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狼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狼毒,稻瘟病,瑞香,病菌,酵解,细胞,乳剂。
新狼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琳,范旭童,何爱玲,刘文文,李鸣[1](2019)在《新狼毒素B对化脓性感染治疗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新狼毒素B对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治疗作用,观察其能否有效治疗局部皮肤化脓性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6~7周龄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建立40只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局部皮肤化脓感染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新狼毒素B组、红霉素组、鱼石脂膏组及对照组,将上述药物外敷于小鼠皮肤局部化脓处,连续给药1周、1次/d,可根据局部感染范围决定外敷用量,观察一周内化脓部位的皮肤变化。结果新狼毒素B对小鼠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鱼石脂膏组(P<0.01)及对照(P<0.01),与红霉素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新狼毒素B对皮肤化脓性感染具有明显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0期)
丁杨芳,任博雪,赵微,李德芳,陈小宇[2](2019)在《新狼毒素A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糖酵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方法 SRB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叁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细胞上清液中乳酸含量(LD)和葡萄糖含量的改变,以及新狼毒素A对细胞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新狼毒素A(0,20,40,80μg/m L)显着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新狼毒素A作用48 h后,细胞中ATP含量逐渐降低,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大和乳酸含量逐渐减小;糖酵解相关酶(PK和LDH)的活性也逐渐下降。结论新狼毒素A能够影响Hep G2细胞糖酵解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葡萄糖摄取,抑制糖酵解关键酶有关。(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丁杨芳,李德芳,陈小宇,任博雪,赵微[3](2019)在《新狼毒素A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新狼毒素A抑制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法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新狼毒素A以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着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新狼毒素A(0、15、30、45μmol/L)作用于A375细胞48 h后细胞出现显着凋亡特征,新狼毒素A增加A375细胞的凋亡率且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新狼毒素A抑制A375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7期)
任燕燕[4](2016)在《新狼毒素A对KV1.4钾离子通道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瑞香狼毒(瑞香科)是一种有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蒙古,西藏和中国北方地区。新狼毒素A(NCA)为瑞香狼毒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然而其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机制尚不清楚。K_V1.4钾离子通道属于电压门控钾通道家族,主要分布在脑、心肌、人类和哺乳动物的骨骼肌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方法:本研究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NCA对K_V1.4钾离子通的作用,并结合丙氨酸扫描法研究其结合位点。结果:1.NCA对K_V1.4钾离子通道电流抑制作用的IC50为7.55μM。2.成孔区的V560A和V549A两位点能够显着性地改变NCA的阻断作用,推测这两个位点为NCA作用的靶点。3.然而,数据显示该阻断作用无use-dependence现象,且NCA对通道稳态激活,失活和失活的恢复无作用。4.一些研究表明K531为一些药物的结合位点,我们同时对该位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该阻断,K531A无显着性作用。结论:NCA对K_V1.4钾离子通道电流抑制作用的IC50为7.55μM,K_V1.4钾离子通道上的V560和V549两位点为NCA的作用位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6-06-03)
崔海燕,金辉,王丹丹,路利芹,秦波[5](2014)在《瑞香狼毒根中异新狼毒素A和新狼毒素B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触杀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两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结合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解析,确定其结构为异新狼毒素A(isoneochamaejasmin A)和新狼毒素B(neochamaejasmin B)。并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这两个化合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二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异新狼毒素A和新狼毒素B对两种线虫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且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和浓度下,新狼毒素B对两种线虫的触杀活性均强于异新狼毒素A。(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05期)
汪群红,陈雪芬,胡敏,项雪燕[6](2013)在《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的抗肿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狼毒乙素(ECB)对U_(14)宫颈癌的荷瘤小鼠,以及新狼毒素A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a)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①U_(14)宫颈癌的腋下移植瘤小鼠各50只,各随机分成5组,实验组灌胃分别给予狼毒乙素(ECB)高、中、低组(12、10、8 mg/kg),阳性药组灌胃给予环磷酰胺(50 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处死动物剥离瘤组织称质量,计算抑瘤率。②雄性裸小鼠20只,皮下接种DU-145细胞,随机分成用药组和对照组。于癌细胞种植第2天起,对照组每天喂饲0.9%氯化钠溶液,用药组每天喂饲新狼毒素A 15mg·kg~(-1)·d~(-1)。记录用药第2~7周末时移植瘤的平均体积。结果:①狼毒乙素(ECB)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U_(14)宫颈癌的抑瘤率分别为66.40%,49.61%,44.14%;②用药组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第3周末至第7周末的移植瘤体积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值均<0.001)。第7周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的生长抑制率达到65.34%。结论:狼毒乙素(ECB)对小鼠宫颈癌U14有显着抑制作用;新狼毒素A可以显着抑制DU-145肿瘤的生长,提示该药对AIPCa有抗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3年11期)
赵伟,杜圣艳[7](2013)在《新狼毒素B及其混剂对植物病原菌的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新狼毒素B单剂及其分别与3种对照药剂混配对常见的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新狼毒素B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EC50为36.14μg/mL,与叁环唑混配的EC50为5.10μg/mL;新狼毒素B对辣椒疫霉菌的EC50为277.45μg/mL,与烯酰吗啉混配的EC50为0.74μg/mL;新狼毒素B对苹果炭疽病病菌的EC50为71.88μg/mL,与丙环唑混配的EC50为0.40μg/mL。新狼毒素B的加入,对3种对照药剂的毒力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3年08期)
吴七十叁,王青虎,刘瑛,代那音台[8](2013)在《蒙药瑞香狼毒及其奶制品中新狼毒素甲、瑞香素乙、新狼毒素乙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蒙药瑞香狼毒及其奶制品中新狼毒素甲、瑞香素乙、新狼毒素乙。方法 HypersilODS-2色谱柱(3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3 nm;柱温为30℃。结果在所用的实验操作条件下,3种对照品溶液分别在10~180μg/mL(r=0.999 7)、10~120μg/mL(r=0.999 3)和10~60μg/mL(r=0.999 7)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3%(RSD=1.32%)、97.92%(RSD=1.44%)、97.83%(RSD=1.54%)。结论瑞香狼毒经牛奶炮制,可降低其中毒性成分的量,提高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3年02期)
赵伟,杜圣艳[9](2012)在《3%新狼毒素B水乳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3%新狼毒素B水乳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新狼毒素B水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菌防治效果较好,对叶瘟和穗瘟防效分别达87.82%和86.30%。(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2年10期)
张霞[10](2011)在《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的药物代谢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狼毒为传统草药,在我国临床使用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广泛用于治疗水肿、恶性肿瘤、白血病、慢性气管炎、皮肤病、妇科病、肺结核、肠结核、淋巴结核等症。狼毒乙素(ECB)的化学名为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acetophenone,新狼毒素A(NCA)的化学名为(2S,2'S,3S,3'S)-5,5',7,7'-tetrahydroxy-2,2' -bis (4-hydroxyphenyl)-3,3'-bichroman-4,4' -dione。二者都是中药狼毒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活性已有些报道。药理学研究表明狼毒乙素对耐药型和非耐药型结核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是已上市药物结核灵片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2,4-dihydroxy-6-methoxyl-methylene-3-methyl-acetophenone,一种狼毒乙素的结构类似物,最近被报导具强抗人宫颈癌细胞(Hela-60)活性,IC50值为95ng/mL。体外实验表明,新狼毒素A具有明显的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活性。而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的药物代谢和动力学(DM/PK)至今尚未见研究。本文先从狼毒大戟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制备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再采用各种体内外实验模型对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的吸收、转运、代谢、排泄与动力学的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狼毒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的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1、新狼毒素A在MDCK和MDCK-MDR1细胞中的转运研究新狼毒素A在MDCK和MDCK-MDR1细胞上的转运实验表明,新狼毒素A在这两种细胞中的表观渗透系数均≤1×10-6cm/s,提示其口服后生物利用度较低。新狼毒素A在MDCK-MDR1细胞单层中的转运存在显着的外排现象,并可被P-糖蛋白(P-gp)的经典抑制剂维拉帕米所抑制,表明P-gp参与了新狼毒素A在MDCK-MDR1细胞中的外排转运,提示外排转运蛋白P-gp可能是制约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的主要生理屏障因素之一。以罗丹明123(R123)作为P-gp的探针底物,评价新狼毒素A对P-gp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的新狼毒素A对MDCK-MDR1细胞单层中由P-gp介导的R123外排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提示新狼毒素A可能为P-gp抑制剂。另一方面,新狼毒素A对MDCK细胞具有比较明显的细胞毒性,但对MDCK-MDR1细胞的毒性显着减弱,可能是MDCK-MDR1细胞中高表达的外排蛋白P-gp参与了药物的外排,减少细胞内的蓄积,使毒性下降,也间接验证了新狼毒素A是P-gp底物的实验结果。2、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在大鼠肝微粒体和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的代谢研究在β-NADPH存在下,狼毒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生成一个氧化代谢产物,质谱鉴定其结构是1-(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phenyl)-2-hydroxyethanone,为单羟基化代谢物;在UDPGA存在下,狼毒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生成一个单取代葡萄糖醛酸苷,分离后经p-葡萄糖醛酸苷水解酶水解、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鉴定其结构为2-hydroxy-6-methoxy-3-methyl-acetophenone-4-O-β-glucuronide。孵育体系中同时加入β-NADPH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进行一相、二相级联代谢共孵育,结果超过80%的狼毒乙素均转化成单取代葡萄糖醛酸苷,提示狼毒乙素在大鼠体内主要经葡萄糖醛酸化代谢。新狼毒素A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不发生氧化代谢,但在UDPGA存在下生成两个代谢产物,经葡萄糖醛酸苷水解酶水解和质谱分析,这两个代谢物均为单取代葡萄糖醛酸苷。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发生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及狼毒乙素发生的氧化代谢均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综合应用选择性化学诱导和抑制实验,进行筛选,大鼠肝微粒体中催化狼毒乙素代谢的酶主要是CYP3A, CYP2C11, CYP2C6和UGT1A6/9,其中UGT1A6的贡献更为显着;催化新狼毒素A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酶主要是UGT1A3/6/9。将新狼毒素A与大鼠原代肝细胞共孵育,没检测到代谢产物;将狼毒乙素与大鼠原代肝细胞共孵育,检测有痕量的两个代谢物,但相对肝微粒体,原代肝细胞的代谢活性要低很多。3、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的大鼠体内代谢、排泄和动力学研究狼毒乙素与新狼毒素A大鼠体内主要发生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代谢物分析均只检测到一个葡萄糖醛酸苷。狼毒乙素体内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苷跟体外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苷结构一致。从色谱保留时间判断,新狼毒素A体内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苷跟体外鼠肝微粒体产生的两个中的一个相对应,结构还在鉴定中。对大鼠口服狼毒乙素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血浆中狼毒乙素葡萄糖醛酸苷测定的UPLC-MS方法。结果显示,大鼠口服狼毒乙素后,在血浆中只明显检测到其单取代葡萄糖醛酸苷。该葡萄糖醛酸苷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达峰时间约为4小时,提示大鼠口服狼毒乙素后吸收迅速。大鼠口服新狼毒素A后,血浆中没有检测到明显的代谢产物,原形药物的浓度也非常低,提示大鼠口服新狼毒素A的吸收很差,这与新狼毒素A是P-gp底物有关。4、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在人肝微粒体、HepG2细胞及人重组酶中的代谢研究狼毒乙素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结果与鼠肝微粒体中的一致,提示狼毒乙素在人体内主要发生葡萄糖醛酸化代谢。新狼毒素A在人肝微粒体中只生成了一个单取代葡萄糖醛酸苷。综合选择性化学抑制及人重组酶实验对这两个底物的代谢活性分析结果,可推测人肝微粒体中参与狼毒乙素代谢的主要酶系是UGT1A6/9、CYP3A4、CYP2C9,其中最主要的是CYP3A4与UGT1A6;参与新狼毒素A代谢的主要酶系是UGT1A3/6/9。狼毒乙素与HepG2细胞孵育时,仅检测到痕量的一相代谢物,没有发现二相代谢物;新狼毒素A与HepG2细胞孵育时,也没发现二相代谢物,提示HepG2细胞对这两个底物的代谢活性很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3-01)
新狼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方法 SRB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叁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细胞上清液中乳酸含量(LD)和葡萄糖含量的改变,以及新狼毒素A对细胞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新狼毒素A(0,20,40,80μg/m L)显着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新狼毒素A作用48 h后,细胞中ATP含量逐渐降低,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大和乳酸含量逐渐减小;糖酵解相关酶(PK和LDH)的活性也逐渐下降。结论新狼毒素A能够影响Hep G2细胞糖酵解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葡萄糖摄取,抑制糖酵解关键酶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狼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书琳,范旭童,何爱玲,刘文文,李鸣.新狼毒素B对化脓性感染治疗作用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丁杨芳,任博雪,赵微,李德芳,陈小宇.新狼毒素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糖酵解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丁杨芳,李德芳,陈小宇,任博雪,赵微.新狼毒素A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4].任燕燕.新狼毒素A对KV1.4钾离子通道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
[5].崔海燕,金辉,王丹丹,路利芹,秦波.瑞香狼毒根中异新狼毒素A和新狼毒素B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触杀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
[6].汪群红,陈雪芬,胡敏,项雪燕.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的抗肿瘤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7].赵伟,杜圣艳.新狼毒素B及其混剂对植物病原菌的毒力测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3
[8].吴七十叁,王青虎,刘瑛,代那音台.蒙药瑞香狼毒及其奶制品中新狼毒素甲、瑞香素乙、新狼毒素乙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13
[9].赵伟,杜圣艳.3%新狼毒素B水乳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研究[J].农技服务.2012
[10].张霞.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的药物代谢及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