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束腔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熔融氧化锆,金属堆腔,热冲击失效,严重事故
束腔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登营,伊雄鹰,田道贵,裴杰,陈炼[1](2019)在《高温熔融物与金属堆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船用反应堆严重事故工况下压力容器失效初期堆芯熔融物热冲击对金属堆腔的破坏效应,开展了堆芯熔融物与金属堆腔相互作用机理实验。根据相似准则设计缩比金属堆腔实验装置,利用已有高温熔融物实验平台制备2 700℃高温氧化锆熔融物,通过特制卸料机构将高温熔融物卸料到实验段,对热冲击下实验段温度和变形响应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熔融物进入金属堆腔初期,热冲击导致的金属堆腔最高温度为601℃,最大塑性变形量为0.44 mm,高温熔融物未导致金属堆腔热失效及断裂失效,金属堆腔实验段能保持完整。由于船用反应堆金属堆腔材料、结构和外部冷却条件更有利于保持金属堆腔完整性,基于实验结果推断,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下封头失效初期热冲击导致金属堆腔失效的风险较低。(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段君德,梁剑寒,赵延辉,高天运[2](2018)在《超声速来流中燃料喷注与凹腔相互作用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纳米粒子的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速度测量系统研究超声速流场中不同喷注Ma的横向喷注与开式凹腔内气体相互作用的流场,主要研究了相同喷注总压下横向喷注穿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喷注动压比影响凹腔内气体和喷注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发现,喷注动压比为6~8工况下由于凹腔内气体出现大范围回流使得凹腔前缘局部空间出现回流区,影响凹腔上部局部空间剪切层的形成,有效降低喷注与凹腔内气体之间流体的速度,增强了喷注CVP (Counter-rotating vortex pair)对凹腔内气体的卷吸效果;超声速喷注与凹腔混合研究中,喷注出口欠膨胀程度是必要的考虑因素;相同喷注总压条件下,低Ma数更有有利于喷注展向扩展及穿透,以及和凹腔内气体的混合。(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邱昌东,卢道明[3](2015)在《双光子过程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中的量子失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考虑每个腔囚禁一个二能级原子,原子与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腔场也相互耦合的情况;采用量子失协几何度量方法—几何量子失协,来度量两个子系统间的量子失协.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量子失协的演化曲线,讨论了腔场间耦合系数变化对量子失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腔场间耦合系数增大,两原子间量子失协增大,而原子与腔场间或两腔场间的量子失协却减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卢道明[4](2015)在《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量子态保真度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每个耦合腔中囚禁一个二能级原子并考虑原子与腔场的共振,研究二能级原子与耦合腔的相互作用.数值计算了耦合腔系统中系统、原子和腔场的保真度演化,讨论了腔场间耦合系数变化对保真度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腔场间耦合系数的增大,系统和原子的保真度从不规则振荡逐渐转变为准周期性振荡;腔场的保真度周期性变化;随腔场间耦合系数的增大,原子保真度降低,腔场的保真度增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卢道明[5](2014)在《类W态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egativity熵度量两体纠缠,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类W态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两原子间的纠缠。讨论了描述原子初态的参量变化和腔场间耦合系数对两体纠缠的影响。考虑对腔外原子进行选择性测量,通过比较测量前后腔内原子间的纠缠,研究了原子态选择性测量对纠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囚禁在耦合腔中的两原子间初始纠缠度增大,腔中的两原子间纠缠增强;随腔场间耦合强度的增强,原子间纠缠也增强。另一方面,对腔外原子进行选择性测量,可提高腔内原子间的纠缠。(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4年12期)
李锐奇,邱昌东,卢道明[6](2014)在《原子与双模腔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的量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双模间存在耦合情况下,二能级原子与双模腔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的压缩效应、反聚束效应和亚泊松分布等量子特性。通过对两模间耦合系数取不同值时Mandel Q函数演化曲线的比较,讨论了两模间耦合系数对光子统计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场呈现出反聚束效应和亚泊松分布,以及两模间呈现反关联等量子特性,但光场不呈现压缩效应;另一方面,随两模间耦合系数的增大,光场的亚泊松分布效应减弱。(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4年04期)
李锐奇,卢道明[7](2014)在《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失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由两个全同的二能级原子和耦合腔构成的系统,利用Dakic等提出的几何量子失协的度量方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系统中两原子间和两腔场间量子失协的演化.讨论了原子间初始纠缠度和腔场间耦合系数变化对几何量子失协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腔场间耦合系数的增大,量子失协周期性演化的频率增大;随原子间初始纠缠度的增大,两原子间的关联增强,两腔场间的关联减弱.(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卢道明,邱昌东[8](2013)在《原子与双模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二能级原子与双模腔场相互作用系统,考虑双模间存在耦合的情况。采用Negativity熵度量两体系统间的纠缠,具体计算了场模间的耦合系数取不同值时系统中原子熵、原子与场模间纠缠和两场模间纠缠的演化。讨论了场模间的耦合强度变化对纠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与场模间纠缠和两场模间纠缠均呈现出周期性演化规律,并且其演化周期随场模间耦合的增强而减小;原子和场模间的纠缠与模间耦合系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两场模间纠缠随模间耦合系数增大而减弱。(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吴道永[9](2012)在《Λ型和V型叁能级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的量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能级结构分别为Λ型三能级和V型叁能级结构的两个原子和通过光纤耦合的由双模腔构成的复合系统中光场的压缩效应、二阶相干度和亚泊松分布等量子特性。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光纤模与腔场间的耦合强度对量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模光场不呈现压缩效应,但呈现出反关联和亚泊松分布的量子特性;随着光纤模与腔场间耦合强度的增强,亚泊松分布减弱。(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吴道永[10](2012)在《原子与光纤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纤耦合腔A和B中各囚禁一个和两个二能级原子的情况,给出了总激发数为1时系统态矢的演化。采用Negativity熵来描述两个子系统间的纠缠,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腔内原子与原子间和腔场与腔场间的纠缠特性,讨论了光纤模与腔场间的耦合强度变化对纠缠特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还研究了对腔A中原子选择性测量对纠缠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光纤模与腔场间的耦合系数增大,腔场间纠缠减弱。原子间纠缠与光纤模与腔场间的耦合系数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另一方面,采用原子态选择性测量方法,可增强腔内原子间和腔场间的纠缠。(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束腔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基于纳米粒子的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速度测量系统研究超声速流场中不同喷注Ma的横向喷注与开式凹腔内气体相互作用的流场,主要研究了相同喷注总压下横向喷注穿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喷注动压比影响凹腔内气体和喷注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发现,喷注动压比为6~8工况下由于凹腔内气体出现大范围回流使得凹腔前缘局部空间出现回流区,影响凹腔上部局部空间剪切层的形成,有效降低喷注与凹腔内气体之间流体的速度,增强了喷注CVP (Counter-rotating vortex pair)对凹腔内气体的卷吸效果;超声速喷注与凹腔混合研究中,喷注出口欠膨胀程度是必要的考虑因素;相同喷注总压条件下,低Ma数更有有利于喷注展向扩展及穿透,以及和凹腔内气体的混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束腔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王登营,伊雄鹰,田道贵,裴杰,陈炼.高温熔融物与金属堆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2].段君德,梁剑寒,赵延辉,高天运.超声速来流中燃料喷注与凹腔相互作用流场分析[J].推进技术.2018
[3].邱昌东,卢道明.双光子过程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中的量子失协[J].光子学报.2015
[4].卢道明.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量子态保真度演化[J].光子学报.2015
[5].卢道明.类W态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动力学[J].光电子·激光.2014
[6].李锐奇,邱昌东,卢道明.原子与双模腔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的量子特性[J].光电子.激光.2014
[7].李锐奇,卢道明.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失协[J].物理学报.2014
[8].卢道明,邱昌东.原子与双模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特性[J].光学学报.2013
[9].吴道永.Λ型和V型叁能级原子与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的量子特性[J].光学技术.2012
[10].吴道永.原子与光纤耦合腔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特性[J].量子光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