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攀岩板,包括板体和若干个岩点,所述板体包括:加强层,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用于提高板体的强度;上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上面,包括与加强层上面贴合的聚氯乙烯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一玻璃钢层;下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下面,包括与加强层下面贴合的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二玻璃钢层,本攀岩板强度高,具有很好的防水、耐腐蚀及防火性能,使用范围广,适用于恶劣的使用环境;韧性高,抗冲击性能优良,方便裁切成任意尺寸,也便于自行制定岩点的安装位置,安装自由度高,板体的自重小,方便工人安装,制作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攀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和若干个岩点,所述板体包括:加强层,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用于提高板体的强度;上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上面,包括与加强层上面贴合的聚氯乙烯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一玻璃钢层;下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下面,包括与加强层下面贴合的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二玻璃钢层;其中,所述第一玻璃钢层和第二玻璃钢层用于防护板体及承受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所述PVC层用于提高板体的韧性及吸收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能量,所述岩点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一玻璃钢层的上面。
设计方案
1.一种攀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和若干个岩点,所述板体包括:
加强层,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用于提高板体的强度;
上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上面,包括与加强层上面贴合的聚氯乙烯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一玻璃钢层;
下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下面,包括与加强层下面贴合的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二玻璃钢层;
其中,所述第一玻璃钢层和第二玻璃钢层用于防护板体及承受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所述PVC层用于提高板体的韧性及吸收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能量,所述岩点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一玻璃钢层的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钢层的上面还设有砂面摩擦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T形螺母、螺栓和木螺丝,所述板体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T形螺母的凸起端从第二玻璃钢层的下面伸入至安装孔内,所述T形螺母的凸起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岩点后伸入至安装孔的内部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T形螺母的扁平端与第二玻璃钢层的下面贴合且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木螺丝穿过通孔后与板体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攀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砂面摩擦层、第一玻璃钢层、第二玻璃钢层、PVC层和加强层均采用粘结的方式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璃钢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玻璃钢层和加强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攀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螺丝的底部伸入至第二玻璃钢层与加强层之间的PVC层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攀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螺丝为沉头形木螺丝,所述通孔为沉头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攀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第一玻璃钢层的厚度为1.8-3mm,所述PVC层的厚度为5-6mm,所述第二玻璃钢层的厚度为1.8-3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攀岩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攀岩板。
背景技术
攀岩运动有“岩壁芭蕾”、“峭壁上的艺术体操”等美称,由登山运动衍生而来,富有很强的技巧性、冒险性,是极限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世界上十分流行。
目前市面上采用的攀岩板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层木板结构,能保证抗冲击和抗拉扯强度,但是适用范围有限,只能用于室内,室外的雨雪天气及强光照射容易降低木板的物理性能。
2,玻璃钢攀岩板,强度高,韧性低,岩板较脆,无法切割,只能使用一体成型的板材,每块岩板的安装孔有限,无法自行制定安装位置。
3,环氧树脂板和酚醛树脂板,由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与玻璃纤维布叠加压制而成,摩擦层只能二次复合处理,板材薄,对岩点安装预埋件需进行一定的处理,来确保预埋件不外露于表面,价格较高,生产工艺较为繁琐。
4,PVP发泡板,由于材质强度不够,必须使用密度高、厚度较大的产品,来弥补强度的不足,从而使攀岩板变的厚重,不容易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攀岩板,以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全部缺陷或之一。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攀岩板,包括板体和若干个岩点,所述板体包括:
加强层,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用于提高板体的强度;
上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上面,包括与加强层上面贴合的聚氯乙烯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一玻璃钢层;
下防护层,位于加强层的下面,包括与加强层下面贴合的PVC层和设置在PVC层背对加强层一面的第二玻璃钢层;
其中,所述第一玻璃钢层和第二玻璃钢层用于防护板体及承受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所述PVC层用于提高板体的韧性及吸收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能量,所述岩点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一玻璃钢层的上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玻璃钢层的上面还设有砂面摩擦层。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T形螺母、螺栓和木螺丝,所述板体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T形螺母的凸起端从第二玻璃钢层的下面伸入至安装孔内,所述T形螺母的凸起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岩点后伸入至安装孔的内部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T形螺母的扁平端与第二玻璃钢层的下面贴合且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木螺丝穿过通孔后与板体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砂面摩擦层、第一玻璃钢层、第二玻璃钢层、PVC层和加强层均采用粘结的方式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玻璃钢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玻璃钢层和加强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木螺丝的底部伸入至第二玻璃钢层与加强层之间的PVC层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木螺丝为沉头形木螺丝,所述通孔为沉头孔。
可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第一玻璃钢层的厚度为1.8-3mm,所述PVC层的厚度为5-6mm,所述第二玻璃钢层的厚度为1.8-3mm。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攀岩板,具有以下优点:强度高,具有很好的防水、耐腐蚀及防火性能,使用范围广,适用于恶劣的使用环境;韧性高,抗冲击性能优良,方便裁切成任意尺寸,也便于自行制定岩点的安装位置,安装自由度高;板体的自重小,方便工人安装,制作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木螺丝将T形螺母固定在板体上,防止T形螺母发生转动,从而使岩点的固定更加牢固;采用粘结的方式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增加第二玻璃钢层的厚度来提高安装位置的强度,使板体的安装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攀岩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T形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砂面摩擦层,2-第一玻璃钢层,3-PVC层,4-加强层,5-木螺丝,6-第二玻璃钢层,7-岩点,8-螺栓,9-T形螺母,91-螺纹孔,92-通孔,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基于上述目的提供的一种攀岩板,包括板体和若干个岩点7,所述板体包括:加强层4,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用于提高板体的强度;上防护层,位于加强层4的上面,包括与加强层4上面贴合的聚氯乙烯PVC层3和设置在PVC层3背对加强层4一面的第一玻璃钢层2;下防护层,位于加强层4的下面,包括与加强层4下面贴合的PVC层3和设置在PVC层3背对加强层4一面的第二玻璃钢层6;其中,所述第一玻璃钢层2和第二玻璃钢层6用于防护板体及承受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所述PVC层3用于提高板体的韧性及吸收施加在板体表面的冲击能量,所述岩点7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一玻璃钢层2的上面。
参照图1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攀岩板,第一玻璃钢层2和第二玻璃钢层6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强度高,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耐腐蚀性和防火性,第一玻璃钢层2和第二玻璃钢层6设置在板体的外表面,使板体的整体强度高,同时使板体能经受室外恶劣的使用环境,从而全天候正常使用,内部的PVC层3韧性与抗冲击性能好,密度比玻璃钢小,且成本低于环氧树脂板或酚醛树脂板,降低了板体的自重及制作成本,第一玻璃钢层2受到来自板体上面的压力或冲击时,上防护层的PVC层3很好得吸收掉冲击能量,第二玻璃钢层6受到来自板体下面的压力或冲击时,下防护层的PVC层3很好得吸收掉冲击能量,两层PVC层3分别为第一玻璃钢层2和第二玻璃钢层6提供缓冲力,使板体具有高强度性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加强层4位于板体的中部,同样由玻璃钢材料制成,起到了骨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板体的强度,通过连接件将岩点7固定在板体上,以供使用者攀登使用,本攀岩板具有以下优点:强度高,具有很好的防水、耐腐蚀及防火性能,使用范围广,适用于恶劣的使用环境;韧性高,抗冲击性能优良,方便裁切成任意尺寸,也便于自行制定岩点7的安装位置,安装自由度高;板体的自重小,方便工人安装,制作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使用者的攀岩体验,如图1所示,在第一玻璃钢层2的上面设置一层砂面摩擦层1,提高摩擦力,防止板体表面过于平滑而使攀岩者手脚打滑,提高了使用者的攀岩体验。
为了使岩点7安装的更加牢固,如图1和2所示,在岩板本体上预先钻出安装孔10,将T形螺母9从第二玻璃钢层6的一面插入安装孔10内,将螺栓8加上垫片穿过岩点7和安装孔10后拧入T形螺母9的螺纹孔91内,随着螺栓8的拧入,T形螺母9的扁平端与第二玻璃钢层6的下面贴紧,螺栓8将岩点7固定在砂面摩擦层1上,在T形螺母9与第二玻璃钢层6贴合的扁平端设置多个通孔92,将木螺丝5穿过通孔92后拧入岩板本体的内部,木螺丝5将T形螺母9压紧在板体上,使T形螺母9无法转动,从而提高岩点7的牢固度,避免了现有岩点7在长期使用后,岩板背后的螺母松动而使岩点7晃动的现象出现。
为了使木螺丝5对T形螺母9的压紧更加稳定,木螺丝5的底部伸入至第二玻璃钢层6与加强层4之间的PVC层3,PVC层3相比玻璃钢材料对木螺丝5的咬合力更大,将木螺丝5牢固的咬合住,从而提高木螺丝5对T形螺母9的压紧牢固度。
此外,木螺丝5可采用沉头形木螺丝5,T形螺母9的通孔92采用沉头孔,木螺丝5在安装后其头部嵌入至沉头孔内,使T形螺母9的扁平端表面平齐,提高T形螺母9安装后的美观度。
板体的下面即第二玻璃钢层6为安装面,常安装在钢架或墙壁上,第二玻璃钢层6为主要的承重受力点,第二玻璃钢层6的厚度大于第一玻璃钢层2和加强层4,强度更高,所承受的压力和冲击性能更好,加强了板体与钢架或墙壁的安装位置的强度,使攀岩板更加稳定耐用。
为了简化板体的制作工艺,板体的各层面之间采用粘结的方式进行固定,本板体的制作流程为:将需要粘结的层面上均匀涂上粘结剂,粘结剂可采用如环氧树脂加固定剂的混合料,按顺序叠加后压合固定,本板体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简化了生产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作效率。
为了使板体的强度和韧性更加均衡,所述加强层的厚度可为1-2mm,所述第一玻璃钢层的厚度可为1.8-3mm,所述PVC层的厚度可为5-6mm,所述第二玻璃钢层的厚度可为1.8-3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攀岩板,具有以下优点:强度高,具有很好的防水、耐腐蚀及防火性能,使用范围广,适用于恶劣的使用环境;韧性高,抗冲击性能优良,方便裁切成任意尺寸,也便于自行制定岩点的安装位置,安装自由度高;板体的自重小,方便工人安装,制作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木螺丝将T形螺母固定在板体上,防止T形螺母发生转动,从而使岩点的固定更加牢固;采用粘结的方式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增加第二玻璃钢层的厚度来提高安装位置的强度,使板体的安装更加牢固。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634.4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96224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A63B69/00
专利分类号:A63B69/00
范畴分类:15H;
申请人:骏一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吉鸟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骏一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9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立业路13号1幢1至3层101-2023
发明人:李忠强
第一发明人:李忠强
当前权利人:骏一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刚
代理机构:1140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