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容器;法兰;裂纹
某批国外客户用反应容器,有一连接法兰部件直径为φ1650/1410×110mm,材质为SA516Gr70,共有26个。由于法兰直径比较大,采用拼接焊接成形的生产工艺。对于直径、厚度大的拼接法兰,对焊接的工艺要求比较高,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焊接缺陷。
根据客户方的要求,在法兰的批量生产前要进行焊接试制,试制件探伤合格后才可正式生产。下面为该试制法兰的一些数据:材质为SA516Gr70,外形尺寸为φ1670/1390×120mm,。开料为四合一,用火焰数控自动切割出毛坯,机加工双U型坡口,钝边2mm(图1)。由车间抽调3名手工焊焊工,每人负责1条焊缝的焊接。焊缝法兰拼接接头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了对接焊缝UT检测,检测要求按NB/T47013.3—2015,合格级别I级。经检测,3条焊缝均在焊缝中线附近、距表面深约55~65mm处发现反射波高超出III区的缺陷,经测长缺陷1A、2A指示长度约110mm,3A达到120mm。由于3条焊缝都不合格,后续的焊接无法进行。
根据相关的质量管理程序,两天后要进行案例分析。在准备案例分析的资料时我从检测的角度展开分析,关键是分析缺陷性质、缺陷成因。
SA516Gr70这种材料的焊接我们有成熟的工艺,焊材选用E7018φ4.0碱性焊条,焊条经烘干保温;焊前要求预热150~200℃,手工焊打底后全手工焊盖面,每层(多道)敲渣砂轮快速打磨;反面用气刨、砂轮打磨清根后盖面;焊后保温棉覆盖保温。但以前SA516Gr70板厚120mm的焊接很少。由此可分析:1、缺陷为条状可排除气孔类;2、缺陷所在位置产生未熔合的机率很少(但不排除是否层间未熔);3、每层(道)都清渣,条渣不多见;4、未焊透在这个位置常见,但反面已做了良好的清根,坡口、间隙、钝边尺寸合理,未焊透的机会不大;但是基于条状可暂时列入考虑。5、最后是裂纹,焊前做了预热,焊后保温有利于防止冷裂纹的出现。只是裂纹产生的机理复杂,要进一步分析。
经初步分析,重点放在未焊透和裂纹。UT对缺陷的定位准确,定性困难;RT则相反。用不同扫查手法结合动态波型观察会有较好的判断。一般认为未焊透静态回波单一,探头移动时回波包络有较长平台,波型稳定变化。裂纹波型由于裂纹表面粗糙,静态波型单一,在主峰边有副峰、波脚较宽,探头移动时,回波动态波型包络面幅度大,波幅起伏大。通过仔细的波型记录和静、动态比较,发现检测波型和裂纹的波型较接近。由于我所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仪只能提供缺陷回波的时间和幅度,要判定缺陷的性质是困难的,以上分析只是一个大概的判断。
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我再到现场进行观察并和焊工交谈了解得知了另外一些情况。1.在用火焰枪预热时,现场质检员测到板材表面温度约180℃就通知焊工焊接;2.焊工焊接完一半时由于要下班等到再上班时又继续焊;3.焊接完成后工件直接与焊接平台接触,焊缝保温用的保温棉只是覆盖在焊缝的上表面。由此可知:板材表面温度约180℃在板厚120mm的情况下里面的温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焊接在非连续的情况下进行,存在反复加热的问题;工件与钢制的平台接触存在快速的热传导,保温棉没有充分包裹焊缝,保温效果差。
综合这三方面,我认为出现裂纹的条件存在,符合裂纹产生的机理,推测该缺陷为裂纹。在案例分析会议上,包括焊接、工艺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不同分析,对我的分析比较认同。在会中讨论接头的返修方案时,我提出三点:1.碳气刨清除缺陷后,加温到表面温度约350℃以保证内部温度且适当延长加温时间;2.连续不间断焊接直到整个接头焊完;3.工件用木方垫高,用保温棉把焊缝多层包裹绑紧保温。
在返修时,当刨开焊缝至深约55mm时出现缺陷,经放大镜目测及着色渗透检测证实是裂纹,这与当初的判断是相吻合的。通过焊接缺陷的成因分析,结合超声检测对缺陷的大致判定,为返修和改进制造工艺提供了依据,为后续的焊接提供了技术保证,确保了产品的制造进度,同时增加了自己通过UT波形对缺陷进行定性的经验,但UT对缺陷的定性是非常困难的,还有待不断去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1]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
[2]NB/T47014-2011(JB/T4708)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S].
[3]郑晖林树青主编超声检测[M]第2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谢伙成,1975.12,男,广东,工程师,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Ⅲ级人员,从事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