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学门人在儒学史上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重视儒学门人研究就是重视儒学存在的社会性与演变的延续性。门人研究对于以抽象义理和儒学宗师为中心的儒学道统论和儒家发展史的叙述方式具有重要补充作用,有利于推动当前儒学与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儒学门人研究应该成为当前儒学研究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具体研究中,门人研究需要注意坚持从门人自身特定的问题意识和时代任务出发,避免以学派宗师的问题意识代替门人的问题意识,要有意识地突破中国儒学的视野,引入韩、日、越南等海外儒学的视野。
关键词:儒学;门人;宗师;研究模式
一、导语
儒学发展史上出现了若干流派,每一流派均由宗师和门人构成。儒学发展的具体承担者可以分为儒学宗师和以门人为代表的一般儒家学者。儒学宗师的理论贡献是显著的,因此也就成为儒学研究的重点。儒学门人是宗师的学习者与追随者,在儒家学者群体当中具有特定的问题意识和时代任务。如果将儒学视为一个学派、一种思潮、一大传统、一类生活方式,那么儒学必然是多数人的学术努力与生命实践所共同构成的。儒学门人是儒学研究的学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需要面对的重要研究对象,儒学门人研究是儒学研究的必要内容。
近几十年来,儒学门人研究最为兴盛的当数有关王阳明门人的研究,此类研究已经构成阳明学研究的重要进展。笔者近十年来主要从事朱子门人的研究,新近出版《朱子门人与朱子学》[注]邓庆平《朱子门人与朱子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该书由笔者博士论文和国家社科结题部分成果修改而成,共57.4万字。一书。虽然学界对朱子门人的考订已有不少成果,但系统研究朱子门人群体学术思想的专著,在国内外这还是第一部。该书认为,伴随着朱熹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逐渐聚集在朱熹周围的所有朱子门人是朱子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南宋中后期最为庞大、最为复杂的一个学术群体,他们在朱子学形成、发展以及推广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多重角色。现存留有姓名的朱子门人至少有492位,他们极大拓展了朱子学的问题体系,深入参与了朱子学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与完善了朱子学的经学哲学研究,推动和实现了朱子学义理诠释的精致化与规范化。在重建朱熹历史形象的同时,凭借同门间的学术交往等活动凝集散居各地的朱子门人,并通过道统论建构从理论上确证朱子学的正统地位,使得朱子门人与亲近朱子学的社会力量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以各种具体方式和途径实际促进朱子学的社会推广,最终实现朱子学与国家制度的良性互动与结合,在朱子学的历史传承和海外传播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目前的研究经验,我们发现,门人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研究价值需要重新估量,也有必要明确一种儒学门人研究模式。此种模式适用于儒家每个学派,通过对儒家学派当中众多门人的聚焦,可以发掘儒学传统当中除了理论体系之外的其他维度,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儒学传统的认识,并为这一传统的现代命运乃至复兴提供更多启示。
二、门人在儒学史上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
以往人们对于儒学门人弟子的印象通常都是作为一流思想家的学习者、追随者,对门人弟子的叙述也总是作为对一流思想家影响力的说明和论证的论据。然而,我们如果突破以一流思想家为中心的视野,坚持从门人自身的问题意识、时代任务和学术努力出发,就会发现门人在儒学发展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独特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儒学创立时期,正是孔门七十二贤使得孔子之后儒分为八,而且后来影响最大的孟学和荀学两大流派均发端于孔子门人,以此也可见孔子门人的学术贡献。《朱子门人与朱子学》经过系统研究指出,朱子门人在朱子学形成发展过程当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其一,朱子门人是朱子学最早的学习者、信从者和践行者;其二,朱子门人是朱子学学术思想体系创立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与完成者;其三,朱子门人是南宋中后期朱子学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创立者与主要代表;其四,朱子门人是朱子学思想义理的系统理解与规范化的再诠释者;其五,朱子门人是朱熹历史形象的初次重建者,是朱熹道统地位的论定者;其六,朱子门人是朱子学走向社会化和制度化的主要推动者;其七,朱子门人是朱子学向后世发展的主要传人;其八,朱子门人是中国朱子学向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东亚朱子学的重要代表。[1]449-451
由上可见,儒学门人在学派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与自己的老师即儒学宗师一起构成一个个完整独立的儒家学派,不仅在各自的时代发挥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在儒学史上也往往处于学派理论从初创形态过渡到长期存续与逐渐分化的转折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儒学常被现代学者视为生命的学问,其讨论的问题和终极的关怀都指向生命本身。这里的生命除了儒学宗师的生命之外,首要的就是儒学的众多学习者即门人的生命,儒学宗师的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回应门人的生命困惑、指导门人的生命成长,进而影响一般社会成员的生命。更进一步说,儒学对生命的这种影响主要落实在儒学所提倡的合理生活方式上,这种生活方式是历代儒家所共同倡导的。一般地讲,儒家的重心并不在于对此种合理生活方式进行理论说明与论证,而在于合理生活方式的养成。养成的基本路径是作为修养基本路径的道德实践。道德实践应该普遍地落实在日用行常当中,因而,从本质来讲,儒家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合理的生活实践过程。这点也被称为儒家的实践本性。理论说明与论证在儒家的地位有一个随着理论需要的复杂化而逐步增强的过程。在孔孟时期,儒家虽处于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氛围当中,儒家首先是以理论说明与教化的方式显示其作为百家之一的理论存在,但更重要的是以修身与外王实践的方式作为一个以身体道的社会群体而存在。此后,随着佛教进入,经过魏晋玄学的洗礼,社会精英阶层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辨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由于佛老在形上层面的精密高远,在隋唐时期造成了多数精英知识分子信佛老而儒门惨淡的局面。就儒家来说,对儒家生活方式进行理性说明与论证也变得愈加紧迫与重要。这种理论需要就是两宋道学兴起的内在动力。故此,从形上层面对儒家生活方式进行理论论证与说明便成为两宋道学的主要任务。这种理论论证与说明总是以经学的方式体现于儒家传统经典的时代诠释之中,这种诠释是当时道学家们最重要的工作。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经学诠释并非道学的终极目标。道学的终极目标依然是在儒家生活方式的养成上面,他们所提出的道学理论只是对这一生活方式的理论说明与合理性论证,这种说明与论证主要是与佛老相抗衡,以重新争取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广大知识分子对儒家生活方式的接受与认可。这个理论任务最终在朱子学派那里以遍注群经的方式初步完成,不仅形成了一个儒学史上最庞大的学术思想体系,而且也培养了一个以数百位朱子门人为主体的以身体道群体。正是由于这一以身体道群体的存在,儒学的真精神得以实现,儒学的历史传承得以继续,朱子学才最终得以代表两宋道学实现儒学的一次伟大复兴。
三、儒学门人凸显儒学存在的社会性与演变的延续性
与王阳明门人的研究相比较,在朱子学研究领域,目前学界关于朱熹的研究非常丰富,而对于朱熹近五百位门人的研究则比较欠缺。全祖望所概括的“至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3]1495一直被认为是朱子学理论体系的恰当形容词,在八百年朱子学史上也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印象,那就是后来的朱子学者,无论宋元还是明清时期,他们都很少在学问理论体系上完全超越朱子学,正如黄宗羲所谓“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2]178。朱子学理论体系何以如此广大精微以至具有强大的统摄力?如果只是从朱熹个人的角度来说明此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注意到朱熹近五百位门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更为合理妥当的解释。笔者在研究当中,不仅详细考察了朱子门人如何具体参与朱熹的注经事业,与朱熹一道完成了朱子学派对所有儒家经典的注解;而且还特别注意到问题体系的拓展是理论体系拓展的内在原因。从朱子门人后学所完成的《朱子语类》可以清楚看到,正是数百位朱子门人的大量提问导致了朱子学问题体系的极大拓展,从而实现了朱子学理论体系的极大拓展。正如相关评阅专家所言:“如此对朱子学体系的辨析和以《朱子语类》为中心探讨朱子学问题体系的路径,本身就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新的思考。”[1]3
晞月意欲跟进伺候,青樱身姿一晃,侧身拦住,轻声道:“这里不能没有人主持,太后和太妃们都去歇息了,主子娘娘和我进去,姐姐就是位分最高的侧福晋。”
2)铲除菌源。苹果落叶后至萌芽前,要彻底、细致地剪除病梢,春季复剪时再仔细搜索,剪除病梢,予以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苹果树芽萌动后及时剪除初次侵染的病梢,带出果园销毁或深埋,以减少再侵染病菌源。
因此,如果说儒学是在特定时空当中不断拓展与演变的一个文化传统,那么只关注那些代表儒学发展阶段性的一流思想家,便不足以展示儒学的完整面貌。如果把儒学比喻为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体,那么一流思想家就是其中的骨骼,而以门人为代表的其他儒者就是血肉,骨骼与血肉构成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力的生命体。虽然骨骼决定了这一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尤其是高度,但血肉对生命体的宽度和厚度非常重要,是其体重的决定因素,同时血肉给予骨骼营养和支持,对骨骼健康成长与功能维系是不可或缺的。门人是儒学从私人理论转变为群体思想直至社会思潮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儒学由某一阶段逐渐演化到下一阶段的必要过渡。重视门人研究有助于我们完整理解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建构一种以以身体道阶层为核心的侧重连续性的儒学发展史。
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学,它的真正完成必然由个体生活方式转变为群体生活方式,最后再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儒学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在现实的生活实践当中落实并得到完整表达,融入民族的生命存在与成长当中,真正形成并进入民族传统。儒学宗师的突出贡献就是在儒学面临危机逐渐失去理论征服力和吸引力的时候,进行儒学理论说明与论证。后世儒学的复兴,其主要环节也就是重建儒学理论论证,重新争取信从者,恢复并壮大以身体道阶层。这种论证首先说服和吸引的是个体,然后是群体,最后是全体社会成员。这里的个体首先是儒学宗师,群体首先就是门人群体。因此,门人群体在儒学从理论创造转化为实践形态并最终进入民族生命与传统的真正完成进程当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提出的垂直搜索引擎性能进行测试,主要测试指标为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参数等,重点针对主题爬虫模块。实验将雅虎(中国)、百度、搜狗、大学搜4 个中文垂直搜索引擎作为比较对象,其中,大学搜是通过百度搜索推荐的一款优秀垂直搜索引擎,原本想将谷歌搜索引擎列为重要的实验分析对象,因谷歌退出中国,难于实现中文环节下的真实查询结果显示,因此放弃。
此外,儒学一向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所有儒家学者都首先以门人的身份存在于思想史上。这里的门人包括存在明确师生传承关系的弟子,也包括虽未见面但心向往之的私淑弟子。通常的情况是私淑弟子的身份在儒学史上几个阶段性的开创者那里表现比较明显,门人的身份则在某个阶段内儒学流派的存续与演化史上占主导。孔子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私淑弟子,是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此后,孔子的弟子曾子授学子思,子思授学于孟子,这一段儒学师生传承史是先秦儒学的主线,是后世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不断试图回归的儒学黄金童年。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承继先秦儒家经典《周易》与《中庸》,可以视为先秦儒学的私淑者,而后授学于二程,二程之学经弟子杨时到罗从彦再到李侗,最后四传至朱熹,朱熹也自认为二程的私淑弟子。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自认为读孟子而自得,可视为孟子私淑弟子。朱熹之后有明确师生传承线索的门人后学一直可以推演到元明。而明代最重要的儒学者王阳明曾向娄谅学习,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称“姚江之学,先生(娄谅)为发端也”[2]44,而娄谅为明初朱子学者吴与弼的弟子。此后,阳明学经几代门人一直传至明末,甚至现代新儒家学者也常自认为继承程朱理学或陆王心学。由此可见,即便是儒家历代宗师,其中的一个重要身份也是门人,注重儒学人物的门人身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学前后相续不断的学术传承和生命精神的内在贯通。
因此,如果我们不只是把儒学理解为一种知识性的理论体系,而是把它理解为一种塑造个体生活方式的实践性理论,那么我们在描述儒学发展史的时候就不能只是关注那些做出重要理论创新的一流儒家思想家,那些以门人为代表的不断学习儒学并坚持以身体道的儒家普通知识分子也应该被充分重视。他们虽然对于儒学理论本身未必做出重大创新,但正是他们对儒学的学习、接受乃至信仰,最终成为以身体道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的形成是儒学和儒学内部的流派从私人学问转变为社会思潮、官学乃至民族文化传统的关键。儒学的兴盛是儒家以身体道阶层的壮大,儒学的衰微是儒家以身体道阶层的瓦解甚至消失。从儒学的实质精神来看,载之四书五经、表现为语言文字的儒学理论不一定是儒家最核心的部分,相反,表现为现实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即以身体道才是儒学生命力的真正所在。因此,如果从门人的角度来理解儒学发展史,我们就可以看到作为沉默多数的一般儒家知识分子在儒学存在与发展史上所扮演的多重重要角色,也就可以发现儒学长期存续乃至发展的深层奥秘。以身体道阶层是儒学存续的社会土壤。正是在这土壤中,儒学理论才可能不断获得创新,而且这种理论创新也总是要指向和落实在以身体道阶层,终将推进该阶层生存方式的与时俱进。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儒学的实质是成为儒家门人,发展儒学的关键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儒家门人、壮大以身体道的阶层。以身体道是儒学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四、儒学门人研究有利于推动当前儒学与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
F4因子:Hg-Zn——汞、锌的因子。这个因子对方差的贡献度为7.950%。Hg为矿体的前缘晕指示元素,Zn为矿化中部的指示元素,它们共存于同一组合有可能反映的是矿化的叠加关系,但也有可能代表一次独立地形成的构造热液活动[7]。
作为一个延续两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化传统,儒学呈现出强大的内在生命力。这一生命力如何存在,如何理解这一生命的具体成长过程,是儒学史上的重要问题。从宋明理学来看,儒学道统论就与这个问题相关。道统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相关联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儒家传承的道是什么以及传承此道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前一个关联儒学核心义理的具体内涵,是儒道理论内涵的丰富史,是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后一个事关儒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思想家,是儒家人物传承谱系,构成儒学生命的成长过程。道统论就是传统儒学中从核心义理和具体人物两方面来描述的儒学发展史。一般来说,对于儒学核心义理的阐发作出重要创新的大思想家毕竟是少数,不是任何一位儒家知识分子都可以进入儒家人物传承谱系的。宋明理学家尤其是程朱理学一派通常列举的都是孔孟周程等代表性儒家思想家,他们在儒学史上都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即便是在现代学术的今天,学界通常关注的焦点也是这些开宗立派的儒学大家,这些人物成为我们划分儒学发展各阶段的标志,如孔子是儒学的真正开创者,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宗主。对这些人物的叙述也就构成了现代学术研究中常见的儒学史。也就是说,儒学研究者所列举的儒学发展谱系往往只是各个时代的代表性学者,一般的儒家知识分子在儒学发展史的叙述上通常是缺席的,属于沉默的多数。无疑,这样的儒家道统论和儒学发展史是精练简单的,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儒学发展的阶段性。其中的问题在于,如此叙述的道统论和儒学发展史,与现实的儒学发展实际进程存在一定距离。这种叙述是对历史事实的抽象与简化,在强调儒学发展阶段性特点的同时对儒学发展连续性重视不足。这种叙述方式的背后存在一种现代化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以儒学理论创新与否和理论创新程度作为评判儒学发展的标准,聚焦于儒学概念和命题的创新。然而,如果我们回归传统儒学本身,无论是孔子的述而不作,汉唐经学的“注不违经”与“疏不破注”,还是宋明理学的不断回到孔孟,又或是以回复汉学为宗旨的清代朴学,历代儒家学者都以恢复传统反对刻意创新为致思目标,理论创新本身并未成为儒家学者主观的核心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基于核心义理发展的儒家道统论与强调概念命题创新的现代学术评价模式比较吻合,而与儒家本身的保守倾向存在一定张力。
此外,门人研究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朱熹一生主要在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活动,从籍贯上来看,朱子门人“这一群体遍布在当时南宋各地,甚至还有一些籍贯在北方的弟子,其中以福建、江西、浙江籍门人较多”[1]59,朱子学随门人传播到各地生根发芽,并成为各地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朱子门人研究的重要力量就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而且目前各地兴起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必然涉及包括这些朱子门人在内的所有儒学学派门人。
在一般的观念中,儒学史上的任何一新理论,其形成、演化、推广、落实等进程首先与一流思想家的学术努力分不开,是一流思想家的个体天赋和后天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儒学史上总是长期存在一种将儒家思想家圣化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自认为不是圣人的孔子在后世却不断被追认为超凡脱俗的圣人。对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家来说,最高的尊崇就是从祀孔庙。然而从思想史的实际出发,儒学史上的新理论除了一流思想家个体的因素之外,通常还有必要注意围绕在这些思想家身边的众多门人,这些门人在实现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研究者重新挖掘。
五、儒学门人研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简单来说,儒学门人研究的主题是门人与儒学,最终目标是充分揭示儒学门人在儒学史上扮演的角色和重要影响,推进和丰富儒学研究,建构一个连续而非断裂的儒学发展史。在儒学门人研究的具体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注意如下两点。
(一)坚持从门人自身特定的问题意识和时代任务出发,避免以学派宗师的问题意识代替门人的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导向是现代学术研究活动的灵魂。在儒学门人研究过程中,如果只是以学派宗师的问题意识为中心,那么门人的特定贡献必然会被遮蔽。就如朱子门人研究当中,人们总是将重心放在理论创新程度的比较上,而对于儒学门人自身问题意识和所处学术发展阶段所赋予的特定时代任务重视严重不足,从而得出“门人很难突破朱熹学术思想”的结论。这样的门人研究必然难以充分揭示门人的学术价值。因此,笔者的朱子门人研究就有意识地将朱子门人与朱熹适当拉开距离,基于朱子不同门人自身的不同实际情况,坚持发现朱子门人自身的问题意识,并明确朱子门人处于朱熹学向朱子学转化、朱子学由地方性私人学问经群体思想向社会思潮和官学转化、朱子学从朱熹时代迈向后朱熹时代、朱子学从中国走向世界等几大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最后在综合上述三种认识的基础上分别从十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问题体系拓展和经学哲学的丰富是朱熹学向朱子学的转化,精致化和规范化的义理诠释是朱子学义理在后朱熹时代的重要存在形态。朱熹历史形象的重建、朱子门人群体的凝聚、朱子学道统论的论定、朱子学的社会推广以及制度化都主要发生在后朱熹时代,同时也是解释朱子学由私人性地方学问经群体思想转变为社会思潮和官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朱子学传承明显是朱子学向后世发展的重要途径,朱子门人在海外则是朱子学走出中国的重要代表。通过上述多方面的研究,最终可以系统地揭示朱子门人群体的学术价值。
(二)突破中国儒学的视野,引入韩、日、越南等海外儒学的视野
从源头来看,韩、日、越南等地的儒学都属于中国儒学的门人后学,在理论创新程度上与中国儒学门人接近,故而与中国儒学相比,他们不仅重视那些标志性的儒家思想家,而且对儒家门人后学也非常关注,这对于我们研究儒学门人必然具有新的启示。甚至在现代学术研究当中,海外儒学研究对儒学门人的重视和研究也较中国学界先进,值得借鉴。典型的如王阳明门人研究首先在日本兴起。拙著绪论当中明确东亚朱子学视野对朱子门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多个章节引入韩国性理学的材料进行相关讨论,并专设一章集中研究朱子门人流传并影响韩国性理学发展的情况。可以说,此类研究就是儒学门人研究有必要引入海外儒学视野的又一实证。
11月12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正式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建成投产后将供气给香港、广东及海南。陵水17-2气田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储量规模超过1000亿立方米,于2014年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勘探发现。该气田最快有望于“十三五”末期投产,每年生产30亿~35亿立方米天然气。
正如上面提到的,几乎每位儒家学者都具有儒学门人这一身份,同时儒家一流思想家多有众多门人后学。就儒学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先秦孔子门人、思孟学派门人与荀子门人等,还是汉唐董仲舒门人、韩愈门人、柳宗元门人等,又或是宋明时期的二程门人、陆九渊门人、朱子门人和王阳明门人等研究领域,虽然各自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也都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同时,随着全社会对儒学的逐渐认可和接受,儒学的现实生存环境正在好转,儒学的当代复兴也日益成为可能。因此,儒学门人研究大有可为。在历史上推动儒学发展乃至复兴的儒学门人理应成为今后儒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应该说,基于个人朱子门人研究经历,本文提出的儒学门人研究模式具有普适性和典范意义,对于推动儒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把握当前儒学的社会推广乃至真正复兴也具有深层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庆平.朱子门人与朱子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 黄宗羲.明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 黄宗羲.宋元学案[M].全祖望,补修.北京:中华书局,2009.
OntheResearchModelofConfucianDisciples:TakeZHUXi’sDisciplesastheExample
DENG Qingping
(CollegeofMarxism,Jiangxi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atus of Confucian disciples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ism needs to be reconsidered. Emphasis on Confucian disciples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ity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continuity of its evolu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narrative methods of Confucian tradition and Confucian development history centered on abstract philosophies and Confucian master, and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and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research of Confucian disciples shoul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odels of Confucianism. Two poin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specific research: Firstl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specific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ciples themselves and the task of the times, and avoid replacing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ciples with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ter. Secondly, consciously break through the vision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and introduce the vision of overseas Confucianism such as Korea, Japan and Vietnam.
Keywords: Confucianism;Confucian disciples;master;research model
作者简介:邓庆平,哲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黄榦与朱子学研究”(17ZX01)。
文章编号:1006-2920(2019)03-0096-06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9.03.018
(责任编辑 周军伟)
标签:儒学论文; 门人论文; 儒家论文; 朱子论文; 朱熹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宋论文; 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论文; 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黄榦与朱子学研究”(17ZX01)论文;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