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的一端呈管状,形成可供芯线插入的压接部,压接部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可调节的开口,压接部的端部形成可供有多根芯线插入的压接口;端子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与电缆接头上的插脚插接后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的焊接部,焊接部呈半圆形槽状且靠近其端部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焊接部的端部形成平板状的插接端;端子本体的中间形成半圆形槽的过渡连接段,过渡连接段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芯线与电缆接头的插脚之间设置多个连接端子,在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电缆接头的焊接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呈管状,形成可供芯线插入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可调节的开口,所述压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可供有多根芯线插入的压接口;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与电缆接头上的插脚插接后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呈半圆形槽状且靠近其端部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焊接部的端部形成平板状的插接端;所述端子本体的中间形成半圆形槽的过渡连接段,所述过渡连接段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
设计方案
1.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呈管状,形成可供芯线插入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可调节的开口,所述压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可供有多根芯线插入的压接口;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与电缆接头上的插脚插接后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呈半圆形槽状且靠近其端部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焊接部的端部形成平板状的插接端;所述端子本体的中间形成半圆形槽的过渡连接段,所述过渡连接段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一体压铸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采用铜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翻边位置处的剖面呈U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插脚采用锡焊固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电调天线控制电缆所使用的DB9\/DB15接头由于其结构以及所使用的插脚的不规律,从而无法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连接设备去作业,只能是将每一根电缆芯线手工分别焊接到对应的DB9\/DB15接头的插脚上,由于电调天线控制电缆的使用场所基本上都是在高空对产品的连接品质要求较高,因此DB9\/DB15连接质量以及焊接效率是目前制约电调天线控制电缆生产装配环节中一个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B9\/DB15针脚焊接质量不高以及焊接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的一端呈管状,形成可供芯线插入的压接部,压接部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可调节的开口,压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可供有多根芯线插入的压接口;端子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与电缆接头上的插脚插接后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的焊接部,焊接部呈半圆形槽状且靠近其端部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焊接部的端部形成平板状的插接端;端子本体的中间形成半圆形槽的过渡连接段,过渡连接段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
进一步地,端子本体一体压铸成型。
进一步地,端子本体采用铜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焊接部的两侧设置第一翻边位置处的剖面呈U型。
进一步地,焊接部与插脚采用锡焊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通过电缆芯线与DB9\/DB15针脚之间设置连接端子,通过先将芯线与连接端子的压接部压接,再将连接端子的焊接部插到相应的DB9\/DB15接头对应的针脚上,最后将插接好连接端子的DB9\/DB15接头放到手工焊接工装或自动焊锡机的焊接工装上进行锡焊连接,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DB9\/DB15接头的焊接效率以及保证了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端子本体;11:压接部;111:开口;112:压接口;12:焊接部;121:第一翻边;122:插接端;13:过渡连接段;131:第二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端子本体1的一端呈管状,形成可供多根芯线插入的压接部11,压接部11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可调节的开口111,开口111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方便多根芯线在插入并且使得压接部11能够适应不同数量的芯线,压接部11的端部设置有可供有多根芯插入的压接口112,多根芯线线束到一起以构成导电部分,将束到一起的多根芯线通过压接口112伸入到压接部11内;端子本体1的另一端形成与电缆接头上的插脚插接后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的焊接部12,焊接部12呈半圆形槽状且靠近其端部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121,焊接部12的端部形成平板状的插接端122;端子本体1的中间形成半圆形槽的过渡连接段13,过渡连接段13的两侧向上形成可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131。优选地,焊接部12与插脚采用锡焊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电缆接头以及下面提到的电缆接头指的是DB9接头或是DB15接头。
具体来说,开口111、第一翻边121以及第二翻边131位于端子本体1的同一侧面上,在进行压接和焊接时开口11、第一翻边121以及第二翻边131均朝上设置。将多根芯线束到一起,然后将束到一起的多根芯线通过压接口112伸入到压接部11以及中间的过渡连接段13内,然后通过压力钳进行压接固定,在压力钳进行固定时过渡连接段13两侧的第二翻边131均向内弯折压紧固定;将与芯线压接好的连接端子的焊接部12按照芯线颜色分别插入到对应的电缆接头的插脚上,此时插接端122插入到插脚内,焊接部12两侧的第一翻边121开口111向上,并且在锡焊之前需要先将两个第一翻边121向内弯折形成中空柱状;弯折后的焊接部12的孔径要略小于插脚的内孔径,最后将插接好的连接端子的电缆接头放到手动焊接工装或是自动锡焊机的焊接工装上进行焊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与电缆接头相互插接的连接端子,使得插脚与芯线的焊接容易操作,普通的员工也能很快熟练掌握,这是因为一个插脚可能对应一条或多条电缆线,每条电缆线内分别设置有多根导电芯线,若将多条电缆内的所有芯线直接焊接到插脚上,由于插脚上的焊接面积有限,直接将芯线焊接到插脚上效率比较慢,而且还必须在很熟练、很有技巧的情况下才能焊接好,焊接的质量不能保证,本申请将多根芯线先压接到连接端子上,然后将连接端子插到插脚上再进行锡焊就比较容易操作;焊接后的连接端子与电缆接头的插脚的接触面增加,焊接的更为牢固,保证了焊接质量;最后就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先压接后焊接的方式,后期在焊接时可适用于自动锡焊机作业,有效提高了电缆接头的焊接效率。
优选地,端子本体1一体压铸成型。通过一体铸造成型降低开模成本,另外一体成型结构强度稳定性强,不易松散。
优选地,端子本体1采用铜材质制成。通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散热性,端子本体1采用铜材质一体成型,一方面将芯线与通过连接端子与电缆接头固定连接后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另外控制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铜材质的连接端子进行散热,延长了控制电缆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焊接部12的两侧设置第一翻边121位置处的剖面呈U型。在进行插接之前,将焊接的两侧两个第一翻边121向内弯折形成中空柱状,并且两个第一翻边121向内弯折后焊接部12的孔径要略小于插脚的内孔径,然后将焊接部12插入到电缆接头的插脚内,然后通过自动锡焊机进行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缆用连接端子,通过电缆芯线与DB9\/DB15针脚之间设置连接端子,通过先将芯线与连接端子的压接部11压接,再将连接端子的焊接部12插到相应的DB9\/DB15接头对应的针脚上,最后将插接好连接端子的DB9\/DB15接头放到手工焊接工装或自动焊锡机的焊接工装上进行锡焊连接,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DB9\/DB15接头的焊接效率以及保证了焊接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4557.6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104403U
授权时间:20190712
主分类号:H01R 11/11
专利分类号:H01R11/11;H01R4/18;H01R4/02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广东金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金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51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大车工业区东亨路
发明人:阮水金;李帅
第一发明人:阮水金
当前权利人:广东金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传明
代理机构:41136
代理机构编号: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