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底座、上顶杆和O型圈,所述上底座固定在可下移的第一工作平台上,所述上顶杆顶端为锥形,所述O型圈套在上顶杆上,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支撑座组件、下底座和下顶杆,所述下顶杆固定在下底座上,所述下底座上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下顶杆底端为锥形,所述下顶杆和上顶杆同轴心,所述支撑座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若干套有第一弹簧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固定在下底座上,所述支撑板可在支撑轴上上下移动,通过本技术方案可对电机转子轴和轴承精确定位,并精确的进行压装;且双向轴承同时进行压装,简化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所述上模组件(1)包括上底座(11)、上顶杆(12)和O型圈(13),所述上底座(11)固定在可下移的第一工作平台上,所述上底座(11)设有第一阶梯孔(111),所述上顶杆(12)固定在第一阶梯孔(111)内,所述上顶杆(12)顶端为锥形,所述O型圈(13)套在上顶杆(12)上,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支撑座组件(21)、下底座(22)和下顶杆(23),所述下顶杆(23)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下底座(22)上设有第二阶梯孔(221),所述下顶杆(23)底端为锥形,所述下顶杆(23)和上顶杆(12)同轴心,所述支撑座组件(21)包括支撑板(211)和若干套有第一弹簧(212)的支撑轴(213),所述支撑轴(213)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支撑板(211)可在支撑轴(213)上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211)还设有孔一(2111)。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所述上模组件(1)包括上底座(11)、上顶杆(12)和O型圈(13),所述上底座(11)固定在可下移的第一工作平台上,所述上底座(11)设有第一阶梯孔(111),所述上顶杆(12)固定在第一阶梯孔(111)内,所述上顶杆(12)顶端为锥形,所述O型圈(13)套在上顶杆(12)上,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支撑座组件(21)、下底座(22)和下顶杆(23),所述下顶杆(23)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下底座(22)上设有第二阶梯孔(221),所述下顶杆(23)底端为锥形,所述下顶杆(23)和上顶杆(12)同轴心,所述支撑座组件(21)包括支撑板(211)和若干套有第一弹簧(212)的支撑轴(213),所述支撑轴(213)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支撑板(211)可在支撑轴(213)上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211)还设有孔一(2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底座(11)上,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底端设有第三阶梯孔(141),所述第三阶梯孔(141)与第一阶梯孔(111)同轴,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底端与轴承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连接杆(15)和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套在连接杆(15)上,所述连接杆(15)位于第一阶梯孔(111)内,所述连接杆(15)上还设有第一阻挡部(151)和连接部(152),所述第一阻挡部(151)位于第一弹簧(212)件下端,所述上顶杆(12)与连接部(15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还包括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底端设有第四阶梯孔(241),所述第四阶梯孔(241)与第二阶梯孔(221)同轴,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底端与轴承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还包括第三弹簧(25),所述下顶杆(23)还设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第三弹簧(25)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组件(21)包括四个支撑轴(213),所述四个支撑轴(213)分别位于支撑板(211)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轴(2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底座(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组件(21)还包括四个直线轴承(214),所述四个直线轴承(214)分别套在四个支撑轴(213)上,所述直线轴承(214)位于第一弹簧(212)上端和支撑板(211)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组件(21)还包括四个第三阻挡部(215),所述四个第三阻挡部(215)分别位于四个支撑轴(213)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挡部(215)整体呈环状,所述第三阻挡部(215)为开环,所述第三阻挡部(215)内侧还设有凹槽(2151),所述凹槽(2151)正对开环侧,所诉第三阻挡部(215)可通过紧固件锁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艺是使用简易工装先将一端的轴承压入转子轴,再翻转转子压入另一个轴承。在轴承压装过程中,不能保证轴承与转子轴的同心,而轴承与转子轴不同心压装会使轴承损坏,导致电机工作时产生噪音,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该设备可对电机转子轴和轴承精确定位,并精确的进行压装;双向轴承同时进行压装,简化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底座、上顶杆和O型圈,所述上底座固定在可下移的第一工作平台上,所述上底座设有第一阶梯孔,所述上顶杆固定在第一阶梯孔内,所述上顶杆顶端为锥形,所述O型圈套在上顶杆上,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支撑座组件、下底座和下顶杆,所述下顶杆固定在下底座上,所述下底座上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下顶杆底端为锥形,所述下顶杆和上顶杆同轴心,所述支撑座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若干套有第一弹簧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固定在下底座上,所述支撑板可在支撑轴上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还设有孔一。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轴承定位支撑套,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底座上,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底端设有第三阶梯孔,所述第三阶梯孔与第一阶梯孔同轴,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底端与轴承过盈配合。如此设置,是考虑到利用不同尺寸的上轴承定位支撑套去完成不同型号规格的轴承的压装以及方便上顶杆的安装。
作为更优选,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连接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在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位于第一阶梯孔内,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第一阻挡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第一弹簧件下端,所述上顶杆与连接部固定连接。如此设置,是因为在上模组件中,上顶杆和连接杆只有分开才能安装,然后两者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连接部表面设有螺纹,上顶杆顶端设有与连接部螺纹配合的凹槽,所述上顶杆和连接杆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卡接等连接方式;另外套有第二弹簧,能使本实用新型的下压过程变得非常平稳,减少振动。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下轴承定位支撑套,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底座上,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底端设有第四阶梯孔,所述第四阶梯孔与第二阶梯孔同轴,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底端与轴承过盈配合。如此设置能确保轴承的精准安装,不会因为安装过程中的振动使安装精度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下顶杆还设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第三弹簧上端。所述第二阻挡部可以是与下顶杆一体成型,还可以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套在下顶杆上,其主要是起一个限位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组件包括四个支撑轴,所述四个支撑轴分别位于支撑板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轴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底座上。如此设置是因为支撑板为下压过程中的直接受力件,若支撑轴分布不均,很容易因受力问题使支撑板倾斜,影响安装精度。
作为更优选,所述支撑座组件还包括四个直线轴承,所述四个直线轴承分别套在四个支撑轴上,所述直线轴承位于第一弹簧上端和支撑板下端。如此设置是因为支撑板在下压过程中会受力向下滑动,装有四个直线轴承是为了确保支撑板在四个支撑轴上都能一致的平稳下滑。
作为更优选,所述支撑座组件还包括四个第三阻挡部,所述四个第三阻挡部分别位于四个支撑轴顶端。所述第三阻挡部可与支撑轴一体成型,也可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撑轴上端,其主要是用于调整支撑板使其水平。
作为更优选,所述第三阻挡部整体呈环状,所述第三阻挡部为开环,所述第三阻挡部内侧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正对开环侧,所诉第三阻挡部可通过紧固件锁紧。如此设置第三阻挡部在未锁紧时,可在支撑轴上上下滑动,用于微调支撑板的水平度,并起一个限位的作用,在正对侧设置凹槽,使第三阻挡部具有锁紧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轴承定位支撑套和上顶杆及顶杆上的O型圈对一端轴承就行定位,O型圈能支撑住轴承内径,使轴承不会往下掉,顶杆在压装过程中端部会对准轴的中心孔,对轴承压装起到导向作用;通过下轴承定位支撑套来固定轴承,下顶杆对准轴另一端中心孔进行定位导向,支撑板、直线轴承和弹簧能使转子组件在压装过程中平稳下降,从而实现了对电机转子轴承双向同时压装,极大的降低了工作难度,为工人节省体力,提高效率,更能很好的保证轴承压装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装设备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装设备的第三阻挡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组件;2、下模组件;11、上底座;12、上顶杆;13、O型圈;111、第一阶梯孔;21、支撑座组件;22、下底座;23、下顶杆;221、第二阶梯孔;211、支撑板;212、第一弹簧;213、支撑轴;2111、孔一;14、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1、第三阶梯孔;15、连接杆;16、第二弹簧;151、第一阻挡部;152、连接部;24、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1、第四阶梯孔;25、第三弹簧;214、直线轴承;215、第三阻挡部;215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电机转子双向轴承压装设备,包括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所述上模组件1包括上底座11、上顶杆12和O型圈13,所述上底座11设有第一阶梯孔111,所述上顶杆12固定在第一阶梯孔111内,所述上顶杆12顶端为锥形,所述O型圈13套在上顶杆12上。
具体地,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底座11上,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底端设有第三阶梯孔141,所述第三阶梯孔141与第一阶梯孔111同轴,所述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底端与轴承过盈配合。如此设置,是考虑到利用不同尺寸的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去完成不同型号规格的轴承的压装以及方便上顶杆12的安装。
具体地,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连接杆15和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套在连接杆15上,所述连接杆15位于第一阶梯孔111内,所述连接杆15上还设有第一阻挡部151和连接部152,所述第一阻挡部151位于第一弹簧212件下端,所述上顶杆12与连接部15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52表面设有螺纹,上顶杆12顶端设有与连接部152螺纹配合的凹槽2151,所述上顶杆12和连接杆15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上模组件1的安装过程为:将上底座11安装在一个可下压的工作平台上,如安装在液压机机床上,具体是通过螺栓固定在液压机机床上,然后将第二弹簧16套在连接杆15上,将连接杆15放置在上底座11的第一阶梯孔111内,再将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底座11上,然后在将上顶杆12固定在连接杆15上。
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支撑座组件21、下底座22和下顶杆23,所述下顶杆23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下底座22上设有第二阶梯孔221,所述下顶杆23底端为锥形,所述支撑座组件21包括支撑板211和若干套有第一弹簧212的支撑轴213,所述支撑轴213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支撑板211可在支撑轴213上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211还设有孔一2111。所述孔一2111可让轴承穿过,而电机转子无法穿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孔一2111为矩形孔,电机转子位于孔一2111上侧。
具体地,所述下模组件2还包括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底座22上,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底端设有第四阶梯孔241,所述第四阶梯孔241与第二阶梯孔221同轴,所述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底端与轴承过盈配合。如此设置能确保轴承的精准安装,不会因为安装过程中的振动使安装精度降低。
具体地,所述下模组件2还包括第三弹簧25,所述下顶杆23还设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第三弹簧25上端。所述第二阻挡部可以是与下顶杆23一体成型,还可以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套在下顶杆23上,其主要是起一个限位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组件21包括四个支撑轴213,所述四个支撑轴213分别位于支撑板211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轴2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底座22上。如此设置是因为支撑板211为下压过程中的直接受力件,若支撑轴213分布不均,很容易因受力问题使支撑板211倾斜,影响安装精度。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组件21还包括四个直线轴承214,所述四个直线轴承214分别套在四个支撑轴213上,所述直线轴承214位于第一弹簧212上端和支撑板211下端。如此设置是因为支撑板211在下压过程中会受力向下滑动,装有四个直线轴承214是为了确保支撑板211在四个支撑轴213上都能一致的平稳下滑。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组件21还包括四个第三阻挡部215,所述四个第三阻挡部215分别位于四个支撑轴213顶端。
如图3所示的第三阻挡部215整体呈环状,所述第三阻挡部215为开环,所述第三阻挡部215内侧还设有凹槽2151,所述凹槽2151正对开环侧,所诉第三阻挡部215在开环侧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孔A和螺纹孔B,所述螺纹孔A和螺纹孔B水平且同轴,所述第三阻挡部通过螺栓可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首先在液压机机床上安装好上下模组件2,使得上顶杆12和下顶杆23处在同一中心线;再将两端轴承分别放入上轴承定位支撑套14和下轴承定位支撑套24,上模组件1中上顶杆12外部有O型圈13能将轴承支撑住;将待压装转子放在支撑板211上,轴端中心孔对准下顶杆23,转子自身的重量会使下顶杆23和支撑板211随弹簧下降;开动机床,上模下降,上顶杆12对准轴端中心孔,通过压力的作用,轴承支撑套将两端轴承同时压入,压入的同时上下顶杆23随弹簧收缩;最终完成转子双向轴承的压装,取走压装好轴承的转子,支撑板211及上下顶杆23会随弹簧的作用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6228.7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267401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H02K 15/14
专利分类号:H02K15/14
范畴分类:37A;
申请人: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阁工业区石牛路73号
发明人:乔国良;刘小康
第一发明人:乔国良
当前权利人: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金杰
代理机构:33214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