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论文和设计-王全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顶部外壁开有两个固定孔,且两个固定孔内均插接有斜管,所述斜管一侧外壁插接有U形管,且斜管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冷却箱底部内壁设置有底座,且底座顶部外壁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一侧外壁插接有导管,且导管一端插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外壁插接有循环箱,且循环箱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片。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同时使铜线能够完全浸没在冷却箱内,提高了冷却箱对铜线的冷却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铜线产品的品质,且压力传感器可以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面板,从而方便人们来监测铜线是否断线,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顶部外壁开有两个固定孔,且两个固定孔内均插接有斜管(3),所述斜管(3)一侧外壁插接有U形管(5),且斜管(3)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环(4),所述冷却箱(1)底部内壁设置有底座(10),且底座(10)顶部外壁设置有抽液泵(9),所述抽液泵(9)一侧外壁插接有导管,且导管一端插接有进液管(8)。

设计方案

1.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顶部外壁开有两个固定孔,且两个固定孔内均插接有斜管(3),所述斜管(3)一侧外壁插接有U形管(5),且斜管(3)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环(4),所述冷却箱(1)底部内壁设置有底座(10),且底座(10)顶部外壁设置有抽液泵(9),所述抽液泵(9)一侧外壁插接有导管,且导管一端插接有进液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8)一端外壁插接有循环箱(6),且循环箱(6)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片(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两侧内壁均设置有轴承座(20),且轴承座(20)一侧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18),转动杆(18)一端外壁设置有转动盘(11),转动杆(18)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7)远离转动杆(18)的一端粘接有弹性片(19),且冷却箱(1)顶部内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12),且控制面板(12)内部设置有微型处理器,冷却箱(1)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顶部外壁设置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一侧外壁设置有保护壳(21),保护壳(21)一侧内壁设置有电机(22),电机(22)输出轴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转动柱(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23)远离电机(22)输出轴的一端外壁设置有收卷盘(24),且收卷盘(24)外壁缠绕有铜线(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2)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铜线的生产工艺中,通常希望铜线在退火完成后能够快速冷却,以避免铜线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影响产品质量。目前采用的办法是设置一个水冷槽,槽内装有抗氧化剂,退火后的铜线穿过水冷槽并在水冷槽中的抗氧化剂中浸泡冷却,水冷槽后设置有大功率风机,将铜线上附着的抗氧化剂吹干,以达到冷却干燥的效果。

但传统的退火水冷装置,不能对铜线进行均匀冷却,且冷却效果很差。同时一般的退火水冷装置的出水口的位置通常低于铜线进线位置,这样使得铜线在进入冷却箱后进入冷却水水面前的一段铜线会与水冷箱中的空气接触,从而导致铜线表面产生氧化、出现斑点,严重影响铜线的退火质量和表面质量。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顶部外壁开有两个固定孔,且两个固定孔内均插接有斜管,所述斜管一侧外壁插接有U形管,且斜管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冷却箱底部内壁设置有底座,且底座顶部外壁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一侧外壁插接有导管,且导管一端插接有进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管一端外壁插接有循环箱,且循环箱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箱两侧内壁均设置有轴承座,且轴承座一侧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转动杆一端外壁设置有转动盘,转动杆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粘接有弹性片,且冷却箱顶部内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箱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内部设置有微型处理器,冷却箱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顶部外壁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一侧外壁设置有保护壳,保护壳一侧内壁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转动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柱远离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外壁设置有收卷盘,且收卷盘外壁缠绕有铜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冷却箱、转动盘和电机,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同时使铜线能够完全浸没在冷却箱内,提高了冷却箱对铜线的冷却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铜线产品的品质;

2.通过设置的U形管、斜管和限位环,有效的解决了铜线在进入水冷箱后进入冷却水水面前的一段铜线会与冷却箱中的空气接触,从而导致铜线表面产生氧化、出现斑点,严重影响铜线的退火质量和表面质量这一问题;

3.通过设置的控制面板、转动杆、弹性片和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不到压力时,即转动杆不在转动,可能会出现铜线断线的情况,压力传感器可以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面板,从而方便人们来监测铜线是否断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的转动盘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的连接块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箱、2铜线、3斜管、4限位环、5 U形管、6循环箱、7散热片、8进液管、9抽液泵、10底座、11转动盘、12控制面板、13固定杆、14第一连接杆、15连接块、16压力传感器、17第二连接杆、18转动杆、19弹性片、20轴承座、21保护壳、22电机、23转动柱、24收卷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顶部外壁开有两个固定孔,且两个固定孔内均插接有斜管3,斜管3一侧外壁插接有U形管5,且斜管3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环4,冷却箱1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10,且底座10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抽液泵9,抽液泵9一侧外壁插接有导管,且导管一端插接有进液管8。

本实用新型中,进液管8一端外壁插接有循环箱6,且循环箱6一侧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片7,冷却箱1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轴承座20,且轴承座20一侧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18,转动杆18一端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转动盘11,转动杆18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7远离转动杆18的一端粘接有弹性片19,且冷却箱1顶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6,冷却箱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面板12,且控制面板12内部设置有微型处理器,处理器型号为ARM9TDMI,冷却箱1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保护壳21,保护壳21一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22,电机22输出轴的一端外壁焊接有转动柱23,转动柱23远离电机22输出轴的一端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收卷盘24,且收卷盘24外壁缠绕有铜线2,电机22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

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电机22,电机22带动收卷盘24转动对铜线2进行收卷,同时铜线2在进入冷却箱1后,并未出现与空气相接触的情况,从而避免了铜线2表面产生氧化和出现斑点,有效的提高了铜线2的退火质量和表面质量,且转动盘11转动同时使铜线2能够完全浸没在冷却箱1内,提高了冷却箱1对铜线2的冷却效果,同时当压力传感器16检测不到压力时,即转动杆18不在转动,可能会出现铜线2断线的情况,此时,压力传感器16可以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面板12,从而方便人们来监测铜线2是否断线,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6323.5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428567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C21D 9/573

专利分类号:C21D9/573;C21D1/26;C22F1/08

范畴分类:25B;

申请人:江西嘉志铜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西嘉志铜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30700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奉新工业园区朝辉路299号

发明人:王全

第一发明人:王全

当前权利人:江西嘉志铜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铜线连续退火水冷装置论文和设计-王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