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属于砌块墙领域,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包括若干个相互叠加的砌块,砌块的内部设置有疏水腔体,疏水腔体沿砌块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疏水腔体贯穿砌块,砌块的上部设置有导水缝,导水缝连通砌块的顶端面和疏水腔体,沿砌块长度方向的相邻两砌块的疏水腔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防水效果好,在水流入砌块间时,可对水进行疏导,有效防止水流进入施工场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包括若干个相互叠加的砌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1)的内部设置有疏水腔体(2);所述疏水腔体(2)沿所述砌块(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疏水腔体(2)贯穿所述砌块(1);所述砌块(1)的上部设置有导水缝(3);所述导水缝(3)连通所述砌块(1)的顶端面和所述疏水腔体(2);沿所述砌块(1)长度方向的相邻两所述砌块(1)的所述疏水腔体(2)相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包括若干个相互叠加的砌块(1),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1)的内部设置有疏水腔体(2);
所述疏水腔体(2)沿所述砌块(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疏水腔体(2)贯穿所述砌块(1);
所述砌块(1)的上部设置有导水缝(3);
所述导水缝(3)连通所述砌块(1)的顶端面和所述疏水腔体(2);
沿所述砌块(1)长度方向的相邻两所述砌块(1)的所述疏水腔体(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1)的顶端面位于所述导水缝(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
所述砌块(1)的底端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左拼接凸块(6)和所述右拼接凸块(7)相适配的左拼接凹槽(4)和右拼接凹槽(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拼接凸块(6)和所述右拼接凸块(7)均为由所述砌块(1)的底端朝所述砌块(1)的顶端方向逐渐变窄的锥型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1)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插接凹槽(8);
所述砌块(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凹槽(8)相适配的插接凸块(9);
所述疏水腔体(2)贯穿所述插接凸块(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凹槽(8)的上端贯穿所述砌块(1)的顶端面;
所述插接凹槽(8)的下端贯穿所述砌块(1)的底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凹槽(8)的中部呈圆形状;
所述插接凹槽(8)的中部与所述疏水腔体(2)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1)的顶端面开设有导水槽(10);
所述导水缝(3)的上端与所述导水槽(10)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槽(10)为由所述砌块(1)的顶端朝所述砌块(1)的底端方向逐渐变窄的锥型导水槽(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缝(3)的横截面呈直线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腔体(2)为圆柱状腔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砌块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例如建设大坝、河堤等,都需要在水中建造围堵墙体,以避免在建设工程时,水进入到施工场地内。现有的办法多采用沙袋堆砌的方式,沙袋由于其外部是采用麻布包裹,因此在使用多次以后,沙袋的外部会产生破裂,导致内部的沙子流出,降低了其防水性,导致水流进入工程场地。
因此,有的工程采用组合式砌块墙对水进行拦截,但是现有的组合式砌块墙的砌块间不可避免的具有缝隙,易使水渗入,且在长时间冲刷后易使砌块间缝隙变宽,使水大量流入施工场地,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且易使砌块墙受损,影响其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防水效果好,在水流入砌块间时,可对水进行疏导,有效防止水流进入施工场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包括若干个相互叠加的砌块,所述砌块的内部设置有疏水腔体,所述疏水腔体沿所述砌块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疏水腔体贯穿所述砌块,所述砌块的上部设置有导水缝,所述导水缝连通所述砌块的顶端面和所述疏水腔体,沿所述砌块长度方向的相邻两所述砌块的所述疏水腔体相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砌块的顶端面位于所述导水缝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拼接凸块和右拼接凸块,所述砌块的底端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左拼接凸块和所述右拼接凸块相适配的左拼接凹槽和右拼接凹槽。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拼接凸块和所述右拼接凸块均为由所述砌块的底端朝所述砌块的顶端方向逐渐变窄的锥型凸块。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砌块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插接凹槽,所述砌块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凹槽相适配的插接凸块,所述疏水腔体贯穿所述插接凸块。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凹槽的上端贯穿所述砌块的顶端面,所述插接凹槽的下端贯穿所述砌块的底端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凹槽的中部呈圆形状,所述插接凹槽的中部与所述疏水腔体同轴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砌块的顶端面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缝的上端与所述导水槽相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槽为由所述砌块的顶端朝所述砌块的底端方向逐渐变窄的锥型导水槽。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缝的横截面呈直线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疏水腔体为圆柱状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通过设置若干个相互叠加的砌块,组合成砌块墙对水进行拦截,通过在砌块的内部设置疏水腔体,并在砌块内设置连通砌块顶端面和输水腔体的导水缝,在各砌块叠加组合成砌块墙后,导水缝的上端即与上下相邻两砌块之间的缝隙相连通,当水渗入砌块间的缝隙中时,导水缝可将水导往疏水腔体中,通过若干个砌块的疏水腔体连通成疏水沟渠,可将水流沿砌块墙的长度方向疏导至施工场地之外,有效防止水流进入施工场地,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砌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砌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砌块;2、疏水腔体;3、导水缝;4、左拼接凹槽;5、右拼接凹槽;6、左拼接凸块;7、右拼接凸块;8、插接凹槽;9、插接凸块;10、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组合式砌块墙,包括若干个相互叠加的砌块1,若干个砌块1相互堆叠即组合成砌块墙,对水进行拦截,砌块1均为长方体砌块,砌块1的内部设置有疏水腔体2,疏水腔体2为圆柱状腔体,疏水腔体2沿砌块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疏水腔体2贯穿砌块1的前后两端,疏水腔体2与砌块1同轴设置,砌块1的上部设置有导水缝3,导水缝3连通砌块1的顶端面和疏水腔体2,导水缝3的上端贯穿砌块1的顶端面,导水缝3的下端贯穿砌块的上半部分而与疏水腔体2相连通,导水缝3的横截面呈直线形,导水缝3与砌块1的顶端面相垂直,沿砌块1长度方向的相邻两砌块1的疏水腔体2相连通。在各砌块1堆叠组合成砌块墙后,导水缝3的上端即与上下相邻两砌块1之间的缝隙相连通,当水渗入砌块1间的缝隙中时,导水缝3可将水导往疏水腔体2中,通过沿砌块1长度方向拼接的若干个砌块1的疏水腔体2连通成疏水沟渠,可将水流汇集,并沿砌块墙的长度方向疏导至施工场地之外,有效防止水流穿过砌块墙而进入施工场地,防水效果好,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为便于沿砌块1高度方向稳固地堆叠砌块1,进一步地,砌块1的顶端面位于导水缝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砌块1的底端面设置有分别与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相适配的左拼接凹槽4和右拼接凹槽5,左拼接凹槽4和右拼接凹槽5均为长条状,且均贯穿砌块1的前后两端,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均为沿砌块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凸块,且其长度均与砌块1的长度相同,左拼接凹槽4和右拼接凹槽5相互平行,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相互平行,通过上一砌块1的左拼接凹槽4和右拼接凹槽5分别与下一砌块1的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相对接,即可快速将多个砌块1在高度方向进行堆叠,施工效率高,且通过左拼接凹槽4和右拼接凹槽5分别与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对接,两处定位,使相邻两砌块1在高度方向连接更加稳固,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均为由砌块1的底端朝砌块1的顶端方向逐渐变窄的锥型凸块,在相邻两砌块1上下拼接后,两砌块1之间形成波浪形的缝隙,在水渗入两砌块1缝隙间时,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可对水进行两次拦截,而导水缝3位于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之间,渗入的水流通过其中一个拼接凸块与拼接凹槽形成的缝隙后即由导水缝3将水导往疏水腔体2,若渗水压力较大时,渗入的水流直接穿过导水缝3时,可再通过另一个拼接凸块进行阻挡,使水返流至导水缝3,可增强防水性能,有效防止水流穿过砌块墙。
为便于各砌块1沿砌块1长度方向快速、稳固地连接,进一步地,砌块1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插接凹槽8,砌块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插接凹槽8相适配的插接凸块9,疏水腔体2的一端与插接凹槽8相连通,疏水腔体2的另一端贯穿插接凸块9,在一个砌块1的插接凸块9插入另一砌块1的插接凹槽8中时,两砌块1的疏水腔体2即相连通,且实现了沿砌块1长度方向的快速拼接,施工效率高,进一步地,插接凹槽8的上端贯穿砌块1的顶端面,插接凹槽8的下端贯穿砌块1的底端面,插接凸块9即相适应的配置为竖板体形状,插接凸块9与砌块1的顶端面相垂直,在一个砌块1的插接凸块9插入另一砌块1的插接凹槽8中时,一个砌块1的插接凸块9与另一砌块1的插接凹槽8之间即形成折线形缝隙,可对渗入的水流进行阻挡,有效增强连接处的防水效果。进一步地,插接凹槽8的中部呈圆形状,插接凹槽8的上部和下部均为长方体状,插接凹槽8的中部与疏水腔体2同轴设置,可防止砌块1之间的摆动,使砌块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有效增强堆叠后的砌块墙的稳定性,在将一砌块1叠加于另一砌块1上方,使左拼接凹槽4和右拼接凹槽5分别与左拼接凸块6和右拼接凸块7对接后,推动砌块1,即可将砌块1的插接凸块9插入另一砌块1的插接凹槽8中,砌块1的堆叠拼接更加快捷稳固。
为提高导水缝3对砌块1之间渗入的水流的导水效果,进一步地,砌块1的顶端面开设有导水槽10,导水缝3的上端与导水槽10相连通,导水槽10位于左拼接凹槽和右拼接凹槽之间,导水槽10的设置,可使水在渗入砌块1之间的缝隙时经导水槽10而快速流入导水缝3,导水槽10为由砌块1的顶端朝砌块1的底端方向逐渐变窄的锥型导水槽10,可提高导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0103.1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652872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2B 3/14
专利分类号:E02B3/14;E02B3/12
范畴分类:36B;36E;
申请人:中建城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城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河洲路398号中建城开大厦
发明人:姜旭;徐秋平;周成涌;姜勇;晏国群
第一发明人:姜旭
当前权利人:中建城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超
代理机构:36129
代理机构编号: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