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工作倦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教师,人格特质,组织认同,工作倦怠
教师工作倦怠论文文献综述
陶建宏,冯胭[1](2019)在《高校教师人格特质、组织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安高校的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组织认同视角研究高校教师大五人格特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西安277名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特质正向影响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宜人性特质对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维度有负向影响;而责任感和开放性特质显着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同时组织认同只对低成就感有显着负向影响作用。研究还表明组织认同在人格特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邓慧瑶[2](2019)在《高校英语教师对于人力资源职能部门与工作倦怠、投入度的看法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问题不断得到重视。本文从高校英语教师对培训、反馈、人力资源办公室、工资等的看法与他们的工作倦怠和工作参与度水平之间的关联着手,梳理了中西方学者对于该领域研究的现状,探讨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本文最后探讨了相关文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高校管理层和高校英语教师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20期)
陈思洁,佘爱,姚良莎,韦光彬,曾练平[3](2019)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日益密切,人们不得不同时承担来自工作和家庭层面的多重角色。当两个领域对个体的要求发生冲突并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时,工作家庭冲突就产生了。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员工在经历冲突时会利用自身有限资源来应对其所面临的困境,这些资源消耗会导致员工无法有效履行工作或家庭职责,进而产生了倦怠感。许多研究发现,长期的工作家庭冲突预示着工作倦怠。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常常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成为当代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工作家庭冲突这一重要方面着手,考察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基于个体中心的视角考察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以期为工作倦怠的预防和矫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于贵州、辽宁两地选取中小学教师571名,以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为工具,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讨工作家庭冲突的潜在类别。结果: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可分为低工作家庭冲突(41.2%),高工作侵扰家庭(28.5%)以及高工作家庭冲突(30.3%)3个潜在类别。不同工作家庭冲突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在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玩世不恭得分上,高工作侵扰家庭组得分最高,高工作家庭冲突组其次,低工作家庭冲突组得分最低;在成就感低落得分上,低工作家庭组得分最高,高工作家庭冲突组其次,高工作侵扰家庭组得分最低。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工家庭冲突具有明显分类特征,且与工作倦怠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褚朋朋,孟维璇,王鹏,司英栋,张淑洁[4](2019)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是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高校与教师的心理纽带,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组织承诺,可以提供归属感和稳定性,并与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离职意愿密切相关。相关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和组织承诺相关,同时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及其内部心理机制,我们根据行政隶属的分类将国内高校分为叁类: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市属高校,进一步考察了高校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中文版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组织承诺量表测查了1906名高校教师,探讨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以及跨高校类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工作压力显着正向预测组织承诺和工作倦怠,显着负向预测工作满意度;(2)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多组分析结果表明,叁种类型大学的一些路径之间存在差异:与省属、市属高校教师相比,部属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部属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对组织承诺的负向预测作用与省属高校教师相比更强;部属高校教师与市属高校教师相比,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工作压力可以正向预测部属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为帮助提高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感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徐学,仲莉琼,赵立琼[5](2019)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教学信念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以粤东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教学信念、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采用教师信念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粤东地区58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信念都趋向于积极、开放的一面,而且稳定发展;(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尚未发现存在工作倦怠现象,工作状态较为理想;(3)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工作倦怠存在显着负相关,教学信念及其维度中的课程信念能负向预测工作倦怠。建议通过促进教学信念的落地与转化,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信念等途径来提升教师的教学信念,预防严重的工作倦怠现象的产生。(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蒋晓艳[6](2019)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研究述评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日趋增多。本文从研究方法、研究焦点、研究发现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探讨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文章最后阐述了相关研究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高校管理层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外语界》期刊2019年03期)
陈萌[7](2019)在《高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工作倦怠与组织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组织支持量表,对34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组织支持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和去个性化之间、竞争与人际不安全感和情绪耗竭之间、竞争与人际不安全感和去个性化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组织支持能有效缓解高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倦怠,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应注重对教师群体进行关怀与支持。(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付爱月,温忠麟,孔雨柔,吴霞云,付媛姝[8](2018)在《工作倦怠对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对教育问题的愈发关注,我国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许多教师出现工作倦怠。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工作倦怠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导致极端的后果——离职。以往对于教师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教师工作倦怠显着正向影响离职倾向,但罕有研究涉及工作倦怠对于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本文将教师的心理危难及心理社会安全氛围纳入模型考虑,试图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角度研究工作倦怠对于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63所中小学的30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数据采用系数乘积的区间检验法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研究探讨教师心理危难在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对该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工作倦怠及叁个子维度情绪衰竭、消极怠慢、低自我效能感均正向影响教师离职倾向;(2)教师心理危难在情绪衰竭和离职倾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对心理危难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当心理社会安全氛围越高,即教师感知到的学校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健康与安全相关的政策、实践等的重视程度越高,心理危难对于离职倾向的正向影响越弱。本研究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的氛围感知角度丰富了工作倦怠对于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并对于教师工作和学校管理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梁爽[9](2018)在《教师工作倦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我国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部分教师却因教学压力不断增大而出现工作倦怠、教学态度消极、教学热情缺乏的不良情况。这不仅严重拖慢了教学进度,还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倦怠出现的原因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8年09期)
王保健,罗建忠,史亚菊[10](2018)在《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研究——基于八所高校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了解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本研究主要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对陕西省内8所大学共80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工作倦怠涉及四个层面的指标:组织去人性化、消极冷漠、情绪枯竭、科研倦怠感。所有调查对象在这四个倦怠指标上相应的人数比例分别占到50%、16%、30%和50%,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大多存在工作倦怠感,而且倦怠程度相当严重。除性别因素外,高校英语教师的年龄、教龄、学位及职称对于工作倦怠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访谈发现,职称晋升压力是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教学工作量、科研方面的要求及学校的政策等因素也会影响教师的倦怠程度。(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期刊2018年07期)
教师工作倦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关于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问题不断得到重视。本文从高校英语教师对培训、反馈、人力资源办公室、工资等的看法与他们的工作倦怠和工作参与度水平之间的关联着手,梳理了中西方学者对于该领域研究的现状,探讨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本文最后探讨了相关文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高校管理层和高校英语教师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工作倦怠论文参考文献
[1].陶建宏,冯胭.高校教师人格特质、组织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安高校的数据[J].教育导刊.2019
[2].邓慧瑶.高校英语教师对于人力资源职能部门与工作倦怠、投入度的看法与研究[J].今日财富.2019
[3].陈思洁,佘爱,姚良莎,韦光彬,曾练平.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褚朋朋,孟维璇,王鹏,司英栋,张淑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徐学,仲莉琼,赵立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教学信念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以粤东地区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6].蒋晓艳.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研究述评与启示[J].外语界.2019
[7].陈萌.高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工作倦怠与组织支持的关系研究[J].教育评论.2019
[8].付爱月,温忠麟,孔雨柔,吴霞云,付媛姝.工作倦怠对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梁爽.教师工作倦怠研究[J].新课程(下).2018
[10].王保健,罗建忠,史亚菊.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研究——基于八所高校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