PEA环带球晶中的部分edge-on片晶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周诣平,王利霞,杨学成,张研涛,王潇宇[6](2017)在《PLA结晶与微发泡工艺参数对泡孔形态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采用聚乳酸(PLA)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与热台进行结晶实验以获得不同结晶度的试样,选取未结晶与结晶最佳的试样进行静态微发泡实验,考虑发泡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时间对试样泡孔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泡后试样的泡孔形态结构,进而分析结晶、发泡工艺参数对试样泡孔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LA等温结晶温度在120℃时,结晶能力最佳;发泡温度、饱和压力是试样发泡的决定性因素;在相同发泡工艺下,结晶试样的泡孔尺寸要小于未结晶试样。(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L:高分子加工》期刊2017-10-10)
闫寿科[7](2017)在《表面受限的聚合物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分子材料而言,尽管由化学键决定的一级结构,即高分子的链结构,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而由非化学成键的分子链间弱相互作用控制的形态结构对材料的性能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虑到2/3以上的合成高分子可以结晶,通过调控晶体与形态结构来提高材料性能甚至实现材料功能是开发高性能和特殊功能高分子材料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研究不同情况下的高分子结晶行为,全面理解高分子的结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表面受限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表面受限能够固定聚合物的分子链取向,不仅实现了对高分子材料包括链构象、链取向以及晶体结构的精确调控,而且能够构筑微区结构精确可控的结构化聚合物薄膜。(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陈晴[8](2017)在《聚3-羟基丁酸酯在受限条件下的结晶结构与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广角X-衍射(WAXD)对聚3-羟基丁酸酯(PHB)在PHB/PES/PVPH叁组分共混体系中的受限结晶和在微米构筑的受限条件下的受限结晶的结晶形态、结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POM研究不相容的PHB/PES共混体系和具有相容性的PHB/PES/PVPH共混体系的结晶形态,发现不相容的PHB/PES共混体系在球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相分离的现象,在PHB的球晶中有很多小的相分离区,这些相分离区就是PES组分,PES在这些小的分离区域内并不能形成球晶,而PHB/PES/PVPH共混体系在结晶时没有发生相分离现象。通过POM研究PHB/PES/PVPH共混体系的结晶组分含量的改变对共混体系的结晶形态的影响,发现当随着结晶组分PES含量的增加PHB和PES的球晶形态均发生变化,当PES的含量由结晶组分的20%逐渐增加至80%时,PHB球晶内的无定型区域逐渐增加,且PHB的球晶生长愈不完整,PES球晶愈加完整,这是由于PES组分含量逐渐增加时共混体系中的PES组分的浓度也逐渐增多,PHB的浓度逐渐降低所导致的。并通过POM观察到结晶过程中的叁种不同的结晶形态:1.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PES球晶可以在已经结晶完成的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PHB球晶结晶生长中;2.PHB球晶和PES球晶同核生长,PHB的结晶速率大于PES的结晶速率;3.PHB球晶和PES球晶同时生长且相互贯穿形成贯穿球晶,贯穿后的结晶速率均大于贯穿前的结晶速率。通过AFM对PHB和PES相互贯穿的表面形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共混体系中的PHB较纯PHB的片晶大,片晶堆迭有规律的排列,片晶之间的无定型区域也较大,共混体系中的PES片晶较纯PES的片晶小很多,在共混体系中形成纤维束状的片晶聚集体,纤维束片晶之间的无定型区域更大且没有规律,所以PES片晶可以在PHB片晶之间的无定型区域生长,从而形成贯穿球晶。利用POM研究PHB在微米构筑的受限条件下的结晶形态,发现薄膜较厚时可以观察到球晶的生成,薄膜较薄时没有球晶的出现,用AFM对不同厚度的图案化后晶体的表面形貌的研究发现厚度变化时表面形貌就会发生变化。当相同的厚度薄膜用不同的模板压印后,用进行XRD进行表征,发现压印后的衍射峰位置发生变化,但是不同尺寸的模板XRD的衍射峰位置是一样的,说明压印后PHB晶体的结构发生变化,但是模板尺寸对结构并无影响。利用带有热台的AFM对微米构筑后的PHB熔点进行研究发现,微米构筑后的PHB熔点降低,在160℃时微米线条就会熔融。(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姚红[9](2016)在《顺丁橡胶/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晶、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现有的聚合物进行共混,是简单和低成本发展新材料的有效方式,通过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品种共混来获得需要的材料也是目前材料研发的大方向之一。当然材料的性能还取决于其不同层次的结构,包括组分的本征结构、体系的相结构和取向结构等。当共混物中存在可结晶组份时,结晶组分的本征结构成为影响材料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本论文基于橡胶在弹性、减震性上具有的优势和塑料在模量、强度以及刚性上的优势,围绕顺丁橡胶(BR)/聚乙烯(PE)熔融共混体系展开研究工作,重点考察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相结构、共混对聚乙烯及顺丁橡胶结晶行为的影响、以及共混对顺丁橡胶的增强作用,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硫化顺丁橡胶拉伸强度、模量、撕裂强度及韧性的同步显着提高。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 BR/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相结构相容性是决定共混物相态结构和相界面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共混转矩及BR、PE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试表明,BR/PE共混体系属于不相容体系,共混后产生微相分离结构,相结构依赖于聚乙烯含量、制样条件等因素。PE含量很少时,PE以圆形微区孤立分散于BR连续相中,随PE含量增加,相区发生融合变大现象,孤立的PE相区之间存在PE连接条带,形成网络结构。2. BR/PE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对PE结晶行为的研究发现,BR对PE的结晶没有影响,PE的结晶主要受其相区尺寸的影响,在PE含量较低时(如10 wt%),其微区尺寸非常小,导致PE受限结晶,结晶发生在较低温度。随PE含量的增加,大、小尺寸的PE相区共存,造成分步结晶,其中大相区中的PE在高温区结晶,而受限区中的PE在低温结晶。当PE含量超过70wt%后,PE的结晶与其本体结晶基本一致。对BR结晶的研究发现,PE晶体不仅对BR没有诱导结晶作用,而且阻碍了BR的结晶,主要体现在结晶速率与结晶度随P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原因是PE微区阻碍了BR长链的运动,减慢了BR链段向结晶前沿的扩散,使结晶速率下降。另外,随PE微区的增加,越来越多的BR链段由于PE的限制无法排入晶格,从而使其结晶度下降。3. BR/PE共混物中PE的结晶与形态结构X-ray衍射对共混物中PE的结晶结构表征显示,不同温度结晶的PE均形成PE的正交晶体,晶型不发生变化。SEM和AFM共混物中PE的相结构与形态结构研究表明,PE的相区尺寸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区间连接的PE条带则随其含量增加而加宽。在PE相区中,PE通常形成无规排列的片晶或片晶聚集体,连接条带则由PE微纤及其诱导产生的折迭链片晶组成,形成一种类似于串晶的结构。进一步实验证明,PE的相结构与形态结构与制样条件(如样品压制温度、热处理温度等)密切相关,低温保压冷却的样品中主要是取向的PE条带结构,由取向排列的折迭链片晶或片晶聚集体构成。4.硫化的BR/P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共混材料的性能和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力学测试显示PE对顺丁橡胶具有优良的增强、增韧效果,使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100%伸长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同步随P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PE含量为40wt%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100%伸长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是纯BR硫化橡胶的14.6倍、8.7倍、6.9倍和4倍,且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通过对拉伸样品的结构分析表明PE含量低时,PE微区及连接微区的条带形成的网络结构是提高了BR力学性能的原因,当PE含量为40wt%时,共混物中大量的取向的PE条带结构在应变过程中的滑移是增强、增韧BR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6-03)
宋本生[10](2016)在《模具温度对注塑制品结晶形态结构和熔接痕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结晶聚合物的注塑成型制品,其最终的结晶形态结构对其质量有关键性的作用,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中熔接痕是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使得到得制品微观结构良好而促进综合性能的提升,以及一次性成型表观质量良好的制品,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不论是内部微观结构的改善,还是表面熔接痕的消除,都需要建立从工艺到性能再到微观结构叁者之间的科学关系,才能有效合理的解决制品质量问题,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应用快速变模温工艺,以模具温度为变量,研究其对制品结晶形态结构和熔接痕的影响规律,建立工艺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对结晶形态结构和熔接痕的实验研究的整体方案,选用iPP为实验材料,搭建快速变模温实验平台控制模具温度,然后根据实验方案的参数进行了注塑成型实验,对试样进行XRD实验与SEM实验,经过相应手段得到表征数据。(2)进行了模具温度对制品结晶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以结晶度、晶粒尺寸和取向度为表征项目,然后对比不同模具温度下各表征项目的变化,发现结晶度、晶粒尺寸与模具温度呈正相关变化关系,结晶度提高了5.4%,晶粒有稍微的长大,从12.73nm增大到13.73nm,而取向度随模具温度升高而减小。(3)进行了模具温度对制品熔接痕演变规律的研究。应用视觉色差原理对熔接痕区域进行可见性比较,对比结果发现模具温度升高可以降低其可见性。比较不同模具温度下熔接痕的表面形貌和V槽宽度,发现温度提高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且使熔接痕形貌从线性形式演变为过渡渐变形式,而V槽宽度明显减小,有了明显的改善效果。(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24)
结晶形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磷含量的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样品,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Avrami方法研究了该阻燃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偏光显微镜(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POM)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了共混体系的晶体形貌、尺寸和结构。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没有改变PET的成核机理,其初级结晶均为二维盘状和叁维球晶生长;少量阻燃剂的加入可以在PET中起到异相成核作用,晶粒尺寸减小,结晶速率加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晶形态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杰.聚乳酸对映体共混物形态结构调控及其结晶行为[D].东华理工大学.2019
[2].黄山,刘炳艳,田秀娟,赵丽芬.聚磷酸酯阻燃剂对PET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的影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张敏,常欢,李东立,许文才,付亚波.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在有机二氧化硅颗粒共存下的结晶结构和形态[J].中国塑料.2018
[4].景浩.1,3,5-叁氯苯诱导的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5].李淑雅.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结晶行为与形态结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6].周诣平,王利霞,杨学成,张研涛,王潇宇.PLA结晶与微发泡工艺参数对泡孔形态结构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L:高分子加工.2017
[7].闫寿科.表面受限的聚合物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8].陈晴.聚3-羟基丁酸酯在受限条件下的结晶结构与形态[D].淮北师范大学.2017
[9].姚红.顺丁橡胶/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晶、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10].宋本生.模具温度对注塑制品结晶形态结构和熔接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