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初步评价论文-刘军

储层初步评价论文-刘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层初步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页岩储层表征,龙马溪组,五峰组,牛蹄塘组

储层初步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1](2018)在《四川盆地页岩储层初步评价及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用CO_2驱替页岩气以提高页岩气采收(CO_2-EGR)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页岩储层CO_2-EGR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侧重于数值模拟研究或场地尺度的注入试验研究,而对页岩注气以及储层流体流动的实验模拟研究较少,CO_2-EGR的内在微观作用机理还有待揭示。论文选取我国南方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叁套海相页岩(龙马溪组、五峰组和牛蹄塘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精细解剖了研究区海相页岩储层发育特征;进一步设计并开展了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谱分析技术的模拟实验,揭示了页岩储层注CO_2后气体的流动机理,对研究区页岩储层的CO_2-EGR进行了初步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有:系统对比了四川盆地及周缘叁套海相页岩的岩石学、岩石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叁套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均较高,具有高成熟度的特征,页岩成岩演化过程中,蒙脱石伊利石化过程较彻底,处于有序伊蒙混层末期;叁套页岩中,牛蹄塘组的总有机碳含量(TOC)及镜质组反射率(R_o)最大,但孔隙度、渗透率、脆性指数和含气量最低;龙马溪组和五峰组页岩中含气组分均以甲烷为主,而牛蹄塘组页岩气组分表现为低甲烷、高CO_2和高N_2的特点。基于典型井分析,精细解剖叁套海相页岩沉积及层序特征,系统解剖了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的储层特性差异及其沉积学控制机理。龙马溪组页岩垂向上可分为两个叁级沉积旋回(底部SQ1及顶部SQ2),垂向非均质性较强。其中SQ1段的渗透率、孔隙度、脆性指数、TOC及R_o等指标均优于SQ2段,而且SQ1段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好于SQ2段,反应出SQ1段页岩内部孔隙之间较好的连通关系。研究认为,SQ1段中下部为垂向上“甜点段”,其生烃潜力较大,孔隙度、渗透率和脆性指数较大。牛蹄塘组页岩沉积是发生在严格缺氧(还原条件)的深水环境,沉积时期海底水动力条件较弱,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大陆边缘和海水中悬浮物质。牛蹄塘组页岩沉积作用大部分发生在正常的海水环境,不过个别区域受到了海底热液作用的影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谱,页岩中吸附态甲烷与孔隙中自由态甲烷可分别由P1峰(T_2<1 ms)和P2峰(T_2=~1-50 ms)定量表征,由此实现了对CO_2置换甲烷这一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测。研究表明,CO_2不仅可以提高页岩中吸附态甲烷的整体采收率,还能够提高吸附态甲烷的解吸速率。不同页岩中CO_2-EGR效率差别较大,从16.2%至34.3%均有分布,平均为23.5%。页岩储层特征中,高TOC含量、高甲烷吸附能力、低渗透率、低黏土矿物等特点更适用CO_2-EGR技术,能得到较高的CO_2-EGR效率,而石英矿物含量、孔隙度及有机质成熟度对CO_2-EGR效率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12-01)

李贵红[2](2015)在《筠连煤田晚二迭世煤系页岩储层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勘探证实筠连煤田晚二迭世龙潭组煤系泥页岩有一定的含气性,对页岩储层开展含气资源潜力评价。运用多种手段,对筠连煤田晚二迭世龙潭组煤层顶底板泥页岩样的生烃条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进行相关测试。结果显示:筠连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为Ⅲ型,处于过成熟热演化阶段,镜质组反射率平均3.11%,总有机碳平均2.66%,黏土矿物含量平均54%,石英含量平均39.5%,解吸含气量平均1.9 m3/t。分析表明,筠连煤田龙潭组泥页岩储层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页岩气开发的最低要求,但与美国Barnett页岩相比,除埋深浅外,其各项指标均相对较差,尤其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低,不利于页岩储层的压裂造缝。(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陆朝晖[3](2013)在《渝东南黔江地区页岩气储层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渝东南黔江地区地层发育牛蹄溏组和五峰-龙马溪组两套页岩储层。根据渝东南黔江地区发育的黑色页岩的地质背景、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参数等指标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备发育页岩气藏的地质条件,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3-05-01)

张有生,秦勇,陈家良[4](1998)在《煤层显微序列数学模拟及其在煤储层物性评价中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马尔柯夫过程的原理和方法,建立起描述煤层形成过程或显微序列的数学模式,进而通过对研究实例中煤层结构以及煤岩分层孔比表面积的模式拟合,可以模拟出各种显微煤岩类型在煤层中的分布部位以及煤层中煤层甲烷的有利储存部位,对厚煤层物性和储气性能的非均质性特征作出预测,为煤层气开采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盛建海,李西安[5](1997)在《河南省山西组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的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层渗透性是煤层气开发的关键鉴于目前定量极少,本文试从储层的煤体结构、裂缝系统、孔隙结构、吸附解吸特征等方面定性评价河南山西组二1煤层的渗透性并将其分为叁类,一是平顶山、安阳鹤壁煤田、渗透性好:二是焦作煤田,储层渗透性主要由外生袭隙发育程度所制约;叁是豫西中西部诸煤田,二1煤全层为构选煤,渗透性极差。这种评价方法在当前煤层气地质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田地质》期刊1997年03期)

储层初步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勘探证实筠连煤田晚二迭世龙潭组煤系泥页岩有一定的含气性,对页岩储层开展含气资源潜力评价。运用多种手段,对筠连煤田晚二迭世龙潭组煤层顶底板泥页岩样的生烃条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进行相关测试。结果显示:筠连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为Ⅲ型,处于过成熟热演化阶段,镜质组反射率平均3.11%,总有机碳平均2.66%,黏土矿物含量平均54%,石英含量平均39.5%,解吸含气量平均1.9 m3/t。分析表明,筠连煤田龙潭组泥页岩储层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页岩气开发的最低要求,但与美国Barnett页岩相比,除埋深浅外,其各项指标均相对较差,尤其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低,不利于页岩储层的压裂造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层初步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军.四川盆地页岩储层初步评价及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2].李贵红.筠连煤田晚二迭世煤系页岩储层初步评价[J].煤炭科学技术.2015

[3].陆朝晖.渝东南黔江地区页岩气储层初步评价[C].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13

[4].张有生,秦勇,陈家良.煤层显微序列数学模拟及其在煤储层物性评价中初步应用[J].沉积学报.1998

[5].盛建海,李西安.河南省山西组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的初步评价[J].中国煤田地质.1997

标签:;  ;  ;  ;  

储层初步评价论文-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