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泥盆纪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南秦岭泥盆纪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论文摘要

秦岭造山带一直以来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其商丹洋和勉略洋古洋盆的构造演化一直以来制约着广大学者对于秦岭造山带的认识。对于北侧的商丹洋,学者们认为其存在于早古生代,而对于闭合时间不同学者则持有早古生代初期和晚古生代早期两种观点。对于勉略洋的存在时限则存在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两种认识,其存在时限争议较大。与商丹洋盆闭合时限密切相关,南秦岭泥盆系成为了秦岭地区研究的一大热点,并且不同学者对南秦岭泥盆系物质源区和构造环境的认识颇为不同。对于勉略缝合带两侧与勉略洋盆开合时限紧密联系的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地层,学者们的关注则一直较少。本次研究将通过碎屑锆石方法,同时结合前人对秦岭相关地层沉积组合的认识,对南秦岭南秦岭泥盆—石炭系和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物质来源、构造环境和源区地壳生长做出详细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秦岭两大古洋盆的演化时限。泥盆纪地层广泛分布于南秦岭地区,为揭示南秦岭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对于南秦岭泥盆纪沉积物源、构造环境存在争议,相关泥盆纪物质源区地壳生长仍旧缺乏深入讨论。本文通过对采自南秦岭山阳盆地和凤太盆地的泥盆—石炭系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500400 Ma(早古生代)和1000700 Ma(新元古代),同时样品中包含少量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和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古老锆石。这些碎屑锆石U-Pb年龄和相应Hf同位素数据表明,南秦岭泥盆—石炭系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南、北秦岭和华北板块南缘,缺少来自扬子板块北缘的物源供给。通过对样品中锆石Hf同位素的分析,我们识别出南秦岭泥盆—石炭系物质源区的3期地壳生长事件,并且分别对应于北秦岭早古生代(500407 Ma)弧岩浆岩事件、华北板块南缘新太古末期—古元古代早期(2.5 Ga)和新太古代中期(2.7 Ga)的岩浆事件。结合累积曲线分布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泥盆—石炭系南秦岭为前陆盆地沉积环境。南、北秦岭之间的商丹洋完全闭合的时限为430410 Ma。扬子板块北缘震旦系样品中碎屑锆石仅包含一组新元古时期的年龄,并且这些锆石来自于扬子板块西北缘汉南—米仓山岩体。结合前人对于扬子板块北缘震旦系沉积组合的认识,我们认为扬子板块北缘该时期为局限台地沉积。寒武—志留系样品中主要包含新元古时期的锆石,少量为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锆石,这些锆石主要来自于扬子板块内部,少量来自于江南造山带。样品中锆石Hf同位素数据指示,扬子板块内部至少存在中太古代(3.1 Ga)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2.692.46 Ga)两期地壳生长事件,扬子板块周缘存在新元古时期(1000700 Ma)显著的地壳生长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扬子板块北缘寒武系初期和志留系早期为被动陆缘沉积,扬子板块北缘的勉略洋盆应存在于早志留世之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研究创新点及工作量
  •     1.3.1 创新点
  •     1.3.2 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华北板块南缘
  •   2.2 宽坪缝合带
  •   2.3 北秦岭
  •   2.4 商丹缝合带
  •   2.5 南秦岭
  •   2.6 勉略缝合带
  •   2.7 扬子板块北缘
  • 第三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3.1 野外样品采集
  •     3.1.1 南秦岭泥盆—石炭系样品
  •     3.1.2 扬子板块北缘震旦—志留系样品
  •   3.2 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
  •     3.2.1 锆石U-Pb年代学分析
  •     3.2.2 Hf同位素分析
  • 第四章 分析结果
  •   4.1 南秦岭泥盆—石炭系
  •   4.2 扬子板块北缘震旦—志留系
  • 第五章 讨论
  •   5.1 物质源区
  •     5.1.1 南秦岭泥盆—石炭系
  •     5.1.2 扬子板块北缘震旦—志留系
  •   5.2 构造环境
  •     5.2.1 南秦岭泥盆—石炭系
  •     5.2.2 扬子板块北缘震旦—志留系
  •   5.3 对秦岭两大洋盆的制约
  •   5.4 物质源区地壳生长
  •     5.4.1 南秦岭泥盆—石炭系
  •     5.4.2 扬子板块北缘震旦—志留系
  • 主要结论
  • 附表1: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
  • 附表2: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振华

    导师: 何艳红

    关键词: 南秦岭泥盆系,扬子板块北缘震旦志留系,碎屑锆石,同位素,地壳生长

    来源: 西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西北大学

    分类号: P597.3

    总页数: 112

    文件大小: 4875K

    下载量: 143

    相关论文文献

    • [1].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多期褶皱构造的变形特征及叠加关系[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02)
    • [2].广西灵山断裂带的大地构造学意义——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斜向碰撞的证据[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7(04)
    • [3].扬子板块西缘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地球化学背景[J]. 岩石学报 2019(11)
    • [4].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地块中——新生代变质、变形与年代限定[J]. 地学前缘 2018(01)
    • [5].扬子板块西缘挖角地区晋宁期岩浆作用及大地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18(11)
    • [6].扬子板块西北缘早中泥盆世构造演化:来自略阳地区踏坡组岩石学、锆石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的约束[J]. 地质学报 2019(12)
    • [7].扬子板块西北西南缘卡林型金矿蚀变特征[J]. 云南地质 2013(03)
    • [8].扬子板块西北缘晚奥陶-早志留世岩相古地理演化与烃源岩的关系[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2)
    • [9].扬子板块西缘黑么花岗质岩体的成因与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5)
    • [10].扬子板块最古老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7)
    • [11].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洋县桑溪沟花岗岩成因:Rodina超大陆裂解与地壳重熔[J]. 地球化学 2018(05)
    • [12].扬子板块西缘石棉安顺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17(05)
    • [13].赣北—皖南—浙西地区双桥山群野外现场研讨会会议纪要[J]. 地质通报 2009(07)
    • [14].扬子板块北缘花山群沉积时代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制约[J]. 地质学报 2017(11)
    • [15].扬子板块西南缘盐边群基性侵入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20(S1)
    • [16].中国南方板块内部造山活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01)
    • [17].扬子板块北缘早—中志留世硅质岩成因及古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J]. 地质学报 2017(10)
    • [18].扬子板块北缘周庵超镁铁质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特征:对源区性质和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限的约束[J]. 科学通报 2012(34)
    • [19].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地块南一里花岗岩成因研究[J]. 地球学报 2011(05)
    • [20].扬子板块西北缘大安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 2019(04)
    • [21].安徽张八岭隆起北段金矿化带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J]. 矿床地质 2012(S1)
    • [22].华南板块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史及成矿事件[J]. 矿产与地质 2014(01)
    • [23].扬子板块北缘光雾山地区钾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矿物岩石 2019(02)
    • [24].《地质通报》第38卷第11期要目预告[J]. 地质通报 2019(10)
    • [25].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系(震旦系)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J]. 古地理学报 2015(01)
    • [26].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前景与找矿方法[J]. 中国地质 2008(05)
    • [27].马家梁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 科技展望 2016(30)
    • [28].扬子板块伊迪卡拉(震旦)纪多细胞生物的发展与烃源岩的形成[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03)
    • [29].浙江省中生代金属矿床类型及找矿潜力[J]. 矿床地质 2010(S1)
    • [30].扬子板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J]. 地球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南秦岭泥盆纪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