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动力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基,无机结合料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循环加载试验
土动力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秦为将[1](2018)在《控制UCS条件下的路基无机结合料改良土动力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湖南省四种不同塑性指数(PI)的路基软土,在控制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为350 k Pa和700k Pa的条件下,研究了采用粉煤灰、石灰、水泥叁种无机结合料进行改良的配比组合方案,并对改良土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以评价其动力性能(如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结合料组合对提高USC的效果排名为:(石灰+水泥)>水泥>(石灰+粉煤灰)>粉煤灰>石灰,为达到目标UCS,土的塑性指数越大,则改良所需的结合料组合排名越靠前。由于素土类型和改良方案的区别,UCS相近的改良土可能呈现较大差异的回弹模量。在同一UCS控制条件下,改良土回弹模量总体随着水/结合料比例的减小而提高,而累积塑性应变则总体随着该比例的减小而降低,回弹模量、累积塑性应变均与土的PI无明显相关性,在7 d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回弹模量,在实际工程中,利用改良土应重视压实后的养护工作。(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李兆焱,王梦龙,吴晓阳[2](2016)在《唐山和巴楚地区液化土动力性能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以往曾经发生显着液化的唐山地区和巴楚地区的土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包括两个地区砂土相对密度与剪切波速关系、剪切波速与标准贯入击数关系等,以此深入了解两个重要地区土层的动力性能,为研究区域化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现行抗震规范液化判别方法数据来源主要为唐山地区,明显不适用于新疆巴楚地区的液化判别;唐山地区与巴楚地区液化场地砂土取相同相对密度时,两个地区液化场地砂土剪切波速差别很小;但唐山地区与巴楚地区液化层砂土平均标准贯入击数和V_s~N_(63.5)关系曲线差异显着,表明以V_s~N_(63.5)关系区分不同地区砂土抗液化能力是可能的。(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6年05期)
李文旭,王宁,韩志型,姚勇[3](2011)在《土工格栅加筋黏性土动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土工格栅加筋黏性土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动态叁轴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黏性土中布置格栅筋材,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加筋土体的动抗剪强度;加筋层数越多,加筋土动强度越大;土工格栅加筋黏性土的加筋效果在高围压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加筋土动强度指标提高体现在动黏聚力的增大上,而对动摩擦角几乎没有影响,循环荷载振动次数对动强度指标影响很小;动应力幅值对于周期荷载下加筋土的变形影响很大,在动应力幅值大的周期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加很快,在较小的振动周次作用下就可使试样破坏,相反,动应力幅值低的试样,则需要大的振动周次才能达到破坏应变;加筋土体存在一临界破坏动应力,当设置的动应力振幅小于临界值时,无论振动多少次,试样都达不到破坏应变;并且动应力幅值过大时,刚开始振动试样就破坏,破坏形式为瞬时破坏。(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1年07期)
刘晓健[4](2007)在《土动力性能对地震动影响研究及测试标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层地震反应受土动力特性的影响已是公认的事实,对此方面也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大多还是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同时,对于如何判定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大小和测试标准,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本文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针对典型场地和地震波输入,研究了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和剪切波波速对地震动的影响,并建立剪切模量比变化与剪切波速变化间的等量关系。同时,对土动力非线性测试误差控制标准问题开展初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了动剪切模量非线性(剪切模量比)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典型场地中剪切模量比相对变化与地震影响系数和特征周期变化间的定量关系,同时给出了典型场地中剪切模量非线性变化与剪切波速变化间的对等关系。2.采用地震波输入,研究了土层阻尼比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并与已有的人造波输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地震波输入下的结果与以往人造波结果类同。对比来看,阻尼比对地震动的影响要小于模量比非线性变化的影响。3.针对典型场地分析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化对地震动的影响,并与以往他人研究结果结合,给出了等效剪切波速变化与地震影响系数和特征周期变化间的关系曲线及计算公式。4.对土动力非线性测试误差控制标准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了研究土动力非线性测试误差标准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开展这项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土动力非线性测试误差定量评价标准问题的基本思路,即以对结构反应影响为依据,从土非线性、地震动和结构响应相互关系分析中得到土非线性误差控制要求。基于上述基本思想和思路,提出了中等地震输入下动剪切模量非线性测试误差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07-12-01)
陈继华[5](2004)在《新近沉积土动力性能及深软场地地震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下游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厚度较大,且层状构造明显。此区域在今后数十年处于中强震频发区,因此分析新近沉积土的动力特性以及深厚软弱场地地震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根据长江下游地区南京、常州等15个城市的275个原状新近沉积土样的自振柱试验结果,给出了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粉土、粉细砂和粗砂等七类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幅值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新近沉积土进行这样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其成果对该地区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选用Taft记录、El Centro记录和Northridge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并将其峰值依次调整为0.35m/s~2、0.70m/s~2和0.98m/s~2。对长江下游地区南京、盐城、常州、泰州、启东和上海有代表性的6个不同厚度的深厚软弱场地进行了54种组合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及强度对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并归纳出一定的规律;此外,还简单分析了互层土对深厚软弱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 软弱土层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在有代表性的南京、盐城和上海3个实际工程场地资料的基础上,构造了65个不同的场地剖面,选用上述3个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将峰值也依次调整为0.35m/s~2、0.70m/s~2和0.98m/s~2,进行了555种组合的场地地震效应分析,探讨了软弱表层土的厚度和软弱夹层土的埋深及厚度对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 对于基岩埋藏很深的场地,能否选取一埋藏较浅的土层作为地震动的输入位置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而此结果又不会影响到场地地震效应的总体评价,这是工程界一直很感兴趣的课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有代表性的上海、天津两个深厚软弱场地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的输入地震动,分别以具有不同剪切波速大小的土层作为地震动的输入位置,进行了90种组合的场地地震效应分析,并对地震效应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4-05-01)
兰青龙,贺明华,安卫平[6](1997)在《太原地区场地土动力性能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太原地区142个土样的动叁轴实验结果,统计给出了太原地区8种土类,即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粉土、粉砂、密实砂、中密砂和轻砂的动力性能结果和容重的平均值,这为在太原地区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确定模型参数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地震》期刊1997年03期)
土动力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以往曾经发生显着液化的唐山地区和巴楚地区的土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包括两个地区砂土相对密度与剪切波速关系、剪切波速与标准贯入击数关系等,以此深入了解两个重要地区土层的动力性能,为研究区域化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现行抗震规范液化判别方法数据来源主要为唐山地区,明显不适用于新疆巴楚地区的液化判别;唐山地区与巴楚地区液化场地砂土取相同相对密度时,两个地区液化场地砂土剪切波速差别很小;但唐山地区与巴楚地区液化层砂土平均标准贯入击数和V_s~N_(63.5)关系曲线差异显着,表明以V_s~N_(63.5)关系区分不同地区砂土抗液化能力是可能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动力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秦为将.控制UCS条件下的路基无机结合料改良土动力性能评价[J].公路工程.2018
[2].李兆焱,王梦龙,吴晓阳.唐山和巴楚地区液化土动力性能比较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
[3].李文旭,王宁,韩志型,姚勇.土工格栅加筋黏性土动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1
[4].刘晓健.土动力性能对地震动影响研究及测试标准初探[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
[5].陈继华.新近沉积土动力性能及深软场地地震效应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
[6].兰青龙,贺明华,安卫平.太原地区场地土动力性能的统计分析[J].山西地震.1997
标签:路基; 无机结合料改良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UCS); 循环加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