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装置论文和设计-邱会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料仓组件和取料机构,料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料仓,料仓用于放置盛放物料的料架,料架与料仓可拆卸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取料机构和料仓组件配合运动,以使料架由料仓取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料仓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设置,因此不会使占地面积增加,并且可以同时对至少两个料仓进行上料,使一次性上料量增加,因此可以减少上料次数,避免工人的重复性劳动,使设备不用多次重复启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料仓组件(1)和取料机构(2),所述料仓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料仓(11),所述料仓(11)用于放置盛放物料的料架(12),所述料架(12)与所述料仓(11)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取料机构(2)和所述料仓组件(1)配合运动,以使所述料架(12)由所述料仓(11)取出。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料仓组件(1)和取料机构(2),所述料仓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料仓(11),所述料仓(11)用于放置盛放物料的料架(12),所述料架(12)与所述料仓(11)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取料机构(2)和所述料仓组件(1)配合运动,以使所述料架(12)由所述料仓(11)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组件(1)设置有与所述料仓(11)固定连接的升降机构(13),且所述升降机构(13)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使所述料仓(11)沿所述升降机构(13)的升降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3)包括升降电机(133)、与所述升降电机(13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同步轮(132)以及与所述第一同步轮(132)传动连接的第一同步带(131),所述第一同步带(131)与所述料仓(1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133)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料架(12)卡接连接的卡槽,所述料架(12)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由上至下插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配合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2)包括用于将所述料架(12)由所述料仓(11)取出的托座(207)以及带动所述托座(207)沿所述料仓(11)的宽度方向运动的取料电机(205),所述取料电机(205)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电机(205)通过取料同步轮和取料同步带与所述托座(207)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207)设置有用于沿所述料架(12)的宽度方向将所述料架(12)夹紧的第一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托座(207)长度方向一端的固定挡板(213)、设置于所述托座(207)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压块(212),所述压块(212)与第一气缸(211)连接,以使所述压块(212)可沿所述托座(207)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压块(212)与所述固定挡板(213)沿所述料架(12)的宽度方向将所述料架(12)定位夹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207)设置有沿所述料架(12)的长度方向将所述料架(12)夹紧的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托座(207)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夹紧机构(215)和第二夹紧机构(216),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15)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216)可沿所述托座(207)的宽度方向相对靠近或远离,以便沿所述料架(12)的长度方向将所述料架(12)定位夹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料仓是自动化产线中经常用到的装置,现有的料仓一般类似于箱子,用于存放物料,且为了取料方便,料仓中只用于放置一层物料,因此如果想要扩大料仓的容量,就需要增加料仓的长度和宽度,使料仓的占地面积增加。

例如在手机玻璃的生产过程中,手机玻璃一般都是存放在设置有多个隔层的料架内,因此需要不断地将手机玻璃从料架上取出进行下一步动作,在一个料架内的玻璃被全部取出以后,工人将空料架取出,并且向料仓中重新放入新的料架,这种方式需要工人不断反复进行上料动作,且上料数量有限,不仅效率低,同时也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上料过程中为了安全一般会关闭设备,上料完毕后需要重新开启设备,使设备频繁启停,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因上料而使设备频繁启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可以减少上料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料仓组件和取料机构,所述料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料仓,所述料仓用于放置盛放物料的料架,所述料架与所述料仓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取料机构和所述料仓组件配合运动,以使所述料架由所述料仓取出。

优选的,所述料仓组件设置有与所述料仓固定连接的升降机构,且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使所述料仓沿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方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与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同步轮以及与所述第一同步轮传动连接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料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料仓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料架卡接连接的卡槽,所述料架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由上至下插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配合卡接。

优选的,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料架由所述料仓取出的托座以及带动所述托座沿所述料仓的宽度方向运动的取料电机,所述取料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取料电机通过取料同步轮和取料同步带与所述托座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托座设置有用于沿所述料架的宽度方向将所述料架夹紧的第一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托座长度方向一端的固定挡板、设置于所述托座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压块,所述压块与第一气缸连接,以使所述压块可沿所述托座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压块与所述固定挡板沿所述料架的宽度方向将所述料架定位夹紧。

优选的,所述托座设置有沿所述料架的长度方向将所述料架夹紧的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托座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可沿所述托座的宽度方向相对靠近或远离,以便沿所述料架的长度方向将所述料架定位夹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料仓组件和取料机构,料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设置的料仓,料仓用于放置料架,料架用于盛放物料,料架与料仓可拆卸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取料机构和料仓组件配合运动,以使料架由料仓取出。

自动上料装置工作时,首先将盛有物料的料架装入料仓,然后取料机构和料仓组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配合运动,将装有物料的料架由料仓中取出,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料仓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设置,因此不会使占地面积增加,并且可以同时对至少两个料仓进行上料,使一次性上料量增加,因此可以减少上料次数,避免工人的重复性劳动,使设备不用多次重复启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中取料机构与料仓组件配合使用,可以将料仓中的料架取出,方便下一步工序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料仓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自动上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取料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取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1-6中:

1为料仓组件、11为料仓、12为料架、13为升降机构、131为第一同步带、132为第一同步轮、133为升降电机、2为取料机构、201为底座、202为第一凹槽、203为台阶、204为取料导轨、205为取料电机、206为盖板、207为托座、208为取料滑块、209为连接夹、210为第二凹槽、211为第一气缸、212为压块、213为固定挡板、214为夹紧气缸、215为第一夹紧机构、216为第二夹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可以减少上料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考图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料仓组件的正视图;图3为自动上料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取料机构的侧视图;图6为取料机构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料仓组件1和取料机构2,料仓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设置的料仓11,料仓11用于放置盛放物料的料架12,料架12与料仓11可拆卸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取料机构2和料仓组件1配合运动,以使料架12由料仓11取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料仓11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同时为了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优选的,所有料架12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所有料仓11的形状尺寸也都相同。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料仓11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设置,因此上料时可以同时对多个料仓11同时进行上料,也就是分别将多个装满物料的料架12放置于不同的料仓11内。

因为料仓11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设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料仓11并没有额外增加占地面积,同时还方便了生产线的布局,增加了单次可以上料的数量,从而减少了上料次数,避免了工人多次重复上料的过程,使设备不用因为上料而重复多次启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料架12可以通过取料机构2和料仓组件1配合运动取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使取料机构2和料仓组件1可以配合运动将料架12取出,可以将料仓11设置于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机构上,使取料机构2沿料仓11的宽度方向运动;也可以将料仓11固定设置,使取料机构2既可以沿料仓11的宽度方向运动又可以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或者也可以是其它的组合方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优选的,料仓11可以设置于基体上,基体可以是固定设置于安装台面的机加件,也可以是型材类结构,主要用于安装料仓11;料仓11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左右两部分,分别与料架12的两端连接,当然料仓11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料架12用于放置物料,优选的,料架12内部设置有可以调整的用于放置物料的隔板,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物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将料架12放置于料仓11中的过程更加方便,料仓组件1设置有与料仓11固定连接的升降机构13,且升降机构13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使料仓11可以沿升降机构13的升降方向运动。

在将料架12放置于料仓11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构13将需要上料的料仓11移动至合适的高度,然后将料架12与需要上料的料仓11可拆卸连接。

由于料仓11可以通过升降机构13调整高度,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将料仓11固定在合适的高度位置,方便上料和后续工作的进行。

为了使上料机构13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使升降机构13包括升降电机133、与升降电机133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同步轮132以及与第一同步轮132传动连接的第一同步带131,第一同步带131与料仓11固定连接,升降电机133与控制装置连接。

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升降电机133的转动和停止,从而控制升降机构13的升降,升降电机133转动带动第一同步轮132转动,第一同步轮132带动第一同步带131运动,从而带动与第一同步带131固定连接的料仓11升降运动。

当然,升降机构13可以采用升降电机133与升降丝杠连接、升降丝杠与升降滑块连接的传动方式,还可以是其它符合要求的传动方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料仓11与料架12之间的连接方式方便料仓11的上料和下料,可以在料仓11上设置用于与料架12卡接连接的卡槽,在料架12上设置与卡槽配合卡接的卡接部,且卡接部由上至下插入卡槽以使料仓11与料架12可拆卸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卡槽的形状可以是半圆柱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卡槽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卡槽可以设置于料仓11长度方向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于料仓11宽度方向的端部,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由于料仓11沿竖直方向上下并排设置,因此取料机构2可以是既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又能够沿料仓11的宽度方向运动的模组或机械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料仓组件1与取料机构2可以配合使用,将料架12由料仓11取出,可以使取料机构2包括用于将料架12由料仓11取出的托座207以及带动托座207沿料仓11的宽度方向运动的取料电机205,取料电机205与控制装置连接。

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托座207运动至需要取出的料架12的正下方,然后使升降机构13向下运动,直至料架12完全由托座207支撑,进一步使升降机构13向下运动,直至料架12的底面高于其所在料仓11的上顶面,然后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使托座207沿料仓11的宽度方向运动至相应位置,将料架12由料仓11中取出。

取料电机205与托座207之间可以通过取料同步轮和取料同步带进行传动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其它传动连接方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为了使料架12由料仓11中取出的过程更加顺畅,可以在托座207上设置用于沿料架12的宽度方向将料架12夹紧的第一夹紧装置,且第一夹紧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料仓11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升降电机133输出轴的长度方向,料仓11的宽度方向为水平面内垂直于料仓11长度的方向;料架12的长度方向与料仓11的长度方向一致,料架12的宽度方向与料仓11的宽度方向一致,托座207的运动方向为料仓11的宽度方向,托座207的宽度方向为料仓11的长度方向,托座207的长度方向为料仓11的宽度方向。

使用过程中,当料架12将要由料仓11中取出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夹紧装置将料架12夹紧,避免料架12的脱落。

第一夹紧装置可以包括设置于托座207长度方向一端的固定挡板213、设置于托座207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压块212,压块212与第一气缸211连接,以使压块212可沿托座207的长度方向运动,压块212与固定挡板213沿料架12的宽度方向将料架12定位夹紧。

为了使料架12的取出之后能够实现定位,方便后续工序的抓取,可以在托座207上设置沿料架12的长度方向将料架12夹紧的第二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

为了方便操作,优选的,第一夹紧装置将料架12沿宽度方向夹紧之后,第二夹紧装置再将料架12沿长度方向夹紧。

优选的,可以使第二夹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托座207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夹紧机构215和第二夹紧机构216,第一夹紧机构215和第二夹紧机构216可沿所托座207的宽度方向相对靠近或远离,以便沿料架12的长度方向将料架12定位夹紧。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的,取料机构2包括底座201,底座20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202,第一凹槽202的两侧为台阶203,在台阶203上均设置有取料导轨204,在第一凹槽2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取料同步轮,取料同步轮通过取料同步带连接,取料同步轮中的一个为主同步轮,主动同步轮由设置在底座201底部的取料电机205驱动,在底座201的顶端设置有盖板206,在盖板206的上部设置有托座207,托座207的一端通过取料连接件与取料同步带固定连接,取料连接件包括取料滑块208和连接夹209,取料滑块208与托座207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夹209设置在取料滑块208的一侧且与取料同步带固定连接的。取料滑块208与托座207之间形成第二凹槽210,盖板206的一端穿过第二凹槽210,与底座201固定连接。

使用过程中,通过取料电机205驱动取料同步带运动带动取料滑块208沿盖板206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再通过取料滑块208带动托座207沿盖板206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当托座207移动至相应料仓11的下部时,使升降机构13向下运动直至相应的料架12被托座207托住,然后使升降机构13继续下降一定高度,直至料架12完全由托座207支撑并且料架12的底面高于料仓11的顶面,再通过设置在托座207上的第一气缸211驱动压块212压紧料架12,料架12前端通过托座207的固定挡板213顶住,在第一气缸211的两侧还设置有水平安装的夹紧气缸214,夹紧气缸214包括第一夹紧气缸和第二夹紧气缸,第一夹紧气缸与第一夹紧机构215连接,第二夹紧气缸与第二夹紧机构216连接,第一夹紧机构215和第二夹紧机构216相互靠近沿料架12长度方向的两侧夹紧料架12,因此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夹紧料架12以后,再通过取料同步带带动托座207运动从而将料架12由料仓11取出。当然,取料机构2并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所有可以满足要求的设置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确保每次料架12均可以顺利落入托座207,可以在托座207上设置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料架12是否顺利落入托座207中的合适位置,且光电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和控制装置可以连接于同一控制装置。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固定挡板213与夹紧机构对料架12夹紧的过程中,可以对料架12的位置进行定位,方便后续对物料进行抓取;针对不同尺寸的物料,固定挡板213与夹紧机构的夹紧位置设计为可调整或可更换的结构。

优选的,可以使取料机构2的宽度小于料架12的长度尺寸,使升降机构13下降时,取料机构2与料仓11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可以适用于手机玻璃、PCB板以及陶瓷等板件或其他零部件的上料过程。

需要进一步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第一气缸211、第一夹紧气缸、第二夹紧气缸、第一凹槽202、第二凹槽210、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第一夹紧机构215和第二夹紧机构216中的第一和第二只是为了说明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8446.0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427759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65G 65/40

专利分类号:B65G65/40;B65G47/74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311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401室

发明人:邱会生;杨泽民

第一发明人:邱会生

当前权利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论文和设计-邱会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